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感知時間的現象
這是生物鍾現象
許多生物都存在著有趣的生物鍾現象。例如,在南美洲的瓜地馬拉有一種第納鳥,它每過30分鍾就會「嘰嘰喳喳」地叫上一陣子,而且誤差只有15秒,因此那裡的居民就用它們的叫聲來推算時間,稱為「鳥鍾」;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種報時蟲,它每過一小時就變換一種顏色,在那裡生活的家家戶戶就把這種小蟲捉回家,看它變色以推算時間,稱為「蟲鍾」。
在植物中也有類似的例子。在南非有一種大葉樹,它的葉子每隔兩小時就翻動一次,因此當地居民稱其為「活樹鍾」;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種野花能報時,每到初夏晚上8點左右便紛紛開放,被稱為「花鍾」。
不僅如此,微小的細菌也知道時間。據美國最新的《自然》雜志介紹,某些單細胞生物體內不僅存在生物鍾,而且這些生物鍾十分精確。
人體內的「隱性時鍾」
萬物之靈的人類,同樣受著生命節律的支配。什麼是人體生物鍾?有人把人體內的生物節律形象地比喻為「隱性時鍾」。科學家研究證實,每個人從他誕生之日直至生命終結,體內都存在著多種自然節律,如體力、智力、情緒、血壓、經期等,人們將這些自然節律稱作生物節律或生命節奏等。人體內存在一種決定人們睡眠和覺醒的生物種,生物鍾根據大腦的指令,調節全身各種器官以24小時為周期發揮作用。
早在19世紀末,科學家就注意到了生物體具有「生命節律」的現象。上世紀初,德國內科醫生威爾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奧地利心理學家赫爾曼·斯瓦波達,他們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為的起伏中,存在著一個以23天為周期的體力盛衰和以28天為周期的情緒波動。大約過了20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大學的阿爾弗雷特·泰爾其爾教授,在研究了數百名高中和大學學生的考試成績後,發現人的智力是以33天為波動周期的。於是,科學家們將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節奏,繪制出了三條波浪形的人體生物節律曲線圖,被形象地喻為一曲優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紀中葉,生物學家又根據生物體存在周期性循環節律活動的事實,創造了「生物鍾」一詞。
生物鍾:人的第三隻眼
生物鍾的位置到底在何處?傳統的觀點認為,生物鍾應該存在於大腦中,但對於具體位置的說法卻又各不相同。有人認為,生物鍾的確切位置在下丘腦前端,視交叉上核內,該核通過視網膜感受外界的光與暗,使之和體內的時鍾保持同一節奏。也有人認為,生物鍾現象與體內的褪黑素有密切的關系,由於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鍾也應該位於松果體上。
後來產生了外界信息所導致的外源說、生物體內在因素決定的內源說和生物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綜合說等。
外源說認為,某些復雜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節律現象的動因。美國學者弗蘭克布朗博士認為,人類對廣泛的外界信息,如電場變化、地磁變化、重力場變化、宇宙射線,其他行星運動周期、光的變化、月球引力等極為敏感,這些變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節律的周期性。
內源說認為,生命節律是由人體自身內在的因素決定的。對夜間活動的倉鼠的試驗表明,在外界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如在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條件下,仍然有相似的節律。人在恆溫和與外界隔絕的地下,也表現出近似於24小時的節律,因此,人的生命節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綜合說是人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理論。
2. 金蟬如何感知時間,為什麼恰巧在晚上鑽出地面脫殼
三伏天馬上就要開始了,這也要到了蟬鳴的高峰期,記得小時候每次午睡醒來都能聽到蟬鳴聲,那是一種特別的記憶。而在這蟬鳴之前,還有一種特殊的美食,在民間都把它稱為“知了猴、節老龜等等,通過簡單的烹飪方式,甚至不用放任何的佐料,就可以得到特別的美食,並且營養價值還很高。
而如果炎熱的白天出土,經過陽光的暴曬,殼可能變得非常堅硬,根本完成不了脫殼的過程。
蟬這種生物真的是一生中大部分光陰都是生活在泥土了,經過脫殼涅槃才可以一飛沖天。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3. 哪些生物會感知時間
有些人。不用鬧鍾,某些時間准時干某些事情。
4. 觀察一下周圍的世界裡還能發現其他一些生物感知的時間的,現象嗎
這些動物可以觀察一下周圍的世界裡還能發現其他一些生物感知:
1、藍鯨會按照一定的時間節奏飲食和休息,大多數螞蟻其實不依賴視覺,它們會根據節律變化利用特有的組織形式搭建蟻窩和儲存食物,但這些只是我們人類作為觀察者,看到基因作用到行為層面的生物學現象。
2、個體的螞蟻更像神經元,只有一群螞蟻才會表現出某種集體智慧。它們都會被生存的基因驅動著去做一些事,甚至能區分面前事物的變化;鯨魚能看到眼前這批魚和剛剛遊走的那批魚有所不同,螞蟻能聞到身旁突然多出來的氣味,但很難說它們能意識到這是因為某種東西的流逝才造成了變化。
3、報時蟲,非洲密林里有一種報時蟲,它每過一小時就變換一種顏色,當地居民會把這種小蟲捉回家,通過小蟲的變色來推算時間,稱為「蟲鍾」。
(4)有哪些生物有感知時間擴展閱讀:
時間感知的原理:
1、松果體是一些動物(人類)「生物鍾」的調控中心。由於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調節,因此,晝夜周期中光照與黑暗的周期性交替就會引起褪黑激素的分泌量相應地出現晝夜周期性變化。
2、實驗證實,褪黑激素在血漿中的濃度白晝降低,夜晚升高。松果體通過褪黑激素的這種晝夜分泌周期,向中樞神經系統發放「時間信號」,轉而引發若干與時間或年齡有關的「生物鍾」現象。如人類的睡眠與覺醒、月經周期中的排卵以及青春期的到來。
5. 生物是怎樣依靠各種感覺器官感知時間的
像把自己的經歷(經驗)變成文學作品的著作家那樣,人可以通過記憶來追憶過去,預見將來。據說記憶和預見是人類智力的要素。是否如此,我們姑且不去討論,但正是人們的這種借鑒過去以及為著將來而從事目前活動的能力,創造了燦爛的科學文明。
當然,有許多動物也可以勉強地反應時間。有人曾用白鼠做過實驗。他讓白鼠按跳板。結果發現,如果在白鼠按下跳板後25秒鍾內及時給它一點食物,白鼠就會繼續重復按跳板,以求再一次得到報酬。但是,如果在按下跳板後30秒鍾還不給它食物,白鼠就會茫然不動,這時它就不再能夠把將來的報酬(獲得食物)同當前的動作(按跳板)聯系起來。
猴子比白鼠聰明,它處理時間的能力較白鼠前進了一步。如果我們拿來兩只一模一樣的不透明酌杯子,一隻是空的,另一隻里裝有食物,先讓猴子看一看,過一段時間後再讓它挑選。結果你會發現,只要相隔的時間不超過90秒鍾,猴子總可以把裝有食物的杯子找出來;如果時間超過90秒鍾,猴子搜尋食物的能力便大為降低,完全等於瞎摸瞎碰了。
對於人類最近的親緣——猩猩來說,它的「時間意識」又前進了一大步。不僅在野外,甚至在實驗室(這里的情況同野外大不相同)條件上,猩猩有時也顯示出為達到將來的目標而控制現在的驚人的能力。例如,黑猩猩為了拿到高處的香蕉,會捫幾個木盒子一個一個地搭起來,作為向上爬的梯子。事實上,猩猩應付將來的本領已接近於人類能力的邊緣,它們甚至能夠製造「工具」!人們已經看到,自然界中的猩猩有時會把樹枝上的葉子剝光,用它做成「探針」,從白蟻洞內引出,白蟻。當然,猩猩只有在看到白蟻人穴的時候才會這樣做;看不到白蟻進洞,它就不會去做這類「工具」。這說明猩猩只能處理最近的和可見的將來的情況,因而它的「時間意識」還一半停留於「現在」的狀態之中。
6. 只有人類能感知時間,近親黑猩猩怎麼沒有該能力
人類知道自己走過了漫長的歷史,因為我們具備感知和理解周圍事物變化的能力,同時還能夠利用工具對各種信息進行記錄,結繩記事、刻畫文字都是為理解時間而留下痕跡的方式。同時,人們十分好奇,地球上存在無數種生命,它們是否同樣具備感知時間的能力呢?
雖然其他動物無法感知時間的存在,但是它們同樣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至少地球賦予它們的生物鍾仍然在發揮作用,保障每個生命都處於巨大的平衡之中。
7. 動物既然有生物鍾,那麼所有動物都能感知事件嗎
關於時間,自古就流傳下來許多名句,例如“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等等,可見不同人對時間有不同的見解。時間雖然在現實中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成為了人類社會正常運轉的保證。有學者認為,人類最早的創造文字和語言、結繩記事等行為都是為了記錄時間留下的痕跡,至今依然在影響著人類的生存。時間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對自然界的動物呢?它們是否也擁有感知時間的能力呢?
8. 宇宙中只有人類有感知時間的能力嗎
我們知道人類自從誕生以來,就一直生活在地球上面,而地球作為人類的誕生之地,它上面誕生了許多生物,這些生物和人類一起相伴生活的幾千年乃至幾萬年之久,我們現如今的許多產物都是來自於他們,比如說其中的花花草草,他們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氧氣和可以利用的資源。那麼在宇宙中只有人類才有感知時間的能力嗎?答案是不一定,原因有以下幾點。
三、向日葵。向日葵的籽就是我們平時生活中所嗑的瓜子,但向日葵它不止這一樣的作用,而且它還可以根據太陽的運動來旋轉它的花朵方向。在以前的時候,一些人用向日葵來作為自己區別時間的重要工具。
9. 時間的奇妙只有人類可以感知到動物和外星生物能感應嗎
自從地球誕生以來,人類一直是它的第二個“霸主”,但是第一個霸主並沒有創造出任何文明。並且人類經過長期的發展,留下了人類的文明。所以我們不禁要問:人類為什麼能了解自己的發展?
由於人類可以感知時間,那麼,如果有外星文明存在的話,它是否也有能力感知時間呢?大多數人認為,時間僅僅是人類創造的一個概念,外星文明和地球上的各種動物是否會有其他的知覺尺度,人類並不清楚,因為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來面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