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是什麼生命
地球上第一個生命誕生於35億年前的原始海洋中,是藍藻。藍藻也叫藍細菌、藍綠藻,是單細胞生物(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也是原核生物(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
↑疊層石是最古老的生命化石
雖然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但藍藻並沒有滅絕,而且現在依舊活躍在地球上,甚至經常在受到氮、磷等元素的污染後引起富營養化的海水「赤潮」等現象,給漁業和養殖業帶來危害。如果想要看一看真正的疊層石,去澳大利亞著名的哈梅林池就能看到。
——以上內容參考米萊童書《生命簡史》
㈡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什麼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應當是名為藍藻的類群,它們進化出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特性。它們在海底形成巨大薄層,有時也會形成被稱作疊層石的層狀堆積,它們屬於最早的化石,能夠追溯到大約35億年前。在元古宙初期,地球上的生命仍局限於海洋之內。但由於藻類及部分細菌不斷的光合作用,製造了大量的氧氣,開始出現一些具有真正細胞核的真核生物,例如原始海綿和類水母生物。
(2)最早出現地球生物是什麼擴展閱讀: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遺跡被發現在格陵蘭島的古老岩石中,距今大約38.5億年。我們無從知曉生命在地球上的最初形態,關於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諸多觀點和假設。一種可能是,最初的有機小分子或許出現在海底熱泉附近,那裡具有足夠的熱量以及合適的化學物質,能為生命進化提供必要的需求。
沼澤地區則有利於兩棲動物生存,原水褐螈身長2.5米,擅長游泳,屬於兩棲石炭蜥類,是介於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的種類。該時期也進化出了最早的爬行動物——油頁岩蜥(Petrolacosaurus),它體形矮小,外形與蜥蜴相似,常將卵產到遠離水源的地方。到晚石炭紀時,還出現了小型合弓綱爬行動物蛇齒龍,體長2公尺到3.6公尺。
㈢ 地球最早是什麼時間出現生物的
寒武紀。
寒武紀是地質年代劃分中屬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約5.7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寒武紀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遙遠而陌生的,這個時期的地球大陸特徵完全不同於今天。寒武紀常被稱為「三葉蟲的時代」,這是因為寒武紀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類群豐富的礦化的三葉蟲硬殼。
此外,寒武紀還產生了進化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很短(地質意義上的很短,其實也有數百萬年之久)時間內,生物種類突然豐富起來,呈爆炸式的增加。
㈣ 地球最早的生物是什麼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應該是原核生物。它的生存環境大多是海洋之中,經過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不斷發展,適應環境,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例如最早的自營生物藍綠藻。原核生物是已知最古老的化石,它的出現促使了地球生物多樣性的發展。㈤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什麼
最早出現的是單細胞生物,也就是原生生物。。
由化石得知,原生生物在15億年前即已存在,它是由原核生物演化來的。大部分的原生生物為單細胞,因此常被認為是最原始、最簡單的一群真核生物,是五界中在形態、解剖、生態和生活史上變異最大的一界。此界的界限不很明確,有些原生生物的演化分支很顯然的延伸入植物界、菌物界和動物界中。有些原生生物的細胞非常復雜,雖然只是單細胞的個體,但必需像植物體或動物體執行所有的新陳代謝。由此可知,真核生物的起源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要突破。
㈥ 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到底是什麼
早期厭氧型藻類以及厭氧細菌,地球的形成約在45億年前,大約10億年後地球的環境才適宜孕育生命。從外太空中墜落的隕石為我們帶來了磷,硫等生命組成必備元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物質的不斷碰撞與組合形成了DNA,生命的起源正式開始。
從地球生命的早期浮游藻類到如今的人類文明,生命的歷程不斷演變,我們的出現更是為地球生命進化史添上濃厚一筆,維持好地球生命環境我們的明文便能永恆長存。
㈦ 地球上最早存在的生物是什麼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大約在距今35億至 41憶年前形成,原核生物是最原始的生物,如細菌和藍綠藻。原核生物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沒有核膜包圍,亦即沒有完整的細胞核,包括我們較熟悉的真細菌門 (Division Eubacteria) 和一群很特別的古細菌門 (Division rchaebacteria),由於核酸序列的研究,有些生物學家認為他們應分屬於真細菌界 (Kingdom Eubacteria)和古細菌界(Kingdom chaebacteria)。
參考資料:
http://cache..com/c?word=%A6a%B2y%3B%A4W%3B%B3%CC%A6%AD%3B%AA%BA%3B%A5%CD%AA%AB&url=http%3A//content%2Ee%2Etw/junior/bio/tc%5Fwc/textbook/ch10/supply10%2D2%2D0%2Ehtm&b=0&a=1&user=
㈧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什麼
是藍藻
藍藻是藻類生物,又叫藍綠藻;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
科屬分類
藍藻屬藍藻門
分為兩綱:色球藻綱和藻殖段綱。
色球藻綱藻體為單細胞體或群體;藻殖段綱藻體為絲狀體,有藻殖段。
藍藻在地球上大約出現在距今35~33億年前,已知藍藻約2000種,中國已有記錄的約900種。分布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數(約75%)淡水產,少數海產;有些藍藻可生活在60~85℃的溫泉中;有些種類和菌、苔蘚、蕨類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還可穿入鈣質岩石或介殼中(如穿鈣藻類)或土壤深層中(如土壤藍藻)。
藍藻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細胞核,但細胞中央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體和色素均勻的分布在細胞質中。該核物質沒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稱其為原核。和細菌一樣,藍藻屬於「原核生物」。它和具原核的細菌等一起,單立為原核生物界。
形態
藍藻不具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和液泡等細胞器,含葉綠素a,無葉綠素b,含數種葉黃素和胡蘿卜素,還含有藻膽素(是藻紅素、藻藍素和別藻藍素的總稱)。一般說,凡含葉綠素a和藻藍素量較大的,細胞大多呈藍綠色。同樣,也有少數種類含有較多的藻紅素,藻體多呈紅色,如生於紅海中的一種藍藻,名叫紅海束毛藻,由於它含的藻紅素量多,藻體呈紅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紅色,紅海便由此而得名。藍藻雖無葉綠體,但在電鏡下可見細胞質中有很多光合膜,叫類囊體,各種光合色素均附於其上,光合作用過程在此進行。
藍藻的細胞壁和細菌的細胞壁的化學組成類似,主要為粘肽;貯藏的光合產物主要為藍藻澱粉和藍藻顆粒體等。細胞壁分內外兩層,內層是纖維素的,少數人認為是果膠質和半纖維素的。外層是膠質衣鞘以果膠質為主,或有少量纖維素。內壁可繼續向外分泌膠質增加到膠鞘中。有些種類的膠鞘很堅密拌可有層理,有些種類膠鞘很易水化,相鄰細胞的膠鞘可互相溶和。膠鞘中可有棕、紅、灰等非光合作用色素。
藍藻的藻體有單細胞體的、群體的和絲狀體的。最簡單的是單細胞體。有些單細胞體由於細胞分裂後子細胞包埋在膠化的母細胞壁內而成為群體,如若反復分裂,群體中的細胞可以很多,較大的群體可以破裂成數個較小的群體。有些單細胞體由於附著生活,有了基部和頂部的極性分化,絲狀體是由於細胞分裂按同一個分裂面反復分裂、子細胞相接而形成的。有些絲狀體上的細胞都一樣,有些絲狀體上有異形胞的化;有的絲狀體有偽枝或真分枝,有的絲狀體的頂部細胞逐漸尖窄成為毛體,這也叫有極性的分化。絲狀體也可以連成群體,包在公共的膠質衣鞘中,這是多細胞個體組成的群體。
價值
藍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藍藻(如魚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氣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產。還有的藍藻為人們的食品,如著名的發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