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一生物有絲分裂過程概括
有絲分裂分為間期與分裂期,間期主要是蛋白質的合成與DNA的復制。分裂期分為前期、中期、後期、末期。前期主要發生的變化是:核膜、核仁消失紡錘體出現。中期: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排在赤道板上。後期: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向細胞兩極移動。末期:細胞從中間縊裂成兩個細胞。
Ⅱ 生物有絲分裂的 G1期,G2期,S期 都是指的什麼期
G1是DNA合成前期;S是DNA合成期;G2是DNA合成後期。
有絲分裂間期分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後期) 三個階段。G1期與G2期進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復制與有關蛋白質的合成,S期進行DNA的復制。G1期主要是染色體蛋白質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細胞分裂期有關酶與紡錘絲蛋白質的合成。
在有絲分裂間期,染色質沒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體,而是以染色質的形式進行DNA單鏈復制。有絲分裂間期是有絲分裂全部過程重要准備過程,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工作。
(2)生物什麼時候有絲分裂擴展閱讀
1、與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
中心體-與紡錘體的形成有關;
線粒體-與提供能量有關 ;
高爾基體-與植物新形成的細胞壁有關;
核糖體-與全過程需要的蛋白質合成有關,主要與間期進行的DNA復制需要的蛋白質有關;
紡錘體-紡錘體是產生於細胞分裂前初期到末期的一個特殊細胞器。
2、有絲分裂的意義:
維持個體的正常生長和發育(組織及細胞間遺傳組成的一致性);保證物種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單細胞生物及無性繁殖生物個體間及世代間的遺傳組成的一致性)。
Ⅲ 生物有絲分裂
當然是由/復制為+了,在有絲分裂間期,由一條單獨的染色體復製成為一條含有兩個姐妹染色單體的染色體,這樣的話,在中期著絲點一斷裂這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就一分為二分別成為兩個細胞的染色體了,,有的細胞一直在分裂有的細胞只分裂一次,不分裂的時候細胞內是絲狀的染色質,只有在分裂期間,才會變成高度螺璇狀的染色體。這么說你能明白么?希望能幫到你。
Ⅳ 高中生物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以及它們的區別
有絲分裂:前期 膜仁消失現兩體.核膜 核仁消失 出現紡錘體 染色體
中期 形數清洗赤道齊.染色體形態 數目清晰 整齊分布在赤道板附近
後期 點裂數增勻兩極.著絲點分裂 染色體均勻分布在細胞兩極
末期 兩消兩現重開始.紡錘體 染色體消失 核膜核仁出現 重新開始分裂
減數分裂:1.細胞分裂前的間期,進行DNA和染色體的復制,但染色體數目不變,復制後的每條染色體包含兩條姐妹染色單體,DNA數目變為原細胞的兩倍。
2.減一前期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或「四聯體」),出現紡錘體,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可能會發生交叉互換。
3.減一中期.同源染色體著絲點對稱排列在赤道板兩端。(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大致相同,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為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
4.減一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移向細胞兩極。
5.減一末期細胞一分為二,形成次級精母細胞或形成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
減數分裂中幾個規律性變化曲線圖
6.減二前期次級精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中染色體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紡錘體。
7.減二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在赤道板上。
8.減二後期染色體著絲點分離,染色體移向兩極。
9.減二末期,細胞一分為二,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精細胞,次級卵母細胞形成卵細胞和第二極體。
區別: 間期:細胞中看不到染色體的存在,而呈現為細長的染色質,看上去是亂麻一團.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無法區分.
前期:染色體或四分體在細胞中散亂排布,每條染色體均含有一對姐妹染色單體.接下來看有無同源染色體及聯會、四分體現象.若無同源染色體則為減數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體但沒有聯會、四分體現象,則為有絲分裂,若既有同源染色體又具有聯會及四分體現象,則為減數第一次分裂.
中期:細胞中的染色體的著絲點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或者赤道板的兩側,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接下來看同源染色體.若無同源染色體則為減數第二次分裂;若著絲點整齊排列在赤道板的兩側,及每一對(每一個四分體)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則為減數第一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體,但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是著絲點,則為有絲分裂.
後期:染色體均分為兩組,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移向細胞的兩極.接下來可先看著絲點的分裂情況.若移向兩極的每一條染色體均含有染色單體,即著絲點沒有分裂,則為減數第一次分裂;若著絲點已經分裂,即移向兩極的染色體都不含有染色單體,則繼續看同源染色體情況.若移向每一極的染色體均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兩兩成對,則為有絲分裂;若移向每一極的染色體均不含有同源染色體,則為減數第二次分裂.
末期:一般來講,末期圖像不容易進行單獨鑒別,需與其它時期相比較.若形成的子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半,且每條染色體都含有姐妹染色單體,則為減數第一次分裂;若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不減半(與中期、前期相比較),且無同源染色體,每條子染色體無姐妹染色單體,則為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若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不減半(與中期、前期相比較),每條染色體均無姐妹染色單體,則為有絲分裂末期
Ⅳ 生物學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過程
與有絲分裂相比,減數分裂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減數分裂要連續進行兩次細胞分裂,但是,染色體只復制一次,結果,分裂後形成的細胞里只含有單倍數的染色體,即染色體數目減少了一半,而有絲分裂則是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也分裂一次,分裂後所形成的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沒有變化;二是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變化情況,主要出現在第一次細胞分裂之中,並且前期比有絲分裂的前期更為復雜。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體要相互配對,形成四分體,並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常發生交叉、互換。減數分裂中的兩次細胞分裂之前的間期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已經完成。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前的間期沒有進行染色體的復制。在不同的生物中,減數第二次細胞分裂之前的間期的長短是不同的,有些生物具有短暫的間期,而有些生物則在末期Ⅰ結束以後,會立即進入前期Ⅱ
有關DNA及染色體數量變化如下:
有絲分裂:
間期 前期 中期 後期 末期
DNA 2n→4n 4n 4n 4n 2n
染色體 2n 2n 2n 4n 2n
減數分裂:
減1間 前 中 後 末 減2前 中 後 末
DNA 2n→4n 4n 4n 4n 2n 2n 2n 2n n
染色體 2n 2n 2n 2n n n n 2n n
1)有絲分裂是體細胞的分裂方式,而減數分裂只發生在生殖細胞中,成熟的生殖細胞發生。
2)有絲分裂DNA復制1次,細胞分裂1次,染色體數由2n→2n,DNA量由4c→2c
減數分裂DNA復制1次,細胞分裂2次,染色體數由2n→1n,DNA量由4c→1c
3)有絲分裂前,在S期進行DNA合成,經過G2期進入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前,DNA合成時間較長,特稱為減數分裂DNA合成,之後立即進入減數分裂,G2期很短或沒有。
4)有絲分裂時:每一個染色體獨立活動,同源染色體中的2個染色單體分別被分配至2個子細胞中,遺傳物質不變。
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發生配對,聯會,交叉和交換,同源染色體分至2個子細胞中,產生了遺傳物質的多樣性。
Ⅵ 細胞生物學有絲分裂分為幾個階段過程是怎樣進行的
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分裂間期分G1、S和G2期,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准備,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有適度的生長(這兩個階段所佔的時間相差較大,一般分裂間期大約占細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約占細胞周期的5%-10%。細胞種類不同,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也不相同。)
分裂期又分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後期和分裂末期。細胞在分裂之前,必須進行一定的物質准備。細胞增殖包括物質准備和細胞分裂整個過程。有絲分裂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按先後順序劃分為間期、前期、中期、後期和末期五個時期,在前期和中期之間有時還劃分出一個前中期。
Ⅶ 【高一生物】什麼是有絲分裂
有絲分裂(Mitosis)
mitosis
編輯本段【概述】
有絲分裂,又稱為間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發現於動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發現於植物。特點是有紡錘體染色體出現,子染色體被平均分配到子細胞,這種分裂方式普遍見於高等動植物(動物和低等植物)。是真核細胞分裂產生體細胞的過程。
編輯本段【特點】
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具有周期性。即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編輯本段【過程】
有絲分裂過程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為了便於描述人為的劃分為六個時期:間期(interphase)、前期(prophase)、前中期(premetaphase)、中期(metaphase)、後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其中間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主要進行DNA復制等准備工作。
通過有絲分裂,每條染色體精確復製成的兩條染色單體並均等地分到兩個子細胞,使子細胞含有同母細胞相同的遺傳信息。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可以區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和末期.不同時期的染色體的形態和行為是各不相同的。從上一次細胞有絲分裂結束到下一次細胞有絲分裂完成之間的一段間隙時間,稱為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後期和末期).間期是DNA合成和細胞生理代謝活動旺盛的時期,占細胞周期的大部分時間。根據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DNA合成情況,又可將間期劃分成:G1期——此時沒有DNA復制,但有RNA和蛋白質合成。S期——此時細胞內進行DNA合成,將DNA總量增加一倍。G2期——此時細胞里含有兩套完整的二倍體染色體,不再進行DNA合成。M期(分裂期)——此時染色體真正開始分裂。
在間期結束時, DNA以染色質的狀態存在於細胞核中,細胞運作正常。
前期:染色質絲螺旋纏繞,縮短變粗,高度螺旋化成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包括兩條並列的姐妹染色單體,這兩條染色單體有一個共同的著絲點連接著。並從細胞的兩極發出紡錘絲。(高等植物的紡錘體直接從細胞兩極發出,高等動物及某些低等植物的紡錘體是由中心體發出星射線而行成的)梭形的紡錘體出現,染色體散亂分布在紡錘體的中央,細胞核分解,核仁消失,核膜逐漸解體.
中期: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心赤道板位置,其著絲點與紡錘絲相接 此時染色體的形態比較固定,數目比較清晰,便於觀察清楚
後期:染色體分裂成單染色體,每一條向不同方向的細胞兩極移動。
末期:染色體到達兩極後解螺旋形成染色質絲,細胞一個分裂成兩個,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重建。
編輯本段【細胞有絲分裂口訣】
有絲分裂並不難
間前中後末相連
間期DNA復制,蛋白質合成在其間
前期兩消和兩現
中期著絲點排列在中央赤道板
後期絲牽染體分兩組
末期兩消兩現壁重建
編輯本段【動植物的不同】
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與植物細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點是:
1.動物細胞有中心體,在細胞分裂的間期,中心體的兩個中心粒各自產生了一個新的中心粒,因而細胞中有兩組中心粒.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兩組中心粒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在這兩組中心粒的周圍,發出無數條放射線,兩組中心粒之間的星射線形成了紡錘體.
2.動物細胞分裂末期,細胞的中部並不形成細胞板,而是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最後把細胞縊裂成兩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個細胞核.這樣,一個細胞就分裂成了兩個子細胞
編輯本段【意義】
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實質為DNA的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由於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DNA,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可見,細胞的有絲分裂對於生物的遺傳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