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DE NOVO在分子生物學里作何解釋
「從頭」的意思,也就是from the beginning的意思。比如De novo synthesis of complex molecules from simple molecules in biochemistry,就是從頭合成的意思。
② 分子生物學題目~高手進啊
衰減作用如何調控E.coli中色氨酸操縱子的表達? --類型:問答題
--答案: 答: 衰減作用根據tRNATrp的數量去調節Trp操縱子的表達,而tRNATrp的數量又取決於細胞中Trp的水平.Trp操縱子mRNA前導序列很長,包括了編碼一個長14個氨基酸的多肽所需的全部遺傳信息(包括一個AUG起始密碼和一個UGA終止密碼)。這個多肽含有兩個相鄰的Trp殘基,因此色氨醯-tRNA對前導肽的翻譯是必不可少的。衰減作用發生的必要條件是:(1)翻譯產生前導多肽;(2)轉錄和翻譯的偶聯。這樣,當RNA聚合酶轉錄前導序列的同時核糖體就緊接著結合到新生的mRNA上翻譯產生前導肽。mRNA的前導序列包括兩對相似的反向重復序列(圖A7.7中用1,2,3和4表示)。序列2與序列1和3部分互補,這樣1+2或2+3或3+4或1+2和3+4都能通過鹼基配對形成莖環結構。 由序列3和4配對形成的莖環結構與Trp操縱子的終止子基本相同。和終止子一樣,在其莖的3』一側具有7個連續的U形成的尾巴。當形成這種衰減子結構時,它就能像終止子一樣使轉錄終止。注意到兩個Trp密碼位於序列1內,而且前導肽的終止密碼在序列l和2之間。這樣,如果色氨酸的量是充足的,那麼,tRNATrp的含量也能夠使前導肽的翻譯進行到終止密碼UGA。結合的核糖體覆蓋了l和2兩個區域,這樣1和2、2和3兩個序列就不能形成莖環結構,這就使3,4兩個序列形成衰減子環並起到終止子的作用,導致RNA聚合酶分子脫離DNA模板。另一方面,如果色氨酸缺乏,那麼存在的色氨醯-tRNA也很少,導致核糖體停止在兩個Trp密碼之前,這樣核糖體僅蓋住區域l,並在序列4被轉錄之前,序列2和序列3形成莖環結構。這個結構的形成阻止了序列3與序列4形成終止子結構。於是,出現通讀,切操縱子的其他部分被繼續轉錄。事實上,是mRNA上核糖體所在的位置決定mRNA的二級結構和衰減作用是否發生。
參考:
http://blog.163.com/guoyanyunyan_001/blog/static/431632872007102612713855/
啟動子是DNA鏈上一段能與RNA聚合酶結合並能起始mRNA合成的序列,它是基因表達不可缺少的重要調控序列。沒有啟動子,基因就不能轉錄。原核生物啟動子是由兩段彼此分開且又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組成,對mRNA的合成極為重要。啟動子區域:
(1)Pribnow盒,位於轉錄起始位點上游5—10bp,一般由6~8個鹼基組成,富含A和T,故又稱為TATA盒或—10區。啟動子來源不同,Pribnow盒的鹼基順序稍有變化。
(2)—35區,位於轉錄起始位點上游35bp處,故稱—35區,一般由10個鹼基組成。
啟動子有強弱之分,雖然原核細胞僅靠一種RNA聚合酶就能負責所有RNA的合成,但它卻不能識別真核基因的啟動子。為了表達真核基因,必須將其克隆在原核啟動子的下游,才在原核表達系統中被轉錄。在原核生物表達系統中,通常使用的可調控的強啟動子有lac (乳糖啟動子)、trp (色氨酸啟動子)、PL和PR(λ噬菌體的左向和右向啟動子)以及tac(乳糖和色氨酸的雜合啟動子)等。
保守序列-
遺傳物質里的片段
極少發生突變
而且在不同生物中廣泛存在
③ 分子生物學入門的必讀書籍有哪些值得推薦
我覺得目前國內的《分子生物學》應該改名叫《遺傳分子生物學》
而《生物化學》應該改名叫《分子生物學及生物化學》
我認為入門必讀還是:(不要貪多搞一大堆,當然看不懂的還是要去查,這一本就夠折騰好幾年的了)
以《生物化學》王鏡岩為主
最好一上來你就背,就像我們小時候被古詩一樣,不要看,據我所知,就算是你生化看個幾遍,到頭來還是忘得一干二凈。
輔以:
《無機化學及分析化學》
《有機化學》
《大學物理》
其實學生物看書是最頭疼的,還不如去網上找一些視頻看,書本上的內容可能你看幾天都看不懂,但是看看動畫和視頻幾分鍾就瞭然於心。
反正我有時候是通讀那樣子看不進書的,作者的文筆水平有限,我又半天看不懂,最後就是從入門到放棄。
再說要描述一個生物過程,最直觀精確的方式就是視頻,文字描述有時候不是那麼好的,所以我有時候和別人開玩笑說,我們學生物全靠想像力。
而且對於初學者,上來就英文課本,多半也是選擇放棄,那些推薦英文書籍的,雖然那些書都是經典,寫得也比較好,但是那些多數都是到博士碩士,長期看一些英文文獻之後,英語水平很好,積累了相當一部分的生物專業英文單詞之後再去做得事。
學計算機我也不喜歡上來就讀文檔,讀個卵,一讀我就在想這要讀到猴年馬月去啊!所以果斷放棄,上來先找幾篇入門的博客看了再說,等我玩熟了在文檔裡面深究。
④ rb在分子生物學里是什麼意思
RB基因,是第一個發現的抑癌基因。
⑤ 想問學生物學的時候,學那些分子生物學里的很多蛋白質有什麼用
生物學現在普遍寬口徑學習,也就是小至分子生物學,大到生態學都是生物學系學生要學習的內容。而分子生物學中重要的物質就是蛋白質,它是基因表達的產物,不論從形成生物表徵到倒推基因,都有重要作用。希望採納。可追問~
⑥ 考研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區別在哪裡
生物化學更注重分子後期的一些工序,例如代謝途徑、蛋白的結構等;分子生物學更注重分子水平的介紹,例如DNA的結構、翻譯的過程等;這兩者是有共通點的,知識有交叉。而生物信息學主要是利用軟體對各種生物結果進行分析,例如對測序結果進行拼接、比對等,通常來說,生物信息學更難。
⑦ 高中生物怎麼學習高考前輩幫幫我怎麼學習高中生物!具體介紹!
這個網站挺不錯的我們的老師建議我們來的
http://www21.iustudy.com/
生物學習方法
基本方針
1.生物是正確了解身體,學習人和環境(植物,動物,自然界)之間關系的科目。
2.不要盲目記憶,跟生活中的經驗聯系起來理解。
運用方案
1.仔細了解課本內容,理解和記憶基本概念。
1)根據每單元的學習目標,聯系各個概念進行學習。
2)不要只記憶核心事項,要一步一步進行深入的學習。
3)要正確把握課本上的圖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學的內容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理解。
3.把日常用語和科學用語互做比較,確實理解整理後再記憶。
4.把內容用圖或表格表述後,再進行整理和理解。
5.實驗整理以後跟概念聯系起來理解。
(把握實驗目的,把結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較,找出差距,並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
* 正確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直接觀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徵。
* 養成寫實驗觀察日記的習慣。
6.以學習資料的解釋部分和習題集的整理部分為中心進行記憶。
7.根據內容用不同方法記憶。
1)把所學的內容聯系起來整理進行記憶。
* 把想起來的主題不管順序先隨便記下來。
* 把中心主題寫在中間位置。
* 按照知識間的相互關系用線或圖連接起來完成地圖。
2)利用對自己有特別意義或特殊意思的詞進行記憶。
3)同時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記憶。
8.不懂的題必須解決。
(先給自己提問,把握自己具體不懂哪部分後再請教其他人。)
9.通過解題確認所學內容。
1)整理做錯的題,下次考試前重點復習。
2)不太明白的題查課本和學習資料弄清楚。
3)以基本題---中等難度題----難題的順序做題,理解內容。
其他
1.時間比較寬松的時候,如假期可先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開始重點學習。(相聯系的部分也能培養興趣)
2.平時利用網路全書查找不懂的事項。
也談生物學習方法
一百中學 劉強
眾所周知,生命科學是二十一世紀發展最快的科學,而且生命科學將成為將來決定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最為重要的科學制高點。學好生命科學,對於同學們在將來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和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那麼,在中學階段,我們如何才能學好生物學呢?
下面向同學們介紹一下生物學的學習方法。
一、掌握基本知識要點,「先記憶,後理解」
同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高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理科不一樣的特點。對於大家學習了許多年的數學、物理、化學來說,這些學科的一些基本思維要素同學們已經一清二楚,比如:數學中的未知數 X 和加減乘除運算,化學中的原子、電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對於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既思維元素卻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後才有可能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後理解」。
二、弄清知識內在聯系,「瞻前顧後,」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如:關於 DNA ,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中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同學們要前後聯系起來思考,既所謂「瞻前顧後」。在比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麼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較才能知道,既所謂「左顧右盼」。
三、深刻理解重點知識,讀書做到「六個 W 」
對於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讀書時要時時思考「六個 W 」,這六個 W 分別是: Who (誰或什麼結構)、 What (發生了什麼變化或有什麼)、 How (怎樣發生的)、 When (什麼時間或什麼順序)、 Where (在什麼場所或結構中發生的)、 Why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大家在思考中經常將這六個 W 連起來思考肯定會有不小的收獲。
除了上述三點以外,同學們還要堅持在學習中不斷探索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我相信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學的方法一定可以換回優異的生物學習成績!
生物學習方法
不少人認為學習生物學只是記一記,做做題,應付考試很容易。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學習生物,單靠死記是絕不可能學好的。必須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學好生物。
1.掌握規律。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於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該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①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域內進行;②內膜向內折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於基粒、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③內膜圍成的腔內有基質、酶;④基粒、基質、內膜上的酶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並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也要遵循認識規律和大腦活動規律。如人的認識都是由淺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積累,逐步深入的。因此學習不能急於求成、一步到位。如學習減數分裂過程,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為、數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系、與有絲分裂各期圖像區別等一並弄清。後者只能在練習與復習中慢慢掌握。
2.突破難點。有些知識比較復雜,或是過於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復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於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難以全面准確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識一目瞭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兩消,後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復雜,可總結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復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2)抽象問題形象化。思維越離開具體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識,與現實聯系少,理解起來困難。這時,要盡量藉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系起來,以便於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復雜,老師很難講清楚,但出示一個DNA模型,幾分鍾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藉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3.歸納總結。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後,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系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於理解和記憶。
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系,三抓特點。
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系將其串聯。如高中生物的「遺傳的物質基礎」,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
抓聯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點線的縱橫關系,由線到面,擴展成知識網路。
抓特點就是抓重點、抓主流,進行歸納總結,不能大雜燴,鬍子眉毛一把抓。應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
高中生物學習方法
1.構建知識網路。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抓住生命基本特徵這根主線,理清每個章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把所學內容有機地與人類的生產實踐、日常生活相結合,此外,還要密切關注生物科技的最新發展動態。
(1)把握知識的縱向銜接,使知識連成一片。生物知識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礎中,了解生命的物質基礎為掌握生命的結構基礎作了鋪墊,而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結構基礎又給理解細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筆;又如遺傳和變異這一章,不知道分離規律的實質根本無法繼續學習自由組合規律。
(2)關注知識的橫向聯系,使知識更加系統化、立體化。生物學科中的章節之間既有遞進關系,也有並列關系,內容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因此,學生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徵這根主線,豐富知識的內涵,擴大知識的外延,把生物知識匯成一張完整的網路。
2.完善理論體系。生物學的理論是大量的,它們貫穿在各個章節之中,如細胞學說、自然選擇學說、基因理論、生態平衡理論等,因此,在學習生物學時,除了專用名詞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論也是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的內容。
(1)用科學的理論來解釋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為什麼人會有「白化病」、「白痴病」?為什麼要禁止近親結婚?為什麼說人不是上帝或神創造的,而是從古類人猿進化來的?為什麼人類要保護鳥類?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都應當運用正確的理論去合理解釋,從而使人們能夠自覺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注意理論與生物基本概念的聯系。理論的掌握必須建立在對諸多概念的正確理解上。例如了解內環境自穩態理論的前提是弄懂pH值、體溫、血壓、血糖、滲透壓、氧分壓、電解質濃度等;同樣,生態平衡理論的運用也離不開對種群、群落、生態系統、食物鏈、營養級等概念的掌握。
(3)把握各理論間的聯系。生物學各種理論互相支持、互相補充,在廣大生物科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下理論又不斷更新、不斷充實,使人們認識的生物世界越來越接近真實。所以,學生應該學會把某個理論放在整個生物理論體系中加以考慮,並通過實例來深化、拓展,使自己對生物理論的掌握更加完善,運用起來更加精確。 4.提高解題技巧。近幾年生物學高考題目主要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類,其中,非選擇題有填充題、分析說明題、學科內及學科間的綜合題。題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首先要注意審題,搞清每一道題命題教師的考核意圖;其次,要學會區分對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是並列關系、遞進關系,還是包含關系;接著,要知道生物符號的特殊含義和正確寫法;最後,要具有分析歸納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增長知識、熟悉理論,還應當培養實踐能力、加強科技意識、訓練創造思維能力。首先要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明確實驗的主要目的,規范實驗的操作要求,了解實驗的整個過程;其次要學會知識和理論如何與實際相結合、與生活相聯系,從而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理論更加豐富、更加扎實、更加全面;接著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識,隨著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發展,許多新的內容不斷湧入到考題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轉基因生物、環境富營養化等,因此,學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同時,能夠關心科技時事、了解科技發展動態;最後,學生還必須經常進行擴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訓練,嘗試從一個現象聯想到另一個現象、從一種知識遷移出另一種知識,讓自己的知識和理論系統化、立體化,使自己的生物學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生物學習方法介紹
我主要介紹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歸納,二是做題。
首先講講歸納,這是我個人最推崇的方法。因為我高三這一年花在比賽上的時間很多,沒有嚴格地按照老師的進度很系統的復習,但知識歸納幫助我將系統的整理知識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復習效率,達到比較好的復習效果。我的生物知識歸納包括基本知識的歸納、習題歸納和特殊知識點歸納。
基本知識的歸納就是把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有條理的羅列出來,解釋各個術語的含義,列出它包含的的種類或分支的方向,並清晰地標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種知識歸納能幫助你准確的理解並牢固的掌握課本的知識。做這個歸納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些參考書上的歸納,像優化設計上的歸納就很不錯,大家可以以之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體的東西,尤其是書上的例子補充進去。我高二的時候做了全部自己寫的那種歸納,上高三不久,就在優化設計上對它給出的框架做了補充。
做這種歸納的最重要意義是什麼呢?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你讀透課本。這種基本知識歸納只不過是把書上的要點和例子抄在一起,但這個過程你要翻書,幾本書一起翻,就可以對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表述做比較,這可以幫助你更透徹的了解這個知識點;而想做一個比較完整、美觀的知識歸納,就必須知道什麼知識點放什麼位置,這就要弄清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個過程又幫助你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點,理清思路。最後再抄寫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識歸納最大的用處是在做的過程中幫助你熟悉課本、掌握知識點,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後看。課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課本讀的滾瓜爛熟。
習題歸納就是把做過的錯題、好題、經典的題目歸在一起,然後寫出每道題目的關鍵,如某個知識點或某種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錯題則寫出出錯的原因,尤其是要寫明是哪個知識點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把題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覺得自己沒那麼多時間,可以在那道題目旁邊做個記號,並寫上我剛剛提到的"題目的關鍵"。考試前認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兩種歸納的基礎之上,便做著兩種歸納的歸納,也就是特殊知識點的歸納,把基本知識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難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識點或例子另外抄寫來,還有把習題歸納中常錯的、易錯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識點也一起抄下來,這樣就組成了特殊知識點歸納。平時在聽完課,做完習題後應該著重做基本知識點歸納和習題歸納,而在准備考試的時候,應該先看一邊書本,再看一遍知識歸納,一邊看一邊把重點要點寫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識歸納,最後就只看這本特殊知識歸納。如果時間允許,邊看邊把記不住的打上記號,到了最後的最後就只看有記號的。這樣就可以把所有知識點過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為這些知識本來就爛熟於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經過這樣抄一遍,看幾遍也都攻下來了,所以上考場的時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我高考前兩個星期就是先花了一個星期把書本從頭到尾認認真真的看了一遍,做了特殊知識歸納,然後接下來那個星期就看特殊知識點歸納和習題歸納(我是看卷子的)。
然後講講做題。
練習題的選擇:主要做好老師發的卷子,自己再有一兩本就可以了
(根據自己能力,難度可稍大)
常用:優化設計、黃岡考典、易錯題寶典、龍門書局(實驗!)
要點:
多做
精做(高考題,實驗設計題,經典實驗題)
簡答題要認真對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練表述和實驗設計注意事項)
歸納
做過的題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沒做一樣
課上課下多和同學老師討論
聽課
做好預習
聽課時記一些特殊的例子,自己預習是沒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
講卷子時不管做沒做對都要留心,主要記下一些技巧性東西和每道題的考點
及時提問
以上是復習准備的方法,是知識錄入,那考試時應該怎樣把知識提取出來呢?我想,首先應該確信自己每個知識點都弄懂了,遇到一個問題時,要做的就是把答案從大腦中提取出來。看到一個題目,先把握住這道題要考的是什麼知識點,然後以這個知識點為關鍵詞,搜索若干個出相關的知識點,就像在網上搜索資料一樣;簡單的題目答案一下子就找出來了,而復雜的題目則需要在搜索出來的知識點中選擇一個最適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適的知識點。後一種方法在生物考試中尤為重要,因為生物這門學科的特點就是有很強的聯系性,生物體各種形狀和功能的聯系決定了我們學的各個知識點的聯系,也決定了試題答案要求全面。生物試卷中更多的是多選題和簡答題,全面和體現聯系是取得高分的關鍵。牢固的基礎知識、完善的知識結構和開闊靈活的思路則是學好這門課,考出好成績的根本。
上面介紹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我覺得不僅適用於學習生物,也適用於學習其他科目,當然要根據每個學科的特點而不斷改良。我的學習方法,像知識歸納,是要花很多時間和心血的,我並不十分聰明,所以只有用更多的勤奮來收獲更多的知識。勤奮、付出,是每一個求學的人都必須做到的。
⑧ 分子生物學里的常用到"recruit"這個詞,到底什麼意思
就是募集的意思,比如一些轉錄因子結合到DNA上通過募集聚合酶和其他相關的因子啟動基因表達
⑨ 《基礎分子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與什麼區別
基礎分子生物學目錄:緒論
1.1 分子生物學的基本概念
1.2 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簡史
1.2.1 分子生物學的第一個重要發現
1.2.2 奧斯瓦德·埃弗里的歷史貢獻
1.2.3 DNA雙螺旋結構的揭示
1.2.4 遺傳密碼的破譯
1.2.5 信使RNA的發現
1.2.6 操縱子模型開辟了分子生物學的新天地
1.2.7 遺傳工程促進了分子生物學的發展
1.2.8 加速分子生物學發展進程的一項「簡單而晚熟」技術
1.3 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
2 基因概念的演變與發展
2.1 早期的「基因」概念
2.2 經典的基因概念
2.2.1 經典基因概念的重要修正
2.2.2 擬等位基因概念的提出
2.2.3 順反子理論
2.2.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3 基因的分子結構
2.3.1 核酸的分子結構
2.3.2 核苷的分子構象
2.3.3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2.3.4 影響雙螺旋結構穩定性的因素
2.3.5 DNA的變性與復性
2.4 核酸分子的空間結構
2.4.1 DNA的一級結構
2.4.2 DNA的二級結構
2.4.3 DNA的三級結構
2.5 基因概念的多樣性
2.5.1 生物進化的C值矛盾
2.5.2 重疊基因
2.5.3 重復基因
2.5.4 間隔基因
2.5.5 跳躍基因或轉座子
2.5.6 假基因
3 DNA的復制
3.1 DNA復制的基本特徵
3.1.1 DNA的半保留復制
3.1.2 DNA復制按5』-3』延伸方向
3.1.3 DNA的半不連續復制
3.1.4 DNA復制的起點、方向
3.1.5 DNA復制的引物
3.1.6 DNA復制的轉錄激活
3.1.7 DNA復制的模式
3.1.8 DNA復制體的結構與復制的回環模型
3.1.9 線形DNA復制避免5』端短縮的方式
3.2 真核生物DNA復制的特點
3.2.1 染色體DNA為多復制子
3.2.2 染色體多復制子復制的非一致性
3.2.3 真核生物避免5』端短縮的機制
短縮的機制
3.3 DNA復制的終止
3.4 DNA復制的調控
4 RNA的轉錄
4.1 轉錄的基本概念
4.1.1 模板
4.1.2 不對稱轉錄
4.1.3 極性
4.2 轉錄起始
4.2.1 原核生物的啟動子
4.2.2 真核生物的啟動子
4.2.3 RNA聚合酶
4.2.4 轉錄的相關因子及功能
4.3 轉錄延伸
4.4 轉錄過程的終止
4.4.1 不依賴p因子的終止子的結構與功能
4.4.2 依賴p因子的終止子的結構與功能
4.4.3 抗終止作用
4.5 RNA的加工
4.5.1 加工的概念
4.5.2 加工的目的
4.5.3 加工的過程
5 蛋白質的翻譯
5.1 蛋白質合成的裝備
5.1.1 mRNA的結構和功能
5.1.2 tRNA的結構與功能
5.1.3 rRNA與核糖體的結構與功能
5.2 遺傳密碼及其簡並
5.2.1 三聯體遺傳密碼的破譯
5.2.2 遺傳密碼的簡並
5.3 蛋白質的翻譯
5.3.1 蛋白質翻譯的若干基本概念
5.3.2 多肽鏈的合成
5.3.3 保證蛋白質翻譯准確起始的機制
6 基因表達的調控
6.1 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理論與模式
6.1.1 操縱子調控模型
6.1.2 分解代謝產物阻遏啟動子的正控制系統
6.1.3 組氨酸利用操縱子的正控制誘導模型
6.1.4 衰減子的發現與衰減子調控
6.2 不利生長條件下的應急反應
6.2.1 嚴緊反應相關因子
6.2.2 嚴緊因子反應的調控機制
6.3 操縱子調控的綜合實例
6.3.1 A噬菌體的繁殖
6.3.2 A噬菌體基因組
6.3.3 A噬菌體溶原途徑的建立
6.3.4 A噬菌體裂解途徑的建立
6.3.5 決定A噬菌體發育途徑選擇的其他因素
6.4 DNA重排與基因表達
6.4.1 沙門氏菌鞭毛的H1-H2抗原相的轉變
6.4.2 酵母交配型的轉變
6.4.3 免疫球蛋白的多樣性
6.5 轉錄後水平的調控
6.5.1 真核生物轉錄後mRNA的加工
6.5.2 RNA干涉
6.5.3 反義RNA
6.6 翻譯水平上的調控
6.6.1 同一操縱子內各基因翻譯量的差異
6.6.2 信息體與蛋白質合成
6.6.3 核糖體蛋白質合成的自體調控
6.6.4 mRNA的壽命對翻譯的調節
6.6.5 終止密碼解讀的移碼與通讀調節
6.6.6 翻譯中的弱化子調控
6.7 翻譯後的基因表達調控
6.7.1 蛋白質前體的加工
6.7.2 蛋白質的轉運(或分泌)
6.7.3 蛋白質降解
6.7.4 蛋白質的折疊
6.8 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特殊類型
6.8.1 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結構和表達調控的差異
6.8.2 真核生物DNA水平的調控
6.8.3 轉錄因子可逆性磷酸化對翻譯的調節
6.8.4 mRNA的結構對翻譯水平的調控
6.8.5 真核生物發育的基因調控
6.8.6 細胞程序性死亡與發育
7 基因突變和遺傳重組的分子機制
7.1 基因突變
7.1.1 基因突變的種類
7.1.2 基因突變的表達類型
7.1.3 基因的誘發突變
7.1.4 基因的自發突變
7.1.5 基因的突變熱點
7.2 生物體保證穩定遺傳的機制
7.2.1 DNA復制過程中的錯配修復
7.2.2 尿嘧啶一Ⅳ一糖苷酶系統
7.2.3 基因的回復突變
7.3 基因重組交換的分子機制
7.3.1 同源重組的分子機制
7.3.2 異常分離現象——基因轉換
7.3.3 同源重組的分子機制
7.3.4 同源重組的酶類及交換熱點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建議你比較一下你有的分子生物學目錄。個人覺得不會差哪些。只不過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代不同,內容應該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