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生物的個概念及分類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 日語:微生物學 法語:Microbiologie 德語:Mikrobiologie 希臘語:Μικροβιολογία 希伯來語:מיקרוביולוגיה 印地語:सूक्ष्म जीव विज्ञान 韓語:미생물학 俄語:Микробиология 泰語:จุลชีววิทยา)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食品、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現代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黴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
特點
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機物維持生命。
分類
原核類:三菌,三體。 三菌:細菌、藍細菌、放線菌 三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種類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真核:真菌
、藻類、原生動物。 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 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細菌
(1)定義: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質的地方。 (3)結構: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 基本結構:細胞膜 細胞壁 細胞質 核質。 特殊結構:莢膜、鞭毛、菌毛、芽胞。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 (5)菌落: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看不見的,當單個或少數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大量繁殖時,便會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落。 菌落是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的細菌菌落的大小,形狀光澤度顏色硬度透明度都不同。
放線菌
(1)定義:一類主要成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陸生性較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含水量較低,有機物較豐富的,呈微鹼性的土壤中。 (3)形態構造:主要由菌絲組成,包括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部分氣生菌絲可以成熟分化為孢子絲,產生孢子) 。 (4)繁殖:通過形成無性孢子的形式進行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 (5)菌落:在固體培養基上:乾燥,不透明,表面呈緻密的絲絨狀,彩色乾粉。
病毒
(1) 定義: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2)結構:[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monospac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normal; white-space: pre-wrap; "]蛋白質衣殼以及核酸(核酸為DNA或RNA)[/font]。 (3)大小:一般直徑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徑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徑為28nm的脊髓灰質炎病毒。 (4)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動中一個顯著的特點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種特定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並利用會宿主細胞內的環境及原料快速復制增值。在非寄生狀態時呈結晶狀,不能進行獨立的代謝活動。以 噬菌體為例: 吸附→DNA注入→復制、合成→組裝→釋放。
⑵ 微生物大小
1、真核(微米級): 黴菌2~10微米;真菌2—30微米,最大的可達100微米是真核生物,細胞直徑一般10~100微米。
2、原核(微米級): 細菌,絕大多數細菌的直徑大小在0.5~5μm之間; 放線菌0.5~1微米 ; 支原體0.2~0.3um,, 衣原體直徑只有0.3-0.5微米,立克次氏體0.3~0.6μm×0.8~2.0μm。
3、無細胞結構(納米級) : 病毒:多數病毒直徑在100nm(20~200nm),較大的病毒直徑為300-450納米(nm),較小的病毒直徑僅為18-22納米。
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葯、工農業、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
在我國教科書中,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⑶ 微生物限值中cnmM分別是什麼意思
意思如下:
n表示同一批次產品應採集的樣品件數。
c表示最大可允許超出m值的樣品數。
m表示微生物指標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
M表示微生物指標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采樣方案分為二級和三級采樣方案。二級采樣方案設有n、c和m值,三級采樣方案設有n、c、m和M值。
按照二級采樣方案設定的指標,在n個樣品中,允許有≤c個樣品其相應微生物指標檢驗值大於m值。
按照三級采樣方案設定的指標,在n個樣品中,允許全部樣品中相應微生物指標檢驗值小於或等於m值,允許有sc個樣品其相應微生物指標檢驗值在m值和M值之間,不允許有樣品相應微生物指標檢驗值大於M值。
⑷ 什麼是微生物
一、定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黴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微生物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原核微生物、空間微生物、真菌微生物、酵母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
二、特點介紹
個體微小,一般<0.1mm。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機物維持生命。
三、基本分類
1、原核類:三菌,三體。
2、三菌:細菌、藍細菌、放線菌三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3、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4、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⑸ 菌落總數指標中的n、c、m、M指什麼
菌落總數指標中的n:同一批次產品採取的樣品件數。
菌落總數指標中的c:最大允許超出m值的樣品數。
菌落總數指標中的m:微生物指標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
菌落總數指標中的M:微生物指標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拓展資料:
菌落,是指由單個微生物細胞或一堆同種細胞在適宜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生長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細胞為中心的一團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構造等特徵的子細胞集團。
各種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徵,如大小、形狀、邊緣、表面、質地、顏色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是衡量菌種純度、辨認和鑒定菌種的重要依據。菌落特徵與微生物的菌體形態結構特徵密切相關。
例如,細菌、酵母菌不形成菌絲,其菌落僅生長在固體培養基表面,與培養基結合不緊密,可用接種工具將其全部挑起;而放線菌、黴菌的菌體大多分化為營養菌絲與繁殖菌絲,營養菌絲深人培養基中吸取營養,具有與培養基結合較緊,不易挑起等特徵。
通常是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內)生長發育,形成以母細胞為中心的一團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構造等特徵的子細胞的集團,稱之為菌落。
⑹ 菌落總數中mM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n是指取樣量,c指樣品量,m、M指結果讀數數值。
⑺ mm是什麼意思
1、mm是毫米的意思。毫米,又稱公釐(或公釐),是長度單位和降雨量單位,英文縮寫mm。例如1mm就是1毫米、2mm就是2厘米、3mm就是3毫米等等。
2、mm最早出現在台灣網路中,意思就是「美眉」,也就是說漂亮的女孩,大家為了追求更快的打字速度,因此會簡化一些漢字,直接用漢語拼音縮寫發出來。
(7)微生物中mm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長度單位有:光年、拍米(Pm)、兆米(Mm)、公里(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絲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納米(nm)、皮米(pm)、飛米(fm)、阿米(am)等。換算關系如下:
1光年=9.46×10^15m(光年)
1PM=1×10^15m(拍米)
1Mm=1×10^6m(兆米)
1km=1×10^3m (千米)
1dm=1×10^(-1)m (分米)
1cm=1×10^(-2)m (厘米)
1mm=1×10^(-3)m (毫米)
1dmm=1×10^(-4)m(絲米)
1cmm=1×10^(-5)m(忽米)
1μm=1×10^(-6)m(微米)
1nm=1×10^(-9)m(納米)
1pm=1×10^(-12)m(皮米)
1fm=1×10^(-15)m(飛米)
1am=1×10^(-18)m(阿米)
⑻ mm是什麼意思
mm指毫米,是長度單位。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mm也是降雨量單位。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到地面的水層深度,單位用毫米表示。mm最早出現在台灣網路中,意思就是「美眉」,也就是說漂亮的女孩。
1、長度單位
mm指毫米,是長度單位。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其國際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有毫米、厘米、分米、千米、米、微米、納米等等。10毫米相當於1厘米,100毫米相當於1分米,1000毫米相當於1米。
2、降雨量單位
mm也是降雨量單位。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到地面的水層深度,單位用毫米表示。通常說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
3、漂亮的女孩
mm一詞可以說是中西合璧的產物,互聯網剛剛興起之時出現了很多類似的詞語。mm除了是「美眉」的意思之外,還有就是「妹妹」「美女」,總之都是漂亮的女孩。不過隨著網路文化的不斷發展,已經很少再用mm這個詞了,因為放在現在的環境下,顯得有些落伍,現在形容女孩基本上都用「妹子」「小姐姐」來代替。
⑼ 請問mm是代表厘米還是毫米
毫米
mm是長度單位以及降雨單位,全稱為millimeter,中文翻譯為毫米,又被稱為公里,10毫米可換算為1厘米,100毫米可相當於1分米,1000毫米則是1米。其中小雨、中雨、大雨以及暴雨也可用毫米表示。
長度單位是是人類為了規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其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常用單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納米(n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長度單位發展史
幾何量計量是我國起步比較早,發展比較快,技術比較成熟的一項科學。我國是一個著名的文明古國,有養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計量測試技術就是這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計量學中的幾何量計量更有養悠久的發展歷史。
早在商代,我國即開始有象牙尺,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制,己有互換性產生的萌芽,這從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出土的箭族的弩機己得到證實。公元1600年前後,我國就開始發展長度和計時計量。而長度計量即幾何量計量的基本單位就是米。
計量單位是人們選定的用於計量某類可測量大小的一種尺度,它的量值由該單位的定義決定。體現單位定義所給定的量值,具有最高准確度的實物標准,叫做該單位的計量基準。
⑽ mm 是什麼意思
毫米,又稱公釐(或公釐),是長度單位和降雨量單位,英文縮寫mm。10毫米相當於1厘米,100毫米相當於1分米,1000毫米相當於1米。
早在商代,我國即開始有象牙尺,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制,己有互換性產生的萌芽,這從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出土的箭族的弩機己得到證實。
毫米的進率:
1毫米=0.1厘米;1mm=0.1cm=0.01dm=0.001m=0.000001km=1 000μm=1 000 000nm
計量單位是人們選定的用於計量某類可測量大小的一種尺度,它的量值由該單位的定義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