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有一種很兇猛的海下生物叫沙什麼

有一種很兇猛的海下生物叫沙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5 13:03:47

㈠ 這種海邊蟲子的學名是什麼

看形態像岩蟲屬(Marphysa)的一種,屬於環節動物門(Annelida),多毛綱(Polychaeta),磯沙蠶科(Eunicidae)岩蟲屬(Marphysa)。本來只要根據產地就可以對應找到相關文獻來確定其種名,但現在已有研究發現岩蟲因為人為活動擴散至其他地方的例子,所以如果想知道准確的物種名,需要做形態和分子兩方面的分析。下面是目前我國沿海記錄的岩蟲屬的所有8個種的種名,可以把這些種名輸入WoRMS(網頁鏈接)網站來查詢原始文獻,都有相關形態或分子的描述。建議你可以把這些樣品送到附近的海洋研究機構或大學,請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來給出答案。

M. digitibranchia Hoagland, 1920,

M. orientalis Treadwell, 1936,

M. victori Lavesque, Daffe, Bonifácio & Hutchings, 2017,

M. multipectinata Liu, Hutchings & Sun, 2017,

M. tribranchiata Liu, Hutchings & Sun, 2017,

M. tripectinata Liu, Hutchings & Sun, 2017,

M. maxidenticulata Liu, Hutchings & Kupriyanova, 2018,

M. hongkongensa Wang, Zhang & Qiu, 2018.

另,所謂紅蟲,估計是因為其位於兩側疣足上的紅色鰓絲,可參考下圖:

㈡ 世界上最兇猛的鯊魚是什麼鯊魚

世界上最兇猛的鯊魚是牛鯊,沙虎鯊,大白鯊。

1,牛鯊體型較小,身體較其它鯊魚相對寬闊,軀干粗大,整個身體呈紡錘型。體背呈側暗灰色,腹側為灰白色。雄性牛鯊可長到2.1米長,90公斤重。雌性則更大,達3.5米長,230公斤重。

2,沙虎鯊,Carcharias taurus(Rafinesque, 1810),錐齒鯊科錐齒鯊屬的一種鯊魚。體長,全長3-3.4米,體重,95-110公斤。又名戟齒砂鮫、戟齒錐齒鯊,是一種生活在海岸海域的大型鯊魚。

3,大白鯊(學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又稱噬人鯊,是最大的食肉魚類,身長可達6.5米,體重3200公斤,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鋸齒緣,呈三角形,牙長10厘米,大型進攻性鯊魚。

(2)有一種很兇猛的海下生物叫沙什麼擴展閱讀

牛鯊在大約4億年前就已經游弋在大海之中,比還生存著的其他鯊魚早1億年,是鯊魚家族中最令人聞風喪膽的鯊魚之一。

牛鯊與大白鯊、沙虎鯊同列為最具攻擊性、最兇猛、最常襲擊人類的鯊魚,攻擊性排名第二,僅次於大白鯊。常被人冠作「海中之狼」「人類殺手」「神秘的海洋殺手」「沉船屠夫」。研究表明,水下環境及地域的變化,就足以引起它的攻擊。

㈢ 最兇猛的鯊魚是什麼

最兇猛的鯊魚是大白鯊。
【大白鯊介紹】

學名:噬人鯊
拉丁文:Carcharodon carcharias
英文:Great white shark;white shark
目:鼠鯊目

亦稱白鯊(great white shark)。
鯖鯊科(Isuridae,或稱鼠鯊科〔Lamnidae〕)大型進攻性鯊魚,學名為Carcharodon carcharias。被認為較其他鯊類對人更有危害性,又稱食人鯊、白死鯊。分布於各大洋熱帶及溫帶區,一般生活在開放洋區,但常會進入內陸水域。因有時會在未受刺激的情形下對游泳、潛水、沖浪的人,甚至小型船隻進行致命的攻擊而惡名昭彰。食量大,食物包括魚類、海龜、海鳥、海獅、海船上所棄雜物等。

白鯊身體碩重,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鋸齒緣,呈三角形。它的危險性在於其體大且具攻擊性。其標本重3,300公斤(7,300磅),身長約6.4公尺(21呎)。鯊的身長最長約可達11公尺(36呎)。一般體灰色、淡藍色或淡褐色,腹部呈淡白色,背腹體色界限分明,體型大者色較淡。

大白鯊所享有的盛名和威名舉世無雙。作為大型的海洋肉食動物之一,大白鯊有著獨特冷艷的色澤、烏黑的眼睛、凶惡的牙齒和雙顎,這不僅讓它成為世界上最易於辨認的鯊魚,也讓它成為幾十年來極具裝飾性的封面「人物」。

大白鯊是分布最為廣泛的鯊魚之一,這是因為它有一種不尋常的能力,使它可以保持住高於環境溫度的體溫,而這讓它在非常冷的海水裡也可以適意地生存。雖然很難在大多數的沿海地區看到它,但漁船和潛水船經常會與它不期而遇。
大白鯊是卵胎生的
大白鯊還以其好奇心而聞名 ——它經常從水中抬起它的頭,並且更令在水中的人擔心的是,它經常通過啃咬的方式去探索不熟悉的目標。許多鯊魚生物學家認為對人類的進攻是這種探索行為的結果,由於大白鯊令人難以置信的鋒利牙齒和上下顎的力量,很可能會輕易地導致人的死亡。大白鯊造成了對人類致命攻擊的最大數字,特別是對沖浪者和潛水員的進攻。

大白鯊具有極其靈敏的嗅覺和觸覺,它可以嗅到1公里外被稀釋成原來的1/500濃度的血液氣味並以40km/h以上的速度趕去,它還能覺察到生物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微小電流,以此判斷獵物的體型和運動情況,有一個還未被證實的推測:這種生物的極度敏感甚至能覺察到其他生物的情緒,感知它們的想法。

我們人類更換牙齒只是在小時候才進行,當長大後就不再可能更換牙齒。而且即使在小時更換時,也是先前的脫落,然後在牙床上再慢慢長出新牙。可是,大白鯊在這一點上卻與人類大不相同。它那血盆大口中,上鄂排列著26枚尖牙利齒,牙齒背面有倒鉤,獵物被咬住就很難再掙脫。一旦大白鯊前面的任何一枚牙齒脫落,後面的備用牙就會移到前面補充進來。在任何時候,大白鯊的牙齒都有大約三分之一處於更換過程之中。據估計,大白鯊一生之中將丟失並更換成千上萬枚牙齒。如果大白鯊的牙齒也可以賣錢的話,那麼大白鯊也將是千萬富翁。想想看,我們人類要是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不過如果那樣的話,可能牙醫和口腔醫院就要失業或者關門了。

不光牙齒,大白鯊的皮膚也是具有殺傷力的,「鯊魚皮」並不是光滑的,雖然沒有魚鱗,但是長滿了小小的倒刺,比砂紙還要粗糙,獵物哪怕只是被它撞了一下也會鮮血淋漓。

大白鯊會將一切它們感興趣的東西吞下去:肉、骨頭、木塊,甚至鋼筆、玻璃瓶什麼的。它們的胃內有一層堅韌的壁,這樣吞入的東西不會弄傷它們。

㈣ 求鯊魚排名,比較兇猛的有哪些

鯊魚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五億年,它們在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鯊魚,在古代叫作鮫、鮫鯊、沙魚,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以號稱“海中狼”。你知道世界上最兇猛的鯊魚有哪些嗎?下面介紹五種兇猛的鯊魚。

第五,大青鯊,體細長,2-4米。身體近似紡錘形。頭寬扁,頭長小於全長的四分之一;吻三角形,長而尖突。眼小,圓形。口呈半月形,上頜牙三角形,邊緣具有細鋸齒;下頜牙較狹而尖。上下頜各有牙28-30枚。鰓孔有5個。背鰭兩個,第一個背鰭不大,上角鈍尖形,下角尖突形;第二個背鰭比臀鰭小。尾細長,尾鰭上下方各具有一個凹窪。胸鰭呈鐮狀。腹鰭小,近似方形。身體背面和上側面為灰青色,腹面和下側面為白色。性情兇猛,游泳敏捷。盛產於溫帶暖海和熱帶海洋。常見於海面,貪食魚群、魷魚和其他鯊魚。

㈤ 海洋中最兇猛的動物是什麼

鯊魚,被一些人認為是海洋中最兇猛的動物。鯨鯊以小型海洋生物為食物,和須鯨差不多。由於食物具有某種相似性,經過漫長的生物演化,它們長得和須鯨很有相似點,這個叫做「趨同進化」。於是「鯨鯊」的名字就理所當然了。當然,鯨鯊是現存鯊魚中最大的,也是已知魚類中最大的。
鯊魚屬於軟骨魚類,身上沒有魚鰾,調節沉浮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臟。例如,在南半球發現的一條3.5米長的大白鯊,其肝臟重量達30公斤。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鯊魚的肝臟依靠比一般甘油三酸脂輕得多的二醯基甘油醚的增減來調節浮力。
在浩瀚的海洋里,被稱為「海中霸王」的鯊魚遍布世界各大洋。鯊魚的種類很多,世界海洋中至少有350多種,在中國海就有70多種。大部分鯊魚對人類有利而無害,鯊魚的確有吃人的惡名,但並非所有的鯊魚都吃人,只有30多種鯊魚會無緣無故地襲擊人類和船隻。
鯊魚,在古代叫做鮫、鮫鯊、沙魚,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以號稱「海中狼」。鯊魚食肉成性,兇猛異常,連「海中之王」鯨魚見了它也得退避三舍。它那食餌時的貪婪兇殘本性,給人們留下了可怕的形象。因此,一提起鯊魚,人們往往會有談虎色變之感。鯊魚捕捉食物更比老虎高出一籌,它可充分利用自己獨特的嗅覺,探測食物存在的方向和位置,而老虎只是用眼睛和鼻子尋找食物。
鯊魚的鼻孔位於頭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溝,連接在鼻口隅之間,嗅囊的褶皺增加了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面積。有人測定,1米長的鯊魚的嗅膜總面積可達4842平方厘米,因此鯊魚的嗅覺非常靈敏在幾公里之外它就能聞到血腥味,海中的動物一旦受傷,往往會受到鯊魚的襲擊而喪生。
鯊魚一般只吃活食,有時也吃腐肉,食物以魚類為主。有人在鼬鯊胃中發現了海豚、水禽、海龜、蟹和各種魚類等;在噬人鯊胃中曾取出一頭非常大的海獅;雙髻鯊的食物是魚和蟹;護士鯊、星鯊的餌料以小魚、貝類、甲殼類為主。
鯊魚在尋找食物時,通常一條或幾條在水中游弋,一旦發現目標就會快速出擊吞食之。特別是在輪船或飛機失事有大量食餌落水時,它們群集而至,處於興奮狂亂狀態的鯊魚幾乎要吃掉所遇到的一切,甚至為爭食而相互殘殺。
鯊魚的特徵
鯊魚身體堅硬,肌肉發達,不同程度的呈紡錘形。口鼻部分因種類而異,有尖的,如灰鯖鯊和大白鯊;也有大而圓的,例如虎紋鯊和寬虎紋鯊的頭呈扁平狀。垂直向上的尾(尾鰭),大致呈新月形,大部分種類的尾鰭上部遠遠大於下部。
鯊游泳時主要是靠身體像蛇一樣的運動並配合尾鰭像櫓一樣的擺動向前推進。穩定和控制主要是運用多少有些垂直的背鰭和水平調度的胸鰭。鯊魚多數不能倒退,因此它很容易陷入像刺網這樣的障礙中,而且一陷入就難以自拔。鯊魚沒有鰾,所以這類動物的比重主要由肝臟儲藏的油脂量來確定。鯊魚密度比水稍大,也就是說,如果它們不積極游動,就會沉到海底。它們游得很快,但只能在短時間內保持高速。
鯊魚每側有5-7個鰓裂(不像我們平常從集市買來的鯉魚,有一對鰓蓋護著魚鰓),在游動時海水通過半開的口吸入,從鰓裂流出進行氣體交換。張著口游泳的鯊魚的確看起來很可怕,可是你能不讓人家呼吸嗎?少數鯊魚種類能停在海底進行呼吸。
奇特的嗅覺
根據化石考察和科學家推算得知,鯊魚在地上生活了約1.8億年,它早在3億多年前就已經存在,至今外形都沒有多大改變,說明它的生存能力極強。但它性格極為兇猛,難怪人們對它存有較大的偏見,認為它是那麼的原始和愚苯,其實,鯊魚不但具有高度發達的腦子,能藉助電磁場導航,能將信息儲存在大腦的中心部位,而且可直接把信息發送到運動神經系統;並且憑借敏感的嗅覺維持全部生命活動。因此,嗅覺對鯊魚更顯得十分重要而神奇莫測。
鯊魚在海水中對氣味特別敏感,尤其對血腥味,傷病的魚類不規則的游弋所發出的低頻率振動或者少量出血,都可以把它從遠處招來,甚至能超過陸地狗的嗅覺。它可以嗅出水中1ppm(百萬分之一)濃度的血肉腥昧來。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在1萬噸的海水中即使僅溶解1克氨基酸,鯊魚也能覺察出氣味而聚集在一起。如雌鯊魚臨分娩過後,即使在大海里漫遊千里之後,又能沿著氣味逆游回到它的出生地生活。1米長的鯊魚,其鼻腔中密布嗅覺神經末梢的面積可達4842平方厘米,如5—7米長的噬人鯊,其靈敏的嗅覺可嗅數公里外的受傷人和海洋動物的血腥味。
更有趣的是鯊魚還能根據各種氣味來判別自己的孩子,區別敵人和朋友,使自己經常保持與群體的聯系,並能雌雄鯊魚相約去產卵和排精。由於鯊魚的嗅覺極為靈敏,非常容易地嗅出它們害怕或厭惡的氣味。在海水中含量為800億分之一的一種人體分泌物——左旋羥基丙氨酸的氣味,鯊魚也可嗅出來。據說曾經有一位釣鯊能手,在後來釣鯊當中,鯊魚總是不上他的鉤,而在同一漁場的其他漁民反而釣的鯊魚多。鯊魚為什麼害怕這位釣鯊能手呢?經魚類學家研究發現,那位釣鯊能手曾得過皮膚病,因此留在釣竿上的指紋中含有這種左旋羥基丙氨酸較為豐富。鯊魚聞到了此種氣味,對他自然而然地要退避,不上鉤的道理就在此因。
獨特的牙齒
人們知道,鯊魚在海洋生物中有它許多獨特的生態。除了上述它的靈敏嗅覺和很少生病死亡外,而鯊魚的牙齒結構又是它的另一個獨特生態之一。凡是熟悉鯊魚的人都知道,它的牙齒像一把鋒利的尖刀,能輕而易舉地咬斷像手指般粗的電纜。如魔鬼鯊,有著長而尖的鼻吻以及銳利的牙齒。不同種類的鯊魚,它的牙齒大小、形狀和功能幾乎都不相同。因此,魚類學家只要從鯊魚牙齒的形狀和大小,就能判別出它是屬於哪個目、屬、科。
令人驚訝的是鯊魚的牙齒不是像海洋里其它動物那樣恆固的一排,而是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齒才是真正起到牙齒的功能外,其餘幾排都是「仰卧」著為備用,就好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彼此復蓋著,一旦在最外一層的牙齒發生一個脫落時,而在裡面一排的牙齒馬上就會向前面移動,用來補足取代脫落牙齒的空穴位置。同時,鯊魚在生長過程中較大的牙齒還要不斷取代小牙齒。因此,鯊魚在一生中常常要更換數以萬計的牙齒。據統計,一條鯊魚,在10年以內竟要換掉2萬余只牙齒。它的牙齒不僅強勁而有力,而且鋒利無比。例如,有些鯊魚的牙齒長的利如剃刀,它就可以用來切割食物;有的牙齒生成鋸齒狀,可以用來撕扯食物;還有的牙齒呈扁平臼狀,它就可以用來壓碎食物外殼和骨頭等。好像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把鯊魚的牙齒用作刮鬍子的工具。但可怕的是它在相互搶食時,鯊魚常常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甚至連自己親生的孩子——鯊仔,也不放過,吃得一干二凈;當一條鯊魚為其它鯊魚所誤傷而掙扎的時候,這頭傷鯊就該倒霉了,其它同宗族的兄弟也同樣會群起而攻之,直至完全吞食完畢為止;還有更加恐怖的是鯊魚由於是胎生的,一胎可產10餘條鯊仔,最高可達80餘條之多,這些鯊仔在娘胎里竟也互相殘殺,人們曾在大西洋海岸發現在一種虎鯊的肚子里,作了解剖得出這一結論:娘胎卻成了戰場,這在任何動物中都是未曾見過的先例。
鯊魚之所以如此更換牙齒,既與它殘暴兇猛、廝殺成性有關,又與它的牙齒形不同分不開。因為鯊魚的咬食力可以說是在海洋所有動物中最強有力的。曾有人用金屬咬力器藏在魚餌中,用來測定一條體長8英尺鯊魚的咬食力大小,經測定結果得知其咬食壓力每平方英寸高達18噸。所以有些商輪在航海的日記上曾記載過輪船推進器被鯊魚咬彎、船體被鯊魚咬個破洞的事故,這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鯊魚牙齒的形狀很奇特。例如噬人鯊的牙齒邊緣具有細鋸齒,呈三角形;大青鯊的牙齒則大而尖利;而鯨鯊雖軀體龐大,但它的牙齒卻是短細如針;錐齒鯊的牙齒是呈錐狀且長而尖;長尾鯊的牙齒則是扁平的呈角狀;姥鯊的牙齒既細小而又多似米粒;虎鯊的牙齒寬大呈臼狀等等。鯊魚的牙齒形狀之所以繁多,這就象上述所說的與其生態食性是極為密切相關的。
鯊魚的研究
美國夏威夷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表示,他們已經獲得了第一手的證據證明,鯊魚可以覺察到地球磁場的變化。這一發現為證明海洋魚類存在一個內部的「羅盤」系統引導它們辨別方位,提供了新的例證。
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的皇家科學院學刊上。夏威夷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卡爾-梅耶和他的同事設計策劃了這項試驗。他們在一個人工的磁場環境中訓練六隻沙洲鯊和一隻雙髻鯊。這個人工的磁場環境是一個直徑7米的水槽,外圍纏繞了一層銅電纜,每當向水槽中投放食物時,電纜開關便會打開以模擬磁場環境。
在經過了六周的訓練後,電纜開關不管何時打開,即使沒有向水槽中投放食物,鯊魚仍然會聚集到平時餵食的區域。這種反應事實證明了它們感覺到了磁場的存在。
科學家在進行這項試驗之前,一些鯊魚奇特的習性已經讓科學家猜測到鯊魚可能具有這種特殊的能力。虎鯊、藍鯊能夠徑直地在海洋中游過很長的距離,如果僅僅憑著嗅覺是不可能做到的。雙髻鯊經常聚集在海底山脈附近,而這些山脈是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地帶。
科學家下一步的研究是希望弄清鯊魚如何辨別出地球磁場以及它們對於磁場感應的靈敏程度。不久之前,科學家已經認識其它一些動物也具有識別磁場的能力。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研究者通過試驗證明,鴿子的上喙有微小的磁性粒子,能夠幫助鴿子完成長距離的飛行。
近20年來,市場上的魚翅交易越來越火,每年有數百萬頭鯊魚慘遭宰割。在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的「2004瀕危物種名單」上,又新增加了至少10種鯊魚,其中包括大白鯊、新英格蘭刺鮫和墨西哥灣白吻鯊。鯊魚遭受大量捕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接受了鯊魚軟骨(包括赫赫有名的「魚翅」)可以抗癌的錯誤宣傳。
據俄羅斯新聞網近日報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和比較醫學系教授加里·奧斯特蘭德在其新近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鯊魚同樣也會患癌症。同時,食用鯊魚軟骨對治療癌症也並無明顯療效。
加里·奧斯特蘭德教授認為,現在興起的食用鯊魚軟骨的飲食風氣不過是「偽科學」通過市場營銷所取得的勝利。他表示,食用鯊魚軟骨不但對治療患者無益,對鯊魚種群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患者們往往會盲目地相信這些軟骨的療效而拒絕其他治療手段,大肆的捕殺活動又造成鯊魚數量的迅速下降。
鯊魚曾被視為癌症的絕緣體,其軟骨粉被宣傳為治癌良葯。
早在198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生化博士安恩·李和羅伯特·蘭格在著名的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稱,鯊魚軟骨中的角鯊烯對於癌細胞之血管生成具有阻斷作用,並證實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1993年,美國CBS電視台「60分鍾」節目邀請《鯊魚不會得癌症》的作者威廉·蘭斯博士,討論鯊魚軟骨可以抗癌的研究成果,數名癌症晚期患者在節目中表示,服用鯊魚軟骨膠囊數周後感覺症狀減輕。
自此,鯊魚軟骨會抗癌的說法通過書籍、文章、網站和銷售商廣為流傳。隨後,葯廠在市面上推出一種從鯊魚的結締纖維組織製成的葯丸,號稱這種鯊魚丸是「治療癌症的良葯」,創造了鯊魚軟骨產品一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市場,其中最大的鯊魚軟骨製造商正是威廉博士的兒子。
1994年,美國食品與葯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用鯊魚軟骨製品防治癌症。於是,鯊魚軟骨製品成了保健品市場上的熱點,影響波及全世界。
在中國,鯊魚軟骨製品以及出售鯊魚湯的食府一度非常火暴。
上世紀90年代末,鯊魚軟骨粉抗癌說法傳到了中國。當時,市場上出售的鯊魚軟骨製品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鯊魚軟骨經物理加工的骨粉,另一類是化學方法提取的活性提取物。
前者除了大力宣傳在抗癌中有多少「有效成分」外,還宣稱,骨粉研磨的細度多麼有講究,細度必須在200目以上,才能被人體吸收,細度越細越好。說什麼美國部分產品的細度已達到了300目,大大提高了骨粉中的有效成分活性蛋質為人體吸收的程度。
後者則稱,從十分復雜的鯊魚軟骨組織中,純化提煉出兩個具有抗腫瘤功能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並根據此成分製成了鯊魚軟骨素膠囊、鯊魚軟骨粉等系列抗癌葯物。這種葯物在中國市場上一度非常流行。
由於鯊魚有這種獨特的抗癌功能,社會上也現了吃鯊魚「熱」,特別是香港和廣州兩地的食府,將鯊魚軟骨熬成湯出售,稱為「鯊魚軟骨老火湯」,品種多樣。這些食府宣稱,此湯除了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外,還有養顏、美容、強筋骨、補脾胃的作用,結果去吃的人絡繹不絕。
近期的研究表明鯊魚本身也會得癌病。
近期的研究已經表明,鯊魚本身也會患上多種癌病,包括軟骨組織的癌症。加里·奧斯特蘭德教授共在其研究報告中列舉出了40個鯊魚患腫瘤的例子,推翻了以前關於鯊魚不長癌的說法。
美國科學家約翰·哈斯巴格也在美國第91屆抗癌學會年會上指出,鯊魚是會患癌症的。哈斯巴格是任職於美國國家癌症機構的學者,他發現了軟骨魚類所患的50種癌症,其中有23種癌症是來自於各種鯊魚,其中有些還是直接長在軟骨中。
值得注意的是,《鯊魚不會得癌症》一書的作者威廉·蘭斯博士(他可稱得上是「鯊魚療法」之父)最近也承認,鯊魚事實上也會得癌症,並向外界坦白他得出有關鯊魚軟骨萃取物可以治療癌症的結論僅僅是基於極其有限的幾次實驗結果。
臨床實驗證明鯊魚軟骨粉也沒有治癌功效。
事實上,截至目前,針對鯊魚軟骨粉抗癌功效的臨床實驗證明都是無效的。丹麥學者向歐洲乳癌問題大會提交的研究報告說,他們發現服用以鯊魚軟骨組織製成的所謂「另類抗癌葯物」的婦女,沒有從這種葯物中得到任何好處。
丹麥研究人員利用鯊魚軟骨萃取物對17名患上末期乳癌的病人進行了試驗,給17名病人相當大的鯊魚丸用葯量,每天服用24顆。
三個月後,17名病人中,有15人的癌症繼續惡化。另一名病人起初出現好轉的跡象,但後來卻發現在腦部長了新的毒瘤。
此外,在另一項臨床實驗中,50多名分別罹患乳癌、肺癌、前列腺癌、大腸直腸癌等的病患,在使用純化的鯊魚軟骨蛋白後,病情也都沒有出現明顯的改善。而且,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的研究顯示,由於鯊魚軟骨的蛋白質分子太大,不容易被腸道吸收,即使吸收了,也會被分解破壞。
以鯊魚軟骨為名的健康食品,對於癌症根本沒有療效。
不久前,美國葯物及食品管理檢驗局對威廉父子的實驗室和製造廠提出訴訟,要求停止宣傳「鯊魚軟骨產品的可以抗癌」這項未經證實的不實廣告。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還裁定,禁止對鯊魚軟骨產品的任何不實宣傳,除非有相關科學證據證明。威廉·蘭斯實驗室需支付判決費100萬美元,其中45萬美元交由美國國家癌症中心和威廉·蘭斯實驗室來共同舉行鯊魚軟骨大型臨床試驗,以辨明真相。
科學家認為,各種以鯊魚軟骨為名的健康食品,對於癌症根本沒有明顯療效。
魚翅抗癌是「吃什麼補什麼」這種不科學的說法的一個新翻版。退一步來說,即使鯊魚不會得人類所患的某種癌症,也不能因此而斷定鯊魚製品能夠治療人類的癌症。
例如,貓和馬並不會得前列腺癌,研究表明,即便是吃了貓和馬的前列腺也不能預防前列腺癌。況且,鯊魚是會長癌的,企圖以吃昂貴的鯊魚骨粉來抗癌的消費者更要三思了。醫學專家認為,大多數標榜「抗癌」的健康食品,賣的也不過是「希望」,廣大消費者真正需要期待的,應該是科技的進步,而不是對商業廣告的迷信。
在某種意義上講鯊魚全身是牙,其體表覆蓋的盾鱗構造和牙齒相近,可以稱得上皮膚牙齒。鯊魚的牙齒有幾百顆,可以移動,因此鯊魚不用擔心牙齒不夠用,因而具有很大的攻擊力。
鯊魚的睡眠
以前,大家都普遍認為鯊魚從不睡覺。據佛羅里達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記載,白鰭鯊、虎鯊和大白鯊其實是睡覺的,它們是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其它種類如護士鯊通過氣孔,迫使水通過鰓,提供穩定的富氧水,讓它們在靜止不動時可以呼吸。支配游水的器官--中央測試信號發生器位於脊髓,它讓鯊魚可以無意識地游泳。但因為魚沒有眼瞼,所以無法判斷鯊魚是否在睡覺。
大白鯊是目前為止海洋里最厲害的鯊魚,以強大的牙齒稱雄。
鯊魚的繁殖
和多數動物一樣,鯊魚是有性繁殖。鯊魚的交配行為非常復雜,不同種類的雄性和雌性鯊魚在交配前的例行程序也有很大的分別。結伴同游,撕咬和顏色變化等行為模式是共有的。姥鯊等種類的鯊魚採用復雜的成群環游的行為,目前還不了解這一行為的目的。
短吻棘鮫的卵囊,通常被稱為「美人魚的錢包」。
在雌雄鯊魚成功交配、同時雌性鯊魚體內的卵子完成受精之後,這一種屬鯊魚的受精卵就會以下列三種方式中的某一種繼續發育:
卵生鯊魚產下帶有厚厚的卵鞘的卵,使它們能夠附著在岩石或者海藻上,並抵抗捕食者。這些卵在幾天或幾星期後孵出,鯊魚就會離開幼仔讓它們獨立生存。大多數的卵鞘呈寬廣的矩形,也有一些如角鯊產下的「美人魚錢包」經常被沖到海灘上。
鯊魚產出幼仔,它們在雌性鯊魚的子宮內通過胎盤或一種稱為子宮液的分泌物獲得營養。胎生確保幼仔在生長期間得到很好的孕育,因此出生後能夠立刻在嚴酷的大海中生存。
鯊魚也養護體內的胚胎,然後產出活的幼仔,但他們不能向它們的後代提供任何直接的營養。相反,孕育中的鯊魚依賴於卵的卵黃囊維持生計。某些種類的鯊魚,如鯖鯊使用「奧佛吉(oophagy)」的方式,即鯊魚媽媽產出一串小的沒有受精的卵,被生長中的胚胎吃掉。
1.卵生:一般是大型鯊魚採用。鯊魚的卵很大,營養供應不虞匱乏。排出的卵包在扁平的墊形鞘內,而墊形鞘是卵在通過輸卵管時四周加上去的,鞘的外皮於進入水中後會變硬,鞘的每個角落都有一個短而中空的角狀物,海水能由此進入,使卵獲得氧氣。每次排卵數目有限。卵呈布袋狀或螺旋狀,產出後被固定於珊瑚礁、海底植物或石縫中。被沖上海岸的棘鮫空卵囊則被昵稱為「美人魚的小錢包」。
2.卵胎生(非胎盤型胎生):受精卵在子宮中發育,以卵黃囊或由卵巢排入子宮的卵為營養來源,在子宮中並不形成胎盤。除鯨鯊每次可產300尾以上外,其餘每次頂多數十尾,最少的是狐鮫(長尾鯊),每次只產兩尾。
3.胎生(胎盤型胎生):外包角質殼的受精卵於子宮中發育,成長所需的營養由卵黃囊胎盤得,直到幼鯊幾乎完全成形才產出,每次產數十尾。遠洋的大部份鯊魚是胎生。大部份鯊魚每年按照季節進行繁殖,一些大型鯊魚隔年繁殖。大部份鯊魚懷孕期達8-9個月,白斑角鯊的懷孕期甚至高達24個月。一般而言,大型鯊一次生產較多小鯊,小型鯊則相反。鯊魚的生長也異常緩慢,直到5-10歲才算性成熟。</p>

㈥ 這是什麼海洋生物

這是一隻海膽殼,也就是海膽的骨骼。

海膽是棘皮動物門下的一個綱,是一類生活在海洋淺水區的無脊椎動物。主要特徵為體呈球形、盤形或心臟形,無腕。內骨骼互相癒合,形成一個堅固的殼。海膽的口在身體下方,口周圍有5對分支的鰓,為呼吸器官。多數種類口內具復雜的咀嚼器,其上具齒,可咀嚼食物。消化管長管狀,盤曲於體內。多以藻類為食,也有以水螅、蠕蟲為食的肉食性種類。

海膽死亡後,其身體軟組織消失,只剩下堅硬的球形(圓盤形)骨骼。

海膽殼

㈦ 鯊魚兇猛排名榜是怎麼樣的

鯊魚兇猛排行榜分別是:鯨鯊、黑尾真鯊、大青鯊、檸檬鯊、尖吻鯖鯊。

1、鯨鯊

成年後的鯨鯊體型龐大,全長可以達到20米左右,巨大的嘴巴一次進食可達上百斤食物。在所有鯊魚中,鯨鯊的脾氣相對溫和,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為食,平時生活在氣候比較溫暖的海域,分布區域並不是固定不變,也會有遷移等行為,一般都是單獨活動,很少成群出沒。

4、檸檬鯊

這是一種身體粗壯,性格兇殘的中型鯊魚,因全身酷似檸檬色的顏色而得名,通常活動在400米左右的深海區域,這種鯊魚對人類有一定威脅,喜歡攻擊所有視線中的活動物體。檸檬鯊最大記錄為3.6米長,平時喜歡慢悠悠的在海底游動尋找食物,主要掠食硬骨魚類。

5、尖吻鯖鯊

完全成熟後的尖吻鯖鯊體長3-4米,體重800公斤左右,屬於體型較粗壯的鯊魚,也是四種恆溫鯊魚之一。尖吻鯖鯊屬於遠洋鯊魚,經常出沒於海面至水深150米處,水溫低於16攝氏度的海域很少有它活動的蹤影,在追逐獵物時它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50公里,躍出海面9米高。

㈧ 沿海地區有一種海鮮叫沙蟲,沙蟲有什麼烹飪技巧

我吃到過較好的方式是油炸,鮮的殺蟲比乾的沙蟲味道要好,鮮甜的多,油炸沙蟲,不管是乾的還是鮮的,溫度不適宜太高,否則容易焦了,一旦沙蟲顏色變黑了,再燒熱炒鍋,放入油翻炒沙蟲,放少量的料酒和鹽調味後倒入炒好的韭菜,用剪刀把沙蟲剪開,然後用牙刷刷裡面的沙,千萬不要濕水。然後把鐵鍋燒紅,放一點油,不能多,把沙蟲放到鐵鍋裡面干炒,開小火,小心弄糊,當紅辣椒也要清洗干凈,控干表面水分以後切成碎末,在炒鍋中放油,加熱後把紅辣椒入鍋炒香再放入適量豆瓣醬,摘干凈後的沙蟲。大鐵鍋洗干凈,大火燒干水後調小火,什麼調料都不用放,把沙蟲倒進鍋里,一邊烘一邊用筷子勻速攪動。


閱讀全文

與有一種很兇猛的海下生物叫沙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