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物醫學上的標志物,給個定義
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是指可以標記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及亞細胞結構或功能的改變或可能發生的改變的生化指標,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生物標志物可用於疾病診斷、判斷疾病分期或者用來評價新葯或新療法在目標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對於疾病研究,生物標志物一般是指可供客觀測定和評價的一個普通生理或病理或治療過程中的某種特徵性的生化指標,通過對它的測定可以獲知機體當前所處的生物學過程中的進程。 檢查一種疾病特異性的生物標志物,對於疾病的鑒定、早期診斷及預防、治療過程中的監控可能起到幫助作用。尋找和發現有價值的生物標志物已經成為目前研究的一個重要熱點。
自1994年蛋白質組概念提出,定量蛋白質組學已經成為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熱點和中心。定量蛋白質組學便是檢測正常與疾病狀態下組織全部表達蛋白質在量上的差別。定量蛋白質組學中的蛋白質定量技術也成為發現生物標志物的重要途徑。
生物標志物是生物體受到嚴重損害之前,在不同生物學水平(分子、細胞、個體等)上因受環境污染物影響而異常化的信號指標。它可以對嚴重毒性傷害提供早期警報。這種信號指標可以是細胞分子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可以是某一生化代謝過程的變化或生成異常的代謝產物或其含量,可以是某一生理活動或某一生理活性物質的異常表現,可以是個體表現出的異常現象,可以是種群或群落的異常變化,可以是生態系統的異常變化。
選擇原則
1.所選擇的生物標志物必須具有一定的特異性。
2.所選擇的生物標志物必須具有足夠的靈敏度,即所選標志物的水平與外接觸水平要有劑量一反應關系,在無害效應接觸水平下仍能維持這種關系。
3.所選擇的生物標志物分析的重復性及個體差異都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4.所選擇的生物標物要有足夠的穩定性,便於樣品的運送、保存、分析。
5.取樣時最好對人體無損生,能為受試者所接受。
『貳』 生物標志化合物
分子有機地球化學是從分子級水平探討地質體中有機分子化合物演化規律的學科,它是有機地球化學學科的重要分支。目前研究已經證實,地質體中有機質的豐度和組成,特別是分子標志物(或生物標志化合物)組成均與原始生物的種屬和地區氣候變化密切相關[126,127]。生物體死亡埋藏後有機質的演化又受控於沉積成岩環境,如鹽度、氧化還原條件、pH值、粘土礦物的催化作用等。有機生物標志化合物在地質體中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包括氧化、還原、芳構化、異構化、裂解、縮合以及發生於化合物官能團上的許多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速率、反應產物的結構和演化模式取決於上述控制條件。因此,有機地球化學家可以應用生物標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徵、結構演化模式及其參數變化識別地質體中有機質的成熟度、生物輸入源、沉積古環境,進行油/油與油/源對比並成功地應用於油氣勘探實踐中。
長期以來,石油地球化學文獻中,生物標志化合物主要用來作為成油母質來源、油源對比、成熟度和生物降解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標志,而對於生油岩沉積時期,生物標志物的古沉積環境意義,則相對較少論及[128]。運用生物標志化合物判別沉積環境是有機地球化學家和沉積學家長期以來探求的目標。國內外已有不少研究成果[129]。近年來研究表明,沉積環境中氧化還原條件的變化反映在特徵生物標志化合物上。例如,缺氧環境可能具有高含量的28,30-二降藿烷[130],25,28,30-三降藿烷[131]和C35αβ藿烷[132](Petersetal.,1991)
根據解啟來、陳多幅等人[133]對松桃地區冷泉碳酸鹽岩———菱錳礦礦石的正構烷烴、類異戊二烯烴、甾和萜類等生物標志化合物特徵的較為詳細的研究成果,菱錳礦礦石和圍岩———碳質頁岩具有以下有機地球化學特徵:
1.正構烷烴
菱錳礦礦石的正烷烴以中、低碳數為主,呈單峰分布,碳數范圍主要介於nC14~nC21,nC21之後的高碳數正烷烴含量甚低,主峰碳為nC16或nC17,無奇偶優勢。菱錳礦石和圍岩碳質頁岩nC20之後的正烷烴豐度很低。
2.類異戊二烯烷烴
菱錳礦石和圍岩中均檢測到異十六烷(iC16),降姥鮫烷(iC21),姥鮫烷(Pr)、植烷(Ph)和異二十一烷(iC21>)的類異戊二烯烴豐度很低。
3.萜烷和甾烷
菱錳礦礦石和圍岩中均檢測豐富的三環萜烷和五環萜烷.三環萜烷在地質體中抗生物降解能力強和具較高的熱穩定性。碳數介於C19~C29,主峰碳均為C21,從C26開始的三環萜烷具有兩個差向異構體,且豐度相當。此外,還檢測出C29Ts和C30重排藿烷以及γ-蠟烷,但其豐度均較低。γ-蠟烷的豐度相當於C30升藿烷22R構型的豐度,γ-蠟烷/C30藿烷比值為0.09~0.13。
甾烷在樣品中的含量很低,致使m/z217的質量色譜圖強度很弱,但仍表現為C27甾烷優勢,亦反映出該時期藻類的貢獻。
『叄』 什麼是生物標志物
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是指可以標記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及亞細胞結構或功能的改變或可能發生的改變的生化指標,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
『肆』 DN A分子生物標志物分為哪幾類
分子標記大多以電泳譜帶的形式表現, 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以分子雜交為核心的分子標記技術, 包括:(1) 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標記(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簡稱 RFLP 標記); (2) DNA 指紋技術(DNA Fingerprinting); (3) 原位雜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等;
第二類是以 PCR 反應為核心的分子標記技術, 包括:(1) 隨機擴增多態性 DNA 標記(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 簡稱 RAPD 標記); (2) 簡單序列重復標記(Simple sequence repeat, 簡稱 SSR 標記) 或簡單序列長度多態性(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 簡稱 SSLP 標記); (3) 擴展片段長度多態性標記(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簡稱 AFLP 標記); (4) 序標位(Sequence tagged sites, 簡稱 STS 標記); (5) 序列特徵化擴增區域(Sequence charactered amplified region, 簡稱 SCAR 標記) 等;
第三類是一些新型的分子標記,如: (1) 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leotide polymorphism, 簡稱 SNP 標記); (2) 表達序列標簽(Expressed sequences tags, 簡稱 EST 標記) 等。
『伍』 環境污染作用人體後產生的生物標志物包括哪些
生物學標志又稱生物標志物或生物學標記。 生物學標志是指外源化學物通過生物學屏障並進入組織或體液後,對該外源化學物或其
所致生物學後果的測定指標,可分為接觸標志、效應標志和易感性標志。
接觸生物學標志是測定組織、體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學物、其代謝物或與內源性物質的反應產物,作為吸收劑量或靶劑量的指標,提供關於暴露於外源化學物的信息。接觸生物學標志包括內劑量(如化學物原型或其代謝物)和生物效應劑量(如蛋白質加合物、DNA加合物等)兩類標志物。接觸生物學標志如與外劑量相關或與毒效應強度相關,可用於評價接觸水平或建立生物閾限值。
效應生物學標志指機體中可檢測的生化、生理、行為或其他改變的指標,包括早期生物效應標志、結構和(或)功能改變標志、疾病標志3類,反映與不同靶劑量的外源化學物或其代謝物有關聯的健康有害效應的信息。
易感性生物學標志是關於個體對外源化學物的生物敏感性的指標,即反映機體先天具有或後天獲得的對接觸外源性物質產生反應能力的指標。如化學物接觸者體內代謝酶、修復酶及靶分子相關的基因多態性,屬遺傳易感性標志物。環境因素作為應激原時,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反應及適應能力,亦可影響機體的易感性。易感性生物學標志可用以篩檢易感人群,保護高危人群。
『陸』 常見的生物標志物有哪些
常見的生物標志物一般來說比如打油漆或者說是給他腳板一些東西,大部分標記的方法都是通過這兩種方式給他進行一些標記。
『柒』 生物標志物的分類
從功能上一般分為:
接觸(暴露)生物標志物
(biomarker of exposure);
效應生物標志物
(biomarker of effect);
敏感性生物標志物
(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捌』 基因層面的分子生物標志物有哪些
摘要 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是指可以標記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及亞細胞結構或功能的改變或可能發生的改變的生化指標,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目前生物標志物可用於疾病診斷、判斷疾病分期或者用來評價新葯或新療法在目標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