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海洋生物資源最大的是哪個海

海洋生物資源最大的是哪個海

發布時間:2022-07-14 16:43:48

㈠ 海王生物資源最豐富是哪個大洋

那當然是太平洋,太平洋面積廣大,東起印度東海岸,西至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北止白令海峽南到南極洲。緯度跨越大,環境多樣,是海洋醫院最豐富的大洋。

㈡ 海洋資源中數量最大的資源是

水資源,海里到處都是水,其次是鹽,鹽里頭最多的是氯化鈉,還有金屬資源,油氣資源,微生物資源等等

㈢ 中國最大海洋是什麼海洋


中國最大海洋是南海

南中國海
南海因位於中國南邊而得名,南海是位於中國南方的陸緣海,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國漢代、南北朝時稱為漲海、沸海。清代以後逐漸改稱南海。近代有人從英語「South China Sea」譯為南中國海、中國南海,並成為該地區在國際上的通用名稱[1]。
南海是中國最大的外海,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處卻有5567米。如果把4座南嶽衡山疊起來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頭離水面還有近400米的距離。
南海面積356萬平方公里,約等於中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總面積的3倍,僅次於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屬於中國管轄范圍的也就是九段線之內的有210萬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水深1,212米。
中國南海國土包括大陸、島嶼和干出礁這些陸地及其沿岸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域,這些水域有人叫作「藍色的國土」。南海諸島陸地面積小,為5286.5平方公里。據《海洋法公約》測算,1個遠離大陸的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島,則至少可以擁有1543km2的領海和431015km2的專屬經濟區海域。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從東海往南穿過狹長的台灣海峽,就進入南海了。南海是中國最深、
最大的海,也是僅次於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沖,在經濟上、國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南海位於中國大陸的南方。南海北邊是中國廣東、廣西、福建和台灣四省,東南邊至菲律賓群島,西南邊至越南和馬來半島,最南邊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島。南海,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和馬六甲海峽等,與太平洋和印度洋相連。它的面積最廣,約有35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6個廣東省那麼大。中國最南邊的曾母暗沙距大陸達2000公里以上,這要比廣洲到北京的路程還遠。南海也是鄰接中國最深的海區,平均水深約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處達5567米,比大陸上西藏高原的高度還要大。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島和島嶼,陸地面積與海洋相比,顯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於北部,主要有珠江、紅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於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闊水深的南海總是呈現碧綠或深藍色。南海地處低緯度地域,是中國海區中氣候最暖和的熱帶深海。南海海水表層水溫高(25℃~28℃),年溫差小(3℃-4℃),終年高溫高濕,長夏無冬。南海鹽度最大(35‰),潮差2米。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適於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風光綺麗的珊瑚島,如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南海諸島很早就為中國勞動人民發現與開發,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水產豐富,盛產海龜、海參、牡蠣、馬蹄螺、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魷魚等熱帶名貴水產。
編輯本段地理特徵海底
主要以大陸架、大陸坡和中央海盆三個部分呈環狀分布。中央海盆位於南海中部偏東,大體呈扁的菱形,海底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大陸架沿大陸邊緣和島弧分別以不同的坡度傾向海盆中,其中北部和南部面積最廣。在中央海盆和周圍大陸架之間是陡峭的大陸坡,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南海海盆在長期的地殼變化過程中,造成深海海盆,南海諸島就是在海盆隆起的台階上形成的。
島礁
東沙群島位於北部陸坡區的東沙台階上;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則紮根於西陸坡區的西沙台階和中沙台階上;南沙群島形成於南陸坡區的南沙台階上。西南中沙群島共有大小島礁200多個,一般按照它們在海面上下的位置分為五類:島是露出海面、地勢較高、四面環水的陸地。島的形成時間較長,陸地形狀不易受台風吹襲而變形,面積相對較大,一般有植物生長。中國西南中沙群島的島嶼屬於海洋島,有珊瑚島(沙島、岩島)、火山島之分。沙島是由珊瑚碎屑、貝殼碎屑和其他沙粒堆積在珊瑚礁礁盤上,日積月累而形成的珊瑚沙島,西南中沙群島絕大部分是這一類島嶼,岩島是由珊瑚沙岩和珊瑚石灰岩結成的堅固的珊瑚岩島,西沙群島中的石島就是一個典型的岩島。火山島是由海底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島嶼西沙群島中的高尖石是南海諸島中唯一的火山島,上述的島嶼在中國漁民中稱之為「峙」、「峙仔」。沙洲是已經露出海面的陸地,一般不被海潮淹沒,只是台風和大潮時才被淹沒。沙洲的外形不穩定,面積較小,由於受潮水沖刷,植物很少生長。沙洲和沙島一樣,是由大量鬆散的珊瑚碎屑、貝殼碎屑和其他泥沙堆積在礁盤上而形成的。沙洲和沙島的區別在於:形狀穩定與否,離海面高低,面積大小,植物多寡等。中國漁民一般把兩者都稱為「峙」「峙仔」或「沙帽」,亦稱沙洲為「沙仔」。暗礁也稱礁,是接近海面的珊瑚礁體。漲潮時多數被淹沒,退潮時多數可露出水面。有巨大礁盤的暗礁,經過地殼上升的作用,或者經過海浪的沖積,是形成沙洲的良好地點。中國漁民稱之為「線」、「沙」、「鏟」等等。暗沙是淹沒在水下的較淺的珊瑚沙層或珊瑚礁灘,海水最低潮時也露出水面,也可以說它是水下的珊瑚沙洲。中國最南的領土曾母暗沙就是這一類的沙洲,它的面積有2.12平方公里,最淺處僅有17.5米。中國漁民把暗沙稱為「線排」、「沙排」。暗灘也稱灘,是隱伏在水面以下較深處的珊瑚礁灘地。暗灘由海底突起,灘面呈廣闊平坦的台狀,偶有礁墩向上隆起,甚至上升到海面附近。中國漁民稱之為「廓」。
南海地處熱帶,海中分布著許許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島,它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湛藍的海面上。這些島碓總稱南海諸島,分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曾母暗沙、南沙群島和黃岩島。
南海是中國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西面是中南半島,東面是菲律賓群島。整個南海幾乎被大陸、半島和島嶼所包圍。南海東北部經台灣海峽和東海與太平洋相通,南部經馬六甲海峽與爪哇海、安達曼海、印度洋相通,東部經巴士海峽通蘇祿海。

海南島是南海上鑲嵌的最大的一顆明珠,海南有人口800多萬,於1988年正式成立經濟特區,也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匯入河流
西部有北部灣和泰國灣兩個大型海灣。匯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韓江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紅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國在南海中的重要島嶼有海南島和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以及黃岩島等。南海海區主要屬熱帶、赤道帶氣候,溫度高,年變化小,生物種類豐富。沿海河口一帶為良好漁場,稚魚成長後又向近海洄遊。在深海區有隨海流前來的金槍魚、旗魚、鰹魚、鯊魚等遠洋性魚類。近年來在珠江口、鶯歌海、西沙群島等海域海底均已發現石油。南海為太平洋與印度洋間的交通要沖,但島礁眾多,水深變化大,有些海域是航行上的危險地帶。
編輯本段氣候特徵
南海和南海諸島全部在北回歸線以南,接近赤道,屬赤道帶、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徵是:
終年高溫

由於接近赤道,接受太陽輻射的熱量較多,所以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在25—28℃。最冷的月份平均溫度在20℃以上,最熱時極端達33℃左右。氣溫雖高,但有廣闊的海洋及強勁的海風調節,並無酷熱。一年中氣溫變化不大,溫差較小。冬季來自蒙古高原的冷空氣進入南海時,勢力已大大減弱,對南海諸島的氣候的影響不大,冬季仍似初夏,正所謂「四時皆夏」,同時,南海表層海水溫度也較高。北部23—25℃,中部26—27℃,南部27—28℃;且季節的變化也不大。
雨量充沛
廣闊的南海和西太平洋有豐富的水汽來源,大量水汽受各種各樣條件的作用形成豐沛的降水。其中台風雨約佔三分之一。南海諸島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但是雨量的季節分配不均勻,具有集中於夏半年的特點。如西沙群島的永興島年降雨量1392毫米,而在6—10月的降雨量卻達1040毫米,佔全年降雨量的七成多。
季風明顯


南海
南海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非常明顯,每年10月以後,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的冬季氣流不斷奔向中國南方海洋。所以南海與南海諸島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每年4月開始,南海與南海諸島轉而受熱帶與赤道海洋氣團的影響,5月至9月盛行西南季風;4月和10月是季風轉換時期。受其影響,南海的海流也有明顯的季風特點,夏天流向東北,冬天流向西南。
台風影響
南海諸島在夏秋兩季還常受台風影響。這些台風七成來自菲律賓以東的西太平洋面和加羅林群島附近洋面,三成源自南海的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附近海面。進入南海的台風對南海諸島的影響非常巨大。台風風力狂虐,裹挾暴雨,掀起巨浪,往往對海上航運、海上生產和海島建設造成一定的災害。但是,台風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它使南海諸島、海南島以及中國東南大部分地區上空形成豐沛的降水過程,對解除乾旱或緩解旱象起很大作用。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概述
南海是一個豐饒的漁場,海中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鮐魚、墨魚、海龜、紅魚等。其中的大黃魚是一種重要的海產資源。這里的魚類從不游往外國的海域,似乎戀著自己的家鄉,因而有"中國家魚"的美稱。南海的金絲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這種巢就是珍貴的滋補品燕窩。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陸架富石油。盛產魚、蝦和名貴海產。南海鹽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水產豐富,盛產海龜、海參、牡蠣、馬蹄螺、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魷魚等熱帶名貴水產。
由於南海屬於熱帶海洋,適於珊瑚繁殖,海底高台處形成珊瑚島,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均為珊瑚島嶼;水產主要為海龜、海參、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和魷魚等各種熱帶海產。
動物
魚類
魚類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資源。中國南海海洋魚類有1500多種,大多數種類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主要有馬鮁魚、石斑魚、紅魚、鰹魚、帶魚、寶刀魚、海鰻、沙丁魚、大黃魚、燕鰩魚、烏鯧魚、銀鯧魚、金槍魚、鯊魚等。特別是馬鮁魚、石斑魚、金槍魚、烏鯧魚和銀鯧魚等,產量很高,是遠海捕撈的主要品種。西南中沙群島的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品質十分優良,而且盛產中國其他海區罕見的大洋性魚類。如:金槍魚、鯊魚等。


南海
魚類是人類食用的動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現在世界人口消費的動物蛋白質,15%來自海洋。魚類還是醫葯、化工及特殊工藝品的重要原料。海龜是海洋中少有的幾種爬行動物之一。海龜有不同種類,一般指的是「綠蠵龜」。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海域,中國西南中沙群島是海龜的「故鄉」。每當4—8月,大量的海龜隨著暖流從領近海域進入南海,在西南中沙群島的島嶼礁灘交配,爬上沙灘產卵。龜卵靠沙灘的溫度自然孵化出小海龜。成年海龜體長一米左右,重約100—200公斤。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肉和蛋都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龜板可製成龜板膠,是較高級的營養補品。龜掌、龜血、龜油及龜臟都可入葯,對腎虧、肺葯、胃出血、肝硬化等多種疾病均有一定療效。長期以來,海龜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主要特產之一,年產量可達2000多隻。八十年代開始,中國把海龜列為重點保護的海洋動物,禁止捕捉。使海龜得到很好的保護,繁殖和回遊的數量急劇增多。有許多海龜還滯留在島嶼礁盤的越冬。海龜中還有一種很珍貴的品種,即玳瑁。外形與「綠蠵龜」相似,因其背甲鱗共有十三塊,俗稱「十三鱗」。鱗片質地優良,花紋美麗。光澤透亮,最是適宜製作珍貴的裝飾品。
海參
海參屬熱帶海洋中的刺皮動物。其營養價值與魚翅、燕窩齊名。是一種名貴的海產品。海參種類很多,全世界約40種海參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島出產20種,西南中沙群島素以其種類多、分布廣、參體大、品質優良著名於世。其中以白乳參,烏乳參和梅花參最為珍貴。梅花


南海
參被稱為「參中之王」,為著名的大形食用海參。大者體長一米有餘,重二、三十斤。加工成干品後肉厚脆嫩,燉食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滋補性非常顯著。
海貝
海貝屬軟體動物,種類繁多。西南中沙群島分布約有250多種。按照用途可分為食用貝和觀賞貝兩大類。食用貝產量較大的有大馬蹄螺、籬鳳螺、歷來磲等。大馬蹄螺也稱「公螺」,分布廣闊,較易捕撈,產量很高,肉肥鮮美,是重要的經濟貝類。籬鳳螺產量也很可觀,分布在淺水礁灘上,人們垂手可得,製成干品,肉味與營養均屬上乘。「海貝之最」要數硨磲,也作「車磲」,俗稱「蚵」、「大蚵」,大者如盆,重達數百斤。以大者為佳,肉質鮮美,已屬佳品,其閉殼肌(俗稱「蚵筋」)更是海產天然食品中的極品,食吃時撕成細條絲狀,一絲入口,久嚼不爛其味的尤鮮。每公斤售價至近千元。
海鳥
在西南中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時如夏,島嶼周圍廣闊的海面上有豐富的海洋食料,吸引著大批的島類在這里繁衍生長。分布在各個島嶼上的鳥類共計有六十多種。比較常見的有白鰹鳥、軍艦鳥、海鷗、藍翡翠鳥、銹眼鳥等等。白鰹鳥,體形以鴨,成鳥重約二、三斤,周身潔白,當地人稱為「鳥白」;兩翼較長,頗善飛行,在海上覓食早出晚歸,飛行很有規律,漁民們根據其飛行方向可確定航行路線和島


南海
嶼位置,故把這種鳥稱為「導航鳥」。它們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島的東島(也稱「鳥島」),與麻楓桐樹相互依存。1981年東島被劃為白鰹鳥自然保護區,使鳥類及其生長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據估計,現在東島有白鰹鳥約三萬只。每逢鳥類早出晚歸之時,東島上空成千上萬只白鰹鳥穿梭飛行,白茫茫一片,遮天蔽日,煞是壯觀。海鳥可供食用、葯用,還可以製成標本工藝品供觀賞,是一種可觀的資源。大量的海鳥在各島嶼上留下豐富的鳥糞,千百年來堆積成厚厚的鳥糞層,有的島嶼竟厚達一米以上,儲量十分豐富。鳥糞土富含有機質、氮、磷、鈣質等,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肥料。
植物
西南中沙群島島礁陸地總面積不過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於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生長著200多種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種。島上植物具有耐鹽、耐高溫、耐旱、喜鈣、嗜肥的特徵。在形成時間較長和面積較大的幾個主要島嶼上,都生長有茂密的樹林。一般以麻楓桐樹組成的純林為主,稱為「熱帶海島型常綠林」。麻楓桐樹,樹高10米左右,胸徑30—50厘米;樹枝橫生,粗大短壯,從根部到樹頂都可生長葉子,葉色淡綠帶白,故又名「白避霜花」,麻楓桐樹往往叢生在一起,長成森林。對海鳥來說,枝權較多,易於築巢,且樹要茂密可抵禦風雨。是白鰹鳥和其它海鳥的主要棲息場所。在島嶼上,到處可見一種長成一簇簇、密不透風、蔥綠欲滴的灌林叢林,這就是草海桐。也稱「羊角樹」。屬熱帶常綠灌木。草海桐多生長的珊瑚石沙地或瘦脊的沙灘上。有些島嶼上,拆枝插地就能生長,密密麻麻,幾乎覆蓋整個島嶼。草海桐的生長對保護島嶼的沙灘、改善島嶼生態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樹木類都與海南島的樹種有關。典型的有椰子樹和木麻黃。椰子樹,樹高20—30米,挺拔秀麗,不怕烈日,喜沐海風,非常適合在各島嶼種植。海南島的漁民在很早以前就將椰子樹移植到過往的島嶼上。高聳的樹冠可作為海上航行的標志,長成的椰子果又可作為果實收獲。現在,在有植被的每個島嶼上都有椰子樹生長,有人群居住和漁民們經常過往的島嶼上更是蔚然成林,鬱郁蔥蔥,碩果累累。木麻黃,樹高10多米,由於易於栽培,生長迅速,是各島嶼主要的海岸防風林,栽培較多的樹木還有苦楝、土批把、南洋杉、桉樹等等。另外,各島嶼還種植有各種熱帶水果、部分糧食作物和多種蔬菜。
礦產
南海海底石油與天然氣蘊藏豐富,據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蘊藏量達二百億噸。
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的海底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數據顯示,
南海風光欣賞(20張)
南海海域有含油氣構造200多個,油氣田大約有180個,大概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相當於全球儲量的12%,約佔中國石油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我們稱之為「第二個大慶」。僅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萬安盆地的石油總儲量,就將近200億噸。這個區域里邊一半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布在中國所主張管轄的海域之內。同樣,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的水下階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積物披復,這些沉積物與中國北部灣、海南島的新生代沉積物有密切的聯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產地。
海底資源還包括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海洋開發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島海底資源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利用價值。西南中沙群島島礁上績麗的熱帶海島環境和海域中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色開發海洋旅遊的潛在資源。現代科學還發現海洋蘊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溫差能、密度差能、壓力差能等海洋動力資源,若能科學地加以利用,其社會和經濟效益將不可估量。
保護
西南中沙群島開發的歷史極其漫長。很早以前,中國人民就懂得在經營、開發島嶼和利用海洋資源時,加以相應保護。例如,在諸多島嶼礁灘上種植的林木、放養繁殖的各種陸生動物,給海島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們的祖先留給後代的寶貴遺產。新中國成立後,西南中沙群島的海洋環境、自然資源的保護工作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和鼎力支持。就目前來說,西南中沙群島的島嶼礁灘及其海域的環境就得到很好的保護。但不容忽視的是,海洋捕撈和海島開發出現的一些不端行為,給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海洋污染從濱海向深海蔓延的趨勢;同時,遠海航運、深海開發產生的廢棄物質也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海洋的自然環境。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中國政府及廣大海洋工作者不斷加強海洋的研究與保護,不斷強化海洋保護措施。在西南中沙群島,現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和設立的保護項目主要有:
東島白鰹島自然保護區。白鰹鳥,全身潔白,漁民們稱為「鳥白」。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主要鳥類。主要集中在西沙群島的東島。白鰹鳥頗善飛行,早出晚歸,飛行方向隨季風變化很有規律,被漁民親切地稱為「導航鳥」。即可根據鰹鳥的飛行規律確定航行方向和島嶼位置。自古以來,在漁民中是禁止捕殺鰹鳥的。1981年中國政府劃定東島為白鯉鳥自然保護區。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派出專人上島管理。駐島人員大量植樹造林,為鳥類提供棲場所,適風季或雨天,救助幼雛小鳥;並教育過往人員,保護鳥上生態環境和保護鳥類資源。
現在,東島白鰹鳥自然保護區環境優良,鳥類生長繁衍如常。全島已有鳥類50多種,白鰹鳥達約3萬只,成為名符其實的海鳥的天堂。
保護造礁珊瑚。人們通常所說的珊瑚,是海洋生物中一種低等動物——珊瑚蟲,屬於腔腸動物,它生長在鹽度正常、透明度好、水溫18℃以上、離水面較淺的熱帶海洋中。西南中沙群島海域有非常適宜珊瑚生長的環境,共有造礁珊瑚40屬,134種和亞種。珊瑚從海中獵取浮游動物、吸收營養、不斷地生長繁殖,並從身上分泌出一種石灰質,死亡留下它的石灰質外骨骼。珊瑚礁就是由這些細小的珊瑚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沉積而形成島礁的。保護珊瑚,就是為珊瑚生長提供有利的繁殖環境和條件,促進各島礁環礁地形的發育。在西南中沙群島居民和流動漁民當中,保護造礁珊瑚已經形成長期的自覺行動。不向珊瑚礁盤上排放生產和生活廢水,保護海水清凈;不在珊瑚環礁的礁盤上踐踏或採集珊瑚。一直以來,西南中沙群島各島嶼礁灘的造礁珊瑚得到良好的保護。
保護漁場魚類資源。捕撈業是西南中沙群島經濟發展主要產業,廣闊的海場和豐富的魚類,每年吸引大批各在漁民來島作業,由於中國遠海捕撈技術還比較落後,在西南中沙群島的漁場的浦撈量遠未超過魚類資源的再生能力。但是,大量的捕撈特別是某些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的集中捕撈,已經使魚類資源有了減少的趨勢,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西南中沙群島水產漁政部門不斷加強對來島作業漁民的教育,不斷加強對漁場的行政管理,嚴禁濫捕濫殺,嚴禁在漁場炸殺、毒魚、電魚。
保護海龜。海龜是少數幾種海洋爬行動物之一,是世界性保護的海洋動物。多年以來,
南海海洋生物(23張)
中國中國政府就把海龜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加以保護。嚴禁捕捉海龜,嚴禁買賣海龜,嚴禁拾取龜蛋,嚴禁破壞海龜長生海域和海島的生態環境。現在每當夏季西南季風盛行時,隨西南暖流從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附近海區進入西南中沙群島的海龜愈來愈多,它們在各島嶼礁盤上交配,爬上沙灘產卵,許多還滯留在島嶼礁盤上越冬。
保護幾種國家珍稀的海洋動物。在西南中沙群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上幾種:
紅珊瑚,屬腔腸動物類。同其他珊瑚一樣,終生水媳型,紅珊瑚由中膠層形成骨骼,骨質堅硬,顏色艷美,狀如繁枝之樹,出產極其稀少。可作高級裝飾品。
庫氏硨磲,屬軟體動物類。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殼面有高壟,壟上有重疊的鱗片。殼內光澤平滑。硨硬殼是古稱七寶之一,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琥珀、珍珠齊名。其肉可共食用,是為稀品。
鸚鵡螺,屬軟體動物類。其殼甚大,平旋而無頂。表麵灰白,內面具極美麗的珍珠光澤。棲息海底,夜間群游海中。現為珍稀動物之一,己很難捕獲。
編輯本段航線運輸
散布在浩翰南海上的西南中沙群島,因其島嶼面積狹小,島嶼數量多,島上缺乏淡水等條件限制,各島嶼所需的生產物資、駐島軍民的生活用品以致於食用淡水都必須從遙遠的海南島或祖國大陸供應;同時,西南中沙群島出產的大量水產品也必須及時運往各地。所以,海上運輸任務十分艱巨。運輸量最大的是食用淡水和建設物資。西南中沙群島各島嶼雖然都可掘井汲取淡水,但是所含礦物質過高,大多隻能用於洗滌而不能供人飲用。隨著駐島居民和來島人員不斷增多,使得淡水需求量越來越大。「(淡)水比油貴」在西南中沙群島是完全的事實。海島上經濟建設的發展,各種建設物資的運輸量也急劇增加。就拿一幢大樓的建設來說,包括水泥、鋼材、石磚、木材等等,甚至連建築用的河沙和淡水(兩者島雖有但鹽分高)也要從島外運進來。可以毫不誇張他說,西沙群島的樓房是從海南島用輪船「散裝」駁運過來的。西南中沙群島的人們把海上運輸線視為「生命線」。當地政府採取有力措施發展海上運輸。目前擔負主要運輸任務的是兩艘大型客貨輪,即「瓊沙輪」和「瓊沙2號輪」。兩艘輪船穿梭往返,把大批物資源源不絕地運往各島嶼。當地政府還鼓勵來島作業的大小漁船擔負一些零散物資,特別是島嶼與島嶼之間運輸任務。港口碼頭的建設速度很快。在海南島的清瀾和榆林港建有西南中沙群島的專用碼頭;位居各島嶼交通樞紐的永興島,其碼頭建有多個可停泊5000噸級以人輪船的舶位。主要島嶼都辟有漁港和建有中小碼頭,以適應生產和開發建設的需要。八十年代未,為了發展西南中沙群島經濟,國家投資在永興島建設了大型機場。可起降737型等大型客機。飛往西沙的航班採取不定期或包機的形式,經常有班往返於西沙,解決了部分來島人員和郵政信件的運輸任務。
編輯本段中國維權編制地圖
2012年,國家13部門將聯合開展國家版圖意識教育。全國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和地圖市場監管協調指導小組(以下簡稱協調指導小組)2012年3月26日發布通知表示,2012年,外交及測繪地信部門將視情開展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區域地圖地名有關工作。
據介紹,目前,問題版圖仍然存在,表現為錯繪國界線,漏繪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隨意使用變形地圖等。這些問題版圖甚至出現在電視、報刊、互聯網和中小學的教輔書中。問題版圖不僅損害了國家利益,也造成了極為惡劣的政治影響。[2]
維權巡航
中國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於2012年3月20日正式發布通報稱,中國海監南海總隊派出中國海監83、75船組成海上編隊近日順利完成2012年度南海定期維權巡航執法第3航次任務,共發現各類投產外國油氣平台共30餘座。
在巡航過程中,海上編隊對外國平台進行喊話,要求對方報告平台信息和油氣開采情況。同時,海上巡航編隊還對黃岩島、火艾礁、西月島、安達礁等島礁進行了抵近觀察和監視。本航次巡航過程中未發現外國軍事艦船和其它政府公務船舶,也未發現其它國家的勘探船和科學考察船。[3]

㈣ 最大的海洋是哪個海洋

太平洋是世界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大洋,位於亞洲、南極洲、大洋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太平洋面積約為17968萬平方千米,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9.8%,佔地球總面積的35%。太平洋是四大洋中島嶼、珊瑚礁最多且面積最大的一個大洋,自然資源及海洋資源豐富,海洋運輸業發達,在國際海洋運輸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太平洋的面積約佔地球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南北距離的寬度為15500公里。太平洋最南端的瀕臨南極洲,最北端可延伸到白令海峽,跨越的緯度是135°,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主要的河流分布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

綜合描述

太平洋東西最長的距離是21300公里,體積約為71441萬平方千米,其中不包括海洋的面積69618.9米萬立方千米。在太平洋海域中,海洋的平均深度是4187.8米,最大的深度為11034米。

在太平洋的北端是以白令海峽為界,海嶺海峽寬僅為102公里;東南部經北美洲的火地島和南極洲的德雷克海峽與大西洋溝通;從蘇門答臘島經爪哇島,然後至帝汶島,再經帝汶島至澳大利亞的倫敦德里角,在經澳大利亞南部的巴斯海峽,最後經塔斯馬尼亞至南極大陸是太平洋的西南部與印度洋的分界線。

由於太平洋特備的地理位置,地球上主要山系的布局,注入到太平洋河流的水量僅佔到了世界河流注入海洋總水量的七分之一。

太平洋北到北極,南到南極,西到亞洲和按、澳洲,東到南北美洲。如果不包括鄰近的海,它的面積約為165200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人們經常習慣性的將太平洋按照東、南、西、北是個方面來劃分太平洋。西太平洋有許多屬海,由北向南依次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東亞大河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經屬海注入太平洋。西經150°以東的洋底較西部平緩。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雅浦和帛琉;自帛琉向東延伸至俾斯麥、索羅門群島和聖克魯斯;最後由薩摩亞群島向南至湯加、克馬德克、查塔姆和麥誇里。由於北極洲的常年被冰川覆蓋的緣故,北太平洋的水溫要高於南太平洋。對太平洋的垂直海流影響最大的就是南極大陸附近生成的冷水,在極低周圍下沉後就深入向北蔓延,逐漸構成了太平洋的底層。

太平洋海盆可劃分的三個區

東區:美洲科迪勒山系從北部阿拉斯加起,向南直抵火地島,除了除了最北、最南段峽灣海岸的島群以及深入大陸的加利福尼亞灣之外,海岸平直,大陸棚狹窄,重要海溝北有阿卡普爾科海溝,南有秘魯——智利海溝。

西區:亞洲部分結構復雜,海岸曲折,大陸東緣有突出的半島,岸外有一系列島弧,形成眾多的邊緣海。從北向南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島群外緣有一系列海溝,北有堪察加海溝、千島海溝、日本海溝,南有東加海溝、克馬德克海溝等。

地殼構造最穩定的地區:太平洋地殼構造最穩定的地區是大洋中部面積寬廣的海盆,這個地區的海水深度一般都在5000米左右。

太平洋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大洋,也是火山和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帶。因為太平洋跨幾種不同的氣候,因此太平洋的海洋的洋流分布狀況也很特殊。由於氣候的差異性比較大,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風帶。

島嶼

太平洋的島嶼非常的多,佔到了世界總島嶼的45%,在太平洋上,大大小小的島嶼有2萬個,面積約達到了440萬平方千米。按照成因可以將太平洋的島嶼劃分為大陸島和海洋島,大陸島又可以劃分為火山島和珊瑚島。

太平洋的島嶼大多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屬於熱帶雨林或者是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5℃~28℃,年較差一般不會超過5℃。年降水量也比較大,一般為2000毫米~3000毫米,有的地方會超過4000毫米。西部地區的各地區由於受到大陸的影響,季風氣候顯著。

在太平洋海域,除了紐西蘭的南、北二島之外,大部分島嶼位於太平洋的中部。太平洋的島嶼有一個特點,就是群島套著群島。太平洋島嶼中,最大的島嶼就是新幾內亞島,,面積是78.5萬平方公里,次於格陵蘭島,是世界第二大島。太平洋島嶼的人口總數有580萬人,佔到了大洋總人數的23.3%。太平洋的三大群島:西南部赤道以南,180度經線以西的美拉尼西亞島,它是自西北向東南延伸的;西北部赤道以北,180度經線以西的密克羅尼西亞島,是自西向東延伸的;位於180度經線以東,南北緯30度之間的波利尼西亞是自西北向東南方向延伸的。這三大島嶼處在亞洲、澳洲和北美洲之間,又聯系著各個大洋,在國際的交通運輸上,太平洋佔有著重要的位置。

海底地形

太平洋海域海底地形可以分為中部深水區域、邊緣淺水區域和大陸架三部分。大致2000米以下的深海盆地約占總面積的87%,200米~2000米之間的邊緣部分約佔7.4%,200米以內的大陸架約佔5.6%。北部和西部邊緣海有寬闊的大陸架,中部深水域水深多超過5000米。邊緣淺水域水深多在5000米以上,海盆面積較小。在太平洋的海底,有大量的火山堆。這樣就構成了海底復雜的地形。

火山與地震

世界上約有85%的活火山和80%的地震帶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地區,太平洋東岸的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太平洋西緣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劇烈的地震帶,地震頻繁發生,在這里的火山約有370多座,素有「太平洋火圈」之稱。

氣候

太平洋主要處在熱帶和副熱帶地區,所以,在形成的氣候多為熱帶和副熱帶氣候,氣溫隨著緯度的增高而逐步遞減。太平洋的氣候的分布、地區差異主要是由於水面洋流及鄰近大陸上空的氣流影響而產生的。

南北太平洋是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從北回歸線到極地為20℃~16℃,中太平洋地區始終保持在25℃左右,年降水量也比較高。太平洋的海嘯是非常的著名的,因為它的殺傷力和破壞率都比較高。在寒暖流交匯的過渡地帶和西風帶,經常會有狂風和洶涌的波濤。在太平洋的北部,主要是處在冬季,而南部則多處於夏季。在大洋的中部地區,則比較平靜,夏、冬兩季比較明顯,終年都適合航行。

風帶

由於太平洋的面積廣闊,且水體均勻,有利於行星風系的形成,尤其是在南太平洋,更為突出。北太平洋的情況就有所不同了,東西兩岸形成明顯的差距。信風帶位於東太平洋南北緯30°~40°之間的副熱帶高氣壓中心和赤道無風帶之間。中緯度地區、西風帶和極低東風輻合而成了副極低低氣壓帶。兩個風帶的氣溫相差很大,在極低東風帶形成了鋒面十分猛烈,在冬季表現的比較明顯。在西太平洋的菲律賓以東、南海和東海的洋面上,在夏秋季節經常有台風出現,是因為在夏秋兩季高溫度及高濕度的條件下,形成了超低壓中心才致使常常有台風出現。

在夏季的時候,亞洲大陸的為低氣壓帶,北太平洋的氣流向亞洲大陸運動,但是冬季卻恰恰相反,於是就形成了廣大的季風氣候區。不同緯度的地區,海水的海洋度也是不一樣的,信風帶的含鹽度要比赤道低,赤道附近含鹽度小於34,在太平洋最北部的含鹽度最低。

洋流

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風帶的作用下,自東向西運動,就形成了南北赤道暖流,南北赤道之間的中軸線上會產生相反的赤道逆流,從菲律賓的東岸流向厄瓜多的咸。北赤道暖流經馬六甲海峽,流進日本海。北赤道暖流在菲律賓附近向北逆轉,流向日本海的東面,這就是著名的黑潮。黑潮在東經160°附近轉向東流,被稱為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東運動,到北美洲西海岸轉向南流,被利福尼亞寒流。這樣就形成了北太平洋環流。白令海海流南流被稱為堪察加寒流,它流向日本本州島東面。它在北緯36°附近與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到達索羅門群島之後,向南流成為東澳暖流,向東轉折就捲入了西風漂流,到南美洲西面、南緯45°附近分為兩支,一支向東經德雷克海峽進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魯寒流,這樣就形成了我們所熟悉的南太平洋環流。

太平洋的海洋資源特別的豐富,無論是生長的植物、動物,還包括浮游生物、魚類和礦產資源都比其他的大洋充足。

在西太平洋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漁場,這兩個海洋主要產鯡魚、鱈魚、金槍魚和蟹等。太平洋海底有豐富的錳結核,海水也可以提取海鹽、溴和鎂。太平洋的大陸棚是世界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而太平洋也不落後,西太平洋在很久以前就擁有高度的文化。但是人們對太平洋的認識是很晚的,直到16世紀,歐洲人開始對這一大洋進行考察。當時他們所尋求的只是澳大利亞,才進入的太平洋。之後,麥哲倫環球航行,橫渡太平洋。在麥哲倫之後,又有許多的科學家繼續對太平洋作了進一步的考察,這些科學家們為後人了解太平洋做出了接觸的貢獻。

漁業

太平洋淺海的漁場面積幾乎佔了世界總淺海漁場面積的一半,海洋的獲魚量也佔到了世界獲魚量的一半以上。中國的舟山群島、秘魯、日本、美國、加拿大西北部沿海地帶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漁場。除此之外,太平常的海獸捕獲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礦物資源

太平洋的近海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煤資源特別的豐富,深海盆地有豐富的錳結核,在海底砂錫礦、金紅石、鋯、鈦、鐵及鉑金砂礦儲量也很豐富。所以說,太平洋是世界上的難得的「風水寶地」。

航運

太平洋是世界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在國際交通上具有重要意義。世界上許多的海、空航線經過太平洋,太平洋東部的巴拿馬運河是通往大西洋的主要航道,西南部的馬六甲海峽是通往印度洋的重要航線。

太平洋的海運航線主要有東亞-北美西海岸航線、東亞-加勒比海、北美東海岸航線,東亞——南美西海岸航線,東亞沿海航線,東亞-澳大利亞、紐西蘭航線,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東、西海岸航線等。太平洋沿岸的港口有很多,也是世界航運重要的停靠點。

縱貫太平洋的180°經線,在地理學上將其稱之為「國際日期變更線。來往的船隻如果是由西向東穿越過這條線,日期就減去一天;反之,如果是由東向西,那麼日期就加上一天。

海底電纜

在1902年,由英國負責敷設了太平洋的第一條海底電纜。三年後,美國也在太平洋敷設了電纜,現在,許多國家來往都有了自己的海底電纜,如:美國至菲律賓、日本、印度尼西亞,加拿大至澳大利亞,香港至菲律賓、越南,在南美洲各個國家之間都有電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來,在太平洋上空,各國開始利用人造衛星系統進行聯系。

㈤ 中國最大的內海是

渤海,中國最大的內海,位於北緯37°10′至41°5′,東經117°40′至122°20′之間,為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環抱,北、西、南分別與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相毗鄰,南北長約480公里,東西寬約300公里,總面積82700平方公里。渤海海域由遼東灣 、 渤海灣、萊州灣和中部海區組成。渤海海峽位於遼東半島老鐵山和山東半島蓬萊角之間,南北相距57海里,其間南北縱列40多個大小島嶼,較大的長山島(廟島)、隍城島、欽島、砣磯島、猴磯島等,總稱為廟島群島或長山列島。在島嶼之間形成了8條寬窄不等的水道。
渤海海區全部位於大陸架,除海峽外,海底均較平坦,平均水深19米。渤海海域雖有海河、遼河、灤河等河流注入,每年帶來約30億立方米泥沙,但渤海海底以每年平均1厘米速度緩慢下降。渤海地區氣候兼有大陸性和海洋性,海水冷暖分明,季節差異大,除葫蘆島和秦皇島海域外,每年約有兩個月左右的封凍期?br> 渤海多天然港灣,著名的港灣有金州灣、普蘭店灣、復州灣、錦州灣、營城子灣、葫蘆山灣。重要港口有營口、葫蘆島、新金(普蘭店)、天津、秦皇島、岐口、南堡、龍口等。其中,秦皇島是中國最大的能源輸出港,天津港是最大的人工港,擁有最大的集裝箱碼頭。
渤海蘊藏豐富資源,海鹽儲量達600億噸,有著名的東北鹽區、長蘆鹽區和山東鹽區。石油遠景儲量達930億噸,為海上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基地之一。海洋生物資源170餘種。
環渤海地區17個城市和地區在中國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其土地面積和人口在全國450個城市中分別佔5.7%和8.7%,但國民生產總值卻佔11.56%。天津市是環渤海地區的重要城市,其經濟實力居榜首。1986年5月,遼寧、河北、山東三省的16個城市與天津市共同組建了「環渤海經濟區」,17個城市市長聯席會議設於天津。1991年,亞歐大陸橋貫通,天津成為大陸橋東方起點之一。

㈥ 我國四大領海中油氣資源和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

是南海
南海被譽為「第二個波斯灣」海底的海盆發育較好,尤其資源尤其豐富,現在中國面對的南海問題主要就是由此而起!
南海面積大,緯度低,靠近赤道,魚類種類在我國周邊四海中最豐富!

㈦ 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哪個大洋

太平洋,因為太平洋最大,生物種類最多。

㈧ 海洋中的生物種類繁多,那麼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哪個大洋有什麼依據

大家也都知道海洋中存在的生物還是非常多的,而且海洋生物的種類也是非常豐富的,海洋本身也是一個值得大家探索的領域,因為海洋的深處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大型生物。海洋中的生物種類非常多,那麼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哪個大洋呢?有什麼依據呢?

三、結語

太平洋的大陸架有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而且現在已經發現了石油以及天然氣等多種礦產。太平洋的光合作用是非常旺盛的,而且還有河流匯入,因此就把很多有機物質帶到了河流的下游,這些物質都是生物的餌料。而且寒流和暖流在這里進行了交匯,所以太平洋是天然的漁場。

㈨ 海底地形里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哪一塊地帶

海洋中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海底地形區位於:大陸架。

大陸架,指環繞大陸的淺海地帶。是指大陸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被海水所覆蓋的大陸。在過去的冰川期,由於海平面下降,大陸架常常露出海面成為陸地、陸橋;在間冰期(冰川消退,如現在),則被上升的海水淹沒,成為淺海。

在大陸架范圍內海水深度一般不超出200米,海床的坡度很小,一般不超過1/10度。大陸架的淺海區是海洋植物和海洋動物生長發育的良好場所,是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海底地形區。全世界的海洋漁場大部分分布在大陸架海區。這些資源屬於沿海國家所有。

海底地形

閱讀全文

與海洋生物資源最大的是哪個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