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生物學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它包括哪些分支學科
一、微生物學的主要任務:
1、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空氣和水凈化、污水處理。
3、工農業生產:細菌、代謝產物、代謝活性。
4、對生命科學的貢獻。
二、微生物學的分支學科:
(1)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動規律為目的來分總學科稱普通微生物學,分科如微生物分類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遺傳學,微生物生態學和分子微生物學等。
(2)根據微生物研究對象,如細菌學、真菌學(菌物學)、病毒學、原核生物學、自養生物學和厭氧生物學。
(3)根據微生物的生態環境,如土壤微生物學、微生態學、海洋微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水微生物學和宇宙微生物學。
(4)按微生物應用領域,可分為工業微生物學、農業微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診斷微生物學、抗生素、食品微生物學等一般學科,稱為應用微生物學。
(5)根據化學微生物學、分析微生物學、微生物生物工程、微生物化學分類學、微生物數值分類學、微生物地球化學和微生物信息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
(6)根據實驗方法和技術,如實驗微生物學、微生物研究方法等。
(1)環境微生物學都學什麼擴展閱讀:
微生物學的發展: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微生物學被牢固地建立起來。它的主要發展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傳染病與免疫學的研究,疾病的防治和化學療法的療效;另一方面是和遺傳學的結合。
從歷史上看,微生物學的發展經歷了兩個輝煌的黃金時代和低谷時期。近20年來,隨著基因組學、結構生物學、生物信息學、pcr技術、高解析度熒光顯微鏡等理化理論和技術的應用,微生物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微生物學已經走出低谷,進入第三個黃金時代。
⑵ 環境微生物學的介紹
環境微生物學(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是重點研究污染環境中的微生物學,是環境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是20世紀60年代末興起的一門邊緣學科,它主要以微生物學本學科的理論與技術為基礎,研究有關環境現象,環境質量及環境問題,與其他學科如土壤微生物學,水及污水處理微生物學,環境化學,環境地學,環境工程學等學科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為補充。環境微生物學研究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功能與動態;研究微生物對不同環境中的物質轉化以及能量變遷的作用與機理,進而考察其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⑶ 生態學專業學什麼
本人也是剛剛考上研究生,所以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
生態學專業要求學生具備生態學專業扎實和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系統的研究方向專門知識和堅實的實驗技能,熟悉所從事研究方面的科學理論和技術的最新發展和動向;具備獨立申請、主持科研項目和獨立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計算操作技術與先進的生態學實驗技能。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踐、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8-14周。
生態學本身是很廣泛的一個學科,給我的印象是一個整體工程,大學畢業估計只了解點基礎吧,所以如果想要在本專業讀精就勢必要讀研、讀博,那麼問題來了,你要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點,題主沒有說你的學校和專業側重點,但是作為一個系統學的科目,要學的內容一定非常多。但是不管學習什麼內容,都要認真的去學習,肯定會有所收獲,最後祝你學業有成。
⑷ 微生物生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微生物學研究的意
微生物生態學是研究微生物與生物、非生物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現象、過程和機理。主要研究內容有:
1 研究微生物生態學所用的傳統和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
2 在正常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種類、分布及其隨著不同的環境條件變化而發生的變化規律;
3 在極端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種類和它們所起的作用,在極端環境中微生物的生命機理;
4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微生物與動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些相互關系對自然界的影響和環境因素對這些相互關系的影響;
5 在正常自然環境中,微生物代謝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環境條件的變化對這些代謝活動的影響;
6 污染環境中的微生物學;
7 微生物產生的生態友好物質;
8 微生物的生態模型。
⑸ 微生物學學科詳細介紹
1、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化學 (實用型)
a.基於生態學的觀察,以生物活性為指導,從真菌次生代謝產物中分離及鑒定具有抗細菌、抗真菌、抗腫瘤及抗農作物害蟲活性的新結構天然產物,並通過研究結果闡明重要生態現象的化學基礎。
b.針對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進行以各種重要疾病為靶標的高通量篩選,目標是發現具有潛在治療價值、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
c.利用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生產天然調味品的研究與開發。
2、放線菌資源學 (屬於科研型)
主要從事放線菌分子系統學、多樣性及其資源篩選開發研究。
具體來說可分為放線菌的篩選、分離純化、種的鑒定、活性成分的篩選、提取以及商業價值等
3、菌根生物學(實用型)
首先講一講菌根生物技術
菌根就是真菌加植物根,確切地說,它是土壤中特有的真菌與植物根的共生聯合體。植物有了菌根,就可以通過無數細長菌絲和菌索吸收土壤中的營養和水分,擴大根系的吸收面積,提高吸收能力。菌根分泌的多種酶,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和礦物質,並把它們轉化為植物能吸收的養分。菌根還能產生多種植物激素和生長調節物質,調控植物生理活動,促進植物健康的生長,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生存能力。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土壤活性和肥力,改良了土壤。在自然條件下,許多植物沒有菌根就很難正常生長。
自20世紀50年代,菌根對植物的效能被發現以來,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關注。研究發現,由於地球生態環境的逐漸改變,植物在自然條件下已很難形成菌根。在農、林及環保領域內,如何利用菌根人工生物技術,幫助植物在不同的環境成活、生長,是既有重大理論價值又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新課題。
在林木菌根研究方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取得了很大成功。80年代末,他們就首次在國內研製成功了菌根劑。今年,我國首條菌根劑生產線已宣告落成。目前,這種菌根劑已在林業、農業、園林、土地復墾、環保等方面不斷推廣,取得了顯著效果。
菌根劑是一種具有多元作用的生物制劑。使用它植物能形成最有效的菌根,在菌根的幫助下,植物能更好地成活和生長。它是應用了完全符合自然規律的生態方法。使用一次菌根劑,植物可以終生受益。菌根劑能起到富根、自肥、促生、豐產、防病和改良土壤等多方面的效果,能減少和避免化肥和農葯對土壤、水資源及大氣的污染,維護地力,加快對綠色植被的恢復,促進生態的平衡。
4、異常環境微生物學 (科研型)
研究極端微生物適應異常環境的機理
開發其葯用資源,應用資源等
5、微生物發酵工程學 (屬於實用型,推薦江南大學的食品發酵工程,全國最 優秀的關於發酵方面的導師都在那邊)
就是利用微生物發酵作用,通過現代工程技術手段來生產有用物質,或者把微生物直接應用於生物反應器的技術。它是在發酵工藝基礎上吸收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酶工程以及其他技術的成果而形成的。
發酵工程跟化學工業、醫葯、食品、能源、環境保護和農牧業等許多領域關系密切,對它的開發有很大的經濟效益。DNA重組技術和生物反應器�裝有固定化酶的容器,能進行生物 化學合成,是生物工程中的兩大支柱。從工業規模生產這一點看,生物反應器尤其重要。因為只有通過微生物發酵,才能形成新的產業。
⑹ 大學中環境科學專業具體要學哪些課目
環境科學研究環境的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四個部分,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有:生態學、環境學導論、環境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環境監測、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工程學、環境質量及評價、環境儀器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管理與環境法、環境信息系統等。
我是環境科學專業的,以上課程都是必修,其他公共課程有大學語文、大學英語、高等數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體育等。
⑺ 環境科學專業主要是學習些什麼課程
環境科學專業主要課程:
生態學、環境學、環境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環境質量及評價、環境儀器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管理與環境法、環境信息系統等。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環境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
環境科學專業發展前景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除少數人進入研究生層次繼續深造之外,大多數人進入各級環境理論研究機構和生產部門擔當研究或咨詢人員。
在大氣、海洋、交通、工業、農業、醫學、軍事等領域均有廣泛分布,在對污染治理、環境規劃、人口問題等重大課題上發揮骨幹作用。其工作性質涉及學科體系的理論研究、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等方面。
環境科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近二三十年來發展極為迅速,它幾乎與自然、社會的一切學科有聯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更加密不可分,故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領域相當廣泛。
我國目前處於經濟政治改革的轉型時期,社會生產方式需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其中涉及到節約能源、提高效益,就不得不與環境問題掛鉤。
當前可持續發展戰略計劃作為國家基本國策之一,也迫切要求環境科學的相應發展,故國家加強了這方面的扶持力度,理論方面的許多項目被列為重點研究項目。
目前國家對本專業畢業生採取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原則,從當前現狀來看,不論選擇從事環境理論研究和在生產部門從業,都是很不錯的,收入中等,並隨工作單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其他待遇。本專業高層次人才會有相當豐厚的待遇,並且從整個環境事業來看,從業人員的收入正在日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