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細胞生物被膜名詞解釋
細菌生物被膜,是指細菌粘附於接觸表面,分泌多糖基質、纖維蛋白、脂質蛋白等,將其自身包繞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細菌聚集膜樣物。多糖基質通常是指多糖蛋白復合物,也包括由周邊沉澱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等。
細菌生物被膜是細菌為適應自然環境有利於生存的一種生命現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積聚而形成。細菌生物被膜是細菌粘附表面生活時所採取的一種生長方式,一般由多菌種構成。根據細菌在BF內位置不同可分為:游離菌、表層菌和里層菌。
(1)如何檢測細菌生物被膜擴展閱讀
形成過程原理:
一般認為生物被膜的形成過程分為4 步:條件膜的沉積;細菌的初始到達及吸附;生長繁殖;生物被膜形成。無菌的醫用植入器材植入體內之後, 表面立即被唾液、血液、尿液及胃腸道內黏液等各種體液包圍,各種糖蛋白、粘多糖、金屬離子和其它成分會在數分鍾內滲透並吸附到其表面, 形成條件膜。
細菌到達並吸附表面之後, 開始生長繁殖並進一步擴散。擴散形式包括子細胞遷移、母細胞和子細胞同時遷移及滾動繁殖等3 種, 隨著細菌種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並影響生物被膜的結構形式。細菌在吸附於物表後如何聚集成細胞群落並協調其行為而形成生物被膜結構。
B. 使用什麼顯微鏡可以觀察細菌的生物膜
細胞膜用光學顯微鏡就可以,但要觀察有些細胞器乃至細胞器膜就得用電子顯微鏡。生物膜是細胞膜+細胞器膜
C. 細菌生物被膜培養多久能很清楚看到
你指的是細菌的biofilm嗎?如果是的話,大約2~3天就能在96孔板中看到。
D. 人工河流中被膜微生物怎麼進行采樣
常用的空氣微生物采樣方法有四種:沉降法、固體撞擊法、液體撞擊法、濾過法。
最常用的是平板沉降法,其採集步驟是:在采樣前先用紫外線對所要采樣的房間照30分鍾,使室內處於相對清潔、靜止狀態,然後將及時領取的新鮮營養瓊脂平板,置室內四角及中央各一個,將平板蓋打開扣於無菌巾上,暴露20分鍾,加蓋及時送檢,以防污染。
1.2 采樣方法
在0.33hm2左右的采樣區域內,按15m×15m的面積劃分為12個樣方。1998年6月在每個樣方中分別確定生長水平中等的Ⅰ度(1年生)、Ⅱ度(3年生)、Ⅲ度(5年生)竹各3株,分別在毛竹基部挖開,順竹蔸取連在根上粒徑小於1cm土壤作為根區土壤,並分別將Ⅰ、Ⅱ、Ⅲ度各3株竹的根區土樣混合成一個樣品,作為該樣方Ⅰ、Ⅱ、Ⅲ度竹的根區土樣。同時在每個樣方的竹林中多點採集和根區土深度一致的林間土樣1個,採集時盡量避開竹鞭,各點均離竹鞭5厘米以上。
1.3 分析方法
土樣帶回室內後分成兩份,1份鮮樣分析土壤微生物三大類;另1份風干、去雜、過篩後測定土壤各類酶活性。土壤微生物計數採用平板法[12],細菌採用牛肉蛋白腖培養基;真菌採用馬丁氏瓊脂培養基;放線菌採用高澤1號瓊脂培養基。土壤過氧化氫酶採用容量法;蔗糖酶採用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脲酶採用苯酚——次氯酸比色法;蛋白酶採用茚三酮比色法;磷酸酶採用磷酸苯二鈉比色法。〔13〕
E. 生物被膜培養不出來
生物被膜培養是一個對於溫度和培養皿有著較高要求的過程,有可能是溫度或者時間還沒有達到要求。
細菌生物被膜(或稱細菌生物膜 Bacterial biofilm,BF),是指細菌粘附於接觸表面,分泌多糖基質、纖維蛋白、脂質蛋白等,將其自身包繞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細菌聚集膜樣物。
細菌培養是一種用人工方法使細菌生長繁殖的技術。細菌培養培養時間需要看細菌的種類,不同細菌的生長周期不同。一般細菌可在有氧條件下,37℃中放18~24小時生長。
F. 細菌檢測最簡單的方法
一.使用細菌總數測試片,只需要購買細菌總數測試片,再按要求使用,有說明書.
二.紅細胞計數法
首先要了解這個方法的原理.把N個紅細胞與細菌均勻混合,再數出一小塊區域內的紅細胞數n和細菌數m.因為細胞已經均均勻混合,所以,局部的細胞數比和整體的細胞數比是接近相同的.即 n/m=N/M (n為局部紅細胞數,N為總紅細胞數,m為局部細菌數,M為總細菌數)n,m已數出.N又已知.所以總細菌數N就可以算出來.再取幾個局部,算平均值,就能得到較精確的細菌數目.
如果這樣做,只要數出一小塊區域內的細菌數就可以知道總細菌數.如果不加紅細胞,一個一個數,用要數到何年何月啊!細菌可是對數增長.加入紅細胞的作用就像比例尺一樣,地圖上總有1:XXX的比例尺,你在顯微鏡的一個是視野里看到的紅細胞數目就像地圖上你測得的距離,數清一個是視野的菌數後,乘以相應分散度就可以了,分散度時用紅細胞算的,具體的教材上應該有.不用也可以,不過要換成相應大小別的東西代替,總之用光學顯微鏡差菌數,這是不可缺少的.
這里運用了樣方法,就是在若干樣方中計數全部個體,然後將其平均數推廣,來估計種群總體數量的方法.樣方法相關知識:
①樣 方:樣方也叫樣本,從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抽取出來的部分個體的集合,叫做樣方.
②隨機取樣:在抽樣時如果總體中每一個個體被抽選的機會均等,且每一個個體被選與其他個體間無任何牽連,那麼,這種既滿足隨機性,又滿足獨立性的抽樣,就叫做隨機取樣(或叫做簡單隨機取樣).隨機取樣不允許摻入任何主觀性,否則,就難以避免調查人員想獲得調查屬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調查結果偏大.
③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 ,蚜蟲、跳蝻的密度,細菌數量測量等.
樣方法取樣方法
①點狀取樣法點狀取樣法中常用的為五點取樣法,如圖A,當調查的總體為非長條形時,可用此法取樣.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的長和寬要求一致.這種方法適用於調查植物個體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
②等距取樣法當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如圖B,先將調查總體分成若乾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後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樣法.例如,長條形的總體為100 m長,如果要等距抽取10樣方,那麼抽樣的比率為1/10,抽樣距離為10 m,然後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內進行取樣,樣方大小要求一致.
樣方法的兩種邊角統計方式如下圖(紅色為需統計邊線)
樣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①確定調查對象;
②選取樣方:必須選擇一個該種群分布較均勻的地塊,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
③計數: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
樣方法的兩種邊角統計方式
④計算:取各樣方平均數.
G.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有哪些
1、快速測試片技術法
快速測試片是指以紙片、紙膜、膠片等作為培養基載體,將特定的培養基和顯色物質附著在上面,通過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長、顯色來測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細菌總數檢測紙片的研製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其主要優點是簡便、實用、經濟、操作性強。近年來以濾紙和美國某公司的 Petrifilm 為載體的測試片已開始被廣泛應用。
2、生物電化學方法
生物電化學方法是指通過電極測定微生物產生或消耗的電荷,從而提供分析信號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謝過程中,培養基的電化學性質如電流、電位、電阻和電導等會發生變化,所以可以通過檢測分析這些電化學參量的變化來實現對微生物的快速測定。
常見的有:阻抗分析法、電位分析法、電流分析法等。生物電化學方法具有測量快速、直觀、操作簡單、測量設備成本低和信號的可控性等特點。
3、微菌落技術
微菌落是指細菌生長繁殖早期在固相載體上所形成的只能藉助於顯微鏡觀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術具有快速、經濟、實用的特點,其研究始於 20 世紀50年代,定量測定技術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國外已有報道將該法應用於水、食品中細菌總數的快速檢測。
4、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應用到微生物的檢測中,主要是依據不同微生物的化學組成或其產生的代謝產物各異,利用上述色譜檢測可直接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細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質、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5、高效液相色譜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可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H. 有人做過關於細菌生物膜的試驗嗎
什麼辦法可以防止生物膜的細菌生物膜形成
生物膜形成主要分為兩個階起始的黏附和接下來的成熟。在慢性感染中,毒力決定因子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關鍵,已經段,確定許多蛋白和這一過程相關,如多糖細胞間黏附素、凝聚因子A、金黃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生物膜形成相關蛋白等。細菌生物膜(BF)是細菌在生長過程中為適應生存環境的變化而附著於機體組織或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種與浮游細胞相對應的生長方式,由細菌和胞外基質組成。生物膜形成後,細菌被包裹於胞外基質中,對機體免疫清除作用及抗生素的殺菌作用的抵抗力增強,使得這兩種機制均難以有效地清除感染灶,且生物膜內的細菌還可不斷生長並釋放入血,造成慢性感染和停用抗生素後感染復發,導致疾病遷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