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實驗室微生物濃度如何檢測
稀釋以後用顯微鏡計數吧,如果要求不精確的話。
精確的話,用分光光度計測OD600nm,不過需要計算方法。
培養大量的話,離心稱乾重吧。
B. 葯品領域的微生物檢測及標准
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為《中國葯典》附錄收載的關於葯品微生物檢查的法定方法。葯品的不同劑型的微生物檢測標准不同,具體如下:
1、制劑通則品種
制劑通則、品種項下要求無菌的制劑及標示無菌的制劑應符合無菌檢查法規定。
2、口服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lg或lml不得過100cfu。
大腸埃希菌每1g或lml不得檢出。
3、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大腸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給葯的制劑,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4、陰道、尿道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數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應小於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5、直腸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或lml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lg或lml不得檢出。
6、其他局部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7、含動物組織
含動物組織(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給葯制劑每10g或10ml還不得檢出沙門菌。
8、兼用途徑制劑
應符合各給葯途徑的標准。
(2)怎麼選微生物檢驗的濃度擴展閱讀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注意事項:
1、當建立產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時,應進行控制菌檢查方法的驗證,以確認所採用的方法適合於該產品的控制菌檢查。若產品的組分或原檢驗條件發生改變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檢查方法應重新驗證。
2、檢查項目應當包括細菌數、黴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
3、微生物限度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 級下的局部潔凈度100 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
4、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單向流空氣區域、工作檯面及環境應定期按《醫葯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的現行國家標准進行潔凈度驗證。
5、除另有規定外,本檢查法中細菌及控制菌培養溫度為30℃~35℃;黴菌、酵母菌培養溫度為23℃~28℃。
6、檢驗結果以1g、1ml、10g、10ml、10c㎡ 為單位報告,特殊品種可以最小包裝單位報告。
C. 微生物生理鹽水怎麼配,7g配1000ml嗎
生理鹽水的濃度是0.85%。
配製方法如下:(以配製500 ml生理鹽水為例)
准確稱取分析純氯化鈉4.25克,小心放入500 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振盪混合溶解。待其中的氯化鈉完全溶解後,定容至500 ml,塞好口後上下顛倒幾次,讓其中的溶液完全混合均勻,即為500 ml生理鹽水。
如果需要配製1000 ml,加倍就是了。
D. 微生物檢驗中的問題!請不佞賜教!謝謝
1.用95%的乙醇配製溴甲酚紫,濃度為1.6%,然後按需加入培養基。
2.可能是膽鹽溶解度低,再和其他的物質混合形成沉澱。避免的方法,按配製要求和順序逐個加入,等前面的物質完全溶解再加後一種物質。需要單獨溶解的一定要單獨溶解,然後加入。印象中乳糖也不好溶。
3.沒有配過,不好說!只要按要求所有的都加入了,都溶解了,應該沒有問題,另外還要注意PH是否正確。我們實驗室用的是乳糖發酵培養基,沒有膽鹽,配出的是藍紫色。
4.我不了解你的「單料管,雙料管」,我們不是這樣稱呼的。你的意思是不是雙料管培養基的濃度是單料管的兩倍吧!若是這樣,那就要看你加樣的體積與管中培養基的體積比,原則是樣品不能將培養基稀釋得太厲害了。我們大學本科生實驗用的3倍乳糖發酵培養基和單倍乳糖發酵培養基,三倍乳糖的一般是5毫升培養基加入10毫升樣品,而但倍的10毫升培養基加入1毫升乳糖。
因為你用的mpn表格不一樣,按照你的表格加樣就可以了。
E. 微生物檢測中樣本稀釋濃度是怎樣確定的
如果劃線培養之後菌斑密密麻麻數不清,自然就要稀釋,直至可以數清楚。當然,如果是顯微計數的話也是一樣,一個小格子數量在30左右大概就數起來容易些。
F.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怎樣選擇樣品稀釋度
開封的高一點,10000到100000倍吧!看在冷凍密封好的,覺得微生物生長條件不適宜的。就稀釋倍數低點100吧
G. 微生物實驗中如何選擇樣品的適宜稀釋度
先進行初步梯度稀釋,再進行二次梯度稀釋,得到想要的菌種。
如果沒有初步的濃度梯度稀釋,可以選擇已有數據。
H. 微生物培養基配置時各營養物質濃度多少合適
微生物培養基配置時各營養物質濃度多少合適
1、選擇適宜的營養物質
總體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長繁殖均需要培養基含有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水及能源,但由於微生物營養類型復雜,不同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首先要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求配製針對性強的培養基。自養型微生物能從簡單的元機物合成自身需要的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維生素等復雜的有機物,因此培養自養型微生物的培養基完全可以(或應該)由簡單的無機物組成。例如,培養化能自養型的氧化硫硫桿菌(Thiobacillus thiooxdans)的培養基組成見表3.9。在該培養基配製過程中並末專門加入其他碳源物質,而是依靠空氣中和溶於水中的CO2為氧化硫硫桿菌提供碳源。
就微生物主要類型而言,有細菌、放線菌、酵母菌、黴菌、原生動物、藻類及病毒之分,培養它們所需的培養基各不相同。在實驗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或簡稱普通肉湯培養基)培養細菌,用高氏I號合成培養基培養放線菌,培養酵母菌一般用麥芽汁培養基,培養黴菌則一般用查氏合成培養基。
2、營養物質濃度及配比合適
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濃度合適時微生物才能生長良好,營養物質濃度過低時不能滿足微生物正常生長所需,濃度過高時則可能對微生物生長起抑製作用,例如高濃度糖類物質、無機鹽、重金屬離子等不僅不能維持和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反而起到抑菌或殺菌作用。另外,培養基中各營養物質之間的濃度配比也直接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或)代謝產物的形成和積累,其中碳氮比(C/N)的影響較大。嚴格地講,碳氮比指培養基中碳元素與氮元素的物質的量比值,有時也指培養基中還原糖與粗蛋白之比。例如,在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谷氨酸的過程中,培養基碳氮比為4/l時,菌體大量繁殖,谷氨酸積累少;當培養基碳氮比為3/l時,菌體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產量則大量增加。再如,在抗 生素發酵生產過程中,可以通過控制培養基中速效氮(或碳)源與遲效氮(或碳)源之間的比例來控制菌體生長與抗生素的合成協調。
3、控制pH條件
培養基的pH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滿足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各類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的最適pH條件各不相同,一般來講,細菌與放線菌適於在pH7~7.5范圍內生長,酵母菌和黴菌通常在pH4.5~6范圍內生長。值得注意的是,在微生物生長繁殖和代謝過程中,由於營養物質被分解利用和代謝產物的形成與積累,會導致培養基pH發生變化,若不對培養基pH條件進行控制,往往導致微生物生長速度下降或(和)代謝產物產量下降。因此,為了維持培養基pH的相對恆定,通常在培養基中加入pH緩沖劑,常用的緩沖劑是一氫和二氫磷酸鹽(如KH2PO4 和K2HPO4)組成的混合物。K2HPO4溶液呈鹼性,KH2PO4溶液呈酸性,兩種物質的等量混合溶液的pH為6.8。當培養基中酸性物質積累導致H+濃度增加時,H+與弱鹼性鹽結合形成弱酸性化合物,培養基pH不會過度降低;如果培養基中OH-濃度增加,OH-則與弱酸性鹽結合形成弱鹼性化合物,培養基pH也不會過度升高。
但KH2PO4 和K2HPO4緩沖系統只能在一定的pH范圍(pH6.4~7.2)內起調節作用。有些微生物,如乳酸菌能大量產酸,上述緩沖系統就難以起到緩沖作用,此時可在培養基中添加難溶的碳酸鹽(如CaCO3)來進行調節,CaCO3難溶於水,不會使培養基pH過度升高,但它可以不斷中和微生物產生的酸,同時釋放出CO2,將培養基pH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在培養基中還存在一些天然的緩沖系統,如氨基酸、肽、蛋白質都屬於兩性電解質,也可起到緩沖劑的作用。
4、控制氧化還原電位(redox potential)
不同類型微生物生長對氧化還原電位(F)的要求不一樣,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可正常生長,一般以+0.3一+0.4V為宜,厭氧性微生物只能在F值低於+0.1V條件下生長,兼性厭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進行好氧呼吸,在+0.1V以下時進行發酵。F值與氧分壓和pH有關,也受某些微生物代謝產物的影響。在pH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可通過增加通氣量(如振盪培養、攪拌)提高培養基的氧分壓,或加入氧化劑,從而增加F值;在培養基中加入抗壞血酸、硫化氫、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二硫蘇糖醇等還原性物質可降低F值。
I. 做微生物檢測的生理鹽水的比例
0.85%。這是生理鹽水的標准濃度。其實就是生物細胞液的等滲溶液。
J. 微生物菌體濃度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菌體濃度的測定方法:
活菌計數法
此法能准確地判斷菌液濃度,但有明顯的滯後性,無法在第一時間內2確定其實際濃度,待結果出來後,再開始檢測,菌的活性將有所下降,給實驗室操作帶來諸多不便;
比濁法
此法能快速地判斷菌液濃度,但為粗略的估計值,受限於各人肉眼的觀察,誤差較大,准確性不高。
微生物菌體濃度的測定(纖維製品的抗菌性試驗方法為例)
一、菌種:
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ATCC8099)
二、試劑與儀器
蛋白腖
牛肉膏
氯化鈉
Cary100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
三、培養基
營養細菌培養基NB。
蛋白腖5g,牛肉膏粉3g,蒸餾水1000mL,pH6.8±0.2。
營養瓊脂培養基NA。
蛋白腖5g,牛肉膏粉3g,瓊脂粉15g,蒸餾水1000mL,pH6.8±0.2。
1、對數生長期菌液的制備
取在規定保存代數之內的供試菌種,在火焰旁,挑取一鉑金環,在營養瓊脂培養基上劃線,於37℃±1℃培養24h後,在平板上挑取飽滿的單菌落,置於20mL營養細菌培養基中,振盪(110r/min,振幅3cm)培養24h。
2、穩定期菌液的制備
取培養好的對數生長期菌液0.4mL,於20mL營養細菌培養基中,再振盪培養4h,即為穩定期菌液。
四、吸光度(ABS值)的測定
取培養好的穩定期菌液,按不同的設定稀釋倍數(5、10、20、40倍),依次進行稀釋,(稀釋液為1/20NB),在660nm標准波長下,測得一組不同菌液濃度的吸光度。(用空白1/20NB進行測試前調零)。
五、活菌計數
在無菌室內火焰旁進行操作。分別依次測定四個不同稀釋倍數的菌落數。每個稀釋倍數依次制定幾個濃度梯度,用滅菌吸管各吸取1mL注入平皿。注入約15mL,45~50℃的營養瓊脂培養基,隨即轉動平皿,使樣品與培養基充分混合均勻,待培養基凝固後,翻轉平皿,置37℃±1℃培養箱內培養24h後,進行菌落計數。用肉眼觀察,點出菌落數,記下各平皿的菌落數後,
求出同一稀釋度各平皿生長的平均菌落數。
六、標准曲線的製作
運用生物統計ORG數據分析軟體,以吸光度ABS值為橫坐標,穩定期的菌液濃度為縱坐標繪制標准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