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寫生物實驗報告
把實驗的目的、方法、過程、結果等記錄下來,經過整理,寫成的書面匯報,就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的種類因科學實驗的對象而異。如化學實驗的報告叫化學實驗報告,物理實驗的報告就叫物理實驗報告。隨著科學事業的日益發展,實驗的種類、項目等日見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異,比較固定。實驗報告必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它主要的用途在於幫助實驗者不斷地積累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
實驗報告的書寫是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訓練。它不僅是對每次實驗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邏輯歸納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科學論文寫作的基礎。因此,參加實驗的每位學生,均應及時認真地書寫實驗報告。要求內容實事求是,分析全面具體,文字簡練通順,謄寫清楚整潔。
實驗報告內容與格式
(一) 實驗名稱
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序、定律、演算法,可寫成「驗證×××」;分析×××。
(二) 所屬課程名稱
(三) 學生姓名、學號、及合作者
(四) 實驗日期和地點(年、月、日)
(五) 實驗目的
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演算法,並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設備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調試方法。一般需說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六)實驗原理:在此闡述實驗相關的主要原理。
㈡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細菌的分布與消毒滅菌實驗,實驗報告的結果要怎麼寫呀,詳細點
這個要根據實驗情況,怎麼做的就怎麼寫。
㈢ 怎麼寫實驗結果以及分析呢 (實驗)細菌的分布與消毒滅菌 1.咽喉部細菌的檢查(血平板,2人/組)
可由實驗的目的,過程,方法,結果這樣的順序來寫,具體模板如下:
一、目的
1、了解細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及正常人體,樹立「有菌觀念」,從而認識無菌操作對於微生物學及醫學實踐的重要性。
2、了解正常人體中寄居著種類繁多的細菌,正常情況下不引起人類疾病,稱為正常菌群。
3、熟悉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學習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
4、了解不同細菌對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二、正常人體咽喉部的細菌檢查
材料:血液瓊脂平板培養基、滅菌棉拭、接種環、酒精燈。
方法:取滅菌棉拭一支,在被檢查者咽喉部輕輕塗擦後,再塗於血液瓊脂培養基—側,然後改用滅菌接種環作分離劃線接種。蓋上皿蓋,37℃孵育24小時(或者採用咳喋法)。
結果:瓊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長。其中占優勢的是一種細小菌落,其周圍有草綠色的不完全溶血環。此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鏈球菌。
三、地面水中的細菌檢查
材料: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層瓊脂培養基、1ml無菌吸管、滅菌培養皿。
方法:
1、以無菌吸管吸取1ml地面水,加入滅菌平皿中。
2、將已溶化且冷至45℃左右的高層瓊脂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蓋後輕輕搖動,使水與瓊脂充分混勻,靜凝。
3、37℃ 24小時後取出觀察,計數菌落。
(3)生物實驗報告對比不同物品上的細菌怎麼寫擴展閱讀:
咽拭子分泌物中檢測出致病菌,則視為呼吸道感染。可結合其他檢查(X光透視、B超等)診斷呼吸道感染部位。如培養出類酵母菌則考慮是否在感染期間使用抗生素不當或過量,應當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改用抗真菌葯物,如兩性黴素B、灰黃黴素、克霉唑等。
常見的病原菌有:
1、革蘭陽性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棒狀桿菌念珠菌等
2、革蘭陰性菌:有腦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嗜血桿菌莫拉菌卡他布蘭漢菌百日咳桿菌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產鹼桿菌等如培養出結核桿菌,則為肺結核。
3、百日咳白喉病人的咽部可分離出相應細菌,急性咽喉炎鼻部膿腫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引起5.咽部感染很多是厭氧菌引起。
㈣ 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實驗步驟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作為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細菌和真菌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必須藉助於一定的器械(顯微鏡),但是它們又是無處不在的。未了弄清楚它們的分布情況,特進行探究:
1、實驗中要選取五套培養皿進行實驗,一個做為對比,另外四個用來培養不同環境中的細菌,並且是在不同的環境中培養,以便得出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
2、實驗所使用的培養皿要經過高溫滅菌(讓學生想一想是為什麼),並且每一組的培養皿要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培養。也即是說要准備至少5套培養皿(每一個小組)。因為對比不同環境中的細菌與真菌的存在情況,是屬於單因素比較,所以除了采樣地點是變數外,進行微生物培養的條件等也要保持一致(溫度、濕度等)。
3、經過高溫處理後可以將培養皿上、培養基內混有的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殺死(經過嚴格的高溫滅菌的環境中是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存在的),這樣就排除了實驗外其他環境的污染。因此,在實驗前不要盲目的打開培養皿,以防止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養基上,實驗中用無菌棉棒的目的同樣是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養基。也就是說在接種的時候要注意污染。
4、在不同的環境中細菌的分布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採集菌種的時候要注意選擇環境,做到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5、接種好的培養基要放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培養。
(將對照組放在一定的環境中培養,將另外四組放在四個不同的環境中進行培養,以便研究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同時也可以思考我們在生活中用什麼方法來防止細菌和真菌的污染;尤其是醫院又以什麼為標准來判斷。)
6、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時,每一個小組的成員要作好分工,以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觀察與記錄。同時也便於小組成員間的相互討論以及小組之間的討論。(分析細菌和真菌的生存環境,分布范圍,多少等等)。
㈤ 高中生物實驗報告怎麼寫
高中生物實驗報告怎麼寫
1. 實驗目的: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實驗原理:碘遇澱粉變藍;光合作用產生澱粉
實驗器材:長勢良好的天竺葵一盆
實驗步驟: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摘取一片葉子,用不透光的紙對葉片進行部分遮光處理並置於陽光下,1h後用碘對葉子處理後發現不遮光的部分變藍,而遮光部分無明顯變化,證明只有不遮光部分產生了澱粉
實驗結論:光的確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2.實驗目的:光和作用速度受光照強度影響
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長勢良好的植物
實驗步驟:取兩片大小相同的葉子,置於錐形瓶,一瓶放在陰涼處,一瓶放在光照下,連一個裝滿水並倒置於水缸的量筒,化學實驗測收集氣體的那個你會吧?
3不是與2一樣的嗎?
4.光合作用速度受溫度影響
基本同2,改變溫度
5.光合作用速度與二氧化碳濃度有關
基本同2,改變二氧化碳濃度
6.實驗目的:測定光合作用速度
實驗原理:植物葉片的主脈兩側對稱部分葉面積基本相等,其形態和生理功能也基本一致.用物理或化學方法處理葉柄或莖的韌皮部,保留木質部,以阻斷葉片光合產物的外運,同時保證正常水分供應.然後,將對稱葉片的一側取下置於暗中,另一側留在植株上保持光照,繼續光合作用.一定時間後,測定光下和暗中葉片的乾重差,即為光合作用的積累的干物質量.通過公式計算出光合速率.乘以系數後還可計算出C02的同化量.
實驗器材:任選戶外一種植物.剪刀. 4塊濕紗布.帶蓋磁碟.30個小紙牌,去戶外之前用鉛筆編號(1~15;1~15).鑷子.打孔器.鉛筆.記號筆.12個稱量瓶.烘箱.分析天平.乾燥器. 5%三氯乙酸.
㈥ 大學生物細胞實驗實驗報告怎麼寫
標題:實驗一、。。。。。。。。
實驗目的:1、2、3、
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儀器) 實驗材料(生物材料 如:馬鈴薯)
實驗步驟 (即實驗流程)
實驗結論 可以是表格列出數據 也可以是畫圖
結果分析與討論 !!!!!這個是重點 老師給你打分主要是看你的分析討論的怎麼樣 結果做出來沒有,做的好不好沒關系,但是你一定要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分析仔細才行,切記~~~
注意事項 :這個書上一般都有
㈦ 八年級生物實驗: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看下詳細提問!
提出問題: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數量一樣嗎?
作出假設: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不一樣。
制定計劃:先製作多份培養基 准備多份培養皿 第二:高溫滅菌 第三:冷卻 第四:把培養基放入培養皿中 第五:把多份培養基分別放在不同環境中 第六:過十分鍾後蓋上培養皿 第七:恆溫培養。
得出結論: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不一樣。
㈧ 初二實驗報告冊<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怎麼做說具體點哈!謝謝!
綜合實踐活動
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活動方案
史地生教研組
一、活動背景:
細菌和真菌容易導致人類、動物和植物患上不同的疾病,而通常情況下細菌和真菌的個體很小,單個的細菌和真菌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當它們繁殖形成菌落後,才能看到。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幾乎都存在細菌和真菌,但是哪種環境中多一些?哪種環境中少一些?有些物質如沸水、硬幣、紙幣等上有沒有細菌和真菌?人體表面有沒有細菌和真菌?如何防止細菌和真菌進入人體引起疾病?
二、活動目的:
(1)讓學生明確不同的環境中細菌和真菌的數量和種類是不同的。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常洗手。
(3)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三、活動時間:
四、主要活動內容:
(一)知識准備:細菌、真菌菌落的特點
細菌: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
真菌: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能呈現出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二)製作培養基:牛奶瓊脂培養基
稱取15克瓊脂,剪成小段,置於燒杯中,加入500毫升水,在電爐上加熱煮沸至瓊脂完全溶解,再加入500毫升牛奶,攪勻後,分裝到4個250毫升的錐形瓶中,用棉塞塞好,冷卻。將培養皿洗凈晾乾後,用牛皮紙包好,和培養基一起放到高壓滅菌鍋中,121℃滅菌30min,取出,冷卻。
(三)採集細菌和真菌(接種):
學生分小組制定實驗計劃,並做好分工。在標簽紙上標出組別、實驗日期、編號、採集地點,並將標簽紙貼在培養皿的底面。將滅過菌的錐形瓶中的培養基加熱至溶化後,分別倒到已滅過菌的培養皿中。注意:(1)沒倒之前,不準隨意打開培養皿;(2)倒的速度要快,倒完後錐形瓶立即塞上棉塞,培養皿立即蓋上蓋子;(3)倒的量不能太多,否則影響培養基的冷卻;也不能太少,否則影響細菌和真菌的生長;以能均勻的鋪在培養皿底面為准。待培養基冷卻後,到預先選擇好的地點或物體上採集細菌和真菌。
一組:採集地點——土壤
方法:用無菌棉棒蘸取土壤,在培養基上輕輕塗抹。
二組:採集地點——口腔內部
方法:用無菌棉棒擦取口腔內部,在培養基輕輕塗抹。
三組:採集地點——手
方法:用無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養基上輕輕塗抹。
四組:採集地點——錢幣
方法:將硬幣放在細菌培養基上輕輕一按
五組:採集地點——沸水
方法:將無菌棉棒蘸取沸水,在培養基上輕輕塗抹。
六組:採集地點——生物實驗室
方法:在生物實驗室內打開培養皿蓋子,讓培養基暴露5分鍾,蓋上蓋子。
七組:採集地點——憩園草坪上
方法:將培養皿放在草坪上,打開蓋子5分鍾,蓋上蓋子。
………………
(四)培養細菌和真菌:
將接種好的培養基分成兩組,一組放到恆溫培養箱中培養,溫度控制在25℃左右,一組放在生物實驗室(生物實驗室溫度較底,沒有陽光進入)講台上,學生設置好觀察計劃、表格後,定時觀察,並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