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技術包括哪些內容
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是指人們以現代生命科學為基礎,結合其他基礎科學的科學原理,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按照預先的設計改造生物體或加工生物原料,為人類生產出所需產品或達到某種目的。
生物技術是人們利用微生物、動植物體對物質原料進行加工,以提供產品來為社會服務的技術。它主要包括發酵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因此,生物技術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
現代生物技術綜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胚胎學、免疫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物理學、信息學及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技術,可用於研究生命活動的規律和提供產品為社會服務等。
B. 農業生物環保技術研發有哪些項目
生物醫葯產業的定義
生物醫葯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葯產業共同組成。
(一)生物技術產業
目前,各國、各組織對生物技術產業的定義和圈定的范圍很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庭。本文採納有關學者的觀點,將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界定為:生物技術是以現代生命科學理論為基礎,利用生物體及其細胞的、亞細胞的和分子的組成部分,結合工程學、信息學等手段開展研究及製造產品,或改造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並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質、特性,進而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手段的綜合性技術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生物晶元技術、基因測序技術、組織工程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等。生物技術產業涉及醫葯、農業、海洋、環境、能源、化工等多個領域。應用生物技術生產出相應的商品,這類商品在市場上形成一定的規模後才能形成產業,因此,生物技術產業的內涵應包括生物技術產品研製、規模化生產和流通服務等。
(二)醫葯產業
制葯產業與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是現代醫葯產業的兩大支柱。
1.制葯產業
制葯是多學科理論及先進技術的相互結合,採用科學化、現代化的模式,研究、開發、生產葯品的過程。除了生物制葯外,化學葯和中葯在制葯產業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2.生物醫學工程產業
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應用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角度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人體系統多層次認識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研究用於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衛生保健的人工材料、製品、裝置和系統技術的總稱。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包括:生物醫學材料製品、(生物)人工器官、醫學影像和診斷設備、醫學電子儀器和監護裝置、現代醫學治療設備、醫學信息技術、康復工程技術和裝置、組織工程等。
(三)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葯產業的關系
1、醫葯生物技術產業是生物技術產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生物技術產業包括醫葯生物技術產業、工業生物技術產業、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和海洋生物技術產業等。其中醫葯生物技術產業是生物技術產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占生物技術產業60%以上,而且生物技術在制葯技術上的應用也最成熟。
2、醫葯生物技術產業在醫葯產業中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
目前醫葯生物技術產品(包括基因工程葯物、疫苗、生物診斷試劑等)的產值在醫葯產業中所佔比例不足10%,但由於傳統的新葯研製方法難度越來越大,研製開發成本不斷上升,成功率越來越低。因此,在世界較大的制葯公司中,目前有70%的項目是使用生物技術開發。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預計到2010年,將會有更多應用生物技術製成的全新葯品上市。21世紀,整個醫葯工業面臨使用生物技術進行更新改造。
3、技術平台的通用性
雖然生物葯與化學葯、中葯的來源不同,但研發過程中所需要的許多技術平台,如動物中心、安全評價中心、葯理葯效研究中心、結構測試中心、化學葯中試車間、生物制葯中試車間、中葯中試車間、臨床葯理研究基地、醫療器械測試中心等是通用的,在產業化、市場化過程中,醫葯生物技術產品與其他醫葯產品面對共同的市場。因此,將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葯產業結合在一起發展,可以充分利用通用技術平台,合理的共享相關資源,促進兩個產業共同發展。
生物農業按照自然的生物學過程管理農業,適當投入能量和資源,維持系統最佳的生產力。生物農業強調通過促進自然過程和生物循環保持土地生產力,用生物學方法防治病蟲害,實現農業環境的生態平衡。這是歐洲的常用提法,同美國有機農業近似
生物能源
生物質包括植物、動物及其排泄物、垃圾及有機廢水等幾大類。從廣義上講,生物質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機物,它的能量最初來源於太陽能,所以生物質能是太陽能的一種,它的生成過程如下:
葉綠素
CO2+H2O+太陽能(CH2O)+O2
每個葉綠素都是一個神奇的化工廠,它以太陽光作動力,把CO2和水合成有機物,它的合成機理目前人類仍未清楚。研究並揭示光合作用的機理,模仿葉綠素的結構,生產出人工合成的葉綠素,建成工業化的光合作用工廠,是人類的夢想。如果這一夢想能實現,它將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所以研究葉綠素的機理一直是激動人心的科學活動
生物質是太陽能最主要的吸收器和儲存器。太陽能照射到地球後,一部分轉化為熱能,一部分被植物吸收,轉化為生物質能;由於轉化為熱能的太陽能能量密度很低,不容易收集,只有少量能被人類所利用,其他大部分存於大氣和地球中的其他物質中;生物質通過光合作用,能夠把太陽能富集起來,儲存在有機物中,這些能量是人類發展所需能源的源泉和基礎。基於這一獨特的形成過程,生物質能既不同於常規的礦物能源,又有別於其他新能源,兼有兩者的特點和優勢,是人類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生物質具體的種類很多,植物類中最主要也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有木材、農作物(秸稈、稻草、麥稈、豆稈、棉花稈、谷殼等)、雜草、藻類等。非植物類中主要有動物糞便、動物屍體、廢水中的有機成分、垃圾中的有機成分等。
C. 生物科技公司的經營范圍怎麼寫啊
經營范圍:
1,生產、銷售:復合肥、有機肥料、復混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料、摻混肥料、水溶性肥料、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菌劑、復合微生物肥料、有機物料腐熟劑、土壤調理劑、其他肥料;
2,土壤質量檢測服務;食用菌、穀物、瓜果、蔬菜種植、銷售;銷售農業機械、機械化農業機具;農葯經營(不含鼠葯,國家禁用、限用農葯除外。)、農膜、農葯器具、粘蟲板、粘蟲帶;生物和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場地租賃。
3,微生物有機復合肥、生物農葯、生物飼料、生物飲料、食用菌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生物有機無機復混肥、生物控釋肥、生物水溶性肥料;本公司自產產品出口和本公司所需原輔材料、技術進口;
(3)生物技術研發有哪些范圍擴展閱讀
1、生物科技公司所涉及的行業種類非常多,而且行業之間差距也比較大,比如生產假發的公司全部都冠以生物科技名稱,還有一些以農業、漁業上的廉價材料作為新能源或者工業替代品的公司也全部冠以生物科技公司。
2、總的來說凡是以生物、植物、自然環境下產生的原材料中提取物質和生產原材料的公司基本上都以生物科技公司相稱,例如眾多的化妝品公司、化肥農葯生產公司等等,總之涵蓋非常廣泛。
3、中葯原材料、中葯保健品、化妝品、植物提取物、和植物超細粉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從事生物、醫學、中草葯種植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食用農產品(除生豬產品)這些都需要注冊成為生物科技公司。
參考資料
生物科技 網路
D. 什麼是生物制葯技術它的范圍包括那些
生物制葯技術作為一種高新技術,是70年代初伴隨著DNA重組技術和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的發明和應用而誕生的。三十多年來,生物制葯技術的發展為醫療業、制葯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因此,世界各國都把生物制葯確定為21世紀科技發展的關鍵技術和新興產業。
它的范圍包括: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器官、體液等。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葯學等學科進行葯物分析。
生物制葯技術的培養目標:
旨在培養熟練掌握生物工程實用技術、精通現代生物技術實驗室和生物製品生產車間的管理、擅長生物製品推銷的實用型人才。
學生畢業時能熟練掌握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的基本技能、普通生物學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動植物組織和細胞培養技術、微生物發酵技術、生物制葯技術、實驗室安全與管理等生物實驗技術。
畢業生能夠在企、事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生產管理、營銷等工作。
生物制葯技術主幹課程:
專業課:大學英語、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普通生物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葯劑學、微生物發酵技術、葯理學、基因工程技術、免疫學、葯事管理、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生物制葯技術細胞工程。
實驗課:無機化學實驗、普通生物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基礎分析化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
實習:針對人才市場的需求設置實習實訓內容,主要有生物製品的營銷實戰、實驗室基礎技能實習、科研院所實戰實習、畢業實習。
網路-生物制葯技術
網路-生物制葯
E. 生物科技公司經營范圍
生物科技公司的經營范圍主要包括:1、產加工中葯原材料、中葯保健品、化妝品、植物提取物;2、提供企業管理,投資管理,實業投資,創業投資等服務;3、銷售儀器儀表、計量衡器具、成品飲料、掃描設備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二條公司的經營范圍由公司章程規定,並依法登記。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改變經營范圍,但是應當辦理變更登記。公司的經營范圍中屬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批準的項目,應當依法經過批准。
F. 生物科學技術產品有哪些
現代生物技術常用技術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以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現代方法為手段,將不同來源的基因按預先設計的藍圖,在體外構建雜種DNA分子,然後導入活細胞,以改變生物原有的遺傳特性、獲得新品種、生產新產品。
通過細胞工程可以生產有用的生物產品或培養有價值的植株,並可以產生新的物種或品系。
酶工程(英語:Enzyme engineering)又稱蛋白質工程學,是指工業上有目的的設置一定的反應器和反應條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一定條件下催化化學反應,生產人類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於其它目的的一門應用技術。
發酵工程的內容包括菌種的選育、培養基的配製、滅菌、擴大培養和接種、發酵過程和產品的分離提純等方面。
蛋白質工程就是通過對蛋白質化學、蛋白質晶體學和蛋白質動力學的研究,獲得有關蛋白質理化特性和分子特性的信息,在此基礎上對編碼蛋白質的基因進行有目的的設計和改造,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獲得可以表達蛋白質的轉基因生物系統,這個生物系統可以是轉基因微生物、轉基因植物、轉基因動物,甚至可以是細胞系統。
G. 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范圍有哪些
分子生物學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研究內容:
1.核酸的分子生物學
核酸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核酸的結構及其功能。由於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攜帶和傳遞遺傳信息,因此分子遺傳學(moleculargenetics)是其主要組成部分。由於50年代以來的迅速發展,該領域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技術,是目前分子生物學內容最豐富的一個領域。研究內容包括核酸/基因組的結構、遺傳信息的復制、轉錄與翻譯,核酸存儲的信息修復與突變,基因表達調控和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等。遺傳信息傳遞的中心法則(centraldogma)是其理論體系的核心。
2.蛋白質的分子生物學
蛋白質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執行各種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盡管人類對蛋白質的研究比對核酸研究的歷史要長得多,但由於其研究難度較大,與核酸分子生物學相比發展較慢。近年來雖然在認識蛋白質的結構及其與功能關系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對其基本規律的認識尚缺乏突破性的進展。
3.細胞信號轉導的分子生物學
細胞信號轉導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細胞內、細胞間信息傳遞的分子基礎。構成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的分裂與分化及其它各種功能的完成均依賴於外界環境所賦予的各種指示信號。在這些外源信號的刺激下,細胞可以將這些信號轉變為一系列的生物化學變化,例如蛋白質構象的轉變、蛋白質分子的磷酸化以及蛋白與蛋白相互作用的變化等,從而使其增殖、分化及分泌狀態等發生改變以適應內外環境的需要。信號轉導研究的目標是闡明這些變化的分子機理,明確每一種信號轉導與傳遞的途徑及參與該途徑的所有分子的作用和調節方式以及認識各種途徑間的網路控制系統。信號轉導機理的研究在理論和技術方面與上述核酸及蛋白質分子有著緊密的聯系,是當前分子生物學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之一。
H. 目前 軍用生物技術的研究領域有哪些
軍用生物技術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又稱遺傳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技術等,它已成為21世紀的核心技術。軍用生物技術研究領域除了人們已知的基因武器外,還包括生物電子裝備、生物炸彈、軍用仿生導航系統、軍用生物感測器、軍用生物能源、軍用生物裝具、軍用生物醫葯、軍用仿生動力、軍用動物武器、神經網路計算機、軍用生物材料等領域。
自20世紀中葉開始,伴隨系列重大科學發現,生命科學成為自然科學中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學科之一,以生命科學為基礎的生物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同時,現代生物技術從其誕生之日起,就開始逐步滲透到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研製中,並不斷與信息技術、材料技術和製造技術等交叉融合,形成軍用生物技術這一新興技術領域。軍用生物技術已成為武器裝備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並在不斷催生新的作戰樣式和作戰理念,將深刻影響新軍事變革的方向。軍用生物技術的概念軍用生物技術是在新軍事革命理論指導下,將現代生物技術應用到軍事技術領域的一門綜合性交叉技術,涉及軍事、生物、物理、材料、信息等諸多學科,其研究目標旨在從使用者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武器裝備的使用效能,進而發展基於生物學原理的新型關鍵裝備部件乃至武器系統。軍用生物技術的研究成果將可能為武器裝備的研製提供最新的設計理念、最優的解決方案和最佳的實際效能,成為裝備發展的重要創新手段和技術來源。
I. 生物技術涉及的學科領域有哪些
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理學、病理學、病毒學、生物信息學
J. 生物技術專業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生物技術的研究方向:
生物凈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質包括各種酚類、氰化物、重金屬、有機磷、有機汞、有機酸、醛、醇及蛋白質等等。微生物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從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質轉化為有益的無毒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當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技術處理污水就是生物凈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技術是酶工程技術。固定化酶又稱水不溶性酶,是通過物理吸附法或化學鍵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態的不溶性載體相結合,將酶變成不溶於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細胞是一個天然的固定化酶反應器,用制備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將微生物細胞固定,即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應的固定化細胞。運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可以高效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無機金屬毒物等,此方面國內外成功的例子很多。近幾年我國在應用固定化細胞技術降解合成洗滌劑中的表面活性劑直鏈烷基苯磺酸鈉(LAS)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對於含100mg/L廢水,降解率和酶活性保存率均在90%以上;利用固定化酵母細胞降解含酚的廢水也已實際應用於廢水處理。
生物修復
重金屬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屬污染的生物修復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減、凈化土壤中重金屬或降低重金屬的毒性。其原理是:通過生物作用(如酶促反應)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化學形態,使重金屬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環境中的移動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過生物吸收、代謝達到對重金屬的削減、凈化與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過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激發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態結構,這將有助於土壤的固定,遏制風蝕、水蝕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白色污染
廢棄塑料和農用地膜經久不化解,估計是形成環境污染的重要成分。利用生物工程技術一方面可以廣泛地分離篩選能夠降解塑料和農膜的優勢微生物、構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離克隆降解基因並將該基因導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兩者同時發揮各自的作用,將塑料和農膜迅速降解。
化學農葯
利用微生物降解農葯已成為消除農葯對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能降解農葯的微生物,有的是通過礦化作用將農葯逐漸分解成終產物CO 和H O,這種降解途徑徹底,一般不會帶來副作用;有的是通過共代謝作用,將農葯轉化為可代謝的中間產物,從而從環境中消除殘留農葯,這種途徑的降解結果比較復雜,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效應。為了避免負面效應,就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對已知有降解農葯作用的微生物進行改造,改變其生化反應途徑,以希望獲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要想徹底消除化學農葯的污染,最好全面推廣生物農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