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手上的細菌真的比馬桶上的細菌還多嗎
人手上的細菌種類比馬桶圈上的要多,而且每個人的細菌還跟別人的不同。你手上的細菌就像你的細菌指紋一樣,只屬於你。
每個人皮膚上的微生物組成不同,就個人來看,微生物群在你皮膚上的分布並不均衡。比如你胳肢窩里和腦門上的微生物數量很多,但是種類相對較少。你手掌和手臂上的微生物數量比較少,不過品種繁多。
我們手上有哪些細菌?
我們手上的細菌種類,最常見的是葡萄球菌、棒狀桿菌、擬桿菌、丙胺桿菌。手上的乳酸菌比較少,男性手上大約有2%,女子手上多一點兒,有6%。這里要強調的是,女性手上的細菌數量和種類比男性手上的要多。另外手上偶爾能發現真菌,不過數量少種類也少。
不過,我們手上常見的細菌在麵包師手上都找不到,麵包師有一雙跟我們不一樣的手。從來自不同國家的15位麵包師手上取樣發現,麵包師手上25%到80%的細菌是乳酸桿菌和相關種類。所有的麵包師手上都有真菌,很顯然,這些真菌是酵母,不過酵母的種類卻多種多樣。
最後關於人體微生物多說幾句:我們自出生後一直跟微生物生活在一起。皮膚、口鼻、腸道,從外到內,身體上到處都是看不見的微生物。細菌、真菌、原生生物,還有病毒,這些微生物跟我們同吃同住,很多微生物幫助我們分解食物,吸收能量,也有不少微生物帶給我們疾病隱患。
微生物種類繁多,數目龐大。單單居住在我們身體上的微生物數目就大得驚人,你身體上有大約10萬億個人體細胞,但是有100萬億個微生物細胞。說到這里,手指上的細菌也不足為奇了。
㈡ 人的手上都有什麼細菌如什麼大腸桿菌什麼的這各種細菌分別會給人類帶來哪些病害各有多少呢
人的手上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未洗過的手最多有80萬,指甲油38億個細菌。症狀為:腹部痙攣、水性或血性腹瀉、發燒、惡心和嘔吐。
㈢ 手上的細菌怎麼如此多
手上的細菌是有益的細菌多還是有害處的細菌多
細菌對環境,人類和動物既有用處又有危害.一些細菌成為病原體,導致了破傷風、傷寒、肺炎、梅毒、霍亂和肺結核.在植物中,細菌導致葉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觸、空氣傳播、食物、水和帶菌微生物.病原體可以用抗菌素處理,抗菌素分為殺菌型和抑菌型.
細菌,人們都容易把他們往壞處想.原來,細菌中大多數都是紅臉英雄,起著免疫屏障和營養的作用.想辦法攝取一些有益菌,比如喝含雙歧桿菌的酸奶,就對健康大有好處.
細菌通常與酵母菌及其他種類的真菌一起用於醱酵食物,例如在醋的傳統製造過程中,就是利用空氣中的醋酸菌(Acetobacter)使酒轉變成醋.其他利用細菌製造的食品還有乳酪、泡菜、醬油、醋、酒、優格等.細菌也能夠分泌多種抗生素,例如鏈黴素即是由鏈黴菌(Steptomyces)所分泌的.
㈣ 世界衛生協會的規定手上細菌一共有多少
我們之所以飯前要洗手是有原因的。從一幅孩子手上的微生物的照片便能看出,我們每天攜帶了多少細菌。美國微生物學家塔莎在她八歲的兒子從外面玩耍歸來之後,她讓他印了一個手印。接著,她將這個手印放在瓊脂中培育了48小時。下圖為其中最大的一個菌落的近照,可能是芽孢桿菌—一種常見於手上的桿狀細菌。要弄清到底有哪些微生物,需要進行更詳盡的測試,其中白色的菌落可能是一種葡萄球菌。約有百分之三十的人鼻腔中含有葡萄球菌,平時並不會因此而生病。但有些葡萄球菌在產生抗生素耐葯性之後可能引起疾病。其中由酵母菌和真菌構成的菌落只有在室溫下生長時才會顯示出真實的顏色。我們很容易忘記,我們的身體是數百萬細菌和微生物的居所——其中大部分都是無害的。事實上,這個培養皿中的手印中包含的細菌物種甚至可能對人類的免疫系統有所助益。下圖為手印外的一個不知名菌落,可能因為培養皿受到污染而產生。研究人員認為,我們身上的微生物可能比人體細胞還多,當我們從一棟房子搬到另一棟房子時,會把身上所有的細菌都帶過去,在短短一小時之內就能「攻下」新的住處。這些細菌非常獨特,未來可用於破案之中。
㈤ 人手上的微生物有哪些種類
微生物的種類有哪些
一般,傳統意義上的微生物分類,分為非細胞型,原核細胞型和真核細胞型三類,這種劃分是跟據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長特性來劃分的,但是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微生物不能用常規的培養方法來進行培養,所以僅僅從表型(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長特性)上來對微生物進行劃分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我們知道,生物界中的保守序列16s
rrna和18s
rrna進化速度很慢.因此,在1996年,國外一學者pace提出不根據原核細胞及真核細胞類型對微生物進行分類,而是根據16s
rrna和18s
rrna來進行分類。他根據已有的將近5000個已知的rrna序列作分析,發現「進化樹」上的真細菌,古細菌以及真核型微生物間的距離相似,即微生物可分為上述三大主要組別。
㈥ 手上常見的細菌有哪些
手部常見細菌有2種:常居菌(resident flora):也稱固有性細菌,能從大部分人的皮膚上分離出來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是皮膚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不易被機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棒狀桿菌類、丙酸菌屬、不動桿菌屬等。暫居菌 transient skin flora 寄居在皮膚表面,常規洗手容易被清潔的微生物,直接接觸患者或被污染物表面時刻獲得,可隨時通過手傳播,與醫院感染密切相關。
㈦ 手上最恐怖的微生物
1,手上的細菌分為兩類:一類為常駐菌群,較固定地寄生於皮膚,數量和菌種的組成保持相對穩定; 另一類為暫駐菌群,主要存在於暴露部位皮膚,其數量和菌類有很大的變化.,
2,美國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和男性相比,女性手掌中的細菌品種更加繁多。但無論男女,平均每隻手上有150種細菌,品種之多都已經超出了研究者的預期。
3,除了一些暫住的細菌,手上常見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某些種。
㈧ 人的手上有細菌嗎
手接觸外界的細菌、病毒、污物的機會最多,很容易被弄臟。怎樣才能除掉手上的細菌呢?
有的人習慣在盆子里洗手,盡管抹上肥皂認真搓洗;更有一家人共用一盆水,集全家人手上的污物於一盆,當手從水中出來時總不免帶點污水,如此洗手,有時怕比不洗還糟。
流水洗手該沒問題吧?但先前用臟手打開龍頭開關時,開關被污染,手洗凈後去關水龍頭時,手會再次被污染,尤其是公共場所的水龍頭開關,經眾人之手,集眾人之臟,是傳播疾病的重要媒介。
洗手的習慣從何時開始已無從查考。但以清除致病的細菌為主而進行的洗手,距今也不過是一百年的事情,當時婦女分娩之後,因產褥熱而死亡的人很多,有人便考慮到是助產士手臟而引起的。作為其對策,用含有漂白粉的水洗手之後,產褥熱便減少了。其後,便產生了消毒雙手、抑制細菌的繁殖及殺菌等等的概念與想法,現代外科學成功的三大要素之一便是「消毒」。
一般情況下,用流水(如自來水)洗手,能使手上的致病微生物減少80%,用肥皂充分地洗,再用自來水沖洗(用流水加肥皂刷洗,效果更好),能使病源微生物減少到95%。如果毛巾不幹凈,寧可讓濕手自然乾燥,也不能揩手,以免「功虧一簣」。最好用消毒的一次性紙制毛巾充分揩拭,對於一般家庭來說,這樣洗手便是很好的了。在公共場所應使用干手機。
外科手術室里的洗手方式要算是最嚴密、最典型的了。在滅菌要求較高的情況下,用碘類及洗必泰類消毒劑,塗在滅菌的清潔的刷子上反復搓擦雙手之後,再用完全滅菌的水沖洗手上的泡沫,最後用滅菌的一次性紙制毛巾,從手指甲開始往上向胳膊肘方面充分地、徹底地揩凈皮膚上的水分。
㈨ 手上有真菌嗎
手上微生物因人而異。諾厄·菲勒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一份聲明中寫道:「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日常生活中留下獨特的微生物痕跡。」菲勒和其他研究人員先前發現,每個人手上平均有大約150種微生物,其中只有13%可能出現在另一個人手上。這些微生物不會導致疾病,人洗手數小時後會重新出現。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微生物會留在人手接觸過的物體上並能存活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會因溫度、濕度、光照等因素變化而受到影響。
因此,手上有沒有真菌也要因人而異。
㈩ 我們手上有多少細菌
我們之所以飯前要洗手是有原因的。從一幅孩子手上的微生物的照片便能看出,我們每天攜帶了多少細菌。美國微生物學家塔莎在她八歲的兒子從外面玩耍歸來之後,她讓他印了一個手印。接著,她將這個手印放在瓊脂中培育了48小時。
(編譯: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