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妊娠期常見微生物有什麼

妊娠期常見微生物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9 22:24:39

1. 微生物分為哪幾型;各包括哪幾類

目前,對於微生物分類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就微生物到底分為那幾類:
通常分為細菌、真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霉形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病毒這么幾大類,現在人們又把朊病毒(鋸蛋白)也加進來了,它被懷疑是瘋牛病的病原。大致就是這樣,沒有發現更新的分類法。
微生物分類目前採用的當然還是其結構的不同進行分類,分為
原核細胞型
真核細胞型
非細胞型
其中原核細胞型又根據其生物學特性的不同分為不同的類別: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當然在這種分類上有些是有不同見解的,比如放線菌,由於其有菌絲、孢子、並以孢子分裂方式進行繁殖,以前把它歸為真菌類。而現在認為它只有一個擬核,應和細菌相似,所以認為它是一種界於細菌和真菌之間的微生物,在分類上仍屬於原核細胞型。隨著人們對微生物的研究和認識程度的逐漸深入,在不同時期人們對微生物的分類也不一致,目前人們傾向於微生物分類的三域學說。
人類在發現和研究微生物之前,把一切生物分成截然不同的兩大界-動物界和植物界。隨著人們對微生物認識的逐步深化,從兩界系統經歷過三界系統、四界系統、五界系統甚至六界系統,直到70年代後期,美國人Woese等發現了地球上的第三生命形式-古菌,才導致了生命三域學說的誕生。該學說認為生命是由古菌域(Archaea)、細菌域(Bacteria)和真核生物域(Eucarya)所構成。
古菌域包括嗜泉古菌界(Crenarchaeota)、廣域古菌界(Euryarchaeota)和初生古菌界(Korarchaeota);細菌域包括細菌、放線菌、藍細菌和各種除古菌以外的其它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域包括真菌、原生生物、動物和植物。

微生物的種類繁多,有數十萬種以上。按其大小,結構,組成等,分為三大類:
1。非細胞型微生物:最小。無典型的細胞結構,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核酸類型為DNA活或RNA,兩者不同時存在。病毒屬於這一類。
2。原核細胞型微生物:這類微生物的原始核為環狀裸DNA團狀結構,無核膜,核仁,細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體。DNA和RNA同時存在。這類微生物種類繁多,有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螺旋體和放線菌。由於後五類結構和組成與細菌相似。將其列入廣義細菌范疇。
3。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與核仁,細胞器完整。真菌屬此類。
不同於以上三類微生物的一個特殊:前一時期的瘋牛病的病原體是朊粒(prion)又稱傳染性蛋白粒子,是醫學生物學領域中至今未徹底弄清的一種蛋白質傳染因子。其最主要成分是一種蛋白酶抗性蛋白(PrP),至今未發現核酸,對各種理化因素抵抗力強。具有傳染性,潛伏期長。在人和動物中引起海綿狀腦病(TSE)為特徵的致死性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退化性疾患。1997年Prusiner因為發現PrP和TSE高度相關,並且對PrP進行了生化,分子生物學,免疫組化和轉基因動物實驗而獲得諾貝爾獎。關於prion的研究已逐漸成為微生物研究中的熱點。

(竭力為您解答,希望給予【好評】,非常感謝~~)

2. 微生物檢測包括哪些啊

食品中微生物指標的常見檢驗項目如下: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計數、大腸桿菌計數、腸道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雙岐桿菌、空腸彎麴菌、黴菌計數和酵母計數。

一般食品中活菌數達到108cfu.g⁻¹時,則可認為食品處於初期腐敗階段。


(2)妊娠期常見微生物有什麼擴展閱讀

微生物檢驗方法包括顯微鏡檢、染色技術、培養基制備技術、接種、分離純化和培養技術等。

接種,將微生物接到適於它生長繁殖的人工培養基上或活的生物體內的過程。

分離純化,在進行菌種鑒定時,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為純的培養物。得到純培養的過程。

培養,根據培養時是否需要氧氣,可分為好氧培養和厭氧培養。根據培養基的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培養和液體培養兩大類。

3. 微生物生長分哪些時期,每個時期有何特點

典型的微生物生長曲線包括四個時期:遲緩期、對數期、穩定期、衰亡期。

1、遲緩期

該期菌體增大,代謝活躍,為細菌的分裂繁殖合成並積累充足的酶、輔酶和中間代謝產物;遲緩期長短不一,按菌種本身的遺傳特性、菌齡和菌量,以及營養物等不同而異,一般為1~ 4小時。

2、對數期

生長速率常數R最大,細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時間——代時(generation time,G,又稱增代時間)最短;細胞進行平衡生長(balanced growth),菌體各部分的成分均勻;酶系活躍,代謝旺盛;細胞群體的形態與生理特性最一致;微生物細胞抗不良環境的能力最強。

3、穩定期

生長速率常數等於0,即新增細胞數和死亡細胞數幾乎相等,二者處於動態平衡,活菌數保持相對穩定並達到最高水平,菌體產量也達到最高點;細菌分裂速度降低,代時逐漸延長,細胞代謝活力逐漸減退,開始出現形態和生理特徵的改變;

細胞內開始積累貯藏物質,如肝糖粒、異染顆粒、脂肪粒等;多數芽孢細菌在此期形成芽孢;許多重要的發酵產物主要在此期間大量積累並達到最高峰。

4、衰亡期

細胞形態發生變化(表現為多形態,如膨大或不規則的退化形態),甚至畸形;細胞代謝活力明顯降低,有的微生物因蛋白水解酶活力的增強導致菌體死亡並伴隨著菌體自溶,釋放代謝產物;有些革蘭氏陽性菌染色反應反應變為陽性;

有的微生物在此期間進一步合成或釋放對人體有益的抗生素等次級代謝產物,而芽孢桿菌在此期間釋放芽孢。

(3)妊娠期常見微生物有什麼擴展閱讀

1、遲緩期

在生產實踐中,通常採取的措施有增加接種量、在種子培養中加入某些營養成分、採用最適種齡(即處於對數期的菌種)的健壯菌種接種以及選用繁殖快的菌種等措施,以縮短遲緩期,加速菌種生長周期,提高利用率。

2、對數期

由於對數期的群體細胞具有生理特性比較一致、細胞各成分平衡增長和生長速率恆定等優點,故是代謝、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也是作為菌種的最佳材料。另外,亦可用於微生物培養,發酵工程等生物工程

3、穩定期

穩定期產生的原因:營養素特別是生長限制因子的耗盡,營養物質的比例失調,例如C/N比值不合適等;酸、醇、毒素或過氧化氫等有害代謝產物的積累;pH、氧化還原勢等環境條件越來越不適應等。

4、衰亡期

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環境對細菌細胞繼續生長越來越不利,從而引起細胞內的分解代謝明顯超過合成代謝,繼而引起大量菌體死亡。

4. 微生物有哪些有什麼作用

細菌、藍細菌、放線菌 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的作用很多,總結起來可有一下幾點:
有害的作用:
1.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2.有些微生物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這點相當於上面所說的做為分解者)
3.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
有益的作用:
1.很多菌種的次級代謝產物是對人類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綠色絲狀菌產生的青黴素。
2.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
3.由於微生物生長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點,被用於遺傳育種上,具有重要意義。
當然處了上面所說的還有很多,可以查閱一些相關資料,收獲會很大的!

5. 微生物是什麼

微生物的定義
現代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形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 (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
特點
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機物維持生命。
分類
原核類: 三菌,三體。 三菌:細菌、藍細菌、放線菌 三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五大共性: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 微生物
;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編輯本段類群
種類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真核:真菌
、藻類、原生動物。 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 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微生物的化學組成
C,H,O,N,P,S以及其他元素
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1 水和無機鹽 2 碳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所需碳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 作用 3氮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所必需氮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 作用:主要用於合成蛋白質,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謝產物 4 能源:能為微生物生命活動提供最初能源來源的營養物質或輻射能
根據碳源和能源分類
5生長因子:微生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
能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類: 1.真菌:引起皮膚病。深部組織上感染。 2放線菌:皮膚,傷口感染。 3螺旋體:皮膚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 4細菌:皮膚病化膿,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敗血壓症,急性傳染病等。 5立克次氏體:斑疹傷寒等。 6衣原體: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腦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體: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環境下能引起感染稱條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變質,腐敗,正因為它們分解自然界的物體,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質循環。
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發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葯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葯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圍內猖獗起來。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敗的牛奶中約有5千萬個細菌,或者講每誇脫牛奶中細菌總數約為50億。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億個細菌。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質甚至葯物的分解與吸收,菌群在這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還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調,就會引起腹瀉。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於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葯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6. 有益的微生物有哪些

有益的微生物用途包括生物葯品、生物農葯;生物肥料;毒素;及凈化環境的微生物制劑等。

用於人體及動物的叫益生菌,是指能夠在人或動物體內存活,對宿主的生命健康有益的一類微生物,它是人或動物胃腸道共生微生物。主要有蠟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乳酸桿菌、乳酸球菌、糞鏈球菌、雙歧桿菌等。

用於水質處理的有益微生物有:
1.硝化作用的微生物:亞硝酸細菌:亞硝酸單胞菌、亞硝酸球菌、亞硝酸螺旋菌、亞硝酸葉狀菌、亞硝酸弧菌。硝酸細菌:硝酸桿菌、硝酸針狀菌、硝酸球菌。
1.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假單胞菌、產鹼桿菌、芽孢桿菌、硫桿菌屬、脫氮硫桿菌、紅假單胞菌、副球菌屬、布蘭漢氏菌屬,奈氏球菌屬。
3.硫化作用的微生物:硫化細菌、絲狀硫細菌和光能自養硫細菌。
4.反硫化作用的微生物:脫硫弧菌。

用於生物肥料有益微生物有:根瘤菌、圓褐固氮菌、巨大芽胞桿菌、膠質芽胞桿菌(硅酸鹽細菌)。

用於生物農葯的有益微生物產生抗菌物質,抑制或殺死病原菌,這稱為抗菌作用。例如,綠色木霉產生膠黴毒素和綠色菌素兩種抗菌素,拮抗立枯絲核菌等多種病原菌。哈茨木霉和鉤木霉可以寄生立枯絲核菌和齊整小核菌菌絲,豌豆和蘿卜種於用木霉拌種可防治苗期立枯病與猝倒病。

7. 抗微生物葯的抗微生物葯-19妊娠期、哺乳期婦女與抗菌葯

妊娠期婦女應禁止使用有致畸或明顯毒性的葯物,如四環素類、氯黴素等。氨基糖苷類可進入胎兒循環中,孕婦應用有損及胎兒聽力的可能,故應慎用或避免使用。哺乳期婦女應避免選用在乳汁中葯物濃度高、又對乳兒有不良影響的品種,如磺胺葯、氯黴素、四環素、甲硝唑、氨基糖苷類等,而β-內醯胺類等相對較安全。

8.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有哪些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噬菌體、病毒、原生動物、藻類等。

1、細菌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2、真菌

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黴菌和酵母。現在已經發現了七萬多種真菌,估計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現在成為自己的界,分為四門。

3、噬菌體

噬菌體(phage)是侵襲細菌的病毒,也是賦予宿主菌生物學性狀的遺傳物質。噬菌體必須在活菌內寄生,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其取決於噬菌體吸附器官和受體菌表面受體的分子結構和互補性。噬菌體是病毒中最為普遍和分布最廣的群體。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腸道里,都可以找到噬菌體。

4、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是單細胞,細胞內有特化的各種胞器,具有維持生命和延續後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動、營養、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個原生動物都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5、藻類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威專家繼續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bryophyte)相同。

9. 十種常見的微生物有哪些

在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1、細菌是指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接觸、消化道、呼吸道、昆蟲叮咬等在正常人體間傳播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社會危害極大。

另一方面,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也有著廣泛的運用。

螺旋體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常見於水、土壤及腐敗的有機物上,亦有的存在人體口腔或動物體內。

對人致病的主要有3個屬:

1、鉤端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是鉤端螺旋體;

2、密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有梅毒螺旋體等;

3、疏螺旋體屬:對人致病的主要有回歸熱螺旋體等。其中鉤端螺旋體和梅毒螺旋體在臨床上的影響較大。

閱讀全文

與妊娠期常見微生物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