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有效太是什麼

生物有效太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2 16:27:55

㈠ 生物有效性和毒性之間的區別

生物有效性或稱生物利用度,生體利用率或生體可用率,在葯理學上是指所服用葯物的劑量部份能到達體循環,是葯物的一種葯物動力學特性。按照定義,當葯物以靜脈注射時,它的生物利用度是100%。但是當葯物是以其他方式服用時,如口服,它的生物利用度因不完全吸收及首渡效應而下降。生物利用度是葯物動力學的一個重要工具,在計算非靜脈注射的葯物劑量時都需要考慮。
毒性(toxicity):又稱生物有害性,一般是指外源化學物質與生命機體接觸或進入生物活體體內後,能引起直接或間接損害作用的相對能力,或簡稱為損傷生物體的能力。也可簡單表述為,外源化學物在一定條件下損傷生物體的能力。

㈡ 什麼是「生物有效性」

生物有效性,或稱生物利用度,生體利用率或生體可用率,在葯理學上是指所服用葯物的劑量部份能到達體循環,是葯物的一種葯物動力學特性。
按照定義,當葯物以靜脈注射時,它的生物利用度是100%。但是當葯物是以其他方式服用時,如口服,它的生物利用度因不完全吸收及首渡效應而下降。
生物利用度是葯物動力學的一個重要工具,在計算非靜脈注射的葯物劑量時都需要考慮。

㈢ 生物有效性和有效態是一個意思嗎

不是。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劃的活動和達到策劃結果的程度。市場調查中,有效性指試圖要測量的事物實際上是真正要測量的。 其中 實驗的有效性指實際的測量正是我們試圖要測量的東西。 測量的有效性指的是測量儀器不受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的約束程度。

㈣ 生物有效性的評價方法

1.生物監測

評價生物有效性的最直接方法是採用生物富集實驗或毒性測試。生物富集作用受生物體代謝過程、食物構成、生物體型和毒性脅迫等因素的影響。雖然利用脂肪歸一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小這些影響,但無法消除污染物在生物體內分布的特異性和不同物種的吸收特異性。用靶位點濃度 (即能與靶位點相互作用並最終產生毒理學響應的污染物量)來評價生物有效性,能排除由毒代動力學所導致的影響,但靶位點濃度通常很難測定。通常,對於非特異性作用基本毒物 (Nonspecific Acting Baseline Toxicants,即能在各種生物體內產生毒理學效應的污染物)可以用臨界機體殘留濃度 (Critical Body Resies,CBRs)作為靶作用位點濃度的最近似估計。

CBRs法測定的是以致死或半數致死效應為評價終點時生物體靶標內的目標化學物濃度,因而能將有機化合物的毒性和生物富集作用結合在一起。在效應評價方法中,死亡率對於反映野外暴露中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存在一定局限性。事實上,土壤、沉積物和天然水體中的污染物濃度通常在痕量或超痕量級,因而很少能對微生物或大型生物,尤其是脊椎動物,引發致死風險。此外,生物活體暴露實驗周期長,成本高,而且重復性差,樣品處理步驟繁瑣,給利用死亡率評價生物有效性的應用帶來了許多限制。除了活體生物標志物之外,離體生物標志物方法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離體測試方法相對於生物活體測試方法成本較低,可進行大量樣品的測定,還能為深入了解復雜混合物的總體效應和毒性作用機理提供幫助。

利用生物標志物 (如暴露標志物)方法比較有效,為環境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提供更准確的估計。如對虹鱒幼魚利用加標沉積物進行暴露的活體實驗中,探究了接觸時間對魚肝CYP1A活性誘導程度的降低,以此評價PAHs的生物有效性。使用小鼠尿液中的代謝水平和肺中化合物DNA 加合物水平作為生物標志物,評價了攝食土壤PAHs的系統生物有效性。

2.化學模型方法

為了從污染物總濃度中獲得可被生物利用的部分,研究者結合了污染物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生態系統的參數,將模型計算方法應用於生物有效性的評價中。利用有機污染物的平衡分配理論 (有機碳歸一化平衡常數,Koc )可以模擬得到土壤和沉積物中有機污染物進入生物體的潛勢。Koc和生物濃縮因子 (BCF)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其數值可以通過實驗室或野外試驗測定,也常常通過辛醇-水分配系數 (Kow )估測得到。該方法已被用於從土壤或沉積物總濃度中估測生物體殘留濃度或從間隙水濃度測定生物體動態濃度。

目前,已經有多種模型可以應用於預測生物效應和毒性終點,如 QSAR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e Relationship)模型、QSPR (Quantitative Structure Property Relationship )模型和MMM (Multimedia Mathematical Model)模型。QSAR 模型可以將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徵和測量所得的理化性質與生物評價終點如 BCF 及毒性聯系起來。QSPR模型是在 QSAR模型基礎之上發展的一個子模型,它根據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來預測其理化性質、分配行為、歸趨和在生物體內的富集趨勢,可以用於校驗化合物實測理化參數值中的錯誤,提高了 QSAR 模型中所用數據的質量,還有一些 QSPR 模型可用於估算生物在受化合物暴露時的可能途徑。MMM模型則提供了一種整體研究手段,能夠用於同時估測污染物在多個環境介質中的遷移、分布、歸趨、生物濃縮和生物富集過程。

3.化學分析方法

用化學分析方法來評價有機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方法較多,如 Hatzinger 和 Alexander提出用溫和的有機溶劑作為萃取劑來反映土壤中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Hawthorne用超臨界流體萃取和加速溶劑提取儀作為工具來評價污染土壤中多環芳烴的生物有效性。在化學評價手段的發展中,一個重要的發現是污染物的自由溶解態濃度是生物有效性的主要部分。通過比較劑量效應關系,已經證明了自由溶解態濃度對於生物測試准確程度的重要性。同時還發現,污染物的自由溶解態濃度與以名義濃度表述的毒性終點濃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近年來,發展了多種采樣技術用於選擇性地測定自由溶解態化合物。相比於主動式采樣技術,被動式采樣技術的富集原理更接近污染物在生物有機體內的富集方式。被動式采樣裝置對污染物的獲取或濃縮過程完全基於化合物從化學勢或逸度高處 (即外界環境基質)向化學勢或逸度低處 (即采樣介質或吸附劑)的自動擴散。但應用被動式采樣裝置中目標化合物濃度來推斷外界暴露介質中的濃度需要滿足 3 個條件:①污染物在采樣器中的濃度與其在周圍暴露介質中的濃度成比例,而且化合物進入采樣器中的交換速率與擴散常數應與其外界濃度無關;②必須要具有能滿足現場監測所需的參數校準數據 (即采樣速率常數和分配速率常數);③不破壞化合物在各相中的原有平衡,一般要求所提取的目標化合物的量小於該化合物在體系中總量的 10%。

目前,應用較廣泛的被動式采樣裝置包括三油酸甘油酯半滲透膜被動式采樣器(SPMD)、固相微萃取技術 (SPME)以及液相微萃取技術 (LPME )。SPME 作為一種平衡采樣器,被廣泛用於模擬水體和土壤環境中的無脊椎動物的富集行為,並以此預測環境介質中有機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通過 SPME 能測定化學物質在孔隙水中真實的自由溶解態濃度和內暴露濃度。而LPME 結合了液液萃取和 SPME 的優點,可以靈活地選擇萃取溶劑從而實現對極性有機污染物的萃取。

另一種新型被動式采樣裝置為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纖維素復合膜 (TECAM ),采樣原理則與SPMD 類似,即目標分析物從周圍環境介質中通過擴散滲透作用透過外層膜,累積在脂相中直至達到分配平衡。但TECAM 的構造與 SPMD不同,三油酸甘油酯以脂滴的形式嵌於醋酸纖維素聚合物構造中,並與之緊密結合。這種鑲嵌結構與 SPMD 的簡單層疊結構相比,彼此結合更緊密,接觸面積更大。TECAM的制備過程簡單,而且提取目標化合物的前處理過程也比較簡單,一般不需凈化步驟,因此,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被動式采樣技術與預測污染物富集勢和基線毒性的傳統方法相比,具有很多優點。

關於污染物對生物內在毒性或生物體內濃度的數據,仍然很難對復合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它們之間的協同或拮抗關系有一個准確的認識。由於這一原因,為了確定毒性終點和自由溶解態濃度間的關系,生物測試數據就必不可少。雖然化學方法不能完全替代生物方法,但由於化學方法操作簡單,結果重現性好,最重要的是比較容易進行標准化,便於建立相應嚴格的標准化實驗方法和提出科學評價體系,使各個實驗室得到的結果之間可以進行相互比較,而這正是環境中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研究所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用化學方法來模擬生物富集進行污染物生物有效性評價的研究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表8-9 列出了不同研究機構對人體攝入的POPs的危害等級以及可能產生危害的攝入量限制標准。

表8-9 特定 POPs 的風險與健康評價

注:ADI 每天可攝入量;JMPR殺蟲劑殘留聯合會議;WHO 世界衛生組織;IARC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㈤ 什麼是養分的生物有效性

舉個例子,以土壤的養分化學有效性為例:
1。
化學有效養分。是指土壤中存在的礦質態養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離子態與簡單分子態養分,易分解態和交換吸附態養分內以及某些氣態養分.化學有效養分通常可以採用不同的化學方法從土壤中提取出來.
二 ,養分的強度因素與容量因素
養分的強度因素
是指土壤溶液中養分的濃度.強度因素是土壤養分內供應的主要因子.
養分的容量因素(Q)
是指土壤中有效養分的數量,也就是不斷補充強度因子的庫容量.
緩沖因素(緩沖容量)
表示土壤保持一定養分強度的能力.它關系著養分供應的速度,反映強度隨數量變化的關系.可以用△Q/△I 的比率來表示,比率越大,土壤養分的緩沖力就越強.

㈥ 生物有效氧是什麼東西啊

生物有效氧,英文名:Bio-Available Oxygen。是一種能為人體直接吸收利用的氧,其通過粘膜以及皮下滲透的方式,直接進入血液,無需經過肺呼吸,發生效力迅速。 不同於人們呼吸的氧氣(O2)和大氣中存在的臭氧(O3),生物有效氧是以雙原氧(O1)的形式存在的。生物有效氧在溶液形態下可以達到5%v/v(50,000ppm),是普通水的20000倍,可以繞過肺呼吸的生命瓶頸,通過粘膜以及皮下滲透的方式,迅速提高血氧含量,使血液中的氧分壓大於細胞中的氧分壓,5分鍾內可使人體血液含量提高60%。從而及時補充人體新陳代謝所需的能量,並能夠使細胞壁上的毒素(CO)排出。生物有效氧有著「非葯物清道夫」的美譽

㈦ 什麼是生物有效性

什麼是「生物有效性」
又稱生物利用度,見下文:生物利用度,或稱生體利用率或生體可用率或生物有效性,在葯理學上是指所服用葯物的劑量部份能到達體循環,是葯物的一種葯物動力學特性。

㈧ 生物指什麼意思

生物是有生命的東西,它必須具備應激反應能力、有新陳代謝機能(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動物的吃喝與排泄)、有繁殖能力等基本條件。哪么什麼是生命呢?記得恩格斯說過:生命是蛋白質的存在方式。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就沒有生物。

通常,你可以不太費勁地區分出什麼東西是生物,而什麼東西不是生物,可是真正讓你用語言或文字來表達什麼是生物時,事情就不再那麼簡單了.事實上,要給生物下一個科學的定義是極其困難的,之前人類一直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有人認為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體.的確,一切生物都是有生命的,那麼,反過來,有生命的物體是不是都是生物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不僅生物具有生命,而且生物的一部分也可以具有生命.例如,一片綠葉、要移植的心臟、鮮血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但是,這些有生命的物體,人們不會認為它們屬於生物.所以說,有生命的物體不一定就是生物.
那麼,生物的概念該如何定義呢?我們發現,動物是由每一個具體的人、豬、老虎、麻雀和蚊子等組成,因此,動物本身就是一個物體的集合.同理,植物、微生物和生物都是物體的集合.因此,我們可以用集合的概念來定義生物.
生物是一個物體的集合,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
該定義既不會將沒有繁殖能力的工蜂、犏牛和騾子等動物排除在生物的范疇之外,又不會將有生命,但不屬於生物的一片綠葉、要移植的心臟、鮮血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精子和卵子等物體納入生物的范疇.

閱讀全文

與生物有效太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