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底最深處有什麼生物, 為什麼人類到不了海底
海底一直都是地球上的神秘區域,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的一探究竟,因此許多人都不知道海底最深處有什麼生物,所以人們對於未知的海域非常好奇,但是人類連宇宙太空都去過,為什麼人類到不了海底呢,這無疑是讓人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在深海中有許多恐怖生物。
海底的最深處有什麼生物
世界上海洋最深的是海溝,而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它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東南側,深度大約11,034米,在這樣的深海里,除了細菌等低等生物,甚至還有一種叫“安康”的盲魚快樂地活著,人類已經坐潛水艇下去過了,盡管船體被壓縮了整整一厘米,但是還是不能夠探索到海洋的最深處。
因此人類近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太空的探索,而對深海的探索則不怎麼上心了,如果人類的科技再先進些,想必人類一定會重啟深海的探索,還有就是海底神秘生物比較多,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人到不了海底的原因之一,並且常人對於深海的認知更是稀薄,大海可以有多深,海洋很大約占整個地球表面的71%,海洋的平均深度約3800米,而人類直到達過5%海域的底部。可以說絕大部分的海底人類是全然不知的。
❷ 海洋最深處會有什麼生物
首先可以100%肯定的是有很多微生物,因為微生物才能再那麼極端的環境下生存,但也不能否定存在大王烏賊那樣子很龐大的海洋生物,或許它們有我們人類無法得知的方式,在如此極端艱難的深海中,以龐大的身軀存活,或許它們也早已經有比我們人類更高的智慧來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只是因為環境問題,無法來到淺海區展現他們的強大而已。具體如下:
1、簡介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2、海水溫度
因海洋風光為地球海洋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遠遠大於陸地面積,故有人將地球稱為一個"大水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佔地球海洋總面積的46%、24%和20%。重要的邊緣海多分布於北半球,它們部分為大陸或島嶼包圍。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歐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紅海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黃海、東海和日本海。
3、影響氣候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特別大的影響。
❸ 大海到底有多深,裡面會有什麼生物存在
大海平均三千多米深,最深處是馬里壓納海溝,有一萬一千多米深,就是把西馬拉雅山填進馬里壓納海溝,還需要近三百米才能露出西馬拉雅山的山頂,而西馬拉雅山卻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碰撞後從海底隆起來的一座山脈,由於板塊運動,海底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所以人們說:「人類對海底的了解,遠遠沒有人們對月球表面了解的多。"對海底的探索是任何國家都感興趣的事情,我國蛟龍號的橫空出世,標志著我國步入了海底探索的先進行列。
我個人猜測,很可能並沒有什麼。
就整個地球而言,生命體其實只有它的一小部分,深海下就像地殼底下一樣,那是地球在生物出現之前就存在的東西,是一個穩定而龐大的存在,是地球的本體。那不是生物可以碰到的地方。
當然考慮到不同區域的地殼厚度不一樣,有的地殼厚度高達65公里,而海洋所在的區域厚度約5至10公里,這樣我們可以大約估算一個。當然只能用平均值了,也就是地球平均的地殼厚度17公里,減去海洋下的地殼厚度5至10公里,那麼最大值就是12公里,雖然不算嚴謹,但這樣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海洋大概最深的厚度就是12公里左右吧,也就是12000米左右。
在大陸架的邊緣通常會出現一個坡度很陡,深度越來越深的陡坡,稱為大陸坡,其深度從200米一直加深到2000米,甚至更深的大洋底部。海溝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可以理解為海底的溝槽,其深度一般在5000米以上,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其深度達到了11034米。
❹ 大海的最深處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生物
萬物生長靠太陽。陽光是生物的能量來源,假如沒有太陽,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都沒法生存下去。但是,這種看法現在似乎需要改變,因為在深海底下沒有陽光的黑暗世界裡,目前已發現存在著生命的綠洲。
不靠陽光生存的動物 前不久,科學家通過深海考察,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之東南320千米,深度為2600米的海底火山附近,發現有不靠陽光生存的動物。陽光最多能到達海平面下100至300米,那裡是一片漆黑,但卻有大量長達1米的蠕蟲(像水族箱的管蟲)和30厘米大的巨蛤。另外,還有一些淡黃色的貽貝和白蟹。
在另一次深海科學考察中,在離南加利福尼亞150海里的海底火山口,深度同是2600米的地方,科學家除了再次發現上述各種生物外,還發現了一種長得很像白鰻的魚,這便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完全不依靠陽光生存的脊椎動物。這兩次驚人的發現,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在沒有陽光的深海世界裡,這些生物為什麼能生存下來,而且長得越來越旺盛呢?
海底火山口生物存在的奧秘 幾經科學家研究,揭開了這個奧秘。原來,在海底的地殼移動時,產生了海底裂縫,當海水滲入這些裂縫,並在裡面循環流動時,水溫便升高到350攝氏度左右。熱水把附近岩石中的礦物質(主要是硫磺)溶解出來,在高熱和壓力的作用下,和水反應合成硫化氫,培育惡臭和有毒的東西,這就是火山口附近一些生物的能量來源。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無論是蠕蟲、巨蛤或是貽貝,其消化系統大部分已退化,取而代之的是體內寄生著大量的硫細菌。這些深海生物和硫細菌兩者互相依賴,共同生存。一方面,深海生物為硫細菌提供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以及合成營養的原料(硫化氫、二氧化碳和氧氣);另方面,硫細菌則通過一連串的化學作用合成營養(碳水化合物)來回報深海生物。這個情況,就好像陸地上植物的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一樣。不同之處,只是高能量的硫化氫取代了陽光。
生物「解毒」之謎 但是,最令科學家迷惑不解的是,那些深海生物的體內存在著大量硫化氫,卻仍能正常生長。硫化氫對生物的毒性並不亞於我們熟悉的氰化物,它能取代氧而和進行呼吸作用的酵素結合,因而能使生物窒息致死。不過,研究人員已查出蠕蟲血液里的血紅素,它除了有運載氧氣作用外,同時對硫化氫亦有極強的吸附力,從而防止硫化氫與進行呼吸作用的酵素結合,直接把硫化氫運往硫細菌寄生的器官中。巨蛤體內則有一種特別分子去運載硫化氫,消除其毒性。至於其他深海生物的硫化氫「解毒」機制,則仍有待研究。
目前,對有關深海火山附近生物的了解,雖然仍未完全,但已引起科學家的聯想:在一些擁有高能量物質的環境里,例如含硫化氫和甲烷的沼澤,可能存在著類似的生物。由此看來,隨著科學的發展,這個沒有陽光的黑暗世界,終有一天會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摘自http://biodiv.coi.gov.cn/sw/dgy/swzm13.htm
❺ 海洋深處有什麼動物
太陽光是地球上絕大部分生物生存的必須條件。不僅陸地上的生物是這樣,海洋的生物也是這樣。
海洋里的各種生物都會形成一種不可斷缺的食物鏈: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浮游動物——浮游動物吃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則利用太陽將水、二氧化碳和礦物質化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浮游植物是海洋里的基本食物。海中動植物的殘骸則沉入海底,一些將成為海底動物的食物外,還有一些都腐化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再升到水面供給浮游植物的需要。這樣,生命便循環不息。然而,陽光是推動這個大循環的必須因素。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命循環中最基本的分子。這些浮游植物利用陽光的能量和海中的化學物質製造糖和澱粉,這種生產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
海里雖然有無數大魚、小魚和其他生物,但它們從來不會為糧食發愁,因為海里有無數可供小魚吃的浮游動物,而且,供浮游動物吃的浮游植物,其繁殖率大得驚人,30天內就有1億後代被繁殖出來。不過,卻一定要有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才能使浮游動物獲得糧食。所以,一般來說,海洋里的生命是要依賴陽光的。
浮游動物隨晝夜日光的變化在海中沉浮,這種在海中上下移動的幅度,大約為150米,因此海洋生物多數生長在這樣深度的海中。
然而在1977年2月間,當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在太平洋東邊,厄瓜多以西,赤道附近的加拉巴哥地殼裂縫一帶,第一次調查和研究深海的溫水出口處時,卻無意中在2500米深的海底發現了5個「沃洲」,每一處各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生物,如蛤、蟹、管形蟲等。
25位科學家,對這項新發現都深感驚奇。在那樣深的海里,既然沒有食物,就不會有生物存在,但那些動物從何而來,它們何以生存呢?
他們打開由小型研究潛艇「阿爾文」號帶上來的深海水樣時,那充滿臭蛋氣味的硫化氫終於使他們的理論獲得了有力的支持。
他們認為,海水經地殼裂縫,在高度的壓力和熱度下,水裡所含的硫酸鹽便變成硫化氫。而這種含有臭味的化合物,就隱藏著深海里有生物存在的奧秘。某種細菌借硫化氫而產生代謝變化,得以繁殖;而較大的生物,甚至蛤則從細菌獲得所需的營養。這么一來,在漆黑的深海底下,一種陽光以外的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維持了一系列的生命。這種程序叫「化學合成」。在深海里發現這種作用,這還是第一次。
2400米深的海底,水的壓力大約達到每平方厘米0.3噸。在那裡,水溫本應接近冰點,但溫水出口處附近的水溫則約為12℃~17℃。在加拉巴哥裂縫約幾英里的范圍內,在生物生存的區域,由西邊起,第1區有很多比餐碟還大的蛤(35厘米左右)。第2區有很多已死的牡須,可能因那一區內的溫水已停止流出,沒有支持生命的硫化氫,於是海底便有一堆像古代野火會後遺下的殘物。第3區有些外表像蒲公英的生物,可能是一種最新發現的原生動物,它們有放射狀的細絲附在岩石上。第四區雖然定名為蚝場,實際上卻布滿了我們俗稱淡菜的貽貝。第五區定名伊甸樂園,巨型管形蟲是那裡最主要存在的生物。而每一個這種海底的「沃州」都有蟹的蹤跡。大體而言,差不多每一區都有不同的生物聚集,有些生物學家認為,當海底溫水開始湧出時,剛巧有動物幼體漂流到那附近,它們便留下來,就好像其他生物一旦發現了適合的環境,便定居下來一樣。
「沃州」以外的深海,真像沙漠一般荒蕪,只是偶爾有幾只紅色的八角珊瑚、脆弱的海星或海葵點綴在海底玄武岩石上。
全世界海洋中共有長達6.4萬公里的地殼裂縫,到底有多少海底溫水出口處呢?其中又有多少有生物存在呢?它們會使我們對深海里的生命有新的認識嗎?這些都是一些未知的謎,只有靠科學家以後的研究來揭開這個謎底。
❻ 海底10000米下有什麼生物
深淵物種之一溝蝦、單細胞生物巨型阿米巴蟲。
今年11月10日,我國"奮斗者"號在挑戰者深淵最深區域成功坐底,深度為10909米。在攝像機記錄的畫面中,我們看到了海底10000米的景象。"奮斗者"坐底的那一刻,海底揚起了大量的沉積物,攝像機拍到了海底岩石破碎帶。
不難發現,畫面中還有一些白色的"小點",實際上它們就是深淵物種之一——溝蝦,看上去像我們經常吃的蝦仁。
在2011年7月,國外考察小組還在1萬多米的深海,發現了一種單細胞生物——巨型阿米巴蟲,其單個細胞直徑可超過10厘米。
關於海底10000米下魚類:
在海底10000米處,還有沒有魚類的存在呢?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魚類,生存的最大深度為8178米。在2017年8月,日本科學家獲取了探測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水下8178米拍到的圖像資料。
圖像上的是一種獅子魚,生活在馬里亞納海溝6-8千米深的水域,以體型較小的甲殼動物和蝦為食,科學家給它取名馬里亞納獅子魚。
這份資料讓人意外,在我們的想像和推測中,越深的海域越容易孕育出深海巨物,但這種獅子魚雪白晶瑩,不僅不猙獰醜陋,反而還有些漂亮可愛。
馬里亞納獅子魚雖然外表看起來並不強壯,但它們卻能在八千多米的深海來去自如,適應能力和生命力讓人驚奇。據了解,萬米深海的水壓超過110兆帕,相當於2000頭非洲大象踩在一個人的背上。
至於海底10000米是否還有魚類,有學者發表論文表達了否定態度,不過有資料說明,這里能夠存活一些片腳類動物,以及肉眼無法識別的微生物。
2019年,美國探險家維克多·維斯科沃乘坐潛艇探索馬里亞納海溝,過程中發現了四種獨特的片腳類海洋生物,其中包括生活在7000米水深處的蠕蟲和8000米水深處的獅子魚。
❼ 一萬米深的海底到底是什麼樣的,裡面有什麼生物
探索海洋比探索太空要難多了,海洋的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1%,可以說,人類對海底的探索只有不到5%,剩下的95%都是未知世界。
下面我帶你們一起往下潛,來看看海底一萬年米到底有什麼?
目前人們對海底深處的認識遠不及對太空的認知程度,如果科技水平提升了,人們能夠乘坐潛水器在萬米之下的海底暢游,那時的一定能發現更多令人大吃一驚的生物,這可不亞於對宇宙的探索呢!
❽ 海洋的下邊是什麼樣的呢為什麼這么難以到達都有什麼生物
一、在海洋里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面對無窮無盡海水的巨大壓力,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壓力就增加一個大氣壓。二、深海「寶藏」1.儲量巨大的錳結核礦。2.海底石油和天然氣。3.可燃冰。
一、在指甲蓋上跳舞的小汽車
人們常說某某事比登天還難,其實對於人類來講登天相對容易,「下深海」則比登天難。
在海洋里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面對無窮無盡海水的巨大壓力,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壓力就增加一個大氣壓。例如在1000米深的海水中,我們要面對的大概是100個大氣壓,這樣的壓力下,一般的木塊會被壓縮成原來體積的一半。平時我們徒手掰斷一塊木頭就比較困難了,更別提壓縮木塊。如果到達10000米深處的海底,壓力能達到1000個大氣壓,大概是用你的指甲蓋頂起一輛小轎車的所承受的壓力。如果一輛小汽車在你的指甲蓋上跳舞會是什麼感覺呢?
人類在海水中並不能長時間生存,需要一定的裝備,但這么大的壓力給潛水器提出了超高的密閉性的要求。
二、深海「寶藏」
小時候看過電影《七寶奇謀》,講的是小朋友勇斗壞人最終找到海盜寶藏的故事。其實在深海中也蘊藏著巨大的「寶藏」。這些寶藏都有啥?
1.儲量巨大的錳結核礦。
錳結核分布在4000米以下的大洋海底的礦物質,含有鈷、鎳、銅等70多種元素,據科學家估算,全世界海底錳結核礦的總儲量有3萬億噸,以現在的人類希求足夠開采全世界開采上萬年。
2.海底石油和天然氣。
科學家估算,現在已經探明的海底石油儲量約為1400億噸,佔全世界可開採石油總量的45%。海底天然氣則佔世界儲量的一半左右。
3.可燃冰。
海底的寶藏還有天然氣水合物,這種東西是是由甲醛氣體分子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的環境中結合而成,又被叫做「可燃冰」。這也是人類的未來能源之一。
❾ 海洋有多深,海洋深處又存在著什麼
在地球表面,大約7成的面積被液態水海洋所覆蓋。海洋擁有大約13.4億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水資源供應的97%。在海洋中,孕育出了最早的地球生命。數十億年來,海洋一直都是生命的樂園。
從4000米到6000米的區域是深淵帶。此前,生物學家認為如此深的海域很難存在生命。然而,在深海熱泉附近,生物學家發現了不依賴於太陽光的生命,它們以深海熱泉中的化學物質作為能量來源
深淵帶之下是地球海洋最深的區域——超深淵帶。在超過6000米的深度,水壓變得極高。雖然該區域的環境非常極端,但仍然有生命在此生存,例如,片腳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