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會飛的生物是怎麼進化的

會飛的生物是怎麼進化的

發布時間:2022-07-13 17:09:31

❶ 生物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有飛行動物的出現

許多動物天生就不具備人類夢寐以求的飛行能力,單拎出來動物會飛行確實匪夷所思,但飛行動物也不過是藉助自然力的運動形式,靠生物進化完全做得到。

如今地球上有一種典型的動物:鼯鼠。這是一種松鼠的近親,生活在樹上,但是它們卻有特殊的本領,肋下的皮毛連接著四肢,可以隨著四肢的張開而膨脹成翼狀,雖然仍不具備獨自飛行的能力,但是類似於風箏這么大的皮膚面積可以兜起足夠的空氣,使得鼯鼠具備藉助大氣滑翔的能力。在這方面,鼯鼠已經比人類厲害了無數倍,人類的四肢適應了奔跑,卻沒有一丁點適應飛翔的特徵。

而在恐龍滅絕後,壓制哺乳動物的生物因素減輕了,哺乳動物的小體型變成了不利於生存的因素,生存競爭使得哺乳動物體型增長,哺乳動物演化中的另一個巧合是智力的不斷提升,具備更強的環境適應性,多種因素疊加之下哺乳動物的體型有所增長,智力更是自然界所有動物拔尖的存在。而體型的增大也使得滑翔等能力不能成為現實,地心引力會使人類直接摔在地上。

總之,是環境和生物自身基因的變化,使得生物不斷地演化,生物基因變異造就進化的原材料,環境的選擇則是生物向著某一方向演化,演化方向並不固定,卻始終向著適宜生物生存的方向,而這是一個相當粗略的范圍,不管是飛行能力、強健的體魄還是高潮的智力,都是增強生物生存適應性的因素,所以地球生物具備了不同的特徵,有會飛的會爬的會游泳的……多樣性證實了生物的演化。

❷ 恐龍是怎樣飛向藍天的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演化過程:身形變小(骨骼中空;腦顱膨脹;前肢越來越長)——體表長出羽毛——為了躲避傷害或尋找食物,轉移到樹上生存——具備了滑翔、飛行的能力。

原文描述:

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三千萬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兩條後腿粗壯有力,能夠支撐起整個身體。數千萬年後,它的後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有些恐龍像它們的祖先一樣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龍身長幾十米,重達數十噸,有些恐龍則身材小巧,體重不足幾公斤;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則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

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前肢越來越長,能像鳥翼一樣拍打;它們的體表長出了美麗的羽毛,不再披著鱗片或鱗甲。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這些樹棲的恐龍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能力,並最終能夠主動飛行。

不過,有些科學家認為,飛行並非始於樹棲生活過程。他們推測,一種生活在地面上的帶羽毛恐龍,在奔跑過程中學會了飛翔。不管怎樣,有一點毋庸置疑:原本不會飛的恐龍最終變成了天之驕子——鳥類,它們飛向了藍天,從此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生活天地。

(2)會飛的生物是怎麼進化的擴展閱讀

關於作者

徐星,古生物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古生動物學家。

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乾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接著介紹了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著讀者的閱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

這一過程以時間為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接著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後,它的後代繁衍變化、形態各異的情況;由於它們的體態、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課文最後表達了科學家們的美好心願: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證據,重現恐龍飛向藍天這一歷史進程。

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人們想像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

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乾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接著介紹了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著讀者的閱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

這一過程以時間為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接著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後,它的後代繁衍變化、形態各異的情況;由於它們的體態、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課文最後表達了科學家們的美好心願: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證據,重現恐龍飛向藍天這一歷史進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飛向藍天的恐龍

❸ 有多少哺乳類動物可以飛它們是怎樣進化來的

哺乳類動物其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靠母親的母乳來哺育年幼的動物。我們人類作為一種高級動物並且也是一種哺乳動物,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都與其他的哺乳動物有較大的差距,我們都是生活在陸地上並且是靠走的方式。哺乳動物有陸地上走的、海里游的還有天上飛的,那麼大家都有一些疑惑,有多少哺乳類動物可以飛?它們是怎樣進化來的?我認為只有蝙蝠可以在天上飛。接下來分析一下它的進化過程。

蝙蝠的種類也有很多,並且他們所吃的食物也是有一些不一樣的,有的蝙蝠喜歡吃果實、魚類還有花粉,還有的蝙蝠喜歡吃血。並且它們都是在晚上的時候才出門找食物,都是靠聲波來進行辯位的。因此蝙蝠是唯一能夠飛的哺乳動物。

❹ 生物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有飛行動物的出現呢

自然界中本來就存在著進化,當一個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它的身體狀況就會發生改變,從而達到了進化的目的。

1、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追溯到遠古時期,早就有翼龍的存在,它們能夠翱翔在天空之中,躲避天敵的追捕。大多數的飛行生物它們身體比較靈巧,但是在陸地上可能會面臨著一系列的生存難題,如果說能翱翔於天際,那麼這個物種生存的可能性就會增大許多,所以說這就是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奧秘之處。

綜上所述,飛行生物之所以能夠存活至今,大多數還是因為被迫,它們只是想要在這一方凈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家園。

❺ 動物的飛行能力是怎麼進化出來的

飛行這種生存能力的進化,最早肯定來自於從高處跳躍而下時的短暫滑翔。 如果這種滑翔能夠提高動物捕獲獵物或逃避捕獲的能力,那麼就成為了一種生存優勢,從而會被保留下來,並在進化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最終成為飛行的能力。我們都知道,現今的天空霸主鳥類是從恐龍進化而來的,具體來說是獸腳亞目的恐龍。這方面也是當今古生物學的研究熱點之一,不斷有新的化石證據被發現,有興趣的知友也可以了解一下中科院北京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徐星研究員的研究成果,在這個領域內是國際領先的。對於鳥類進化過程的研究發現,滑翔一定是最早的第一步。有從恐龍到原始鳥類的過渡物種的化石研究為證:它們的身體結構重心與鳥類不同,不可能僅靠前肢飛行,甚至不能夠僅靠前肢來滑翔,必須還要依靠後肢提供一些升力,所以它們的後肢上也長有長長的羽毛;另外,它們的胸骨沒有附著強大的肌肉,無法帶動前肢做出拍打翅膀這樣提供升力的有力動作;在它們滑翔的過程中,四肢能夠做的事情有限,所以需要尾巴來控制方向,調整姿態,而獸腳類恐龍恰好有著長尾巴,這一特徵直到進化為真正的鳥類才消失。這些證據都表明,飛行的能力並不是突然就出現的,而是先有了滑翔的能力作為基礎。關於滑翔與尾巴,以及飛行進化之間的關系,最直接的證據來自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Robert Full教授研究組的研究成果。有意思的是,這個組本來是研究人工壁虎手套的……他們通過特殊材料和結構,製造出了與壁虎趾尖原理相同的設備,可以讓人徒手爬上高牆(就像MI4中的阿湯哥爬迪拜塔一樣)。他們還製作出了同樣原理的爬牆機器人,但效率遠不如壁虎高。在研究過程中,他們發現,問題的關鍵不是壁虎的四肢,而是它用於保持平衡的長尾巴。為了研究壁虎尾巴的功能,他們進一步做了很多實驗,其中之一是把壁虎放到類似於跳傘訓練風扇的設備上,模擬從高空自由墜落的過程,結果他們驚奇地發現:壁虎不僅能夠通過尾巴來調整身體姿態並控制方向,還能用類似蝶泳的動作拍打著尾巴在空中前進……要知道,壁虎與恐龍同屬爬行動物,而壁虎從來與「飛」這個字是不沾邊的。看來,在高空墜落過程中使用尾巴來控制身體運動,這已經是爬行動物的本能了。在此基礎上添加更利於滑翔的羽毛,從而最終獲得飛行的能力,顯然是一條合理的進化路徑。

❻ 蝙蝠是什麼生物進化來的為何能存在這么長時間

蝙蝠這種生物,想搞明白它是怎麼演化的,其實非常難。我們知道,想要搞明白一種生物的來龍去脈,最重要的依據就是化石了,沒有化石證據,研究就無從談起了。可是蝙蝠這種生物,其骨骼很脆弱,不易形成化石,所以直到如今,發現的蝙蝠化石數量極少,正是因為如此,還無法對蝙蝠的起源給出圓滿的解釋。


蝙蝠的演化歷史悠久,比人類祖先早出現於地球上,它們在這顆星球上已生活了數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由於其特殊的生理特性,蝙蝠身上攜帶了大量的病毒,這些病毒在蝙蝠身上不會發病,這並不是因為蝙蝠的免疫力強,而是因為蝙蝠的體溫高以及其本身特殊的免疫應答系統,並且蝙蝠還具有DNA損傷修復能力。雖然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但蝙蝠生活的地區與人類聚集區沒有多少重疊,且蝙蝠是夜行性動物,所以只要我們做到拒絕野味,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感染。

閱讀全文

與會飛的生物是怎麼進化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