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孩才七歲喜歡生物要從哪方面陪養
生物學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孩子來說,不必強求他們看枯燥的課本,可從實際的實例中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引導,例如觀察家裡的花,可以進到他們了解植物的分類,植物的生殖級各部分構造等,後期的學習要努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去學。
『貳』 讀高中的女兒愛上了她自己的生物老師,作為家長該怎麼做
在青春期這個階段,強行控制反而容易起到反作用,首先家長應該主動跟生物老師以及學校聯系,得到學校以及老師的幫助,共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並且這樣的舉措也能阻止生物老師因為自身原因導致你女兒愛上他所引發的後果,學校知道後假設生物老師想對你女兒做什麼都會有所顧忌。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不要緊張也不要過度反應,因為孩子的愛情是純潔的,值得保護的,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於愛情的認知可能會發生偏差,我認為家長應該正面去面對,去解決,並且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愛情觀。這樣既讓孩子享受了學生時代純潔的愛情,又有效地保護孩子免受不好的傷害。
『叄』 如何培養孩子們的生物學興趣
1樹立學生主體地位觀,激發興趣堅持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原則,就是要把學生當做可以與教師平等對話和交往的生命體。在教學中,要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和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作用『與此同時教師的角色也要從知識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活動的導演者。教師可以給學生講生物領域中各種各樣的趣聞;幫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如一次施肥過多,植物為何會燒苗?南瓜為何有的子房會發育良好,有的發育不好?這樣做學生自然會喜歡這門學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使「要我學」發展為「我要學」,從而確立生物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2突出師生互動,提高學習興趣隨著課改實驗的不斷深入,「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實施「師生互動」,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去。例如,在學習伸肘和屈肘時,課堂上,教師不急於講解,而是演示自己的上肢,讓學生一邊實驗一邊分析,爾後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情景激發,師生互動,逐一指出肘關節、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尺骨、橈骨等各結構的位置及名稱,再演示部分結構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探討,從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動作就是這樣完成的結論。這種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3通過角色轉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所謂角色互換是指讓學生當一次教師,而教師則作為學生來聽其講課。在中學生物學課本當中有很多關於現代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專題報告,此時建議教師把這些內容拿出來讓學生講,而自己則充當學生聽講,一般給每個學生10分鍾左右的時間,講完後由班上其餘學生提問進行討論,一節課講三個學生,一周組織一次,一學期基本每人可以講一次。這種角色轉換一方面無形中就給學生一種壓力促使其主動去學習,另一方面由於學生表現慾望會促使其盡自己最大能力去涉獵關於某一領域的知識。從而能夠使學生在這種自我過程中建立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4聯系實際,激發興趣根據中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索這一特點,積極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種菜時為何施肥前一般要鬆土?給果樹施肥時為什麼要在樹梢垂直指向地面的位置挖溝?當這些問題解答後,學生不但對課本知識領悟得更深,而且對學習生物學產生強烈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使理論再回到實踐,這樣不僅可使學生培養各種思維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興趣多媒體教學可使學生對知識領悟得更透切,同時也可激發興趣。如講DNA分子的空間結構,用模型教學論文學生很容易領悟雙螺旋結構;做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之前讓學生看看錄相,對有絲分裂的操作過程一目瞭然,做起這個實驗來學生興趣非常濃;又如講生態系統時可以讓學生觀看有關生態系統的課件欣賞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激發學習興趣。6實時提問,強化學習興趣一般情況下,在每堂課知識點基本講完後學生就能夠對導言中的懸念做出解釋,其學習興趣也就開始下降,自滿情緒有所高漲,覺得自己好像學懂了所有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實時提出與本節課有關的應用問題,①消除學生產生的自滿情緒;②又一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③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從而達到一箭三雕的多重教學效果。實時提問不僅可以達到上面所說的三種教學效果,更能使課堂具有節奏感,讓學生處於持續的思維興奮狀態,從而抓住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完全進入課堂。7課堂結尾設置懸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一個好的課堂結尾不僅能夠對所講知識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更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自學能力。比如在講完植物激素一章過後,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什麼西瓜苗生長到一定時期要打尖?」為什麼未成熟的水果和成熟的香蕉放在一起會很快成熟?等問題。從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然後給學生一個簡單的引導,比如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那些網址查到,通過那些期刊查到。在這種好奇心和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主動去通過網路和諸多期刊去查找相關知識,在這種自學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更能夠建立學生學習興趣。總之,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就可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興味不衰。作為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並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積極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就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肆』 初一孩子越來越喜歡生物怎麼辦
難得孩子有喜歡的東西,家長應當順勢引導培養。帶孩子到博物館去了解探討,帶孩子去書店尋覓,幫孩子辦張圖書館借閱證。孩子喜歡什麼的話,學習會事半功倍的。
『伍』 兒童喜歡小動物類的應該引導他哪方面的興趣愛好呢
兒童喜歡小動物,這是人之常情。你只要看一看所有的童話,都是以小動物來代替人類的。你想引導他哪方面的興趣愛好呢?,你就可以選擇童話裡面相關方面的側重。有一點要請注意的,如果你家裡有寵物,和小朋友喜歡寵物,這並不表示他喜歡小動物,兒子是表現為喜歡這只寵物。這是日久生情的意思
『陸』 淺談如何讓學生喜歡生物
故城中學楊小麗我個人認為,不管「主科」「副科」,要提高成績,一定要能夠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的心,提起學生的興趣,還要讓學生「愛」上你,多年來,我不斷嘗試,得出幾點個人見解。1精心備課做到胸有成竹要讓課堂活躍,學生積極性高。要求老師講課要「有料」。故我們備課時除了認真備好教材、教法、重難點等常規的必不可少的教學諸要素外,還要針對生物課自身的特點,多備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原動力。例如一些生動的實例,對比數據,相關的科學資料。這樣既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科新動態。針對課的內容,精心准備教具。直觀的教具最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教具的准備除了教學配備的一掛圖、模型、標本外,我們還可以根據課的內容製作一些直觀、生動的教學用具和教學課件。2精心編排引言調動學生的積級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言,能直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從被動變主動學習。編排引言要注重聯系實際,因教材的不同採用適宜的引言。(1)設疑引言,上課尹時先來幾個「為什麼」,如「為什麼葵花總是向著太陽?」「為什麼不注意用眼衛生,青少年很容易患近視。」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里,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來。(2)事件引言,針對教學內容,先講一些事例,再引入主題。例如,在講「生態平衡」時,先講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的變化……(3)直觀引言,先演示一個小實驗或展示一些實物,讓學生產生聯想,再引入主題。(4)承前啟後引言,由上節課的內容引入本堂課。3引入競爭機制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入競爭楊制,可營造教學氣氛,形成教學高潮。課中可常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搶答,可以個人搶答,也可分組討論後搶答。答對同學適時給予表揚,對答錯的學生應在指出其不足後及時給予激勵。對待差生更不能諷刺挖苦,而應要耐心引導。這樣的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使課富有挑戰性,學生既成功回答了問題,還有一種滿足感。整個課堂變得輕松愉快。4講究教態拉近師生距離教師授課時應精神飽滿,表情和藹,儀表端莊,舉止大方。讓學生感到既嚴肅又可親。更樂於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首先,教師的語言應富有情感,情感語言不但作用於學生的感官,而且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可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避免平鋪直敘造成的枯燥無味。其次,教師語言要力求生動、有趣。語言生動,可使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平常可多准備一些相關的諺語、俗語、故事,適當時拿出來用一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講述「遺傳與變異」時,可對學生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下的孩子會打洞。」學生聽了,鬨堂大笑,原本枯燥的內容一下子通俗化了。最後還應注意板書,板書要清晰、工整,布局要合理新穎別致,給學生以美的享受。5演示直觀教具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准備的教具,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是好奇地等待教具的演示。這樣就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而且演示直觀教具也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知識,降低教學難度。如講到「蜜蜂的社群行為」時,將工蜂、蜂王、雄蜂的標本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親眼目睹實物,這樣做,學生看得入神,聽得起勁,課自然就更生動更富魅力。6精彩的結尾讓學生意猶味盡好的結尾,對於鞏固本堂課的內容,啟發學生思考及引入下節課有重要的作用。課的尾聲,教師先以精簡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歸納概括出本節課的內容,再次指出重點。與此同時,可提出一些富於啟發性的問題,預示新課,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下節課打下伏筆。另外,結尾時也可把知識向課外延伸,開辟第二堂課,引導學生去觀察、思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實踐。例如,在講葉的蒸騰作用時提到:溫帶地區,大部分樹木的葉子脫落,以減少蒸騰,保持體內水分。這是樹木度過寒冷或乾旱季節的一種適應。接著老師可以交待同學們回家後注意觀察落在地上的葉片,是背面朝上的多還是正面朝上的多?結合葉的結構及光合作用,就可以解釋你所調查的現象。這樣課內延伸到課外,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總之,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想讓學生喜歡上你課,就必須在營造愉快、輕松的教學氣氛、提高好奇心方面下功夫。綜合、靈活、科學地運用各種教學技巧,盡量保持課的新鮮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柒』 如何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
目前,新課程強調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或許可以理解為教師通過教會學生有用的知識,使他們領悟所學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學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生物教師,通過數年生物教學經驗的積累,認為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然後挖掘學生的潛能,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下面,我就如何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為什麼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兩個例子。在獲得諾貝爾獎的所有人當中,華人只有6個人,這個數字低於獲得諾貝爾獎的各個種族人數的平均數,平均人數是8到9人,而猶太人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是平均數的28倍。那就以此判斷我們中國人是不聰明的,智力比較低下的嗎?當然不是。世界上很多權威機構都證明過智力最好的種族是猶太人和中國人,那為什麼會發生上面的事情呢?我們再來看一個事實,中國的中小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不僅不比外國孩子差,反而要強,在國際的奧林匹克大賽上中國總是可以拿到金牌;但是到了大學以後,創造性人才明顯要比美國的大學生少,研究生以上的人才就越發是這樣,高校畢業人才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成為科學家的高科技人才就更少了。
從上兩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大多是平庸之才,出類拔萃的人才真的是很少。這種情況是由中西方傳統文化的差異造成的,我們的孩子總體上說求同性、保守性比較強;而西方的孩子總的來說比較外向,抱負比較高,在獨立性、批判性、主體性、求新性、求異性和創造性等方面明顯要強。西方的整個教育體制從上到下,從家長到教師都認為孩子在中小學里就是培養興趣的過程,到了大學後再根據自己的興趣來深入研究。在這種模式下當然容易出創造性的人才,拿諾貝爾獎的概率也就相對加大,因為他們培養的是專才。而我們中國的教育體制則不盡相同,從家長到教師總是規定孩子今天干什麼、明天干什麼,強迫孩子做他們不想做的,而不管孩子內心的想法,要求孩子每門功課都要名列前茅,我們試圖培養的是全才。但這是不現實的,正是這樣扼殺了孩子內在的普遍存在的興趣和動機。
當今很多中國的教育專家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認為中國推行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培養則依賴於激發學生內在的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內驅力,學習就沒有效果。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使之主動、自覺的學習,也才有可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二、生物學可以使學生產生興趣嗎?
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首先,簡單的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生物學。生物學,又稱生命科學或生物科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物質的結構、功能、發展規律以及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概括地說,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生物學作為繼物理、化學之後又一高速發展的學科,正朝著宏觀和微觀兩個方向發展,宏觀方面已經發展到全球生態系統的研究,微觀方面則向著分子方向發展。生物學與眾多科學結合形成了種類繁多的邊緣學科,呈輻射狀發展。
由以上介紹,我們發現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滲透最廣、作用最大、涉及面最寬的科學,是與人類生活、生存關系最密切的學科。在生物學中,我們可以接觸到大自然中的萬物,從北極到南極,從高山到深海,從冰雪覆蓋的凍原到高溫的礦泉,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只要有生物的地方都是我們研究的對象,這樣一個學科當然會深深地吸引學生。
三、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物學教育肩負著為21世紀培養生命科學技術隊伍後備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質的雙重任務,其重要性不低於數、理、化。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枯燥地講解生物學理論,讓學生聽得一知半解、迷迷糊糊,使他們原本萌發出來的興趣盪然無存,這樣的教學無疑是失敗的。其實,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激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與手段有很多。
1.增進師生間的情感,喚起學生的興趣
每位教師應該熱愛每一位學生,特別是不歧視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不要讓他們產生自卑情緒,不要對他們總是責備其基礎差、腦子笨,使學生稚嫩的心靈受到傷害,而是應該讓他們從老師身上看到希望、看到榜樣,從老師的期待、信任和關懷中得到勇氣和鼓勵。很多學生都是因為喜歡某位老師,進而喜歡這門課。因此,密切師生情感,很容易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如果師生感情不融洽,學生對你所教的學科不可能有什麼興趣,甚至會失去信心,更嚴重的還會厭惡這門學科,一到上課就會頭疼,產生逆反心理,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好。
2.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誘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直接興趣
直接興趣是由於對事物本身或活動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興趣。在接手新生教學的第一節課時,我通常並不急於講授新課,而是向學生講一些關於生物方面的故事。比如,「統治地球幾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滅絕」、「人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細菌是什麼樣子的」、「植物有生命嗎」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通過一系列的例子,誘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直接興趣,並讓他們親口說說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此鞏固直接興趣。誘發學生對生物的直接興趣,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邁出了第一步,但直接興趣維持的長久性、鞏固性是有限的,隨著新的注意目標的出現,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就會轉移或消失。所以,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採用多樣的教學形式,把學生的直接興趣發展為對生物學的興趣。
3.在教學中運用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
單一的教學形式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認為該學科枯燥無味,當然也就無法讓他們對該學科產生興趣。我認為多樣的教學形式會使學生經常感到新鮮感,他們感覺到學習該課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從而使學習質量大大提高。
在幾年的生物教學中,我經常使用以下幾種不同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1) 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導入新課。
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精心設計好新課的導入,能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例如,我在講授「伴性遺傳」時便採用提問的教學方式導入課題:「咱們班有沒有同學患色盲?」正好班級有一個男生患色盲,我又問他家裡還有誰患色盲,他說他舅舅也是色盲。這時我告訴他們,我以前的一個男學生是色盲,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學生聽後產生疑問:「這是怎麼回事?」我不急於解釋,又進一步提問:「你們聽說過哪個女孩患色盲嗎?」學生們面面相覷,紛紛議論:「真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在學生充滿期盼的目光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強烈的求知慾,這樣導入新課,效果可想而知。
(2)適當介紹生物科學研究的新成就來加強學生的求知慾。
我經常和學生們講生物科學是當代科學的前沿,生物技術是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
分。生物領域中眾多的未知數正期待著年青一代去探索,去尋求答案,它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科學家為之獻身。
例如,在講解遺傳基因DNA時,我講到DNA是遺傳物質,具有特異性,利用該特性可以做親子鑒定,還可利用DNA的檢測結果給罪犯定罪。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注射DNA攻克癌症的途徑。研究人員從病人身上取出DNA,在實驗室進行改造後,再在實驗室內培養,然後根據需要注射到病人的癌腫中去,以治療癌症。此項研究在動物試驗中已取得了成功,癌腫生長開始緩慢,有的甚至完全消失。這種生物學中的信息和成果在學生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非常關注生物科學發展的動向,科學成就成了學生們經常談論的話題。他們有些立志考入我國著名高等學府的生物專業、醫學專業學習,准備為21世紀生物科學的騰飛作出貢獻。
(3)在生物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學實驗。生物實驗教學在整個生物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驗證性實驗可以鞏固課堂知識,通過探索性實驗可以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加強實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敏銳、細致的觀察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創新。
例如,在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實驗中,教師可作簡單的引導。如對植物施肥過量,會出現「燒苗」現象,改變細胞外液濃度時,細胞內部水分會隨之發生改變。然後教師給出下列提示:①材料的選擇。②外界溶液的濃度,能否用其他濃度替代?③操作步驟的改善。④可做哪些方面的拓展?隨後便讓學生分組討論並完成實驗,教師在此過程中可放手讓學生去做,僅對其中較為嚴重的錯誤進行糾正。
又如,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教師可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染色液和染色時間、不同的壓片方法來設計試驗;在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盡可能讓學生選取不同植物的葉片進行實驗。
這樣既可使學生養成勤於思考、勤於猜測、大膽探索的習慣,又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實驗和獨立進行操作的能力;既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較高層次的心理活動,開發學生的智力,又可以不斷培養學生探索、分析、歸納、綜合的自學能力;既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使學生獲得求知本領,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要想在中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了濃烈的興趣,他們便會主動去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成為優秀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國的發展作出貢獻。
『捌』 兒子太喜歡生物和地理了該怎麼辦
如果只是因為這是副科的原因的話家長應該反省,但同時如果孩子太過痴迷而忽視主科這時家長應該正確引導,但不要一味打壓孩子的興趣。
『玖』 讓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生物
首先家長要喜歡生物,學習生物,懂生物,給孩子創造學生物的條件、氛圍,激發他的興趣,也許一節有趣的生物視頻課卻讓孩子對生物感興趣,還有生物實驗課多去參與。其次,多討論為什麼,為什麼紅薯結不出西紅柿,改變基因後會怎麼樣?萬年以後猴子會變成什麼樣,草原沒有狼會怎麼樣(食物鏈),人類從哪裡來(達爾文進化論),吃飯後營養是如何被人體轉化利用的等,人類目前爭議的生物理論等。把孩子當生物科學家來啟發,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探索興趣!
『拾』 孩子上高中後對生物就一直提不起興趣,我該怎麼引導他
如果說孩子對生物不感興趣的話,你需要引導他的時候,你可以去給他講一些比較有趣的生物知識,還有就是向她提到一些比較奇特的一些物種,這樣的他就慢慢的就會對那些生物就感覺好像特別的油興趣,之後他就會慢慢的喜歡上生物,就想要學習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