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中VZV是什麼意思

微生物中VZV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7-24 13:01:01

㈠ 醫學微生物中的AVP是什麼意思

抗病毒蛋白. antivirus protein

㈡ 微生物中val是啥呀

VAL,英文縮寫。在生物化學中,Val表示纈氨酸(Valine),是一種α氨基酸,也是人體八種必需氨基酸之一。

㈢ 致病微生物的分類

1、鼠疫(plague) 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也叫做黑死病。是細菌,原核生物。
2、水痘(chickenpox, varicella)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3、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范圍被人類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
4、瘋牛病
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簡稱BSE),俗稱瘋牛病(mad cow disease),是由傳染因子引起的牛的一種進行性神經系統的傳染性疾病,是一種傳染性海綿狀腦病。該病的主要特徵是牛腦發生海綿狀病變,並伴隨大腦功能退化,臨床表現為神經錯亂、運動失調、痴呆和死亡。
病原不確定,醫學界意見不一致,也沒有證明。
5、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致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偶蹄獸,以發熱、口腔黏膜及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泡和潰爛為特徵,是國際獸疫局規定的A類傳染病,易通過空氣傳播,傳染性強,流行迅速,偶爾感染人,主要發生在與患畜密切接觸的人員,多為亞臨床感染。
6、瘧疾
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有4種,即間日瘧、惡性瘧、三日瘧和卵形瘧。瘧原蟲在紅細胞中增殖成裂殖子,使紅細胞脹大破裂時,大量的裂殖子和瘧原蟲代謝產物進入血流,引起異性蛋白反應,機體肌肉收縮產熱,網狀內皮系統吞噬細胞功能增強,故可引起肝、脾腫大,多次發作可致貧血等。瘧原蟲在紅細胞內增殖成熟所需時間不同,間日瘧和卵形瘧為48小時,三日瘧為72小時,惡性瘧為24~48小時,故臨床上出現周期性發作。瘧原蟲屬是一類單細胞、寄生性的原核動物。
7、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中最著名的一種細菌,原核生物。
8、綠膿桿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是傷口感染較常見的一種細菌,原核生物。
一般帶什麼桿菌的都是細菌。病毒是微生物,沒有細胞結構,既不是原核,也不是真核。
9、黑死病、鼠疫、天花、流感以前稱為四大瘟疫,現在不是了。

㈣ 水痘病毒的由來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病原學]
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徑150~200nm。中心為雙股DNA,其外為20面體核衣殼,衣殼表面有一層脂蛋白包膜,內含補體結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可在人胚纖維母細胞、甲狀腺細胞中繁殖,產生局灶性細胞病變,細胞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人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較弱,不耐高溫,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劑滅活。但能在皰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單核吞噬系統中繁殖,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及內臟,引起發病。

[流行病學]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一)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四)流行特徵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發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後入血及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系統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皮疹分秕出現與間歇性病毒血症有關。隨後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病毒血症消失,症狀緩解。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易發生嚴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變可累及內臟。部分病毒沿感覺神經末梢傳入。長期潛伏於脊神經後根神經節等處,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惡性腫瘤,受刺激)病毒被激活,導致神經節炎,並沿神經下行至相應的皮膚節段,造成簇狀皰疹及神經痛,稱為帶狀皰疹。
水痘病變主要在表皮棘細胞。細胞變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後者液化及組織滲入形成水皰,其周圍及基底部有充血、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水皰內含大量病毒。開始時透明,後因上皮細胞脫落及白細胞侵入而變濁,繼發感染後可變為膿皰。皮膚損害表淺,脫痂後不留瘢痕。粘膜皰疹易形成潰瘍,亦易癒合。水痘個別病例病變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腸、肝、腎上腺、胰等處,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細胞侵潤及局灶性壞死。帶狀皰疹受累的神經節可出現炎細胞浸潤、出血、灶性壞死及纖維性變。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度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預防]
本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或出疹後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症狀。最近幾年研製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於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

參考資料:
水痘的防治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2~6歲幼兒,偶爾出現於成人及嬰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因接觸患兒皰疹內的皰漿通過衣服、用具、玩具傳染,傳染性較強。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多見於冬春季節。
小兒傳染上水痘病毒後,要經過2~3周的潛伏期後才出現症狀。一般是先發燒一天,伴有頭痛、厭食、哭鬧、煩燥不安、全身不適或咳嗽,然後有皮疹出現,大多散布於頭面部、軀干及腋下,發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時皮膚出現米粒至豆子大小的鮮紅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時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水皰,周圍有紅暈,水皰極易破裂而潰爛。3~5天後,水皰漸漸乾燥,先由中央萎縮,然後結痂,再經數天或2~3周,結痂完全脫落而痊癒,一般不留痕跡。發病時眼結膜、口腔與咽部粘膜、陰道粘膜皆可發生損害。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少數患兒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差,會出現出血性水泡和繼發性細菌感染,可導致腦炎、肺炎、心肌炎或其他器官疾病。
水痘患兒的病情一般比較緩和,很少有並發症,無須特殊治療,常可在7~10天內自然痊癒。但要精心護理,以防止感染。發熱出疹期要卧床休息,給病兒多喝水,並供給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水果、蔬菜等,忌吃辛辣魚蝦等食物;預防受涼感冒,特別不要吹風;常洗手洗臉,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潔消毒,講究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溫濕度要適宜。剪短指甲,避免小兒抓傷皮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瘙癢嚴重,可擦爐干石洗劑止癢,也可服用撲爾敏等葯物;皰疹破潰可塗龍膽紫,已有感染可局部塗一些消炎軟膏,必要時可服用黃連素、磺胺類葯物;切忌使用膚輕松、強的松一類的軟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如出現持續高燒、咳嗽、頭痛、胸痛或皰疹密集,色紅赤,皰液混濁以及已經發生彌漫性膿瘡、蜂窩組織炎或淋巴腺炎的患兒,則需送醫院治療。
為預防水痘傳染,對患兒應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對接觸過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離觀察3周,體弱者可在接觸後4天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多見,傳染性很強,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其特點為皮疹先見於軀干,然後蔓延至面部,最後達四肢,呈多形性疹:斑疹,丘疹,水皰疹,痂疹。水痘患者應嚴格隔離,休息,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皮膚破損處用2%-5%NaHCO3濕敷,禁忌手抓,化膿處塗抹抗生素軟膏。對免疫功能缺陷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水痘Chickenpox(帶狀皰疹)
何謂水痘?
本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致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幾乎人人必患,通常在兒童期。如兒童期未患病,成人期仍敏感並可受感染。
如何感染?
接觸了傳染期的患者。病毒因患者咳嗽、噴嚏而經空氣傳播,也可因接觸了患者使用過的布類、卧具而受染,疾病後期的脫痂則無感染性。
有那些症狀?
低熱、頭痛、食慾減退,1-2天後皮膚出現瘙癢的水皰疹,常始於軀干然後播散至面部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嚴重者,頭、腋下、眼瞼和口腔均可出現水泡,然後破裂、結痂。成人症狀往往較兒童嚴重。
症狀何時出現?
一般是接觸病毒後2周,也可11-21天。
傳染期多長?
水泡出現前1-2天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當所有水泡乾燥時可認為已無傳染性。
是否需要隔離?
是。首批水泡出現後應將患者從工作或學校中隔離5天,或直至全部水泡乾燥和結痂。
如何治療?
通常不必特殊治療,爐甘石洗劑常用於止癢,如效果不佳,應就醫。
有否預防疫苗?
有。水痘疫苗已在美國批准使用。可向醫生咨詢。
如何免受感染?
避免接觸患者,由於早期水痘幾乎不可能被診斷,如有危險,可注射疫苗。患者應隔離,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或至全部水痘乾燥結痂。

水痘
(Varicella)
水痘是兒童的高度急性傳染性疾病,偶發於成人。有終生免疫力。它是由復合皰疹DNA病毒,即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原發感染。以發熱及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為特徵。
病因及發病機理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virus,VZV),呈磚形、直徑為150-200nm,核酸為DNA,有立體對稱的衣殼,在細胞內繁殖。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VZV存在於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皰疹和血液中,經飛沫或直接接觸皰液而傳染,已知VZV可經醫療器械傳播。VZV主要經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然後入血和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內第二次繁殖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偶爾累及內臟。
臨床表現
治療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
全身治療
主要是加強護理,預防繼發感染和並發時的發生。發熱期應卧床休息,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與水分的供應。臨床對症用葯為主。熱度高者可給予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者可塗以2%龍膽紫液,若有彌漫性膿皰、蜂窩組織或急性淋巴結炎等並發症時,則需投用廣譜抗生素。重症患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
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抗病毒葯物治療。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滴注。或無環鳥苷5-10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注射,療程5-7天,或加用a-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癒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

水痘是怎麼發生的?
水痘常見於2~10歲的兒童,是一種發病急、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水痘好發於冬春兩季,常在幼兒園或小學校內引起流行。
水痘的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皰疹的漿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也就是說如果健康的兒童與患水痘的兒童經常一起玩耍、說話、密切接觸都可感染而發病。所以一旦患了水痘應注意隔離,在完全治好以前不應去幼兒園或上學。即使是與水痘患者接觸過的小孩,也應隔離觀察2~3周。因為感染病毒後不是立即發病,一般要經14~17天的潛伏期,長者可達3周。
水痘傳染性很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與之接觸的兒童約90%發病。而且從發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起病較急,可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成人較兒童明顯,一般1~2天內發疹。首先發於軀干,逐漸延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軀干多,面部四肢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數小時後變成綠豆大小的水皰,周圍繞以紅暈。水皰初呈清澈的水珠狀,壁薄易破,伴有瘙癢。經2~3天而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不留疤痕。在發病3~5天內,皮疹陸續分批發生,故同時可見丘疹、水皰、結痂等不同時期的皮損,病程約 2~3周。
口腔、眼結合膜、咽部、外陰等粘膜也偶可發生損害,常形成潰瘍而伴有疼痛。
皮疹並非出得越多越好,只要符合一般的出疹規律,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是正常現象。若水皰抓破後繼發細菌感染,可發生皮膚壞疽,甚至引起敗血症。此外,少數患者還可出現水痘性肺炎、腦炎、心肌炎及暴發性紫癜等並發症。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外感時邪熱毒,濕熱郁於肌膚所致。

出水痘會不會留疤痕?
水痘發生的部位較廣泛,可延及頭面部,且成批出現,數目較多,故有人擔心會不會留下疤痕,影響美觀。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一般來說水痘按照自然病程發生、消退,即使水皰較大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也會很快痊癒,愈後不留疤痕。但若不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反復搔抓破潰後易繼發細菌感染,甚至發生壞疽,愈後會有疤痕。因為單純水痘的損害部位很淺,未到達真皮組織,如果合並細菌感染則會向下破壞而導致疤痕形成。
可見出水痘不會留下疤痕。但是在臨床上水痘還有幾種特殊類型,應引起注意。
(1)大皰型水痘 只見於2歲以下的兒童。為成批發生的2~7cm大小的大皰,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但痊癒很快。
(2)出血性水痘 水皰內容物為血性,有高熱及嚴重的全身症狀。好發於營養不良、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使用免疫抑制劑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的病人。
(3)新生兒水痘 通常是在生產時由母親而感染,一般症狀表現較輕,但亦可發生系統損害而致死。
(4)成人水痘 症狀較小兒為重。前驅期長,高熱,全身症狀較重,皮疹數目多,也更癢。
以上幾種特殊類型雖較少見,但一旦發生就應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否則不僅僅是留疤痕的問題,還可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腎炎等嚴重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中醫如何治療水痘?
現代醫學對病毒性疾病沒有特效葯,故水痘的治療主要是預防繼發感染和加強護理。發熱期應卧床休息,食易消化食物,保證營養和水分的供給;體溫較高者可予退熱劑,皮膚瘙癢甚者可口服抗組胺葯,亦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後塗2%龍膽紫等等,均為對症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為外感時邪,傷及肺脾,生濕化熱,發於肌膚所致。治療以疏風清熱、解毒祛濕為主,根據病情的輕重可分以下兩種類型:
(1)風熱夾濕證 屬輕型,證見發熱,咳嗽,流涕,水痘紅潤,分布稀疏,內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癢,納差,二便調和,舌苔薄白,脈浮數。治宜用疏風解表,清熱祛濕法。方選銀翹散加減。
(2)濕熱熾盛證 屬重證,多見於體質虛弱的患兒。發熱重,表現為壯熱煩渴,唇紅面赤,精神萎靡,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漿混濁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見皰疹,伴有口乾欲飲,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苔黃厚而干,脈洪數或滑數。此乃邪盛正篤,濕熱毒邪內犯。治療當加大清熱涼血解毒之力。方選加味消毒飲加減。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適當選擇西葯對症治療,如退燒、止癢等。其餘在護理、飲食、消毒、隔離等方面中西醫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傳染性強。一般感染後可獲終身免疫。

㈤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微生物學檢查法

臨床典型的水痘或帶狀皰疹,一般不需要實驗室診斷。但對無免疫應答和症狀不典型的患者,可應用皰疹液做電鏡快速檢查,或細胞培養來分離病毒;或應用免疫熒光試驗檢測皰疹底基部材料塗片和活檢組織切片的皰疹病毒抗原;或應用PCR擴增腦脊液的VZV DNA。這些方法都有助於明確診斷。

㈥ 微生物中D值,Z值,F值分別表達什麼含義

微生物中d值,z值,f值分別表達什麼含義
z值是指滅菌時間減少到原來的1/10所需升高的溫度或在相同滅菌時間內,殺滅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溫度。

㈦ 口腔中有哪些微生物

口腔微生物名稱
www.puson.com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1999年第2期第17卷 專業詞彙
關鍵詞: 口腔微生物 名稱

Bacteria 細菌

Actinobacillus 放線桿菌屬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伴放線菌放線桿菌

Actinomyces 放線菌屬

Actinomyces georgiae 喬格放線菌

Actinomyces gerencseria 傑銳斯放線菌

Actinomyces israelii 衣氏放線菌

Actinomyces naeslundii 內氏放線菌

Actinomyces odontolyticus 溶齒放線菌

Actinomyces viscosus 粘性放線菌

Bacteroides 擬桿菌屬

Bacteroides capillosus 多毛擬桿菌

Bacteroides distasonis 狄氏擬桿菌

Bacteroides forsythus 福氏擬桿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脆弱擬桿菌

Bacteroides ovatus 卵形擬桿菌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多形擬桿菌

Bacteroides ureolyticus 解脲擬桿菌

Bacteroides vulgatus 普通擬桿菌

Bifidobacterium 雙歧桿菌屬

Bifidobacterium adolesentis 青春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bifim 分叉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breve 短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denticola 棲牙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dentum 齒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eriksonii 艾氏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嬰兒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inopinatium 殊形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 長雙歧桿菌

Branhamella 布蘭漢氏菌屬

Branhamella catarrhalis 粘膜炎布蘭漢氏球菌(卡他布蘭漢氏菌)

Branhamella caviae 豚鼠布蘭漢氏菌

Branhamella cuniculi 兔布蘭漢氏菌

Campylobacter 彎麴菌屬

Campylobacter concisus 簡明彎麴菌

Campylobacter curvus 曲形彎麴菌

Campylobacter gracilis 纖細彎麴菌

Campylobacter rectus 直腸彎麴菌

Campylobacter showae 昭和彎麴菌

Campylobacter sputorum 生痰彎麴菌

Campylobacter succinogenes 產琥珀酸彎麴菌

Capnocytophaga 二氧化碳噬纖維菌屬

Capnocytophaga gingivalis 牙齦二氧化碳噬纖維菌

Capnocytophaga granulosa 顆粒二氧化碳噬纖維菌

Capnocytophaga haemolytica 溶血二氧化碳噬纖維菌

Capnocytophaga ochracea 黃褐二氧化碳噬纖維菌

Capnocytophaga sputigena 生痰二氧化碳噬纖維菌

Clostridium 梭菌屬(梭狀芽胞桿菌屬)

Clostridium botulinum 肉毒梭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 艱難梭菌(難辨梭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產氣莢膜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破傷風梭菌

Corynebacterium 棒桿菌屬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白喉棒桿菌

Corynebacterium maturchotii 馬氏棒桿菌

Corynebacterium ulcerans 潰瘍棒桿菌

Eikenella 艾肯菌屬

Eikenella corrodens 侵蝕艾肯菌

Escherichi 埃希菌屬

Escherichia coli 大腸埃希菌(大腸桿菌)

Eubacterium 優桿菌屬(真桿菌屬)

Eubacterium alactolyticum 解優桿菌

Eubacterium brachy 短優桿菌

Eubacterium lentum 遲緩優桿菌

Eubacterium minutum 小優桿菌

Eubacterium nodatum 纏結優桿菌

Eubacterium saburreum 砂優桿菌

Eubacterium saphenus 藏匿優桿菌

Eubacterium timim 膽怯優桿菌

Eubacterium yurii 尤里優桿菌

Fusobacterium 梭桿菌屬

Fusobacterium alocis 齦溝梭桿菌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具核梭桿菌

Fusobacterium periodonticum 牙周梭桿菌

Fusobactorium sulci 齦溝跡梭桿菌

Haemophilus 嗜血菌屬

Haemophilus aphrophilus 嗜沫嗜血菌

Haemophilus hemolyticus 溶血嗜血菌

Haemophilus influenae 副流感嗜血菌

Haemophilus parahemolyticus 副溶血嗜血菌

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流感嗜血菌

Haemophilus paraphrophilus 副嗜沫嗜血菌

Helicobacter 螺桿菌屬

Helicobacter pylori 幽門螺桿菌

Kingella 金氏菌屬

Kingella denitrificans 反硝化金氏菌

Kingella orale 口腔金氏菌

Lactobacillus 乳桿菌屬

Lactobacillus acidophius 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brevis 短乳桿菌

Lactobacillus buchneri 布氏乳桿菌

Lactobacillus casei 乾酪乳桿菌

Lactobacillus cellobiosas 纖維二糖乳桿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德氏乳桿菌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發酵乳桿菌

Lactobacillus oris 口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植物乳桿菌

Lactobacillus rimae 齦溝乳桿菌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唾液乳桿菌

Lactobacillus uli 齦乳桿菌

Leptotrichia 纖毛菌屬

Leptotrichia buccalis 頰纖毛菌

Leptotrichia dentium 齒纖毛菌

Micrococcus 微球菌屬

Mitsuokella 光崗菌屬

Mitsuokella dentalis 齒光崗菌

Mycobacterium 分枝桿菌屬

Mycobacterium bovis 牛分枝桿菌

Mycobacterium leprae 麻風分枝桿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結核分枝桿菌

Neisseria 奈瑟菌屬

Neisseria flava 黃奈瑟菌

Neisseria gonorrhoeae 淋病奈瑟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 腦膜炎奈瑟菌

Neisseria mucosa 粘液奈瑟菌

Neisseria sicca 乾燥奈瑟菌

Neisseria subflava 微黃奈瑟菌

Peptostreptococcus 消化鏈球菌屬

Peptostreptococcus anaerobius 厭氧消化鏈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asaccharolyticus 不解糖消化鏈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lanceolatus 矛形消化鏈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magnus 大消化鏈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 微小消化鏈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parvalus 小消化鏈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prevotii 普氏消化鏈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proctus 產生消化鏈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taetradius 四聯消化鏈球菌

Porphyromonas 卟啉單胞菌屬

Porphyromonas asaccharolytica 不解糖卟啉單胞菌

Porphyromonas circumdentaria 齒周卟啉單胞菌

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 牙髓卟啉單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牙齦卟啉單胞菌

Porphyromonas levii 利氏卟啉單胞菌

Porphyromonas salivosa 唾液卟啉單胞菌

Prevotella 普氏菌屬

Prevotella bivia 二路普氏菌

Prevotella buccae 頰普氏菌

Prevotella buccalis 口頰普氏菌

Prevotella corporis 人體普氏菌

Prevotella denticola 棲牙普氏菌

Prevotella heparinolytica 解肝素普氏菌

Prevotella intermedia 中間普氏菌

Prevotella loescheii 洛氏普氏菌

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 產黑普氏菌

Prevotella nigrescens 變黑普氏菌

Prevotella oralis 口腔普氏菌

Prevotella oris口普氏菌

Prevotella oulorum 齦炎普氏菌

Prevotella veroralis 真口普氏菌

Prevotella zoogleoformans 動膠普氏菌

Propionibacterium 丙酸桿菌屬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瘡皰丙酸桿菌

Propionibacterium avim 貪婪丙酸桿菌

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 費氏丙酸桿菌

Propionibacterium granulosum 顆粒丙酸狀菌

Propionibacterium jensenii 詹氏丙酸桿菌

Propionibacterium propionicum 丙酸丙酸桿菌

Proteus 變形桿菌屬

Proteus mirabilis 奇異變形桿菌

Proteus vulgaris 普通變形桿菌

Rothia 羅氏菌屬

Rothia dentocariosa 齲齒羅氏菌

Selenomonas 新月形單胞菌屬

Selenomonas artemidis 蛛形新月形單胞菌

Selenomonas dianae 月神新月形單胞菌

Selenomonas flueggei 福氏新月形單胞菌

Selenomonas infelix 損傷新月形單胞菌

Selenomonas noxia 有害新月形單胞菌

Selenomonas sputigena 生痰新月形單胞菌

Staphylococcus 葡萄球菌屬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capitis 頭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accharolyticus 解糖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alivarius 唾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腐生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chleiferi 施氏葡萄球菌

Stomatoccus 口腔球菌屬

Stomatoccus mucilaginosus 粘滑口腔球菌

Streptococcus 鏈球菌屬

Intermedius streptococci 中間鏈球菌群

Streptococcus anginosus 咽峽炎鏈球菌

Streptococcus constellatus 星群鏈球菌

Streptococcus intermedius 中間鏈球菌

Mutans streptococci 變形鏈球菌群

Streptococcus cricetus 倉鼠鏈球菌

Streptococcus downei 汗毛鏈球菌

Streptococcus ferus 野鼠鏈球菌

Streptococcus macacae 獼猴鏈環菌

Streptococcus mutans 變形鏈球菌

Streptococcus rattus 大鼠鏈球菌

Streptococcus sobrinus 遠緣鏈球菌

Oralis streptococci 口腔鏈球菌群

Streptococcus crista 嵴鏈球菌

Streptococcus gordonii 格登鏈球菌

Streptococcus mitis 輕鏈球菌

Streptococcus oralis 口腔鏈球菌

Streptococcus parasanguis 副血鏈球菌

Streptococcus sanguis 血鏈球菌

Pyogenic hemolytic streptococci 化膿性溶血性鏈球菌群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肺炎鏈球菌

Streptococcus pyogenes 釀膿鏈球菌

Salivarius streptococci 唾液鏈球菌群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唾液鏈球菌

Streptococcus vestibularis 前庭鏈球菌

Treponemas 密螺旋體屬

Treponemas denticola 棲牙密螺旋體

Treponemas maltophilum 嗜麥芽糖密螺旋體

Treponemas medium 中間密螺旋體

Treponemas pallim 蒼白密螺旋體

Treponemas pectinovorum 食果膠密螺旋體

Treponemas phagedenis 潰蝕齒密螺旋體

Treponemas socranskii 索氏密螺旋體

Treponemas scaliodontium 曲齒密螺旋體

Treponemas vicentii 文森密螺旋體

Veillonella韋榮菌屬

Veillonella alcalescens 產鹼韋榮菌

Veillonella atypica 非典型韋榮菌

Veillonella dispar 殊異韋榮菌

Veillonella parvula 小韋榮菌

Veillonella ratti 大鼠韋榮菌

Vibrios 弧菌屬

Vibrios cholera 霍亂弧菌

Vibrios parahaemolyticus 副溶血霍亂弧菌

Wolinella 沃廉菌屬

Wolinella succinogenes 產琥珀酸沃廉菌

Fungi 真菌

Candida 念珠菌屬

Candida albicans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krusei 克柔念珠菌

Candida pseudotropicalis 偽熱帶念珠菌

Candida stellatoidea 類星形念珠菌

Candida tropicalis 熱帶念珠菌

Cryptococcus 隱球菌屬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新型隱球菌

Yeasts 酵母菌

Virus 病毒

ademovirus 腺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 巨細胞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 EB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HSV) 單純皰疹病毒

herpesvirus 皰疹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人類乳頭瘤病毒

influenze virus 流行性感冒病毒

measles virus 麻疹病毒

mumps virus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parainfluenza virus 副流感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Chlamydiae 衣原體

Chlalmydia pneumoniae 肺炎衣原體

Chlalmydia psittaci 鸚鵡衣原體

Mycoplasmas 枝原體

Mycoplasmas hominis 人型枝原體

Mycoplasmas orale 口腔枝原體

Mycoplasma pneumoniae 肺炎枝原體

Mycoplasma salivarium 唾液枝原體

Ureaplasma urealyticum 解脲脲原體

Rickettsia 立克次體

Coxiella 柯克斯體屬

Rickettsia 立克次體屬

㈧ 微生物中D值,Z值,F值分別表達什麼含義

D值:在一定的環境和熱力致死溫度下,殺滅某種微生物90%的菌數所需要的時間。
Z值:熱力致死時間降低一個對數循環,致死溫度升高的度數。
F值:在一定的標准致死溫度條件下,殺滅一定濃度的微生物所需的加熱時間。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中VZV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