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處理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
分解氰:諾卡氏菌、假單胞菌、腐皮鐮孢霉、木素木霉等菌種
分解丙烯腈:珊瑚諾卡氏菌等菌種
分解多氯聯苯:紅酵母、無色桿菌等
運用活性污泥處理污水中,其中活細菌主要有生枝動膠菌、浮游球衣菌、一些假單胞菌等
而原生動物用在污水處理中的主要有:獨縮蟲、蓋纖蟲、鍾蟲
等
㈡ 廢水的生物處理過程中有哪些微生物
好氧菌,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
按照是否需氧來分,有厭氧、好氧和兼氧微生物。
按照物種的類別來分,菌類、原生動物、後生動物等。
廢水處理菌種能夠減少臭氣釋放量,抑制腐敗細菌的生長,降低沼氣,氨和琉化氫的產生。
廢水處理菌種能夠減少或消除出水中未分解脂肪酸導致的泡沫。
廢水處理菌種能夠抑制病原性微生物的繁殖,防止病害的產生。
㈢ 十種常見的微生物有哪些
在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1、細菌是指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接觸、消化道、呼吸道、昆蟲叮咬等在正常人體間傳播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社會危害極大。
另一方面,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也有著廣泛的運用。
螺旋體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常見於水、土壤及腐敗的有機物上,亦有的存在人體口腔或動物體內。
對人致病的主要有3個屬:
1、鉤端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是鉤端螺旋體;
2、密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有梅毒螺旋體等;
3、疏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有回歸熱螺旋體等。其中鉤端螺旋體和梅毒螺旋體在臨床上的影響較大。
㈣ 水中有哪些微生物最好帶圖片
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中最著名的一種細菌,主要寄生於大腸內,約占腸道菌中的1%。是一種兩端鈍圓、能運動、無芽孢的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大腸桿菌能合成維生素B和K,正常棲居條件下不致病;若進入膽囊、膀胱等處可引起炎症。在水和食品中檢出,可認為是被糞便污染的指標。大腸菌群數常作為飲水、食物或葯物的衛生學標准。
大腸桿菌O157:H7血清型屬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自1982年在美國首先發現以來,包括中國等許多國家都有報道,且日見增加。日本近年來因食物污染該菌導致的數起大暴發,格外引人注目。在美國和加拿大通常分離的腸道致病菌中,目前它已排在第二或第三位。大腸桿菌O157:H7引起腸出血性腹瀉,約2%~7%的病人會發展成溶血性尿毒綜合征,兒童與老人最容易出現後一種情況。致病性大腸桿菌通過污染飲水、食品、娛樂水體引起疾病暴發流行,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E.coli)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運動,無芽孢。能發酵多種糖類產酸、產氣,是人和動物腸道中的正常棲居菌,嬰兒出生後即隨哺乳進入腸道,與人終身相伴,其代謝活動能抑制腸道內分解蛋白質的微生物生長,減少蛋白質分解產物對人體的危害,還能合成維生素B和K,以及有殺菌作用的大腸桿菌素。正常棲居條件下不致病。但若進入膽囊、膀胱等處可引起炎症。在腸道中大量繁殖,幾占糞便乾重的1/3。在環境衛生不良的情況下,常隨糞便散布在周圍環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檢出此菌,可認為是被糞便污染的指標,從而可能有腸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大腸菌群數(或大腸菌值)常作為飲水和食物(或葯物)的衛生學標准。(國家規定,每升飲用水中大腸桿菌數不應超過3個)大腸桿菌的抗原成分復雜,可分為菌體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後者有抗機體吞噬和抗補體的能力。根據菌體抗原的不同,可將大腸桿菌分為150多型,其中有16個血清型為致病性大腸桿菌,常引起流行性嬰兒腹泄和成人肋膜炎。大腸桿菌是研究微生物遺傳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轉導就是1954年在大腸桿菌K12菌株中發現的。萊德伯格(Lederberg)採用兩株大腸桿菌的營養缺陷型進行實驗,奠定了研究細菌接合方法學上的基礎,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
大腸桿菌(E.coli)為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為人和動物腸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腸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強,引起腹瀉,統稱致病性大腸桿菌。
該菌對熱的抵抗力較其他腸道桿菌強,55℃經60分鍾或60℃加熱15分鍾仍有部分細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在溫度較低的糞便中存活更久。膽鹽、煌綠等對大腸桿菌有抑製作用。對磺胺類、鏈黴素、氯黴素等敏感,但易耐葯,是由帶有R因子的質粒轉移而獲得的。
最近科學課在上什麼細胞,看的就是這個,顯微鏡下看起來好惡心。。
對了,自己要看的說可以取一滴池塘或者公園水池裡的水(最好有水草啥的),滴一滴在載玻片上,蓋上一個不知什麼東西(忘了……)用吸水紙吸掉多餘的水,放在顯微鏡下可以看了。(你會發現很惡心……哦好吧……)
ps:沒池塘水就就用乾草上倒自來水,其實自來水也能用,那裡面的微生物貌似叫什麼草履蟲。。。那細胞樣子像鞋子。。
㈤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類群有哪些
非細胞類型:病毒(動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蟲病毒),噬菌體(細菌病毒),真菌病等。原核細胞類型:細菌、放線菌、藍細菌、立克次氏體、衣原體、支原體等。真核細胞類型:真菌、原生動物、後生動物、顯微藻類等。
㈥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有哪些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噬菌體、病毒、原生動物、藻類等。
1、細菌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2、真菌
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黴菌和酵母。現在已經發現了七萬多種真菌,估計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現在成為自己的界,分為四門。
3、噬菌體
噬菌體(phage)是侵襲細菌的病毒,也是賦予宿主菌生物學性狀的遺傳物質。噬菌體必須在活菌內寄生,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其取決於噬菌體吸附器官和受體菌表面受體的分子結構和互補性。噬菌體是病毒中最為普遍和分布最廣的群體。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腸道里,都可以找到噬菌體。
4、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是單細胞,細胞內有特化的各種胞器,具有維持生命和延續後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動、營養、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個原生動物都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5、藻類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威專家繼續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bryophyte)相同。
㈦ 污水廠生化池中的蟲子都是些什麼樣子
在生化池中。初期原生動物有鍾蟲。(有唇邊。顯微鏡下呈現古代鍾的摸樣。)
處理中期有輪蟲(前面觸手可以無限滾動。來捕獲水中生物為食)
。
纖毛蟲。(分類:固著行。固著在污泥表面)
(分類:游泳型:一身伴有纖毛,可以在水中游動而捕食)
(分類:匍匐型:少量纖毛。可以很慢的移動。也可停留)
處理後期主要是些後生動物。節枝類。
在污泥馴化過程中
出現鍾蟲。輪蟲。是好的徵兆。指示生物。
說明污泥馴化已經到了後期。馴化效果良好。
㈧ 顯微鏡觀察廢水中微生物,相關倍數和對應的微生物種類
水質變壞鞭毛蟲類
好常見後生動物有輪蟲線蟲甲殼類動物
你看看這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