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地球的表面有哪些自然生物

地球的表面有哪些自然生物

發布時間:2022-07-23 06:27:46

Ⅰ 地球表面由哪些東西組成

地球外部有四個圈層,分為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氣圈。
地球表面是地殼的頂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陸地,當然地殼也包括海底,這些都屬於岩石圈的一部分。

Ⅱ 地球各個時期的代表生物有哪些

看下面的地球地質年代表,其中有兩欄就是當時的代表性生物。

地質年代表

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4宙14代12紀。即早期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以後顯生宙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6個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新生代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共3個紀。每個地質年代單位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2億年。

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准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

地球大約誕生於46億年前,當時地球上沒有生物。

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類似於現在細菌的單細胞生物化石,其地質年代大約在距今36億年前。屬於元古代。

此後直到距今約25億年前,才出現了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原始藻類,地球上才出現了游離氧氣。它們是地球上所有植物的祖先。另外的單細胞生物沒有進化出光合作用能力,其中的一部分好氧生物成為現在所有動物的祖先。它們仍都是單細胞生物。

到距今約12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多細胞生物,主要是多細胞藻類植物和海洋中的多細胞動物,類似於現在的海綿動物和腔腸動物。

到距今約6億年前,地球進入古生代,在古生代震旦紀,海洋中出現了數量和種類眾多的藻類植物。進入寒武紀後,由於地球上氧氣含量劇增,發生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出現了以三葉蟲為代表的海洋節肢動物,還有鸚鵡螺、菊石、海百合等。這個時代是無脊椎動物的時代。

在距今4億多年前的古生代奧陶紀和志留紀時,藻類植物開始進軍陸地,進化為原始陸生植物,也就是苔蘚類植物。志留紀時原始脊椎動物出現,它們是各種原始魚類,但海洋節肢動物依舊占據優勢,並開始隨著植物向陸地遷移。

在距今4.05億年至3.5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低矮的苔蘚類植物已經進化為高大的蕨類植物,並形成了茂密的森林。動物中出現了大量的陸生節肢動物。海洋中珊瑚、菊石、節肢動物繁盛,魚類大量出現,使泥盆紀成為魚類的時代,並開始嘗試登陸。到泥盆紀後期,最早的兩棲動物出現了。

此後是石炭紀。石炭紀距今3.55億年至2.9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石炭紀時陸地面積不斷增加,陸生生物空前發展。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出現了大規模的森林,給煤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陸生脊椎動物進一步繁盛,兩棲動物佔到了統治地位。生活在陸上的昆蟲,如蟑螂類和蜻蜓類,是石炭紀突然崛起的一類陸生動物,它們的出現與當時茂盛森林密切相關,其中有些蜻蜓個體巨大,兩翅張開大者可達70cm。巨型馬陸、巨型蜘蛛等也出現在這一時期。

石炭紀之後是二疊紀。二疊紀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99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植物中仍以節蕨、石松、真蕨、種子蕨類為主。晚二疊世出現了銀杏、蘇鐵、松柏類等裸子植物,開始呈現中生代的面貌。動物中,魚類繼續發展;兩棲類進一步繁盛。爬行動物在二疊紀有了新發展;出現了似哺乳動物的獸孔類爬行動物。在二疊紀晚期,發生了二疊紀大滅絕事件,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0%的物種滅絕,其中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三葉蟲就是在這時完全滅絕了。由此,地球進入了中生代。

中生代(距今約2.5億年至6500萬年)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總體來說,整個中生代是爬行動物橫行的時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洋中的魚龍、天空中的翼龍,和陸地上各種各樣的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

中生代植物,以真蕨類和裸子植物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裸子植物仍占據著重要地位。動物中,除了占據絕對優勢地位的爬行動物外,躲過了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的一部分兩棲動物仍然存在;哺乳動物出現;鳥類也進化完成。

到6500萬年前,按照最流行的說法,隨著一顆直徑約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生態發生巨變,包括恐龍在內的所有大型爬行動物完全滅絕,為哺乳動物的進化騰出了巨大的空間。

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至今)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隨著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新生代被分為三個紀:古近紀和新近紀和第四紀。總共包括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新生代以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開花植物)的高度繁盛為特徵,由於生物界逐漸呈現了現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現代生物的時代。新生代時地球的面貌逐漸接近現代,植被帶分化日趨明顯,哺乳動物,鳥類,真骨魚和昆蟲一起統治了地球。

新生代中的第四紀(可劃分為更新世和全新世)開始於大約二百萬或三百萬年前,具體時間並未確定,如今仍然是第四紀。第四紀有兩件大事,一件是發生大規模的冰期,一件是人類和現代動物的出現。到全新世時,人類成為地球的主宰。

Ⅲ 你知道地球上已經發現的生物有多少種嗎

地球上已被發現的生物總數大約為120萬種。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報告稱,估算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生物,其中包括650萬種陸地生物和220萬種海洋生物。其中已知陸生生物大約100萬種;已知海洋生物更少,約20萬種。

在估算出的870萬種生物中,可分為650萬種陸生生物和220萬種海洋生物,又可分780萬種動物、30萬種植物和60萬種真菌。此前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是在300萬到1000萬之間,而聯合國環境署的最新研究則縮小了這個范圍,是迄今最精確的估算結果。他們提出的870萬也是一個估算值,誤差在130萬左右,也就是說,地球生物的種類數可能是在740萬到1000萬之間。

(3)地球的表面有哪些自然生物擴展閱讀:

隨著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壞、濫捕亂獵等,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天幾十種的速度消失。這是地球資源的巨大損失,因為物種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食物鏈引起其他物種的消失。

2008年10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公布了哺乳類動物種群的全球調查結果:在不久的將來,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哺乳類動物會走向滅絕。多項調查數據表明,地球上的動植物每天都在消失。所以要愛惜生物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Ⅳ 地球上的生物種類超過多少萬種

地球上的生物種類就目前發現被定義、命名的生物約有1000萬種左右,很多學者預估,還未被發現生物也超過1000萬種。

Ⅳ 地球的表面由什麼和什麼組成的,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還有形狀多樣的什麼

地球表面是岩石和土壤(x)。
地球表層系統是相對於地球內圈而言的組成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圈、大氣圈、水圈、人類圈和生物圈構成的地表自然社會綜合體。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而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內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
對於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地球內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

Ⅵ 地球的表面是由什麼組成的

地球表面主要組成有:

1、岩石圈

地球岩石圈指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從固體地球表面向下穿過地震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一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為止。

2、水圈

水圈(Hydrosphere)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為活躍的一個圈層。它與大氣圈、生物圈和地球內圈的相互作用,直接關繫到影響人類活動的表層系統的演化。

3、生物圈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質、生物生成性物質和生物惰性物質三部分組成。

4、大氣圈

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

(6)地球的表面有哪些自然生物擴展閱讀:

地球表面的主要特徵有:

1、三態轉換

由於地球距太陽遠近適中,具有適宜的溫度;其形狀大小適宜(半徑6378公里),使它表面吸引了適量的水和大氣並保持一定的壓力,造就了地表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形態物質共存並互相轉化的復雜形態。

2、地球內力

所謂地球內力是指地球的構造力,來自地球內部,在地球表層清晰明顯地表現出來,諸如火山、地震、岩漿活動、地殼隆起和沉陷等等。

3、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即指以太陽輻射為基本能源而產生的風化作用、流水作用、風蝕作用等,它通過物理化學變化、物質的侵蝕、搬運、堆積作用極力消除內力所造成的起伏,總的作用趨勢是夷平地表,其影響深度僅限於地表以下幾米到幾十米的深度。

4、中介作用

生物圈是地球表層物質、能量流所維持的一層薄薄的有機膜,它起到了太陽能與無機界之間的中介作用。

5、人類活動

人類的出現使地球表層發生了質的變化,也構成了區別於其他層圈的突出特徵。人類改變大氣圈,造成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甚至控制局部環流;人類改變水循環、創造人工地形,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物界的面貌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球表層

Ⅶ 15億年前地球上有什麼生物存在

你知道生命從哪裡來嗎,天就像男人,地就像女人,而雨水就是天的精液,天下雨就是天和地在做愛

Ⅷ 地球上有哪六大類別 有植物,動物,菌類,微生物類,氣類。還有一個是什麼

按照科學中,生物的分類,現在比較認可的六類分類是:植物界、動物界、真菌界、病毒界、原生生物界、原核動物界
按照某些地球研究者或者游戲的分類,分:物質、能量、精神、時間、空間、綜合
按照信仰、人的意識,有人分:人、魔、妖、鬼、神、靈
你需要哪一種分類?
你所說的,我沒有看到過,願聞其詳!

Ⅸ 地球上大約有多少種生物

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生命在活動。有150萬種動物、40多萬種植物以及十幾萬種微生物,這是已經被確認或定名了的。全球實際存在的生物種數自然要比這個數字多得多,比如有的生物學家推測,地球上大約有500萬到1000萬種生物。

Ⅹ 地球之外有什麼生命物體

生命只是人類給予某些物種的定義,而人類所不認識的東西卻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比如原來素認識的有氧才有生命,可現在發現的許多地球生命體都不需要氧而的存在。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我們一直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尋找我們所謂的生命體

先看看地球上的奇特生物吧:
1979年的一天,美國「阿爾文」號潛水器正在東太平洋中脊約2500米深的加拉帕格斯海底進行科學考察。突然,潛水器中的科學家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數十個形似煙囪、高約2-5米的柱狀物從海底拔地而起,正向海水中噴著黑色煙霧,「阿爾文」號潛水器彷彿穿梭在一片「海底工廠」中。

經過進一步考察,科學家們發現噴出的黑色煙霧的溫度高達350℃。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在沒有陽光和缺乏氧氣的海底黑煙囪周圍還生活著大量奇形怪狀的生物,它們構成了一個龐大而有序的生物群落,其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密度甚至可以與陸地上的熱帶雨林相媲美。

這些海底黑煙囪是怎樣形成的?周圍的生物群落又從哪裡來?這一系列疑團引起了科學家們強烈的興趣。

140根黑煙囪「噴金吐銀」

現在,科學家已發現,海底黑煙囪與大洋地殼內熱循環有關。海水進入深達兩三千米深的地殼裂縫,冰冷的海水與滾熱的熔岩接觸,就形成了黑煙。目前,科學家已陸續發現了黑煙囪140餘處,其中離中國最近的有沖繩海槽的黑煙囪。

科學家還驚喜地發現,這些黑煙囪既是噴發含硫毒氣的窗口,同時也是「噴金吐銀」的寶地。因為下滲的海水在與岩層接觸過程中,能夠溶解多種金屬元素。在西南太平洋勞恩海盆中的黑煙囪上,科學家們甚至找到了原生自然金顆粒,在紐西蘭海灣的黑煙囪中還發現了天然的水銀。

由於海底黑煙囪大多處於1000-4000米的海底,無論實地尋找還是直接觀察都要求高技術手段,並且費用極其昂貴,目前僅有幾個發達國家有能力開展現代海底研究。他們主要使用潛水器和水下機器人完成采樣。中國科學家對海底黑煙囪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科學家希望我國自行研製的能下潛7000米的載人潛水器將一展身手。

「噴出」萬種奇異生物

海底黑煙囪的發現不僅引起地球科學界的轟動,也吸引了許多生命科學家的目光。長期以來,深海環境一直被認為是生命的荒漠。這里水深數千米,陽光無法到達,光合作用不能進行,生物缺乏食物來源。但調查發現,海底黑煙囪周圍的生物群落具有高密度性。生物量往往是附近深海環境中生物的一萬到十萬倍。原來,它們維持生命所需的能初能源,不是依靠光合作用,而是黑煙囪噴出的硫化物。生活在黑煙囪周圍的細菌不但可以耐高溫、高壓,在沒有陽光和缺乏氧氣的極端環境下生存,還能將有毒氣體轉化為養分。

科學家還發現,黑煙囪周圍的生態系統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溫度、壓力和營養濃度。不同的生物群落分布在不同小環境中。在水溫60-110攝氏度區域分布著多種細菌;在20-40攝氏度區域,生活著大量的蠕蟲動物;在2-15攝氏度區域,生物種類繁多,包括蛤類和蝦類。

發現「生命第三界」

在黑煙囪的生物群落中,有一種細菌尤其引人注目。這就是被科學家稱為「生命第三界」的古生菌。

古生菌可以生存在高溫(80-120℃)、高壓(水深2000-300米0)、劇毒(H2S)的環境中,代表極端環境下的生命形態,並構成了深海食物鏈的源頭。科學家對古生菌的基因測序表明,它們最接近於地球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代表著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

科學家分析,地球早期大氣圈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比現在高100倍),地表火山活動強烈,並有強烈紫外線輻射,使地表不適合生物生存,而海底隱蔽環境是早期生命躲避隕石撞擊及強烈紫外線輻射的理想場所。早期海水中的氧含量較少,非常類似於現代海底黑煙囪周圍的環境。科學家們認為最早期的生命可能就是現在黑煙囪周圍的古生菌。隨後,生命從深海向淺海擴展,隨著環境的改變才轉移到地球荒涼的表面,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各種生命形態。

地外生命研究再添新思路

科學家還認為,海底黑煙囪生態系統的發現為人類尋找地外生命的努力展現了良好的前景。

近幾十年來,人類開始認真地、系統地尋找地外生命的蹤跡,盡管至今還沒有在地球外找到過活的有機物,但是仍然有理由對此充滿希望。原來人們認為陽光、水和空氣是生命存在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海底黑煙囪周圍生物群落的發現使人類對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生命可以在沒有氧氣和陽光的各種極端環境中生存。在其他星球上只要存在類似海底黑煙囪的環境就有可能產生或存在生命。

近期對海底的探測有了越來越多的驚人發現。盡管洋底似乎沒有光線,但小蝦的後背中部有「眼睛」,它們能看到地熱噴口的熱量產生的光線,那裡的熱度從地熱噴口表面的零度一直上升到和噴口裡面的溫度差不多,即攝氏350度。美國海洋學研究所的卡爾·韋森博士就發現過一些細菌能夠生活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中。韋森博士說:「化學合成(用化學物質作為能量的來源)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東西,幾百年前被科學家發現了,它特別的地方在於,這些細菌是在利用地心中的氫和氫化物。」

海底地熱噴口附近的生物互相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相互依賴,比如小蝦的身上覆蓋著藻絲,上面有許多微生物;在貝類的身體上長有微生物菌苔,各種細菌長得有好幾厘米厚,在水流的沖擊下搖搖擺擺飄上飄下;許多生物體排泄出硫磺,而一些生物專愛吃重金屬。韋森博士說:「這些生物與地球上古老的生物體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都保留著很古老很傳統的生活習慣。」

■龐培蟲最能忍

新物種龐培蟲初次記載是在八十年代,是特拉華州大學的斯蒂芬·卡里博士在海底火山口附近被發現的,這種生物長約6-8厘米。這種海洋生物就生活在海底的火山口裡,身上覆蓋著一層一厘米厚的細菌,像是穿上了一層毛衣。龐培蟲能分泌出一種粘液,它身上的細菌就是以這種粘液為生,有句古話叫「世上沒有免費的宴席」,既然細菌吃了它分泌的粘液,那一定也給它帶來好處,也許細菌對龐培蟲起到一種保護層的作用。

卡里博士想知道在火山口裡是否還生活著類似的生物,所以他要求潛水員到一個火山口裡進行搜索。當操作員用潛艇上的機械手臂把一個探管插入灼熱的火山口時,聲納探測攝像機的屏幕突然變成了紫色。探測數據表明,探管一端的溫度達到了攝氏80至100度,而另一端的溫度只有20度,這種溫度差別是生物所不能忍受的,因此龐培蟲被視為地球上最能適應溫度變化的生物。

溫度的變化,使得海底火山口兩端的生物成為不同的種類。卡里博士尤其對龐培蟲身上覆蓋的那一層厚厚的細菌保護層感到興奮不已,因為這些細菌可能含有酶,而這種酶可以用於生產食品、紡織品、紙、清潔劑和葯品等。

■解釋生物多樣性

凡·多弗博士看到過所有這些超自然的奇特的生物,她在許多地方採集了各種各樣的貝類及其它生物的標本,根據她所採集到的東西,她有了一個假設,那就是生物種類從一個海底火山口到另一個火山口之間分布的比率與火山口的數量有著密不可分的

閱讀全文

與地球的表面有哪些自然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