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遼西鳥化石有什麼重要意義
欣喜之餘,科學家給這種鳥起了一個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是要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名字,叫做「聖賢孔子鳥」。
遼西發現鳥化石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填補了鳥類早期進化的空白。鳥類起源於古代的爬行動物,上個世紀末在德國發現的距今1.5億年「始祖鳥」化石是鳥類動物的祖先。後來,人們又多次發現了距今9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時期鳥化石。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這中間缺了一個連接的「鏈條」,即1.5億年至9500萬年前這一段的鳥化石。遼西的發現正好補上了這一關鍵環節。
二是遼西發現的鳥化石對研究鳥類的進化和分異提供了珍貴資料。專家通過對4種鳥化石的研究認為,至少在白堊紀早期,鳥類已向著多方位輻射,鳥類的進化水平已有了很大的差異,而鳥類最早的祖先則可能在晚侏羅紀以前就出現了。
中華龍鳥、原始祖鳥和尾羽鳥是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
這一自然奇跡是由中國科學家在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市境內發現的。重要的發現起始於1996年8月,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季強在該地獲得了一塊奇妙的小型「恐龍」化石。「恐龍」長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具有似恐龍又似鳥類的特點,季強將其命名為中華龍鳥,並認為它是介於恐龍與鳥類之間的過渡型動物。頓時,這次發現轟動了新聞界,轟動了古生物界,震驚了全世界。
中華龍鳥化石發現於朝陽市北票四合屯,保存於晚侏羅世地層的凝灰質粉砂岩中。據中國和世界古鳥類專家研究考證,中華龍鳥是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渡型動物。這一重大發現,為鳥類起源於小型獸腳類恐龍的假說提供了重要證據。1996年12月,在四合屯又出現了中華龍鳥後代的化石,該化石產出層位在中華龍鳥化石層之上的5.5米、孔子鳥化石層之下的8.5米處。據專家研究考證,該鳥類具有很低的飛行能力,比德國巴伐利亞州索倫霍芬始祖鳥要原始些,故命名為原始祖鳥。1997年夏天,在四合屯又發現尾羽鳥化石,經專家研究確認,尾羽鳥與原始祖鳥相似,而比原始祖鳥又進化了一步,但仍比德國始祖鳥原始。
國內外著名古鳥類專家對朝陽市北票四合屯出現的各種鳥化石進行了深入研究,多數認為中華龍鳥雖然不會飛行,卻是鳥類的鼻祖;原始祖鳥和尾羽鳥是具有很低飛行能力的初鳥類;孔子鳥是具有短距離飛行能力的鳥類。這一發現和研究成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使生命發展中鳥類起源與演化的研究迎來了曙光,取代了130多年來德國始祖鳥是鳥類祖先的地位。以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著名古鳥類專家奧斯特隆為首的歐美專家考察隊,在結束對四合屯考察後,一致認為中國遼西四合屯是回答鳥類起源與演化問題的最完美的地點,這一地點的國際意義是空前的。
到目前為止,在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地區發現鳥類化石250多枚,經專家研究確定為3個亞綱、11個屬、14種鳥類。僅四合屯地區就發現鳥類化石200多枚,包括4個屬、6種鳥類。朝陽地區發現的化石種類和數量之多,演化遺跡保存得如此系統、完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巴伐利亞州共發現7枚鳥化石,僅1個屬、2種鳥類,與朝陽市的發現是無法相比的。正如著名的美國古鳥類專家奧斯特隆所說:「這些沉積和這些化石,不僅是中國的財富,也是世界的財富。」因此,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朝陽是全球古鳥類研究學者神歸夢想的地方,中華龍鳥已經由朝陽飛向全世界。
1998年10月,國家已批准以朝陽市北票四合屯為中心,建立了面積為46.3平方千米的鳥化石群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管理處遵照「依法保護、科學研究、合理開采、有效利用」的原則,管理工作已全面到位。在朝陽地區以及鳥化石群自然保護區內,中華龍鳥化石層位以下,還有厚度達千米以上的中、早侏羅陸相沉積地層,且保存系統完好,是進一步研究生物演化和鳥類起源的理想場所,這不但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是典型的、罕見的。
遼西古鳥類化石的發現與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中華龍鳥引起的古生物理論與實踐的大碰撞並沒有完結,研究工作還將繼續。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朝陽市作為世界鳥化石的寶庫對這一領域的貢獻將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為世界所矚目。
『貳』 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______是非常的重要證據.始祖鳥化石的發現,說明鳥類是由古代的______動物進化
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先後順序,說明了生物的進化歷程和進化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始祖鳥化石的身體結構既和爬行動物有相似之處,又和鳥類有相同之處,根據以上特徵,科學家認為始祖鳥是由爬行類進化到鳥類的一個過渡類型,始祖鳥化石說明了古代鳥類是由古代的爬行動物進化來的.
故答案為:化石;爬行.
『叄』 始祖鳥化石是怎樣證實生物進化理論的
達爾文生物進化的基本理論之一就是:世界生物是由低等逐漸向高等生物進化的。始祖鳥可以很清楚地幫助我們認識這一進化過程,也就是說由爬行動物逐漸向鳥類進化的過程。從始祖鳥化石上可以看出許多爬行動物的特徵,同時它已具有明顯鳥類的性狀。它與爬行動物構造相似的程度,竟達到若不是有很鮮明的羽毛印痕,人們必然會把它自然地歸入到爬行類動物,尤其會認為是小型恐龍化石。無怪乎有人稱它為「美麗的爬行動物」。這就是處於兩類生物過渡階段中間環節代表動物的性質,越是這樣居於進化中間類型的動物,便越不容易區分,其在生物進化中的地位越重要,意義也就越大。
『肆』 始祖鳥的發現有何重要意義
他證明了,鳥類是由爬行類動物進化來的,物種進化論的根據啊
『伍』 始祖鳥化石的發現有何意義
因為始祖鳥兒的發展壯大,順帶始祖鳥化石也出名兒了。
『陸』 關於始祖鳥化石有哪些說法
1861年,德國的內科醫生卡爾·哈百林在巴伐利亞索倫霍芬附近的印板石石灰岩中採集到世界上第一件始祖鳥化石標本。它的外形很像添翼的爬行動物,具有羽毛、飛翼、「開放式」骨盆和三前一後的四足後趾等鳥類特徵;但始祖鳥的肋骨無鉤狀突,而有牙齒、分離的掌骨和尾椎骨等爬行類特徵。這個始祖鳥化石生物呈現出爬行類與鳥類之間的過渡形態,它一直被當作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鳥類化石,現收藏在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鳥類是從中生代侏羅紀的一種古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由於鳥類適應飛翔生活,骨骼脆弱,形成化石的機會很少,直接祖先尚未查明。始祖鳥化石的出土,為傳統的動物進化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但是,1985年英國加的夫考古學院的鳥類古生物學家F·霍爾和古物理學家C·維克拉馬辛卻對始祖鳥化石提出疑義,認為始祖鳥化石是偽造的,只不過是在標準的爬行動物骨骼上,人為地配上美麗的裝飾羽毛而已。以色列物理學家L·史培納在倫敦自然博物館的支持下,拍攝了化石標本的照片,並刊登在當時英國的《攝影月刊》上。照片上清楚地顯示出羽毛上下模型的疊影和羽毛下的塗膠痕跡。說明偽造者是在普通爬行動物骨骼上粘上羽毛,並翻模製作成的「始祖鳥化石」。霍爾和維克拉馬辛在取樣並仔細檢測了化石標本後又提出證據:化石標本上的一道裂縫是用工具人為敲擊的結果;翅膀化石部分的枝葉晶體與其他部分的截然不同;況且,化石骨骼沒有龍骨突和胸骨,說明此種動物根本不會飛翔,這就從根本上違反了始祖鳥的概念——一支古爬行動物為了適應飛翔生活,前肢轉化為翼,鱗片演化成羽毛。
霍爾和維克拉馬辛的觀點引起了古生物界的一場激烈的爭論。許多科學家對此表示贊同,倫敦自然博物館的A·查利基先生說,他簡直不相信過去的古生物學家何以把鳥類的進化描繪得如此栩栩如生,也許偽造者正是利用人們急於揭示鳥類進化的緊張心理來達到一鳴驚人乃至流芳百世的目的。
最近,收藏始祖鳥標本的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兩棲類、爬行類、鳥類館館長A·克利格及其同事們,正式撰文反駁了霍爾和維克拉馬辛的觀點。他們認為始祖鳥化石絕非贗品,其依據是:用顯微鏡觀測,化石標本沒有任何塗膠的痕跡;標本上的一道裂縫幾乎成直線,人工不可能敲擊出這種形狀,這是最基本的概念;用紫外線攝影檢測,整個化石與枝葉部分的晶體結構和分布是完全一致的。克利格等人說,世界上許多科學家已不再對始祖鳥的真實性持懷疑態度。
霍爾與維克拉馬辛卻不理會這些反駁論據,他們要求從化石標本上取樣重新進行測定,但卻遭到博物館的拒絕。克利格說,除非他們自己發現了明顯的可疑點,化石標本不再鑽孔化驗,並一概謝絕外借。
由於博物館對始祖鳥化石標本具有絕對的支配權,這場爭論很難進一步深入下去。
『柒』 古生物學家在研究化石時,發現了一些中間過渡類型的動植物化石,為證明生物的進化提供了重要證據。始祖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