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因子的作用如何實現

生物因子的作用如何實現

發布時間:2022-07-13 02:05:28

① 生態因子的作用方式

絕大多數生態因子都相互影響。例如溫度升高加強蒸發能導致土壤缺水,溫度過低凍結土壤水分也阻礙植物吸水。有些因子直接作用於生物體,如日照、溫度、水分等,稱為直接因子;有些則通過直接因子而間接作用於生物體,如地面坡向、坡度常影響日照和土壤含水量等,這些因子稱為間接因子。但坡向、坡度等因素有時也常直接影響生物的生存與活動,所以直接和間接因子的劃分只能是比較粗略的。還有時兩個直接因子共同作用於生物體,產生綜合效果。例如生物體質因缺乏食物而下降,在低氣溫下就容易凍死。 生物生存於特定生境中,受多種因子的綜合影響,但其中只有一兩個起主導作用的因子(稱限制因子)。這是在一定時間內針對特定對象而言的,例如生物所需營養中最缺乏的成分常常成為決定其生存的限制因子,再如日照時間的變化是觸發植物發育階段轉變的必要條件,在這個轉變時期,它便成為限制因子。 生態因子直接作用於個體的情況有幾種:可能僅僅作為信號,如通過動物的神經系統引起行為變化;也可能通過多種途徑造成生物正常或異常的生理反應;還可能直接影響生物的解剖結構。就生態因子的性質看,不外物質、能量和信息3種。它們通過種種渠道輸入生命系統,作用形式大體有3類:
① 構成維持生物代謝和繁殖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和理化條件。這些理化條件也都表現為能量或物質,如日照、溫度、pH值、滲透壓等。
② 構成種種破壞力量。例如天敵、自然災害(超限的理化條件)及某些人類活動(濫墾濫牧、工業污染等)。
③ 僅僅作為信息,誘發生物的節律性反應。例如日照和溫度的晝夜或季節變化,能引起植物的萌發、生長、開花等階段變化和動物的冬眠、遷徙等周期活動。
生態因子作用的直接對象是生物個體,但通過生物間的交互作用會影響到群體。同種動物的集群活動可以增加取食和避敵能力。群落食物中某環節的增減,常導致連鎖反應,例如天氣變化造成蝗群增長及其相變,繼而導致遷飛,破壞遷入地的大片植被。
生態因子的作用與生物的適應性密切相關。對於溫度,各物種反應不同,有些物種能適應的溫度卻可能使另一些物種死亡。一般說,生物在不同發育階段的適應性也不大相同。環境在變,生物的適應性也隨之改變。一個物種可能通過生理過程適應一個新環境,當新舊環境差別太顯著時,可能需要較長時期的適應過程,引種馴化便屬此類。在生物發展史中,生態因子作為選擇因素淘汰掉不適應的物種。生態因子還可能直接誘發基因突變或重組,促進生物進化的進程。

② 生物因子的生態作用

太多了!就說土壤生物,土壤生物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土壤動物,還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動物對枯枝落葉有碎裂作用,土壤微生物則對碎裂的枯枝落葉進一步分解礦化。一般有這樣一個趨勢,緯度越低土壤動物與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及生物量越大,那麼物質循環就越迅速,如熱帶雨林一天的落葉在半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礦化。森林,10平方米的森林才能維持一個成年人的呼吸需求(估算),森林的垂直分布層次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森林鳥類的多樣性。草原與狼群有著某種程度的共生關系,草量草質都影響著狼的食物的量與種類。淡水生物如河蜆就是污水的生物凈化器。

③ 分析生態因子的作用時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組成環境的具體因素稱為環境因子,或叫生態因子。它包括自然環境要素和社會環境要素。自然環境要素主要包括生物要素、大氣環境要素、水環境要素和岩石與土壤要素。或者分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社會環境要素主要指人為的各種干擾活動,如耕作、施肥、灌溉、噴葯等。非生物因子包括溫度、光、水(濕度)、
pH 、營養元素等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則包括同種生物的其他個體和異種生物的有機體。

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和辨證的。一般把非生物環境因子對生命有機體的影響叫作用。如氣候的惡劣變化,造成有機體的死亡或繁殖停止,洪水泛濫引起一些動物的遷移。而有機體對環境的影響稱為反作用,如土地上生長了樹木,改變了水、熱條件,動植物的殘體分解後加入了土壤,使土壤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
, 從而也改變了其對生物生存的適宜性。

一、主要生態因子的生態作用

1 .溫度

溫度直接影響有機體的體溫,體溫的高低又決定了動物新陳代謝過程的強度和特點、有機體的生長和發育速度、繁殖、行為、數量和分布等。溫度影響氣流、降水,從而間接影響了動植物的生存條件。植物生長發育與溫度的晝夜及季節變化同步的現象叫溫周期,或節律性變溫。

由於工業、交通運輸及人們生活需要,使能源消耗量大大增加,從而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汽、熱廢水等,引起環境增溫而影響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效應的現象稱為
熱污染 。熱污染是生態學研究的一個新課題,熱污染形成的原因雖然只是溫度因子,但它卻影響著整個生態系統的非生物因子和生物成員。

熱島效應是熱污染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把人口密集、建築林立的城市比作一個孤島,各種建築物所用的材料及一些深色的裝飾,吸熱性都非常強,使城市成為一個能以高效率利用太陽能加熱周圍空氣的加熱系統,同時城市上空的微塵雲和大量二氧化碳,能阻隔熱量向外散發。當城市上空大氣的風速很小或靜風時,大氣層中的熱氣流都聚集在逆溫層之下,象保溫層一樣包圍在城市上空,使城市氣溫高於四周,形成熱島。熱島中心溫度最高,逐漸向外降低。這種城市中心的氣溫比郊區和農村高的現象就叫熱島效應。

2 .光和輻射

光和輻射的主要生態作用有四個方面: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太陽光;植物利用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動物直接或間接從植物中獲取營養;光是生物的晝夜周期性和季節周期性的外界「觸發器」,生命活動的晝夜節律(如動物的活動與靜止的交替)、季節性節律(如繁殖、換毛、遷徙)都與光周期有著直接的聯系。光污染是指由於非自然光的照射給生物的生存和健康帶來危害的現象。如汽車的照明燈、核武器爆炸時的強閃光、紫外線、激光和紅外光等,但對環境污染最嚴重的還是光化學煙霧。它是由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如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污染物在強光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而形成白色煙霧,有時帶有藍紫色或黃褐色。

光化學煙霧主要成分是臭氧(占 90%
)、過氧乙酸硝酸酯類和氮氧化合物。臭氧對植物的形態、結構有很大的影響,產生明顯的傷害症狀,引起減產;對人畜呼吸道、眼睛等也產生明顯的刺激,可引起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氣喘病等。過氧乙酸硝酸酯類物質是烴類與陽光復合反應產物的一種存在形式,可侵入植物幼株的氣孔,傷害幼葉尖端或葉莖等,在高溫條件下老葉敏感部分受嚴重的傷害。氮氧化物對植物也有潛在的毒害作用。

3 .水

水是一切生命活動和生化過程的基本物質;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之一,是植物營養運輸和動物消化等生理活動的介質;在一個區域內,水是決定植被群落和生產力的關鍵因素之一,還決定動物群落的類型和動物行為等;水與大氣之間的循環運動,形成支持生物的氣候,並幫助調節全球能量平衡;水的流動開創和推動著土地景觀的形成,也是重要的成土因素,在岩石風化中起重要作用。

4 .空氣

大氣組成中除了氮氣、氧氣和惰性氣體及臭氧等較恆定外,主要起生態作用的是二氧化碳、水蒸氣等可變氣體和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組分如塵埃、硫化氫、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大氣中的
CO 2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O 2 是大多數動物呼吸的基本物質;大氣中的水和 CO 2
對調節生物系統物質運動和大氣溫度起著重要的作用,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是生態系統能否進行正常運轉的主要因素。大氣流動產生的風對花粉、種子和果實的傳播和活動力差的動物的移動起著推動作用;但風對動植物的生長發育、繁殖、行為、數量、分布以及體內水分平衡都有不良影響,強風使植物倒伏、折斷等。

5 .土壤

土壤是陸地植物生長的基地,植物主要從土壤中獲取生命必需的營養物質和水分;土壤是多種多樣生物棲息和活動的場所;生態系統中的許多基本功能過程是在土壤中進行的,如固氮作用、分解作用、脫氮作用等都是物質在生物圈中良性循環所不可缺少的過程。土壤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和土壤動物,能對外來的各種物質進行分解、轉化和改造,故土壤被人們看成是一個自然凈化系統。

二、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徵

1. 綜合作用

各種環境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任何單因子的變化,都會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變化及其反作用。如溫度是植物春化階段中起決定作用的因子,但它也只能在適宜的濕度和良好的通氣條件下才能發揮作用。如果空氣不足、濕度不適,萌發的種子仍不能通過春化階段。生態因子的作用雖然有直接和間接、主要和次要作用之分,但他們都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2. 主導因子作用

在諸多環境因子中,常有一個生態因子對生物起著決定性作用,稱主導因子。主導因子的變化會引起其他因子也發生變化。如對水熱條件較好的區域,土壤是決定植物分布類型的主要因子,以土壤為主導因子可以將植物分成喜鈣、嫌鈣、鹽生植物、沙生植物等多種生態類型。

3. 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

有些因子對生物的影響是直接的,如水、光照和溫度等;有些是間接的,如地形並不直接作用於生物,但它通過起伏、坡向、坡度、海拔等影響光、溫和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間接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和分布。

4. 階段性

由於生物生長發育不同階段對環境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因子對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階段性,這種階段性是由生態環境的規律性變化引起的。如光照長短,在植物的春花階段並不起作用,但在光周期階段則是至關重要的。有些生物在不同的生育期要求不同的環境條件,如洄遊性魚類,在產卵期和生長期要求不同的水質條件。

5. 不可代替性和補償性

環境中各種生態因子對生物的作用雖然不同,但各具其重要性,尤其是主導因子。任何因子的缺少都會影響生物的正常發育,甚至死亡。所以從總體上說生態因子是不能代替的,但局部是可以補償的。如鍶可部分地補償一些軟體動物鈣的不足。就植物的光合作用來說,光照的不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來補償。這種補償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圍內作部分的補償,而不能以一個生態因子代替另一個因子,而且,這種補償作用也並不是經常存在的。

④ 1.生態因子作用方式和規律有哪些是否具有一定普遍意義如何理解 2、何為種間關系有哪些主要形式與類

生態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是指環境中對生物生長、發育、生殖、行為和分布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環境要素。
所有的生態因子構成了生物的生態環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具體的生物個體和群體的生態環境稱為生境(habitat),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對環境的影響。

生態因子作用的基本規律
(1)生態因子的作用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1)生態因子本身的性質和作用的量;2)作用對象——物種的遺傳特性和被作用的部位和方式;3)其它伴隨的環境條件。

(2)被作用物種對各種生態因子的適應范圍存在最低、最適和最高點,簡稱「三基點」。

(3)在一定范圍內,被作用物種可以通過行為、生理和遺傳等方面的改變逐漸適應原本難以適應的環境;而超越某一閾限或縮短必要的適應時間,任何物種將難以生存和適應。

(4)各種生態因子對物種的健康生存都存在雙向作用。即在最低和最高點以外產生抑製作用,在最低和最高點以內產生促進作用,在最適點產生的促進作用最大。

生態因子的類型多種多樣,分類方法也不統一。簡單、傳統的方法是把生態因子分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前者包括生物種內和種間的相互關系;後者則包括氣候、土壤、地形等。
氣候因子
氣候因子也稱地理因子,包括光、溫度、水分、空氣等。根據各因子的特點和性質,還可再細分為若干因子。如光因子可分為光強、光質和光周期等,溫度因子可分為平均溫度、積溫、節律性變溫和非節律性變溫等。
土壤因子
土壤是氣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產物,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結構、土壤的理化性質、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等。
地形因子
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陰坡和陽坡等,通過影響氣候和土壤,間接地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分布。
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間的各種相互關系,如捕食、寄生、競爭和互惠共生等。
人為因子
把人為因子從生物因子中分離出來是為了強調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越來越大和越來越帶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的生物都直接或間接受到人類活動的巨大影響。
特點:
綜合性
每一個生態因子都是在與其他因子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中起作用的,任何因子的變化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變化。例如光照強度的變化必然會引起大氣和土壤溫度和濕度的改變,這就是生態因子的綜合作用。 生態因子
非等價性
對生物起作用的諸多因子是非等價的,其中有1~2個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導因子。主導因子的改變常會引起其他生態因子發生明顯變化或使生物的生長發育發生明顯變化,如光周期現象中的日照時間和植物春化階段的低溫因子就是主導因子。
不可替代性和可調劑性
生態因子雖非等價,但都不可缺少,一個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個因子來代替。但某一因子的數量不足,有時可以由其他因子來補償。例如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光合作用的下降可由CO2濃度的增加得到補償。
階段性和限制性
生物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態因子或生態因子的不同強度。例如低溫對冬小麥的春化階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其後的生長階段則是有害的。那些對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數量和分布起限製作用的關鍵性因子叫限制因子。有關生態因子(量)的限製作用有以下兩條定律。

⑤ 什麼叫做生物因子

它包括空間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有機體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生 態 因子—— 組成環境的因素就稱為環境因子,也就是我們說的「生態因子」。
Top二、生態因子的分類
生態因子通常分為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和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兩類。
非生物因子包括溫度、光、濕度、pH、氧等理化因子;
生物因子則包括同種生物的其他有機體和異種生物的有機體,前者構成種內關系,後者構成種間關系;Top三、生態因子的作用方式
生物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作用—— 環境的非生物因子對有機體的影響。
反作用 —— 有機體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和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捕食、寄生等。
Top四、限制因子的概念
定義:在眾多的環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過某種生物的耐受性極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長、繁殖或擴散的因素,叫限制因子。
2. 利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
利比希是19世紀德國的農業化學家,他是研究各種因子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先驅。他提出:「植物的生長取決於那些處於最少量狀態的營養成分」。他的基本思想是,每種植物都需要一定種類和一定量的營養物質。如果環境中缺乏其中的一種,植物就會死亡,如果這種營養物質處於最少量狀態,植物的生長就最少。這就是利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
3.謝福爾德的「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只是提出因子處於最小量時可能成為限制因子。但事實上,因子過量時同樣可以成為限制因子。因此,每種生物對每一種環境因素都有一個能耐受的范圍,一個生態上的最低點和一個生態上的最高點。最低點和最高點(或稱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間的范圍,就稱為生態幅或生態價。
耐受性定律 ——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個生態因子在數量上或質量上的不足或過多,即當其接近或達到某種生物的耐受性限度時,就會使該種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物種的耐受性限度圖解*
4、限制因子概念的意義
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時極端復雜的,要弄清所有的生態因子的作用是不可能也是不切實際的。從限制因子的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某種特定生物來說,各種可能的生態因子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生態學家就可以從眾多的生態因子中找到可能的「薄弱環節」,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那些可能是限制因子的環境條件上。(例如)
一般來說,若某生物對某種生態因子有較寬的耐受限度,而在環境中這種特定因子又相當穩定,量也適中,那麼,這個生態因子對該種生物就不大可能成為限制因子。相反,若某生物對某種生態因子的耐受能力有限,而在環境中又變化較大,它就有可能成為限制因子而應加以認真研究。
Top五、生態因子的其他作用
因子補償作用
除了能適應環境外,在一定程度范圍內,生物還能改變自然環境,減少溫度、光、水等生態因子的限製作用,這就是生物對因子的補償作用。這種補償作用常見於群落水平中,但在種內同樣可以見到。
群落水平上的因子補償作用的例子很多。例如在一個實驗微宇宙中,整個群落的呼吸(如以二氧化碳的釋放量為指標)隨環境溫度的變化很小,而微宇宙中的一個種(例如水蚤)的呼吸則明顯隨溫度而改變。原因是群落中生物種類很多,它們的最適溫度各不相同。但通過不同種間的生理調節和適應,整個群落就得到補償,從而使群落整體的CO2釋放量變動很小。這里就是生物(各個種)對環境因子(CO2釋放量)的補償作用(使群落整體CO2釋放量變動很小)。
信號作用生物還能利用一些生態因子的周期性變化,以作為確定時間,調節其生理節律和生活史中的各種節律的線索。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光照周期。
光照周期在一定地理緯度和一定季節是不變的,年年如此。例如,白晝延長意味春、夏的來臨,白晝縮短表示秋、冬來臨。於是,光照周期的變化就成為一個季節變化的信號,動物就依據這個信號調節自己的活動。
Top六、一些重要的非生態因子及其生態作用
早期的生態學教科書,主要是分章詳細敘述各種環境因子,尤其是生物因子對動物生活的作用。但近年來,由於生態系統生態學和種群生態學的發展和提升到更重要的地位,環境分析的篇幅便日益減少。考慮到這種情況,這里我們對於非生物因子的作用只作概述性的介紹。

⑥ 生態因子的作用的一般特點包括哪些

包括五個方面:
1.綜合性:
環境中各種生態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任何一個單因子的變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變化及其反作用。因此在進行生態分析時,不能只片面地注意到某一生態因子而忽略其他因子。例如,一個地區濕潤程度,不只決定於降水量一個因素,而是諸氣象因素相互作用的綜合效應。濕潤程度既決定於水分收入(降水),又決定於水分支出(蒸發、蒸騰、徑流和滲漏等)。可以認為,蒸散是太陽輻射、溫度、大氣相對濕度、風速以及地表覆蓋等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由於蒸散不便於取得可靠的觀測資料,而溫度與蒸散的關系極為密切,所以許多氣象學家、生態學家常用乾燥度來表示一個地區的濕潤程度。
2.主導因子作用:
對生物起作用的諸多因子是非等價的,其中有1~2個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導因子。主導因子的改變常會引起其他生態因子發生明顯變化或使生物的生長發育發生明顯變化,如光周期現象中的日照時間和植物春化階段的低溫因子就是主導因子。
3.階段性作用:
由於生物生長發育不同階段對生態因子的要求不同,因此,生態因子的作用也具有階段性,這種階段性是由生態環境的規律性的變化所造成的。例如,光照長短,在植物的春化階段並不起作用,但在光周期階段則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有些魚類年是終生都定居在某一個環境中,根據其生活史的各個不同階段,對生存條件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魚類的洄遊,大馬哈魚生活在海洋中,生殖季節就成群結隊洄遊到淡水河流中產卵,而鰻鱺則在淡水中生活,洄遊到海洋中去生殖。
4.不可替代性和補償性作用:
生態因子雖非等價,但都不可缺少,一個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個因子來代替。但某一因子的數量不足,有時可以由其他因子來補償。例如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光合作用的下降可由co2濃度的增加得到補償。
5.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
依生態因子與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將生物因子分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種類型,區分其作用方式對認識生物的生殖、發育、繁殖及分布都很重要。環境中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經緯度等對生物的作用是直接的,但是它們能夠影響光照、溫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對生物產生的作用則是間接作用;而這些地方的光照、溫度、水分狀況則對生物類型、生長和分布起直接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生物因子的作用如何實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