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原核生物鞭毛與真核生物鞭毛的結構和運動方式區別
原核生物鞭毛是細胞表面著生的一至數十條長絲狀、波曲的蛋白質附屬物,由基體、構型鞘和鞭毛絲3部分組成,具有推動細菌運動的功能,運動為旋轉方式。
真核生物鞭毛與原核生物在運動功能上相同,但構造、運動機制等方面有顯著的區別。真核生物鞭毛由鞭桿、基體和過渡區組成。以揮鞭方式推動細胞運動,能量來源於水解ATP。
B.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鞭毛的詳細區別
真核:由alpha及beta兩種次單元組成的微管蛋白構成的9+2構造(基體為9+0),直徑約為0.25微米,有細胞膜包覆,由ATP的能量驅動動力蛋白擺動鞭毛
原核:由蛋白質所組成,直徑只有真核的十分之一,無細胞膜包覆,藉由胞膜兩側的氫離子濃度差來轉動鞭毛
C. 什麼是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eukaryotes)
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定義
真核生物是所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其細胞具有細胞核的生物的總稱,它包括所有動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著的復雜亞細胞結構的生物。 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區別是前者的細胞內含有細胞核,因此以真核來命名這一類細胞。許多真核細胞中還含有其它細胞器,如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等。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區別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 ①真核細胞具有由染色體、核仁、核液、雙層核膜等構成的細胞核;原核細胞無核膜、核仁,故無真正的細胞核,僅有由核酸集中組成的擬核。 ②真核細胞的轉錄在細胞核中進行,蛋白質的合成在細胞質中進行,而原核細胞的轉錄與蛋白質的合成交聯在一起進行。 ③真核細胞有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液泡等細胞器,原核細胞沒有。 ④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類群(如甲藻等)的細胞以外,染色體上都有5種或4種組蛋白與DNA結合,形成核小體 ;而在原核生物則無。 ⑤真核細胞在細胞周期中有專門的DNA復制期(S期);原核細胞則沒有,其DNA復制常是連續進行的。 ⑥真核細胞的有絲分裂是原核細胞所沒有的。 ⑦真核細胞有發達的微管系統,其鞭毛(纖毛)、中心粒、紡錘體等都與微管有關,原核生物則否。 ⑧真核細胞有由肌動、肌球蛋白等構成的微纖維系統,後者與胞質環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關;而原核生物卻沒有這種系統,因而也沒有胞質環流和吞噬作用。 ⑨真核細胞的核糖體為80S型,原核生物的為70S型,兩者在化學組成和形態結構上都有明顯的區別。 ⑩真核細胞含有的線粒體,為雙層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組、核酸合成系統與蛋白質合成系統,其內膜上有與氧化磷酸化相關的電子傳遞鏈。 11真核生物細胞較大,一般10~100納米,原核生物細胞較小,大約1~10納米。 12真核生物一般含有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等),原核生物的細胞器沒有膜包裹。 13真核生物新陳代謝為需氧代謝(除了amitochondriats),原核生物新陳代謝類型多種多樣。 14真核生物細胞壁由纖維素或幾丁質組成,動物沒有細胞壁,原核生物真細菌中為肽聚糖。 15真核生物動植物中為有性的減數分裂式的受精、有絲分裂,原核生物通過一分為二或出芽生殖、裂變。 16真核生物遺傳重組為減數分裂過程中的重組,原核生物為單向的基因傳遞。 17真核生物鞭毛為捲曲式,主要由微管蛋白組成,原核生物鞭毛為旋轉式,由鞭毛蛋白組成。 18真核生物通過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原核生物通過膜進行呼吸作用。 19真核生物在進化上是單源性的,都屬於三域系統中的真核生物域,另外兩個域為同屬於原核生物的細菌和古菌。但由於真核生物與古菌在一些生化性質和基因相關性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時也將這兩者共同歸於Neomura演化支。
真核生物的特徵
原核細胞功能上與線粒體相當的結構是質膜和由質膜內褶形成的結構,但後者既沒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組,也沒有自己特有的合成系統。 真核生物的植物含有葉綠體,它們亦為雙層膜所包裹,也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組和合成系統。與光合磷酸化相關的電子傳遞系統位於由葉綠體的內膜內褶形成的片層上 。原核生物中的藍細菌和光合細菌,雖然也具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膜結構,稱之為類囊體,散布於細胞質中,未被雙層膜包裹,不形成葉綠體。
真核生物的演變
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的直接祖先很可能是一種異常巨大的原核生物,體內具有由質膜內褶而成的象內質網那樣的內膜系統和原始的微纖維系統,能夠作變形運動和吞噬。以後內膜系統的一部分包圍了染色質,於是就形成了最原始的細胞核。內膜系統的其他部分則分別發展為高爾基體、溶酶體等細胞器。按照美國學者L.馬古利斯等重新提出的「內共生說」(見細胞起源),線粒體起源於胞內共生的能進行氧化磷酸化的真細菌,而葉綠體則起源於胞內共生的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藍細菌。 美國學者R.W.惠特克1969年把真核生物分為 5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動物、單細胞藻類和單細胞真菌。真菌界營腐生或寄生生活,多數種類細胞有幾丁質的壁,菌體多由菌絲組成。植物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細胞有纖維素的壁。動物界營攝食或捕食生活,多數種類能運動,細胞無壁,有復雜的胚胎發育過程。這種分法現在已經得到了較普遍的承認。
D. 真核微生物與原核微生物鞭毛的區別從構造,運動機理和能量消耗三方面說明。
正好我也准備過類似題目,你可以拿去參考一下
11、真核細胞的鞭毛與細菌的鞭毛在結構和產生機理上有何不同?
機構:細菌鞭毛包括三個部分:基體,鉤型鞘,鞭毛絲。其中基體含4個盤狀物,從外到內分別為L環P環S環M環,其中SM環連在一起,相當於馬達轉子,他的外側有Mot蛋白包圍作為定子。Mot蛋白蛋白中的跨膜質子通道引導膜外質子流入膜內,從而驅動SM環快速旋轉。鉤型鞘用於連接鞭毛絲和基體,它可以360°旋轉,使鞭毛加大運動幅度。鞭毛絲由鞭毛蛋白構成,含有中央孔道,鞭毛蛋白通過中央孔道在其游離端(頂部)進行裝配成鞭毛絲。
真核細胞的鞭毛主要由鞭桿和基體組成,當然也有連接他們的結構。其中鞭桿呈「9+2」型,即中央有兩個中央微管(完全微管13個亞基圍繞成),外圍繞一圈9個微管二聯體,其中A管為完全微管,B管則是由10個亞基圍繞成,另外3個亞基共用A管的。A亞纖維上還有兩條動力蛋白壁,主要通過Ca+激活的ATP酶參與參與使鞭毛彎曲運動。同時在相鄰二聯體微管之間還存在連絲蛋白,在二聯體微管與中央微管之間存在放射輻條。基體結構與鞭桿類似,不過它是「9+0」型,即沒有中央微管,且外圍是9個三聯體微管。
對於運動機制:上面已經提到,細菌鞭毛是利用質子流進行旋轉驅動,即「旋轉論」;
而真核細胞的鞭毛是「揮鞭論」。
E. 食品微生物學科中什麼叫「9 2」型的鞭毛
鞭毛的一種微觀細胞生物結構,由外圈9組二聯微管,內包有一對中央微管的結構,即所謂的「9+2」結構,在真核類微生物中比較常見。
F. 鞭毛的不同類型
細菌鞭毛
不同種類的細菌有不同的數目的鞭毛。Monotrichous細菌有一個單一的鞭毛(如霍亂弧菌
)。
Lophotrichous細菌有多種鞭毛設在細菌同樣的表面上,而協調一致地行動,將細菌進往單一的方向前進。
一些細菌,如selenomonas
,鞭毛是有組織外胞體。
古菌鞭毛
古菌鞭毛,表面看起來類似細菌(或
Eubacterial)鞭毛。
1990年代曾發現了許多古菌和細菌鞭毛詳細的分歧,其中包括:
細菌鞭毛是由一個流動的
H
+
離子,古鞭毛幾乎肯定由腺苷三磷酸[ATP]。
細菌細胞中往往有許多鞭毛的細絲,古鞭毛由許多長絲組成一捆。
真核生物鞭毛
真核鞭毛是完全不同於其它從原核生物鞭毛在結構和進化起源。
鞭毛可分為端生和周生
G.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鞭毛為什麼有區別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鞭毛的區別:
真核生物鞭毛由鞭桿、基體和過渡區組成;原核生物鞭毛是細胞表面著生的一至數十條長絲狀、波曲的蛋白質附屬物,由基體、構型鞘和鞭毛絲3部分組成。
真核生物鞭毛以揮鞭方式推動細胞運動,能量來源於水解ATP;原核生物鞭毛具有推動細菌運動的功能,運動為旋轉方式。
鞭毛:
鞭毛從一些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表面伸出的、能運動的突起。鞭毛較長,數目少;纖毛與鞭毛有相同的結構,但較短,數目多。細菌的鞭毛則有完全不同的結構。鞭毛一般長約150微米,纖毛5~10微米,兩者直徑相近,為0.01~0.03微米。大多數動物和植物的精子都有鞭毛。精子及許多原生動物都以鞭毛或纖毛為運動器。具有鞭毛的細菌大多是弧菌、桿菌和個別球菌。纖毛和鞭毛由3個主要部分組成:中央軸纖絲、圍繞它的質膜和一些細胞質。軸纖絲從纖毛或鞭毛底部的基粒直達頂端,為一束直徑約220~240埃的微管,在基粒底部,則集聚成圓錐形束,深入到細胞質中。
鞭毛的分類:
根據鞭毛的著生部位的不同,可將鞭毛分為周生鞭毛,側生鞭毛,端生鞭毛。鞭毛著生於細菌周圍的稱為周生鞭毛,著生於一側的稱為側生鞭毛,著生於兩端的稱為端生鞭毛。
鞭毛有三種運動方式:在液體中泳動,在固體表面上滑行,在液體中旋轉梭動。細菌依靠鞭毛泳動。鞭毛是從細胞膜上一個基點生出的穿過細胞壁和粘液層的細長絲狀物,其長度可以是菌體長度的幾倍。大多數球菌無鞭毛,有些桿菌生有鞭毛,螺旋菌都生有鞭毛。由於鞭毛很細,只有用特殊的染色法,才能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
H. 什麼是鞭毛其化學成分、結構和生理功能如何細菌鞭毛著生的方式有哪幾類
在某些菌體上附有細長並呈波狀彎曲的絲狀物,少則1-2根,多則可達數百根。這些絲狀物稱為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 從一些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表面伸出的、能運動的突起。鞭毛較長,數目少;纖毛與鞭毛有相同的結構,但較短,數目多。細菌的鞭毛則有完全不同的結構。 鞭毛一般長約150微米,纖毛5~10微米,兩者直徑相近,為0.01~0.03微米。大多數動物和植物的精子都有鞭毛。精子及許多原生動物都以鞭毛或纖毛為運動器。 具有鞭毛的細菌大多是弧菌、桿菌和個別球菌。 纖毛和鞭毛由3個主要部分組成:中央軸纖絲、圍繞它的質膜和一些細胞質。軸纖絲從纖毛或鞭毛底部的基粒直達頂端,為一束直徑約220~240埃的微管,在基粒底部,則集聚成圓錐形束,深入到細胞質中。 軸纖絲橫切面的微管排列是9+2式,即中心有一對由中央鞘包裹著的微管,外圍環繞以兩兩連接在一起的9組微管二聯體。 基體的結構象中心粒一樣是9+0型,但它的9組微管是三聯體。纖毛或鞭毛二聯體中的微管,就是從基粒三聯體中兩根微管延伸出來的。 鞭毛和纖毛的運動是由於它們局部彎曲,從基部向頂端波浪式地推進的結果。由於微管二聯體的長度不變,推測這種局部彎曲是由於相鄰的兩根微管二聯體沿長軸滑動引起的。局部滑動所需的能量是由ATP周期性水解提供的。 細菌鞭毛的結構和化學成分都與真核細胞的鞭毛完全不同,不存在9+2的微管型式,而是由2~5條,寬約40~50埃的微絲組成,其蛋白質成分是鞭毛蛋白。除螺旋體外,其他細菌的鞭毛都沒有質膜包被。雖然它們的基底也深入到原生質內的顆粒中,但這種顆粒與基粒毫無相似之處。細菌鞭毛運動的能源不是ATP,據認為是來源於細胞膜的電子傳遞系統產生的一種電化學梯度。 根據鞭毛的著生部位的不同,可將鞭毛分為周生鞭毛,側生鞭毛,端生鞭毛。鞭毛著生於細菌周圍的稱為周生鞭毛,著生於一側的稱為側生鞭毛,著生於兩端的稱為端生鞭毛。 細菌有三種運動方式:在液體中泳動,在固體表面上滑行,在液體中旋轉梭動。細菌依靠鞭毛泳動。鞭毛是從細胞膜上一個基點生出的穿過細胞壁和粘液層的細長絲狀物,其長度可以是菌體長度的幾倍。大多數球菌無鞭毛,有些桿菌生有鞭毛,螺旋菌都生有鞭毛。由於鞭毛很細,只有用特殊的染色法,才能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 化學成分:蛋白質.鞭毛蛋白具有較強的抗原性,可藉此進行細菌的鑒定和分型。 結構:鞭毛自細胞膜長出,游離於菌細胞外,有基礎小體、鉤狀體和絲狀體三部分組成。 功能: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鞭毛菌在液體環境下可自由移動,速度迅速。
I. 真核生物是什麼
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①真核細胞具有由染色體、核仁、核液、雙層核膜等構成的細胞核;原核細胞無核膜、核仁,故無真正的細胞核,僅有由核酸集中組成的擬核。②真核細胞的轉錄在細胞核中進行,蛋白質的合成在細胞質中進行,而原核細胞的轉錄與蛋白質的合成交聯在一起進行。③真核細胞有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液泡等細胞器,原核細胞沒有。④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類群(如甲藻等)的細胞以外,染色體上都有5種或4種組蛋白與DNA結合,形成核小體;而在原核生物則無。⑤真核細胞在細胞周期中有專門的DNA復制期(S期);原核細胞則沒有,其DNA復制常是連續進行的。⑥真核細胞的有絲分裂是原核細胞所沒有的。⑦真核細胞有發達的微管系統,其鞭毛(纖毛)、中心粒、紡錘體等都與微管有關,原核生物則否。⑧真核細胞有由肌動、肌球蛋白等構成的微纖維系統,後者與胞質環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關;而原核生物卻沒有這種系統,因而也沒有胞質環流和吞噬作用。⑨真核細胞的核糖體為80S型,原核生物的為70S型,兩者在化學組成和形態結構上都有明顯的區別。⑩真核細胞含有的線粒體,為雙層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組、核酸合成系統與蛋白質合成系統,其內膜上有與氧化磷酸化相關的電子傳遞鏈。原核細胞功能上與線粒體相當的結構是質膜和由質膜內褶形成的結構,但後者既沒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組,也沒有自己特有的合成系統。真核生物的植物含有葉綠體,它們亦為雙層膜所包裹,也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組和合成系統。與光合磷酸化相關的電子傳遞系統位於由葉綠體的內膜內褶形成的片層上。原核生物中的藍細菌和光合細菌,雖然也具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膜結構,稱之為類囊體,散布於細胞質中,未被雙層膜包裹,不形成葉綠體 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粘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