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構成生物種群條件是什麼

構成生物種群條件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5 05:50:08

㈠ 生物群落的相關知識

群落
community
亦稱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多種生物種群的有規律的組合,具有復雜的種間關系。組成群落的各種生物種群不是任意地拼湊在一起的,而有規律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穩定的群落。如在農田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種群是根據人們的需要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於他們的復雜的營養關系組合在一起,所以農田生態系統極不穩定,離開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年生態系統所替代。
居住在一個地區的一切生物所組成的共同體,它們彼此通過各種途徑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例如一座森林中的一切植物為其中棲息的動物提供住處和食物,一些動物還可以其他動物為食,還有土壤中生存的大量微生物,它們靠分解落葉殘骸為生,這一切組成一個整體稱為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態環境,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生態環境越優越,組成群落的物種種類數量就越多,反之則越少。
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間結構。構成群落的每個生物種群都需要一個較為特定的生態條件;在不同的結構層次上,有不同的生態條件,如光照強度、溫度、濕度、食物和種類等。所以群落中的每個種群都選擇生活在群落中的具有適宜生態條件的結構層次上,就構成了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結構有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之分。群落的結構越復雜,對生態系統中的資源的利用就越充分,如森林生態系統對光能的利用率就比農田生態系統和草原生態系統高得多。群落的結構越復雜,群落內部的生態位就越多,群落內部各種生物之間的競爭就相對不那麼激烈,群落的結構也就相對穩定一些。
群落有其結構。大多數群落中,由一兩種占優勢的植物生長型決定整個群落的外貌,群落也常以此得名,如闊葉落葉林、針葉常綠林、草原等。植物還可以按更新芽的位置而分為不同生活型,如地上芽、地下芽植物等。一個群落的生活型組成可以反映環境特徵。群落還常表現垂直分層現象,如地面上高樹、矮樹、灌木、草本的分層與光照有密切關系。地下和水中生物亦如是。除光照外,氧氣、壓力等亦有關。以植物為棲息地和食物的動物亦有相應的分層。在水平方向,不同生物可因要求類似環境條件或互相依賴而聚集在一起。群落中各物種常隨時間而變化,如植物的開花閉花和動物的穴外行動具有晝夜節律,而整個溫寒帶群落呈現明顯季節節律。群落中生物總處在不斷的交互作用中。按生物吸取營養的方式,有營光合作用的植物、靠攝食為生的動物和經體表吸收的微生物。它們之間形成復雜的食物關系。兩物種可以是互相競爭,也可是共生,視相互間利害關系而有寄生、偏利共生和互利之分。一個群落的進化時間越長、環境越有利且穩定,則所含物種越多。如兩物種利用相同資源(生態位重疊)則必然競爭而導致一方被排除。但如一方改變資源需求(生態位分化)則可能共存。生物群落的發展趨勢是生態位趨向分化和物種趨向增多。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質總量稱為總初級生產力,這是整個群落一切生命活動的能量基礎。除去植物呼吸消耗之後的剩餘稱為凈初級生產力,這是群落中全部異營生物(亦稱異養生物)賴以生存的能源。群落中現存的有機物質量稱為生物量,各種類型的群落的生物量和生物量積累比率很不相同。群落中生物組成包括植物、食植動物到食肉動物各營養級的食物連鎖關系。由於能量的種種消耗,生產力逐級遞減。初級生產力只佔陽光能中的0.1∼1%,而動物所代表的各次級生產力只佔前一級生產力的10%。土壤上下的細菌、真菌在群落中亦占重要地位。森林中被動物攝食者,不到枝乾量的1%和樹葉量的10%,絕大部分朽木落葉被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質被分解為簡單成分後,可再為根系所利用從而完成營養物循環。森林中這種循環可以很緊密,丟失很少。但海洋中浮游生物沉積海底,卻使一部分營養物(如磷)難以再重復利用。
一片山坡上的叢林可因山崩全部毀壞,暴露出岩石面。但又可經地衣、苔蘚、草類、灌木和喬木等階段逐步再發育出一片森林,包括重新孕育出土壤。當一個群落的總初級生產力大於總群落呼吸量,而凈初級生產力大於動物攝食、微生物分解以及人類採伐量時,有機物質便要積累。於是,群落便要增長直達到一個成熟階段而積累停止、生產與呼吸消耗平衡為止。這整個過程稱為演替(succession),而其最後的成熟階段稱為頂極(climax)。頂極群落生產力並不最大,但生物量達到極值而凈生態系生產量很低或甚至達到零;物種多樣性可能最後又有降低,但群落結構最復雜而穩定性趨於最大。不同於個體發育,群落沒有個體那樣的基因調節和神經體液的整合作用,演替道路完全決定於物種間的交互作用以及物流、能流的平衡。因此頂極群落的特徵一方面取決於環境條件的限制,一方面依賴於所含物種。
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土壤、高度)常呈現緩漸的梯度變化,只偶因懸崖等突變地形而有間斷。雖說每種生境會發育出不同的特徵群落,但它們彼此間常連續過渡而很少截然分界。根據頂極模式假說,每個物種都根據自身的遺傳、生理、發育等等特性單獨地適應環境條件,因此各物種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分布。另一方面,沿著連續的環境梯度,自然群落也逐漸過渡而很少突然間斷。不過這有例外,例如共生種可以分布相同,而互相排斥的物種可以形成明確分界,森林草原邊界可因草原火而更形明顯。由於競爭種間互相排斥現象,各物種傾向於集中於環境梯度特定部位,隨著生物進化而物種增多及生態位分化乃逐漸形成相應的群落梯度。生態學家常藉梯度分析法研究環境、物種種群及群落特徵三者間的交互關系。
生態學研究中常將群落分類並加以排序,但因物種單獨適應環境而群落間是逐漸過渡,故分類缺乏明確界線。選擇不同分類標准得出不同結果。一般生物群落分類藉用植物群落分類系統。詳細研究特定地區內的植物群落,常以群叢為基本單位,根據特徵種定出群叢,再順次組成群屬、群目、群綱等。在大陸范圍上,則主要按優勢頂極畫分成不同生物群系,它們反映不同的氣候地質條件。常見群系類型如海洋、淡水、沼澤、森林、荒漠、凍原等等。

㈡ 什麼是種群

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中的個體並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並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後代。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同一種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個基因庫。對種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數量變化與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的內容已屬於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疇。

㈢ 生物群落由什麼構成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一定時間內居住在一定區域或環境內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
生物群落是由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各種生物有機體構成,但仍是一個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較一致的組合體。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徵包括:群落中物種的多樣性、群落的生長形式(如森林、灌叢、草地、沼澤等)和結構(空間結構、時間組配和種類結構)、優勢種(群落中以其體大、數多或活動性強而對群落的特性起決定作用的物種)、相對豐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種的相對比例)、營養結構等。

㈣ 種群和生物群落

群落結構是組成群落的各種生物或種群在長期的進化發展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相互適應的有機整體,不是各生物間或種群的偶然組合。所以說群落是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種群的總和,從生態系統的成分上看,要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群落,是由生活於某一區域中的所有生物組成的。這些生物分別構成許多種群,而每個生物種群都有其特定的食物、棲所及資源等生存條件的需求,這些具有不同生態需求的種群在該區域中必定構成不同的空間配置狀況,從而使各種群間能有機結合,進行物質及能量的流通。這種空間配置可分兩個方面: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垂直結構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群落中的各種群具有分層分布特點。如在森林中,高大的喬木占據森林的上層,再往下依次是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被物層。某些動物如鳥類、魚類等也有明顯的垂直分層分布現象,它們有些生活於區域的上層,吃上層的食物,有些生活於中層,而有些則生活於底層。水平結構是指由於地形起伏、光照明暗及濕度大小等因素的影響,使不同種群依據各自的生態需求分布在不同地段上,如山坡陰暗面與陽面生物分布有區別,濕潤及乾燥處生物種類也有差異等。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生物種群如何配置,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鏈接•聚集
從生態學角度分析,生態系統中流動的能量最初來源於何處?
提示:生態系統的功能是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能量流動來說,其能量最初都是來自生產者固定的太陽光能。

㈤ 生物:什麼是種群

種群
種群(population)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同時生活著的同種個體的集群,例如同一魚塘內的鯉魚或同一樹林內的楊樹。population一詞源於拉丁語populus,原意為人群,後在生物學中推廣至一切物種,乃譯為種群,另外還有居群、繁群等譯名。當用population一詞專指種群的數量時,則視具體物種的不同而有人口、獸口、蟲口等名稱。

種群一詞與物種概念密切相關。根據生物學種定義同一物種的個體不僅因其同源共祖而表現出性狀上的相似(包括形態、大分子結構及行為等各個方面),而且它們之間能相互交配並將其性狀遺傳給後代個體。但不同種之間則由於形態、生理或行為上的差異而不能交配繁育,這稱為生殖隔離。與此相應,廣義的種群即是指一切可能交配並繁育的同種個體的集群(該物種的全部個體)。例如世界上總人口。但在生物學上更關心的卻是實際上進行交配繁育的局部集群,下面主要討論的便是這種狹義的種群。

因此,同一物種可有許多種群分別存在不同地區。主要是地理的原因阻止了它們之間的交配。這地理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情況是存在著地理屏障,如島嶼上的獸群被海隔絕,綠洲中的獸群被沙漠包繞。這一類型的地理隔離是明顯可見的。另有一種情況,如歐、亞、北美北部的廣闊林帶可綿延千里,其間環境條件連續漸變,無法找出明顯界線可藉以區分出個別種群。但林帶中相距較遠的同種個體僅因距離關系無法進行交配,這是另一類型的地理隔離。

種群是生態學所研究的最小的生態單位。我們通常用生態龕作為最小單位。種群指的是分布在同一生態環境中,能自由交配、繁殖的一群同種個體。在生物組織層次結構中,種群代表由個體水平進入群體水平的第一個層次。因為有性生殖過程是一個基因重組過程,重組產生新的變異,可供自然選擇,所以相互交配繁育的種群便構成了一個進化的單位,它可能成為分化新物種的起點。有的生物還環繞著繁育關系組成一定的社群結構。另一方面,同一地區的個體共享同一資源,因而在對待資源的關繫上又表現出種內競爭或合作的關系。

種群內部的遺傳過程是種群遺傳學(現通常譯為群體遺傳學)的研究主題,種群成員間以及它們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則為種群生態學的中心內容。這兩者共同構成種群生物學。在理論上,種群研究與進化機制的探討密切相關;在實用上,人口控制、生物資源利用、以及有害生物防治等問題實質上都是種群問題。因此,種群研究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種群特徵及其變化 種群特徵指同種生物結成群體之後才出現的特徵,因此大部分是數量特徵,正因如此,在種群研究中常需要藉助統計學。

種群的大小及密度對界限明顯的種群可以統計整體。但對一般種群則常常測定其密度,即單位面積或體積中的個體數量。在種群生態學中研究種群的物質代謝以及種群與自然環境的交互作用時,主要便是從密度著眼。但在群體遺傳學中研究各種遺傳性狀在種群中的分布及其變遷時,卻必須考慮互相交配繁育的整個種群。

種群大小的測定。除極少數物種的種群小且個體大易於觀察外,對大多數物種都不必完全計數。因此常採用抽樣方法加以估計。對於靜止的生物如植物、土壤生物昆蟲和農作物病蟲害等,可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樣方,計數一定面積或體積中的個體,再根據樣方在總面積或體積中的比例推算出總體數字。為了選取確具代表性的樣方,還需要先初步了解該物種在空間中的分布類型:是均勻型、聚集型、還是隨機型(見生物分布)。對於活動的生物,根據需要還可採用另一類抽樣方法,例如標記重捕法。對第一次捕捉到的動物(第一次樣本)標記後釋放,經過一段時間估計標記動物已在總體中均勻分布後,再次捕捉並計數其中標記動物所佔比例,根據第一樣本數目(原標記數)及第二次樣本中的標記比例即可推出總體數字。上述這些方法得出的都是絕對數字,但有時絕對數字難以得到,則可以調查數量的相對變動(或增加或減少)。這時也可以只測計一些間接的指標,如聽動物的鳴叫聲、觀察地面糞便量的變化據此可粗略估計某種動物的數量增減。

種群的組成同種生物雖具有相似性,但其具體遺傳性狀則個個不同。同種生物共有的大量基因決定了它們的相似性。此外還有很多基因在個體間是不同的,這些基因和每個生物面對的不同環境因子共同決定了它們之間的差異。在種群內,這些不同的基因中每一個只出現於一定比例的個體中,這個比例即為基因的出現頻率。不同基因的組合(基因型)更是多種多樣,每一種基因型也只存在於一定比例的個體中,這個比例即為該基因型的出現頻率。這兩種頻率值反映了種群的遺傳組成,都是群體遺傳學的研究內容。在種群生態學中研究得較多的是種群的年齡組成和性別組成。它們是決定種群興衰(數量變動)的重要因素。性別組成指雌性和雄性在種群中所佔的比例,它是由性染色體的分布所決定的,因此也是二種遺傳組成。一般說采,雌性生育子代,所以種群中雌性數量增多時,種群數量趨向上升。極端的例子見於營孤雌生殖的生物如蚜蟲,它們在全年大部分時間中只有雌性存在,因而種群增長速度極快。年齡組成的意義在於,生物只在一定的年齡范圍內才具有繁殖能力,而到達一定年齡則趨向死亡。因此,繁育年齡的個體在種群中的比例左右種群的出生率,老齡個體在種群中的比例影響種群的死亡率,而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的對比則決定種群的興衰。

種群的結構種群並非同種生物的簡單聚合。在繁育關繫上,在資源利用上,它們常形成一定的結構,這在較進化的動物類群中表現得最為明顯。例如在鳥獸中可以見到不同的交配體制:有亂交的、一夫多妻的、一夫一妻的等多種形式。一般說來,穩定的配偶制有利於保護幼體,有利於子代通過向雙親學習而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社群結構常常是環繞著繁育關系建立起來的,但是一定的社群同時也是一個互相協作共同利用資源的單位。資源常按一定的優勢順序在社群內分配。很多動物在進入繁育時期常占據一定的領域,這種劃分資源的行為常有助於保護自然資源使不致因搶食而枯竭。

種群的變動種群的大小總在不斷變動著,這決定於兩組數字的消長:種群可以因出生或遷入新個體而增長,也可因死亡或遷出舊個體而減少。因生死造成的變化常稱為自然增減;因遷入遷出造成的變化常稱為機械增減。對於相對隔離的種群,其增減主要取決於出生率與死亡率的對比。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研究種群動態的主要參數。在理想環境中(理化條件適宜、資源豐富、空間無限,無天敵相擾),一個物種能達到的出生率稱為最大出生率或生理出生率,其數值較為固定。在實際環境中達到的出生率則稱為實際出生率或生態出生率,其數值因具體條件而異。由於環境的限制,任何生物也不能在自然條件下實現其最大出生率,而昆蟲等小動物的種群常隨天氣的波動而發生大幅度的增減。但一些大動物的種群大小卻可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這說明存在著自動調節的機制。從理論上講,當種群密度增加時,死亡率也相應增加或出生率相應降低,或兩種情況同時出現,這都可以使種群密度維持穩定。這種因密度而變的因子稱為密度制約因子(見生態因子)。已發現,死亡率常是密度制約的,例如食源有限,個體多時只有強者得食而存活,弱者則受飢而死,因而死亡率隨密度增加。這時出生率的下降也可能是密度制約的,因當營養缺乏時,生育力也常隨之下降。

種群間的相互作用和種群的進化進化意味著種群中有利性狀的增加和不利性狀的減少,這自然是相應基因頻率變化的後果。如果由於進化某個種群與同種的其他種群間出現生殖隔離,這就意味著新種的形成。由此可以看出,進化代表種群的質變,而對種群進行遺傳學和生態學的綜合研究正是探索進化機制的主要途徑。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為基因突變和重組提供了新的生物變異,另一方面則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在各種選擇因子中,以生物因子最為活躍。捕食者必需捕獲獵物才能生存,而獵物只有避開捕食者才能存活。在進化過程中,捕食者不斷提高捕食能力,獵物則力求改善其避敵技巧。在寄生物-寄宿主系統中也有類似情況。總之,每一個種群是另一種群的選擇因子,相互作用大大地促進了進化的速度,這種在相互作用下雙方共同進化的情況稱為協同進化。種群間相互作用也是種群生物學的重要內容。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43530.htm

㈥ 生物中的種群和群落的概念是什麼

1、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中的個體並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並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後代。

2、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空間內上的分布各物種的種群集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各個物種的種群,共同組成生態系統中有生命的部分。

(6)構成生物種群條件是什麼擴展閱讀:

1、 種群特徵描述

種群密度 種群密度是指在單位面積或體積中的個體數,「種群密度」與「密度」不同,前者是個體的「數目」,後者是比例,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出生率與死亡率 出生率指在一特定時間內,一種群新誕生個體占種群現存個體總數的比例;死亡率則是在一特定時間內,一種群死亡個體數占現存個體總數的比例。

遷入率與遷出率 許多生物種群存在著遷入、遷出的現象,大量個體的遷入或遷出會對種群密產生顯著影響。對於一個確定的種群,單位時間內遷入或遷出種群的個體數占種群個體總數的比例,分別成為種群的遷入率和遷出率。

性別比例 性別比例是指種群中雌雄個體的數目比,自然界中,不同種群的正常性別比例有很大差異,性別比例對種群數量有一定影響。

年齡結構 種群的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幼年個體(生殖前期)、成年個體(生殖時期)、老年個體(生殖後期)的個體數目,分析一個種群的年齡結構可以間接判定出該種群的發展趨勢。

空間格局 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布局。

2、群落分類

熱帶雨林 分布在高溫多雨的熱帶地區。物種豐富,層次多,最復雜。熱帶雨林主要分布於赤道南北緯 5 ~ 10度以內的熱帶氣候地區。

常綠闊葉林 分布在溫暖多濕的亞熱帶地區。常綠闊葉林是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的森林,大致分布在南、北緯度22°~34°(40°)之間。

針葉林 分布:寒溫帶及中、低緯度亞高山地區植物:冷杉,雲杉,紅松

荒漠 分布:南北緯15°~50°之間的地帶。特點:終年少雨或無雨,年降水量一般少於250mm,降水為陣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氣溫、地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大,多晴天,日照時間長。風沙活動頻繁,地表乾燥,裸露,沙礫易被吹揚,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

凍原 分布:歐亞大陸和北美北部邊緣地區,包括寒溫帶和溫帶的山地與高原。特點: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溫涼短暫,最暖月平均氣溫不超過14℃。年降水200~300mm。

熱帶草原 分布:乾旱地區。特點:年降水量少,群落結構簡單,受降雨影響大;不同季節或年份種群密度和群落結構常發生劇烈變化,景觀差異大。

沼澤 分布於低窪地和排水不良地段,可分為草本沼澤和森林沼澤。

閱讀全文

與構成生物種群條件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