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生物塗抹怎麼做
工作人員手部微生物檢測,塗抹法
不能將棉球放到培養基裡面培養,這樣根本沒辦法計數。將棉簽放入10ml滅菌生理鹽水中,混勻,取1 ml到平板中,再到平板(45℃的培養基約15ml)。37℃培養48h,計數。
假如手很臟,細菌很多,則將棉簽放入含10ml滅菌生理鹽水的采樣管後,取1ml到9ml無菌生理鹽水中(相當於10倍稀釋),再取1ml該稀釋液到滅過菌的平板中,再倒入培養基。
B. 自然界分離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驟
自然界的微生物,幾乎都是混雜在一起的。人們要想觀察、研究和利用某一種微生物,就必須將它從各種微生物混生的環境中分離開來。所以微生物的分離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
一、分離的基本方法
微生物分離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連續稀釋分離法,平板劃線分離法和單細胞分離法等方法。其中,單細胞分離法需要貴重精密儀器,中學無法開展,而連續稀釋分離法和平板劃線分離法卻簡便易行,中學完全具備開展條件。現將這兩種方法說明如下。
1.連續稀釋分離法
①取1克土樣,在火焰旁放入裝有99毫克無菌水的錐形瓶內,充分搖勻,將菌分散。
②用移液管吸取上述菌懸液1毫升,放入盛有9毫升無菌水的試管中,並進一步稀釋成1000倍,即10-3的菌懸液。按10倍稀釋法連續稀釋到10-8(每1次稀釋,都須更換移液管)。
③取3支1毫升移液管分別從10-8、10-7、10-6菌懸液中吸取1毫升菌懸液,分別注入編號10-8、10-7和10-6的培養皿內,同一稀釋液重復做3個培養皿。
④將溫度為45~50℃的營養瓊脂培養基(其成分和配製方法見本章第三節)倒入上述各培養皿內,輕輕旋轉使菌懸液充分混合均勻,凝固後,將培養皿倒扣放置在溫暖處(28℃左右),每天觀察培養基表面有無微生物菌落。
⑤經過一定時間培養後,培養基上長出菌落,根據菌落特徵,初步判斷屬於何種類型的微生物,並在顯微鏡下檢查,若菌體形態一致,則可認為是初步分離到純菌種。
⑥將分離培養所得的純菌種,從平板培養基轉移到試管斜面培養基上培養。
2.平板劃線分離法
①取1克土樣,在火焰旁加進裝有99毫升無菌水的錐形瓶中,堵塞棉塞,製成菌懸液待用。
②取一培養皿置於實驗台上,左手將培養皿打開稍許,向培養皿內注入熔化的營養固體培養基10~12毫升,輕輕轉動培養皿,使其中的培養基分布均勻,平放桌上,使其凝成平板。然後在皿底用蠟筆劃分A、B、C、D幾個區。應連續製作幾份平板培養基。
③將培養皿底部用姆指和無名指固定成傾斜狀態,在火焰旁將培養皿稍微打開。在此同時,用環狀接種針在火焰旁取少許菌懸液,迅速送入培養皿內,在平板培養基的一邊,作第1次平行劃線 6~7條,轉動培養皿約70°角,用燒過冷卻的接種針,通過第1次劃線部分作第2次平行劃線,然後再用同樣方法,作第3次平行劃線。劃線時,應使平板培養基表面向下,以免空氣中雜菌落入。接種針應與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種針碰到培養皿邊緣,也不要將培養基劃破。
④將劃線後的培養皿倒放在28℃左右的溫暖處進行培養,待長出菌落後,鑒定微生物類群,並根據鏡檢結果,判斷是否已分離到了純菌種。如果菌種很純,則可轉移到斜面培養基上進一步培養。
連續稀釋分離法和平板劃線法,均須在無菌室或接種箱內進行。
二、各類微生物的分離
1.從土壤中分離好氣性及兼性厭氣細菌
其分離方法見本節「分離的基本方法」
2.從土壤中分離放線菌
①製作高氏一號培養基,趁熱注入培養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稱取土壤10克,放入裝有100毫升無菌水的錐形瓶中,並加入10%酚10滴,以抑制細菌生長。振盪10分鍾,製成10-1菌懸液。按照連續稀釋分離法,進一步製成10-3菌懸液。
③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懸液,注入平板培養基上,用無菌玻璃刮刀將菌懸液均勻塗抹在整個培養基上。然後將培養皿倒置於25~30℃溫箱中,培養7~10天,培養基上會出現微生物菌落。如果菌落的硬度較大,乾燥緻密,且與基質緊密結合,不易被針挑起,這就是放線菌菌落。
④挑取放線菌菌落,接種於斜面培養基上。
3.從土壤中分離黴菌
①製作豆芽汗葡萄糖培養基,並添加80%乳酸數滴,以抑制細菌生長。將培養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稱取10克土壤,按上述分離放線菌的方法製成10-4或10-5的菌懸液。
③取0.1毫升菌懸液注入培養皿內培養基上,用玻璃刮刀塗抹均勻。然後將培養皿倒置於25~30℃溫箱內培養3~4天。培養基上會出現微生物菌落。黴菌菌落常長成絨狀、棉絮狀或蜘蛛網狀,可根據這一特徵尋找黴菌菌落。
④挑取培養皿內的黴菌菌落接種於斜面培養基上。
4.從飲水中分離大腸桿菌
①製作伊紅美藍培養基,趁熱注入培養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用滅過菌的錐形瓶盛取河水或溝水,按1:10稀釋。
③取0.1毫升稀釋液接種於伊紅美藍培養基上。用平板劃線分離法進行分離。
④將劃線後的培養皿倒置37℃溫箱中培養18~24小時。培養基中會出現大腸桿菌菌落,菌落中心呈暗藍黑色,發金屬光澤。
⑤將菌落接種於斜面培養基上(由營養瓊脂培養基製成)。
C. 醫療器械如何做微生物限度實驗,菌液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不同類別有不同的檢驗方法。
消毒器械一般采樣用塗抹法,塗抹100平方厘米,不夠采全部表面,放入10ml中和劑中,然後送檢。
滅菌器械做無菌試驗。
有些器械有專門的監測方法(包括采樣、檢測),如胃鏡等。
網上有標准方法的,自己搜下
D. 塗抹法是微生物檢驗的一個采樣方法,想引用但不知道是哪個標准里的
一般都是企業自定的,參照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准》GB15979-1995、《HACCP原理與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公共場所空氣微生物檢驗方法細菌總數測定》GB/T 18204.1-2000、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業標准SN 0169-92/SN 0172-92/ SN 0170-92、 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檢驗培訓教材》中《出入食品生產廠衛生細菌檢驗方法》、日本東京冷凍食品檢驗方法。
E. 微生物塗抹怎麼計數啊
單位是cfu/ml ,其中cfu是活菌數目,你所採用的方法是活菌計數法,計數結果為每個平板的菌落數比上塗抹的量(即多少毫升或微升)。一般情況下活菌技術需要2個以上的重復以提高准確度,具體的操作可以參考微生物實驗手冊中的微生物計數方法。另外一種計數方法是直接計數,即將塗抹液滴入血球計數板上,直接計數,但這種方法計數的結果誤差較大,且不能代表活菌的數目。
F. 微生物鏡檢塗片步驟
單染色法,以觀察菌體形態為主。
1、把泡在酒精中的片子用鑷子夾出,放在酒精燈上點燃,去掉片子上的酒精及油脂。
2、片子冷卻後,蘸一接種環發酵液,均勻地塗在片子上。
3、塗後的片子,於酒精燈火焰上過幾遍,使所塗的細菌固定在片子上,注意,片子溫度不易過高,以不燙手背為主,溫度過高,會使菌變形,影響觀察結果。
4、片子塗菌的位置,滴幾滴結晶紫染液,使染液完全覆蓋住所塗的菌,染1分鍾左右。
5、用水沖洗片子至無紫色水流下後,進行火焰烤乾。
6、鏡下觀察。在塗點處滴1滴香柏油,於油鏡下觀察菌體形態。
G. 工作人員手部微生物檢測,塗抹法
10-2、10-3、10-4、10-5都可以的,同時做幾個嘛。這樣就可以比較哪個濃度更適合檢測。
H. 微生物棉簽塗抹法步驟視頻
摘要 1.手內側塗抹
I. 微生物平板塗布注意事項
微生物平板塗布注意事項:
1、樣品要准確稱取待測樣品l0g,放入裝有90ml無菌水並放有小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用手或置搖床上振盪20min,使微生物細胞分散,靜置20-30s,即成10-1稀釋液。
2、用稀釋平板計數時,待測菌稀釋度的選擇應根據樣品確定。樣品中所含待測菌的數量多時,稀釋度應高,反之則低。
3、塗抹平板計數法與混合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先將培養基熔化後趁熱倒入無菌平板中,待凝固後編號,然後用無菌吸管吸取0.1ml菌液對號接種在不同稀釋度編號的瓊脂平板上。
(9)微生物塗抹怎麼取擴展閱讀:
塗布平板法的特徵:
稀釋平板計數是根據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上所形成的單個菌落,即是由一個單細胞繁殖而成這一培養特徵設計的計數方法,即一個菌落代表一個單細胞。計數時,首先將待測樣品製成均勻的系列稀釋液,盡量使樣品中的微生物細胞分散開,使成單個細胞存在。
再取一定稀釋度、一定量的稀釋液接種到平板中,使其均勻分布於平板中的培養基內。經培養後,由單個細胞生長繁殖形成菌落,統計菌落數目,即可計算出樣品中的含菌數。
此法所計算的菌數是培養基上長出來的菌落數,故又稱活菌計數。一般用於某些成品檢定(如殺蟲菌劑等)、生物製品檢驗、土壤含菌量測定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檢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塗布平板法
J. 微生物塗抹法
一樣的,但用棉簽塗抹後放入的是生理鹽水中作為第一稀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