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物與人類的生命平等
以辛格(P.Singer)為代表的動物解放論認為,我們應當把「平等的關心所有當事人的利益」這一倫理原則擴展應用到動物身上去,我們有義務停止我們那些給動物帶來痛苦的行為; 而以雷根(T.Regan)為代表的動物權利論認為,我們之所以要保護動物,是由於動物和人一樣,擁有不可侵犯的權利,動物也擁有值得我們予以尊重的天賦價值,這種價值賦予了它們一種道德權利,即獲得尊重的權利,這種權利決定了我們不能把動物僅僅當作促進我們的福利的工具來對待,就像我們不能以這種方式來對待其他人那樣,並認為動物權利運動「力圖實現的一系列目標,包括:1、完全廢除把動物應用於科學研究[的傳統習俗];2、完全取消商業性的動物飼養業;3、完全禁止商業性的和娛樂性的打獵和捕獸行為。」
生物平等主義
生物平等主義主張將道德關懷的范圍擴充至所有的生命,代表性的思想有泰勒(P.Taylor)的「尊重大自然」觀點和施韋澤(A.Schweitzer)的「敬畏生命」觀點。
泰勒把生態系統描繪成一個「由植物和動物組成的、聯系密切相互合作的聯邦。」所謂尊重大自然,就是把所有的生命都視為擁有同等的天賦價值和相同道德地位的實體,它們都有權獲得同等關心和照顧。
而敬畏生命的基本要求是: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那樣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滿懷同情地對待生存於自己之外的所有生命意志。一個人,只有當他把所有的生命都視為神聖的,把植物和動物視為他的同胞,並盡其所能去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生命的時候,他才是道德的。認為在生活的過程中,一個人確實要偶爾地殺死其他生命,但是,這樣做必須是為了促進另一個生命,並且要對「被犧牲的生命懷著一種責任感和憐憫心」。
Ⅱ 作文: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於這個問題提出看法。
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因此我們應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生產發展是生活富裕的基礎和前提,生活富裕是生產發展的動因和目標,生態良好是生產發展和生活富裕的保證和條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絕不是要回復到過去人們在自然面前消極順從、無所作為的狀態,而是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同時轉變發展方式,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破壞,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相統一。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增強了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但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還是相當有限的,在自然科學各個領域仍然有不少問題需要人們去探索。只有不斷深化和拓展對自然的認識,發現和掌握客觀規律,用於指導實踐,才能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創造有利條件。
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要在一定范圍內改造自然,但是這種改造有科學與不科學之分。以科學為指導,自覺遵循客觀規律,就能科學地改造自然,在一定范圍內使自然更好地滿足人類的需要;相反,不注重科學,違反客觀規律,盲目地改造自然,結果往往得不償失,甚至適得其反。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由於科學技術水平和其他條件的限制,人們改造自然的活動難免存在一些未知領域,因此,既要大膽探索,又要慎重行事,力求減少盲目性。
利用自然有合理與不合理之分。合理利用自然就是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盡可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減少破壞和污染;不合理利用自然則往往違反客觀規律,消耗高、效率低、破壞大。在現實中不合理利用自然的現象並不鮮見。如一些礦山亂采濫挖,不注意安全生產;一些林區亂砍濫伐,不注意培育和養護森林;一些地方隨意圈佔土地,造成大量閑置和浪費,等等。在傳統經濟中,對資源的單一利用和一次性消耗,都帶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盡可能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綜合利用和安全清潔生產。只有不斷提高利用自然的合理性,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們改造和利用自然難免造成一些破壞,即使是科學改造和合理利用自然,也無法做到零破壞。如果只是認識、改造和利用自然,向自然索取,而不注意有效保護自然,那麼自然不斷受到破壞,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就會停滯,甚至走向崩潰。所以,需要保護自然,使破壞不超過自然可以承受的程度,並幫助自然盡快修復所遭到的人為破壞。保護自然實際上就是保護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最終保護人類自身。現代社會人類保護自然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強,包括環境監測能力、生態平衡維護和修復能力、生物多樣性和重點區域原生態的保護能力、清潔生產能力、污染防治能力等。這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後必然產生的一種新的物質力量,是現代社會生產力的功能擴展、完善和增強。保護自然已經成為發展生產力的重要內容。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牢固樹立保護也是發展的理念並認真付諸實踐
Ⅲ 宇宙中的生物為什麼與人類平等
1.「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麼?「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為的口號?
「敬畏」,從字面上說,是又敬重又畏懼。敬重的含義比較容易理解。課文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恆的生命」。這些話都充滿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
畏懼這層意思有其特定的含義,現代人之「敬畏自然」,與原始人對大自然的畏懼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從「愛護自然」一語中探得它的含義。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處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系。人類不應該與大自然對立起來,自然界不是人類征服的對象,而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人類應該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為美好。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這個「智慧」,這個「生命」是從什麼意義上說的?
課文所說的「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擬人化的說法,把宇宙比擬為人,將宇宙的一切,都設想為造物主的創造,那麼這種創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作者說,「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是她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就是擬人的說法。
用擬人手法,有生動、形象、親切的效果,宇宙智慧與人類智慧成為相對的兩個概念,二者就具有可比性。但是,擬人手法畢竟是擬人手法,如果走火入魔,認為宇宙間存在一個創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會走向宗教。
3.幾個難點的探究。
①為什麼說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只要想想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就會覺得精巧了。生物學家研究得越精細,越覺其精巧。蒼蠅蚊子固然討厭,但是想想這樣小小的生命怎麼會長成這樣的,蒼蠅怎麼會有復眼,蚊子怎麼能夠汲血,不能不覺奇妙。灰塵也是物質,何以如此微小,假如深入地探究到它的內部結構,也會覺得精巧。
②為什麼說「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為什麼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照作者的說法,人,這種智慧生物其本身就是宇宙智慧的創造,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這就是說,作者把宇宙智慧分為低級形態與高級形態。宇宙智慧就分化成兩個概念。一個是大概念,既包括低級形態,又包括高級形態的概念;一個是小概念,單指低級形態。所謂「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這里所說「宇宙智慧」是指低級形態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和宇宙智慧的低級形態當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階段。
照作者的說法,人之於宇宙,有如頭腦之於全身,這就容易理解人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了。頭腦的認識、頭腦的思維當然就是一個人的認識、一個人的思維,這就容易理解這一串話語了。再則,也說明人與宇宙是休戚與共的,例如,公害,破壞宇宙機體是宇宙的痛苦,也令人痛苦,所以說「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反之亦然。
③「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這些話是什麼意思?
作者用擬人手法,說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恆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區別只在於高級生命形態與低級生命形態之分,而高級生命形態正是從低級生命形態中產生的,所以低級生命形態,即看起來死氣沉沉的物質也「隱藏著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諸如山崩之前是寂然無聲的,山體在不斷破壞,石頭里有「生命的吶喊」,卻暫無聲息,那就是一種「沉默的聲音」。
練習說明
Ⅳ 怎麼理解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的普通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敬畏生命〉
人類是大自然里普通的一部分,是大自然造就了人類,形成了人類社會,我們與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一樣,都是大自然造就的,人類與其它生物一起組成了豐富的自然環境,人類與其它生物是息息相關的,相互依存.
Ⅳ 人與其它生物平等
人類具有自私性和排他性,人類的生命需要其他生物的犧牲,對於人類,一切其他生命實際上都是可利用的資源,人類與其他生物存在著明顯的不平等。人類之所以保護其他種群,實際上也是為了人類生命生活的安全。現在的人類有時候會對飼養的寵物表現出平等的姿態,但是這種姿態不具有普遍性,是人類護幼心理以及人類復雜的心理活動導致的特例。
Ⅵ 其他生物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一問題有什麼看法!
平等是基於對自然與生命的尊重的和當前生態危機所提出,是一種當代新形態的人類生命觀。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類與其他生物的關系基本是以捕殺與馴服的形式對立共存的,人類更多地是作為捕殺者和馴服者。長期以來人類對於其他生物的普遍態度就是以捕殺者和馴服者的高傲姿態去看待的,人類自封為萬物之靈,自以為可以憑智慧對抗自然、馴服野性生命。甚至生命一詞在歷史上的定義只適於人類,其他萬物都是卑微的。
人類以其「人類中心主義」與「命定統治論」的思想妄圖統制地球。人類在自身歷史上也是曾以不平等階級社會為合理存在的,經歷了多次思想變革,人類才最終重新回過頭審視自身,於是我們有了「人本主義、「人道主義」,我們推翻了封建的階級統治,確立了平等與自由思想,改變了人類對自我存在價值的看法。
而如今,人類面對著當前的眾多生態危機,物種滅絕便是其一。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人類與其他生命的關系,我們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我們必須立即行動修繕物種關系。萬物平等的生命價值觀正是在此時代背景下被重新提出。中國古代就有和諧、互存共利、萬物一體的生態倫理觀,而當代文化語境與時代危機背景需要我們重拾,與西方現代科學生態文明觀及當代生態保護運動思潮共融,重塑萬物平等的生態、生命價值觀。
萬物平等不等於也不可能是絕對化。自然界食物網就是限制條件,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是不可破壞的。新的價值觀念是要求我們認識到自然界的循環關系與生物共生關系,認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拒絕濫殺濫捕生靈和破壞生態系統,尊重生命、和諧共存。
人類對於自己來說永遠是主體,但自然歷史不存在主體,萬物對於自然來說都是平等的。人類再怎麼強大還是無法對抗自然,萬物平等的本質正是對自然的尊重,這種尊重不是遠古自然崇拜,而是人類真正的、出於生命的終極關懷。
*********
以上純屬個人言論。我本不想回答,因為手機打字很累,但看不慣一樓的高傲和無知!
Ⅶ 人與動物生命價值平等的理由或材料事例
人與動物都是由同一個祖先進化而來,人之所以自認是高級生物,是困為人的智慧高.但這又能說明什麼呢?我們無非是在大腦的結構上復雜一些罷了.
從生物學上來說,人和動物都是一樣的,都是由有機物組成,再深入一點來說,不管是人和動物.你是什麼樣子都是由核酸所決定.既然我們都由同一種物質決定,那又何來高低之說.我們只不過是祖先在進化的時候更加好運了點.說似人有天生的殘殖,我們能說他們的價值就不好下常人嗎?
從對動物的定義上來說,人也是動物但人說自已是"高等動物",難道"高等動物"就不是動物了嗎?既然自己都是動物何來自己比動物價值高呢?
Ⅷ 「人類與其他生物是平等」,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不同就會有不平等,動物的食物和我們不同,我們能為了平等而和動物吃同樣的食物嗎?
為此應該看看人類自身,人類的不同個體、不同群體擁有近乎相同的生理結構,所以可以做到比其他物種更高的平等。但是畢竟還有不同,殘疾人應該受到照顧,健康人就不該,這平等嗎?平等!這是人類道德層面的平等,這種平等要求人們享有同等的生存權等權利,其他方面就沒有過多要求了。如果審視死刑犯,那麼他們也不具有生存權利,但還可以再提煉,都具有在不犯死罪的情況下生存的權利。不斷擴大人與人的差別,「平等」的含義就得不斷提煉。
繼而歸結到動物,動物都該生存?不對,動物自己還互相捕食呢,人食用動物也沒錯。那麼還可以繼續提煉,動物和人都有在其行為能保證生存環境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下生存的權利(語言表述可能不夠准確)。看來,隨著研究對象的差別增大,這種工作越來越困難,「平等」的含義越來越具體精確了。
最終,當我們把對象推廣到世間萬物時,終於發現,原來世間萬物無論差別多大,在某一方面上總是平等的,那就是物理定律!一切事物都服從物理定律的約束。
可惜的是,像物理定律這樣的終極規律,無法直接指導我們的具體行動。我們不可能根據物理定律當即推斷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動物,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人類那些針對自身而定的道德,不適用於生物。人類對自然的改造潛力無限,未來甚至可以重建整個生態系統,基礎被改動後,生態規律也不再適用。人類唯一無法抗衡的是物理定律,只要物理定律不反對,人類都有可能採用。從這點上看,其他生物的生存不是必然的了。在生存權利這個層面上,人與其他生物並不平等,其實在這個層面上,任何生物之間都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