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換發生的基本因素是什麼
交換發生的基本因素是:交易雙方互為滿意的有價值的物品及雙方滿意的交換條件(價格、地點、時間、運輸及結算方式等)。交換行為產生的動力源自通過交換使雙方的交換的價值都有增值,也就是讓交換雙方都感覺到通過交換比原來更好了。
2. 為什麼要進行商品交換
1.為什麼要進行商品交換?
之所以進行商品交換是因為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限制,一個人無法生產所有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產品,例如一個人很難生產一架汽車並且同時生產鹽油米醋。只有通過商品交換,才能滿足各自的需要。
2.為什麼能夠進行商品交換?
1)生產力的發展使得社會產品有剩餘,即一個人生產的東西除了能夠滿足自身消費還有剩餘,這就是交換的必要條件之一。
2)社會分工的發展使得商品交換成為可能,只有通過社會分工,各自生產不同的東西,才有可能產生交換。(如果交換的東西是同一性質的,那麼交換的意義不大,或者說不能理解為商品經濟里的交換)
3. 商品能交換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因為他們都是勞動產品,生產他們都耗費了體力和腦力,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商品交換實質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勞動交換。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
一、商品是為了出售而生產的勞動成果,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恩格斯對此進行了科學的總結:商品「首先是私人產品。但是,只有這些私人產品不是為自己消費,而是為他人的消費,即為社會的消費而生產時,它們才成為商品;它們通過交換進入社會的消費。
二、會計學中商品的定義是商品流通企業外購或委託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於銷售的各種商品。在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書中的定義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的基本屬性是價值和使用價值。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
三、商品的基本屬性是價值和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商品兩大屬性的關系是對立性和統一性。
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不同的使用價值是由物品本身的自然屬性決定的;同一種商品具有多種自然屬性,因而具有多方面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維持人類的生存和繁衍、維持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因此,不論財富的社會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
五、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是商品的交換價值。兩種不同的使用價值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換,表明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共同的東西,這種共同的東西在質上應是相同的,從而在量上才可以進行比較。這種同質的共同東西,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商品中的這種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就是商品的價值。因此,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價值反映了商品的社會屬性,體現了商品生產者之間互相交換勞動的社會生產關系。
4. 禮物的交換的起因是什麼
禮物的交換的起因是什麼? 是禮節的需要,還是生活的需要,可以從歷史的角度證明嗎?如果是生活的需要,可以從經濟史或經濟學的角度證明嗎?
我們需要從歷史移到進一步的人類學及經濟學, 並檢驗交換文化及禮物文化之間的不同.
人類對社會地位的競爭有天生的驅動力; 它與我們的演化史息息相關. 在農業發展之前, 90%的歷史, 我們的祖先生活在游牧打獵的生活形態中. 地位高個體獲取較建康的伴侶並取用最好的食物. 這個透過地位來表達自我的驅力表現在多方面, 大致上是由於生存貨物的缺乏所致.
大部份方式中, 人類採行組織的方式來獲取稀有貨品及所需. 每種方式都有其獲取社會地位的方式.
最簡單的是命令階層. 在命令階層中, 稀有品的分配是由中心權威來完成, 並以武力做為後盾. 命令階層所達程度很有限; 他們在組織成長時變得越來越獸性而無效率. 基於這個理由, 在大家族中的命令階層往往在不同大型經濟形態中變成寄生蟲. 在命令階層中, 社會地位主要是透過取得高壓力量來達到.
占我們社會主導地位的是交換經濟. 這是對稀有品的復雜採用形式, 不像命令階層模式, 它成就很高. 稀有品的分配是透過分散的交易及志願合作(事實上, 競爭野心是產生合作行為的主要效應). 在交換經濟中, 社會地位主要是透過控制用以交易的東西來決定(不一定需要是物質的).
大多數人在精神上都有受到以上兩種模式的影響, 並決定如何與他人互動. 政府, 軍隊, 及組織罪犯(舉例而言)皆為在我們稱為"自由市場"的廣泛交換經濟下的命令階層寄生蟲. 不過, 其實還有第三種模式, 在根本上完全與兩者不同, 而且除了人類學家以外, 一般人並不知曉; 即禮物文化.
禮物文化不是因為稀有而採用而是豐富才採用. 它們是在沒有物質稀有問題, 而生存必須品豐富的族群中掘起. 我們可以觀察到禮物文化在氣候溫和及食物豐足的原始生態系中發展. 我們可以看見他們是在我們社會階層中的確定地位, 特別是那些商業中富裕的族群.
豐富使得命令關系結構變得很難維系, 而交換關系則變程式無意義的游戲. 在禮物文化中, 社會地位不是由您能控制多少而決定, 而是由您給出多少來決定.
5. 古代物物交換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原始社會。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最早出現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
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物物交換就是商品和服務直接進行交易。如果你幫我獵殺猛獁象,我就給你一把石斧。但是這種交易需要的時間比較長。首先要找到一個認為獵殺一頭有著12英尺獠牙而且比較兇猛的猛獁象來交換石斧是一場公平交易的人。
如果找不到這樣的人,那麼你就得不斷改變條件直到有人點頭答應為止。而錢的重要作用,就是加速找到那些認為獵殺猛獁象或者建起紀念碑都是可行之事的人。
慢慢的,一種史前貨幣形式出現,它們都是很容易交易的商品,比如動物皮毛、鹽和武器等。這些商品逐漸成為媒介,不過它們的價值並不總是固定的。物物交換的方式很快成為當時流行的方式,直到現在全球還有些村落還維持著這種交易方式。
(5)為什麼產生物品交換擴展閱讀
現代物物交換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現代易貨交易公司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蓬勃發展,成為這些國家減少現金用量,增加銷售,減少庫存,開發新客戶,開辟新市場,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
進入20世紀90年代,網路技術的成熟發展和應用為現代易貨交易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技術基礎和應用條件,電子商務與易貨交易的結合成為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企業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