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哪些生物有混合體腔

哪些生物有混合體腔

發布時間:2022-07-26 19:40:49

❶ 蝴蝶和蜘蛛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簡略)

蝴蝶和蜘蛛二者幾乎只在大的方面(節肢動物層次上)有共同點:

1。身體分節(異律分節);
2。多數體節具有成對的附肢;
3。具有幾丁質外骨骼,有脫皮現象;
4。肌肉為橫紋肌,收縮力強;
5。具有混合體腔,即血腔;
6。血液循環為開管循環;
7。排泄器官為馬氏管;
8。索狀神經,前幾個神經節癒合為「腦」,具有單眼;
9。雌雄異體,兩性生殖,生殖方式為卵生。

蝴蝶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鱗翅目
蜘蛛屬於蛛形綱-蛛形目
分類學上差別太大了
主要不同在於
1,蝴蝶屬於全變態生物,它的幼蟲和成蟲完全不同,而蜘蛛不是
2,口器不同,蝴蝶絕大多數種類為典型的虹吸式口器。即上顎完全退化,上唇短小,下顎須發達或退化,下唇僅保留3節的下唇須,其主要取食器官為由兩下顎外顎葉延長而並合形成的虹吸管(喙管),取食時伸入花中,吮吸花蜜。而蜘蛛口器是鉗狀,而且非常發達
3,蝴蝶一般具翅2對,發達,僅個別種類的雌蟲無翅或僅具退化的翅。翅膜質,有鱗毛和鱗片覆蓋。蜘蛛沒有翅膀。
其它的小地方差別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

❷ 生物高手進

精準答案:
開管式循環: 動物體內的血液不完全在心臟與血管內流動,而能流進細胞間隙的循環方式,叫「開管式(血液)循環」,如節肢動物體內,背有心臟和它發出的血管(動脈)。心臟兩側有具活瓣的心門,動脈直接開口在體腔。心臟收縮時,心門關閉,血液從動脈的開口進入體腔,浸潤各組織和器官。心臟舒張時,心門開放,體腔中的血液經心門再回心臟。如: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如河蚌、蝸牛,蜘蛛,蠍,蝦、蟹等。

閉管式循環:各血管以微血管網相連,血液始終在血管內流動,不流入組織間的空隙中,此類形式的循環就叫閉管式循環系統。在進化圖上:環節動物開始以後的動物都為那個閉管式循環。如環節動物、——烏賊——、脊索(&椎)動物、——毛顎動物——等等。
特別注意_烏賊_是閉管是循環!!!!!!!
這個比較准!!!

❸ 渦蟲,珊瑚蟲,蛔蟲,昆蟲從胚層,循環,體腔三方面的區別

山東98決賽)2隻蝗蟲、1隻沼蝦、2隻園蛛共有多少對足,多少只單眼、多少對復眼
A 19、10、3 B 24、22、5 C 19、22、3 D 24、10、3
44.(福建 97初賽)下列動物屬於雌雄異體的一組是
A 渦蟲、蛔蟲、鉤蟲 B 豬肉絛蟲、血吸蟲、鉤蟲
C 血吸蟲、蛔蟲、鉤蟲 D 豬肉絛蟲、渦蟲、血吸蟲
45.(江西97)蚊和蠅均是前翅發達,後翅退化成平衡棒,它們都屬於
A 直翅目 B 膜翅目 C 鱗翅目 D 雙翅目
46.(上海99)蜘蛛的紡績器由什麼特化而成
A 腹部體壁內陷 B 上皮細胞和外骨骼
C 腹部附肢 D 消化系統的一部分
47.(江西97)下列動物的血液循環,不具有閉管式循環的是
A 蚯蚓 B 水螅 C 蝗蟲 D 泥鰍
48.(江蘇98;安徽99)將蟑螂罩在紗罩內,再放上一堆糖粒和一堆木屑,可以看到它用一對細長觸角去碰碰糖,又去碰碰木屑,然後爬上糖堆偷吃。如果將它的觸角全部剪掉可以看到它爬來爬去亂啃,分不出什麼是能吃的食物。實驗說明觸角具有
A 味覺和嗅覺 B 嗅覺和觸覺 C 視覺和觸覺 D 觸覺和聽覺
49.(江西 99初賽)下面哪一項都不是膜翅目的主要特徵
①一般有兩對膜質的翅 ②有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 ③有舐吸式或虹吸式口器 ④一般有兩對革質的翅 ⑤發育是完全變態 ⑥發育是不完全變態
A ③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50.(山東98決賽)不靠血液把氧氣運往全身各處的動物有
①水螅 ②渦蟲 ③蚯蚓 ④蝗蟲 ⑤河蚌 ⑥魚
A ①⑤⑥ B ②③⑥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51.(山東98決賽)蟋蟀、蚜蟲、菜粉蝶、蠅、蜜蜂的口器依次是
A 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嚼吸式
B 刺吸式、刺吸式、虹吸式、虹吸式、嚼吸式
C 咀嚼式、虹吸式、刺吸式、舐吸式、虹吸式
D 吸嚼式、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虹吸式
52.(福建 99初賽)無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是「原生動物→腔腸動物→ * →線形動物→環節動物→……」其中的「*」是下列那一類動物
A 扁形動物 B 節肢動物 C 軟體動物 D 棘皮動物
53.(湖北99)下列屬於尾索動物的是
A 文昌魚 B 海鞘 C 揚子鱷 D 響尾蛇
54.(湖北99)最低等的脊椎動物是
A 頭索動物 B 尾索動物 C 圓口動物 D 魚類
55.(湖北99)在地層中發現一動物脊柱的化石,經分析具有薦椎一枚,椎體為雙凹型,此化石為
A 魚類 B 兩棲類 C 爬行類 D 鳥類
56.(湖北99)下列屬於奇蹄目的動物是
A 駱駝 B 河馬 C 山羊 D 犀牛
57.(湖北98)魚類一般均具牙齒,下列由鱗片轉化為牙齒的是
A 鯉魚 B 烏醴 C 帶魚 D 鯊魚
58.(湖北98)下列屬於偶蹄目的哺乳動物是
A 海牛 B 河馬 C 犀牛 D 野驢
59.(湖北98)下列屬於卵生動物的是
A 蠍子 B 灰星鯊 C 袋鼠 D 針鼴
60.(湖北98)水牛的子宮類型是
A 雙子宮 B 雙分子宮 C 雙角子宮 D 單子宮
61.(湖北98)對於爬行類呼吸的敘述錯誤的是
A 陸生種類均用肺呼吸
B 水生種類可用皮膚進行輔助呼吸
C 既有咽式呼吸又有胸腹式呼吸
D 避役肺後的盲囊(肺囊)無氣體交換作用
62.(浙江99)兩棲動物不能在海水中生存,這是因為
A 它是恆滲壓生物 B 它是高滲壓生物,不能生活在低滲壓的海水中
C 它缺乏對鹽分調節的機制 D 它是低滲壓生物,在海水中無法獲得水分
63.(福建99初賽)節肢動物外骨骼與脊椎動物內骨骼二者在以下哪一方面沒有顯著區別
A 都有保護作用 B 位於身體的什麼位置
C 由什麼構成(是不是由細胞構成) D 能否隨身體的長大而長大
64.(浙江98)鴨嘴獸全身被毛,用乳汁哺育幼仔,但生殖方式為卵生,只有共同的泄殖孔,鴨嘴獸的以上特徵說明

生物學中的一些定義

競賽知識:
1、指昆蟲等分節卻每節不同的現象(不同與蚯蚓)
2、昆蟲生長形態的變化
3、有蛹階段的變態
4、無蛹階段的變態
5、無蛹階段的變態,形態逐漸改變
6、無蛹階段的變態
7、真體腔、假體腔的混合生物
8、蒼蠅等生物後翅進化得到的保持平衡的器官
9、部分昆蟲的排泄器官
10、部分昆蟲的呼吸器官
11、部分昆蟲的呼吸器官
12、由蛹變成成蟲的過程
13、由卵變成生物的過程
14、也稱「綠腺」甲殼綱動物的排泄器官
15、「綠腺」在蛛形綱中被稱為基節腺
16、吸食液體的昆蟲(具有吸式口器)的嗉囊變形體
17、蜘蛛目動物所特有的紡絲器官之一
18、司觸覺和嗅覺蛛的一對腳須末部特化而成,作為交接器官,用來儲精和授精
19、由受精卵產生幼體的生物
20、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成新的個體後才產出母體,但其發育時所需營養,仍依靠卵自身所貯存的卵黃,與母體沒有物質交換關系
21、在母體內通過母體提供營養產生幼體後出生的生物

❺ 節肢動物門的生物學特徵

節肢動物身體兩側對稱,身體分節和具有分節的附肢,體表具有幾丁質外骨骼,營自由生活或部分寄生生活。

節肢動物門的主要特徵



1.異律分節

節肢動物與環節動物一樣,都具有體節。但環節動物一般是同律體節,異律分節不顯著。節肢動物則不同,它們異律分節高度發展,身體分部明顯,通常可以把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如昆蟲);少數分頭和軀干兩部分(如蜈蚣);或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兩部分(如蝦)。這樣把身體明顯地分成若幹部分,使身體各部分有了進一步分工。如分為頭、胸、腹3部分的(昆蟲),頭部司感覺、攝食,胸部司運動,腹部司營養、生殖。這樣身體構造更為復雜化,大大地加強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2.附肢具關節

節肢動物具分節的附肢,與環節動物的疣足不同。環節動物的疣足是體壁的突起,呈葉狀構造,沒有分節,就是疣足與身體相連的地方也沒有關節。而節肢動物的附肢除少數原始的葉狀肢外,與身體相連的地方有關節,附肢本身也具若干關節。因此節肢動物的附肢能適應多種功能。節肢動物的感覺、運動、捕食、咀嚼、呼吸甚至生殖都與附肢有密切的關系。附肢為適應各種不同功能的需要,產生了各種變化,形成多種不同的形狀。具分節的附肢,是本門動物的主要特徵之一,節肢動物也因此而得名。

3.外骨骼

節肢動物的體表覆蓋著堅硬的體壁。它有保護身體,抵抗化學的或機械的損傷,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和接受刺激的功能,並能與附著的肌肉一起產生強有力的活動,因此稱堅硬的體壁為外骨骼。外骨骼的最外一層是很薄的蠟質,水不能滲透,可防止外界水分的滲入或內部水分的蒸發;其下是較厚的幾丁質層。幾丁質是復雜的含氮多糖類,其分子式為(C32H54N4021)N,是外骨骼的主要組成部分。發展幾丁質層又分為外層和內層,外層緻密,常為蛋白質或鈣質沉積而成,因而成為堅硬的骨片;內層富有彈性。再其下是分泌外骨骼的表皮細胞。節肢動物能適應多種生活環境,特別是對陸上生活環境的高度適應能力,具有外骨骼是主要原因之一。

外骨骼在節肢動物的運動能力方面,有較大的作用。節肢動物的附肢有若干分節,節與節之間有外骨骼以很薄的膜相連,構成了活動關節。肌肉附著點跨過關節附著在相鄰兩節的外骨骼上。當肌肉收縮的時候,外骨骼便起了杠桿的作用,因而產生了相應的運動。因此外骨骼與脊椎動物的內骨骼雖然在構造上和胚胎起源上是完全不同的,但它的作用與內骨骼卻有相似之處。有一些節肢動物的外層幾丁質中,沉積著大量的蛋白質或磷酸鈣,使它的硬度增加,相鄰各節之間的分節現象也不存在了,這樣的外骨骼只起保護作用了,如蟹的背甲。外骨骼一旦分泌完成後,便不能繼續擴大,限制了體內組織器官的生長。節肢動物為了擺脫外骨骼的限制,在生長過程中產生了脫皮現象。蛻皮時,表皮細胞分泌一種酶,將幾丁質溶解,使角質層破裂,個體鑽了出來,並重新形成外骨骼。在新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個體得以生長,增大體積。所以正在迅速成長的節肢動物,其蛻皮次數較多。不再繼續長大時,蛻皮現象也就停止了。昆蟲在變為成蟲後,通常不再蛻皮了。節肢動物正在蛻皮時,是它生活中最脆弱的時期,易受傷害,因此在殺滅蟲害時,也可利用這一良好的時機。

4.體腔和血液循環

節肢動物的體腔是一種特化了的體腔,內含有血液,稱為血腔。節肢動物的真體腔極為退化,是僅有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內腔。在消化管和體壁之間有很大的血竇,是原體腔或原體腔與真體腔混合而成的。循環系統的心臟和背血管在消化管的背面,血液由後向前至頭部,再由前而後進入血竇,又由血竇通過心孔復流入心臟。這種循環方式,即血液由心臟流出,經血管至血腔,再經過呼吸器官匯入圍心腔,復經心孔流回心臟,故稱此為開放式循環。節肢動物循環系統的復雜程度與呼吸系統是密切相關的,若呼吸器官只局限在身體的某一部分(如蝦的腮),那它的循環系統就比較復雜;若呼吸系統分散在身體各部分(如昆蟲的氣管),那它的循環系統就比較簡單。小節肢動物靠全身體表進行呼吸,它的循環系統也可能完全退化了。如劍水蚤。恙蟎和蚜蟲等是沒有循環系統的。

5.消化

節肢動物的消化系統比較完全,分前腸、中腸和後腸3部分。前腸和後腸是外胚層向內凹陷而成,因此腸壁上也有幾丁質的外骨骼。這些外骨骼還會形成齒和剛毛等,用來研磨或濾過食物(如蝦類)。當它們蛻皮時,消化管里的前腸和後腸的外骨骼也要脫落,然後再重新分泌形成。中腸由內胚層形成,是呼吸和消化的地方。節肢動物頭部的附肢,往往變成咀嚼器或幫助抱持食物的構造,有時與頭的一部分合稱口器(如昆蟲)。節肢動物也有各種消化液,將在各綱中敘述。

6.呼吸和排泄

節肢動物的呼吸器官,水生種類有鰓或書鰓,陸生種類有氣管或書肺。鰓是體壁向外的突起,在鰓上的皮膚很薄,便於血液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書鰓是腹部附肢的書頁狀突起;氣管是由體壁內陷而成的管狀構造;書肺是書鰓內陷而成。由此可見,在水中的呼吸器官不論是鰓或是書鰓都是體表外突而成,以便增加和水的接觸面積。在陸上生活種類的呼吸器官不論是氣管或書肺都是體表內陷而成,它除了可增加體壁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之外,還可使體壁上的水分不易蒸發,因為空氣在進入血液或組織以前,仍然是先溶解在體壁表面的一薄層水膜中。有一些陸生的昆蟲,其幼蟲生活在水中,它具氣管鰓,即鰓中含有氣管。這是對水中生活一種適應。有些小的節肢動物如水中生活的劍水蚤,陸上生活的蚜蟲或恙蟎,都可靠全身體表進行呼吸,因此也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在陸地借體表進行呼吸的種類,其體表必須保持一定的潮濕狀態,否則便無法進行呼吸而死亡。

節肢動物的排泄器官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由腎管演變而成的,如甲殼綱的緣腺和顎腺,蛛形綱的基節腺以及原氣綱的腎管都屬這種類型。它們的末端有端囊,是退化了的體腔,與此相通的管就是體腔管,有排泄管通到體外。另一種類型如昆蟲或蜘蛛的馬氏管,它是腸壁向外突起而成的,其排泄物須經消化管從肛門排出體外。由此可見馬氏管與上述的緣腺、基節腺和腎管的起源是根本不同的。

7.肌肉

節肢動物的肌肉系統是由橫紋肌組成的,能迅速收縮。它們的排列與環節動物不同,並非由環肌、斜肌、縱肌組成的皮肌囊,而是由成束肌纖維組成的肌肉並附著在外骨骼的某些地方。當肌肉迅速而強有力收縮時,就會牽動外骨骼,從而產生敏捷的運動。

8.神經和感官

節肢動物的神經系統與環節動物的神經系統基本上是相同的,同屬於鏈狀結構。但由於節肢動物的異律分節,常有一些前後相鄰的神經節癒合成一個較大的神經節或神經團。節肢動物神經節癒合的情況與身體外部分節的消失是密切相關的。如蜘蛛體外分節不明顯,其神經節也都集中在食道的背方和腹方,形成了很大的神經團。神經節互相癒合時,便失去其原來的鏈狀結構。原氣管綱具2條腹神經索,上面沒有明顯的神經節,這與渦蟲的階梯式神經系統相似。節肢動物的感覺器官相當復雜,有司平衡、觸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聽覺的感覺器官。

9.生殖與發育

節肢動物一般為雌雄異體,且往往雌雄異形。通常是體內受精,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發育,也有間接發育。間接發育的種類有一至數種不同的幼蟲期,有時這些幼蟲的生活習性與成蟲不同。也有些節肢動物能進行孤雌生殖,即沒有受精的卵就能發育為成蟲。

❻ 什麼動物最早出現混合體腔,節肢動物

魚類。一開始的生物都在水裡,只有魚類。而且沒有骨頭都是軟體動物。後來頭部長出硬骨,在最後全身魚骨。為上岸做准備。

❼ 生物學霸來!拜託!急!!!!

腔腸動物
1.1身體輻射對稱輻射對稱:是指通過身體的中軸可以有二個以上的切面把身體分成兩個相等的部分。是一種原始的對稱形式。

1.2軀體由二個胚層組成,中間夾著中膠層
腔腸動物笫一次出現胚層分化,是真正的兩胚層動物。
外胚層:外層體壁,具保護,運動和感覺功能
內胚層:內層胃層,具消化,營養功能

1.3出現消化腔
通過胃層腺細胞分泌消化液,使食物在消化腔內進行初步消化,是動物進化過程中最早出現細胞外消化。
消化腔內水的流動,可把消化後的營養物質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兼有循環作用,故也稱為消化循環腔。
消化腔只有一個對外開口,是原腸期的原口形成的,兼有口和肛門兩種功能。

1.4有原始的組織分化
●原始的上皮組織:皮肌細胞既是上皮細胞,又是原始的肌肉細胞,具有上皮和肌肉兩種功能
●原始的神經組織:由各種類型的神經細胞構成彌散型的網狀神經系統
原始性表現:無神經中樞
傳導無方向性
傳導速度慢(比人的神經傳導慢1000倍)

扁形動物
1.1身體扁平,體制為兩側對稱
兩側對稱:通過身體的中軸,只有一個切面能把身體分成左右相等的兩個部分。從輻射對稱到兩側對稱是動物在體制上的進化
兩側對稱的體制使動物體分化出前後端、左右側和背腹面
身體各部分功能出現分化:
頭部:神經和感覺器官向前端的頭部集中
背面:具有保護作用
腹面:承擔運動和攝食的功能

1.2形成中胚層
扁形動物首次形成中胚層,並分化成二種組織
▲實質組織:為合胞體結構的柔軟結締組織,也稱間質
分布:充滿在各組織器官之間,使體內無明顯的空隙,扁形動物也稱為無體腔動物功能:●貯存水分和養料
●保護內臟器官
●輸送營養物質和排泄物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
▲形成肌肉組織:
首次出現肌肉組織,促使扁形動物的結構和機能產生一系列變化。
●肌肉形成使運動速度加快,導致神經和感覺器官發展完善
原始的網狀神經系統——→梯形神經系統
●肌肉形成使運動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攝取較多食物
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發展導致新陳代謝能力加強,相應的異化作用加強
——→出現原腎管型排泄系統

1.3出現復雜的器官系統
形成不完全的消化系統
原腎管型的排泄系統
梯形神經系統
臨時性的生殖系統

線形動物
1.1身體圓柱形,體表具有角質膜
線形動物身體細長,呈長圓柱形,體制兩側對稱
體表有一層上皮細胞分泌形成的角質膜,光滑堅韌而有彈性。

1.2出現假體腔
假體腔:線形動物體壁和消化道之間的空腔,假體腔與體壁中胚層和腸壁內胚層所接觸,沒有中胚層形成的體腔膜所包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體腔,稱謂假體腔或原始體腔。
假體腔是在系統發生上笫一次出現的體腔,也稱作初生體腔
假體腔=初生體腔=原始體腔

1.3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統
從線形動物開始,消化道出現了肛門,有口和肛門二個開口,與高等動物一樣,成為完全的消化系統。
線形動物的消化道可分為前、中、後三部分:
▲前腸:由前端體壁外胚層內陷而成,包括口、口腔、食道。
▲中腸:由內胚層形成,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吸收部位。
▲後腸:由後端的外胚層內陷而成,包括直腸和肛門。

1.4雌、雄異體異形
線形動物雌雄異體,通常雄性比雌性小,有些種類還有特殊的感覺器官。
動物由雌雄同體轉變為雌雄異體,進而轉變為雌雄異形,在進化上具有重要意義。

1.5圓筒形的神經系統

環節動物
1.形成真體腔
1.1真體腔的形成
多細胞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出現三個腔
笫一次出現的腔:囊胚腔
笫二次出現的腔:原腸腔
笫三次出現的腔:體腔
——體腔是由中胚層形成時出現的中胚層體腔囊發展而來的
笫一次出現的「體腔」是線形動物的假體腔
假體腔的形成:
由於中胚層體腔囊在發展過程中全部靠向體壁,形成肌肉層,使原來的囊胚腔加了一層內襯,未形成新的空間,這種腔只有體壁中胚層,沒有腸壁中胚層和腸系膜,是體壁中胚層和腸壁內胚層之間的腔,所以稱之謂假體腔。
在胚胎發育形成一對中胚層細胞團後,細胞團繼續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體腔囊,體腔囊不斷擴展,兩側的體腔囊壁外側靠向體壁,形成體壁中胚層,分化為體壁肌肉層和體腔膜,其內側靠向腸壁,形成腸壁中胚層,分化為腸壁肌肉層和體腔膜。由體壁中胚層和腸壁中胚層圍成的腔即真體腔。
真腔是由中胚層囊裂開而成的,故也稱裂體腔
真體腔是繼假體腔之後出現的,也稱次生體腔
●真體腔=裂體腔=次生體腔

1.2真體腔的形成在動物進化上的意義
▲腸壁外附有肌肉,使腸道蠕動,消化道在形態和功能上進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強。
▲消化功能加強——→同化功能加強——→異化功能加強——→排泄功能加強,排泄器官從原腎管型進化為後腎管型。
▲真體腔形成過程中殘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統,從環節動物開始出現循環系統。
▲身體出現分節現象。

2.身體分節
環節動物身體分成許多小節,每一體節內部形成一個小室
神經、排泄、生殖等器官大多按節排列。
身體分節是高等無脊椎動物進化的重要標徵
同律分節:身體各節在形態和機能上基本相同,如蚯蚓。
異律分節:身體各節在形態和功能上不同,如沙蠶。

3.出現剛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
剛毛:
由表皮細胞內陷形成的剛毛囊內的毛原細胞分泌形成的,是寡毛綱的運動器官。
疣足:多毛綱的運動器官是體壁的向外突起,中空,與體壁相通。
特點:疣足本身不分節,與軀身體連接處也無關節

4.閉管式的循環系統
環節動物是動物進化過程中笫一次出現循環系統,但已是一種高級形式的閉管式循環系統,血液始終在血管中流動。

5.鏈索狀神經系統
由腦、圍咽神經索、咽下神經節和腹神經索組成

6.皮膚呼吸
大多數環節動物無專門的呼吸器官,由於循環系統的產生,皮膚內分布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可依靠體表進行皮膚呼吸。
多毛綱的部分海產種類出現專門的呼吸器官——鰓。

7.排泄器官為後腎管型
原腎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層發育而來的。
端封閉,另一端對外開口為排泄孔(腎孔),排泄物靠滲透進入排泄管。
後腎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中胚層的體腔膜形成的,具有兩個開口:向體內的開口為腎口向體外的開口為腎孔排泄物直接從腎口進入管,效率更高

軟體動物
1.1身體分為頭、足、內臟團三部分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不分節,兩側對稱,一般分為頭、足和內臟團三部分。
頭部:著生有口、觸角、眼和其它器官。各類軟體動物因生活習性不同,其頭部的發達程度也不同。
足:著生在身體腹面,頭的後方,有豐富的肌肉組織,是軟體動物的運動器官。
內臟團:一般在足的背部,是心臟、消化、生殖等內部器官的所在部位。

1.2具有貝殼和外套膜
●貝殼
大多數軟體動物身體的柔軟部分外面都有貝殼,是軟體動物的特徵之一。不同種類的貝殼的形態、數目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結構是相似的,都有三層結構:
1)角質層:
為最外層,薄而透明,具黑色光澤。
主要成分:殼質素
由外套膜邊緣內側分泌而成。隨著動物生長,面積逐漸擴大。
功能:保護貝殼的中、內層不被碳酸溶解。
2)稜柱層:
也稱為殼層,為中間一層,占椐貝殼的大部分。
主要成分:稜柱形碳酸鈣晶體
由外套膜邊緣背面的細胞分泌而成,隨著生長面積不斷擴大,但其厚度不增加。
3)珍珠層:
也稱殼底,為最里層,有珍珠光澤。
主要成分:呈水平排列的碳酸鈣薄片。
由整個外套膜外表面分泌而成。隨著生長厚度不斷增加。
珍珠即在珍珠層內形成。珍珠的形成是外套膜對外來物的反應。
●外套膜
外套膜是軟體動物身體背側皮膚褶皺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結構,是由兩層上皮細胞及中間的結締組織和肌肉纖維組成。
外套膜向下包裹了整個內臟團和足部,是一種重要的功能器官:
1)分泌物質形成貝殼。
2)外套膜圍成的外套腔與多種生理功能有關:
外套腔內有呼吸器官鰓
有消化、排泄、生殖器官的開口。
3)具有輔助呼吸作用
1.3真體腔極度退化
由於結締組織的侵入,真體腔極度退化,縮小為圍心腔、生殖管腔和排泄管腔。
除真體腔外,初生體腔同時存在,初生體腔內充滿血液,因此稱為血竇。

1.4出現專職的呼吸器官——鰓

節肢動物
1.1身體分部
例如:昆蟲綱(蝗蟲):頭、胸、腹三部分
甲殼綱(蝦):頭胸部、腹部二部分
蛛形綱(蜘蛛):頭胸部、腹部
多足綱(蜈蚣):頭部、軀幹部
身體的分部在生理機能上也出現了分工:
頭部:感覺和取食中心
胸部:運動和支持中心
腹部:營養和繁殖中心

1.2附肢分節
節肢動物的附肢也按節排列,與環節動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進步:
疣足與節肢的比較
疣足節肢
按節分布,數量多體部分布數量少
形態劃一形態多樣
與身體之間無關節附肢不分節身體之間有關節附肢分節
無肌肉附著有大量肌肉附著

1.3具有發達的橫紋肌
節肢動物的肌肉與體壁之間不形成連續的肌肉層,而是發展為分離的肌肉束。
在節肢動物以前的動物肌肉都是平滑肌,從節肢動物開始形成橫紋肌,獲得高度發達的運動機能。

1.4體被含有幾丁質的外骨骼
體壁含有幾丁質是節肢動物的重要特徵之一
節肢動物的體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著相當於骨骼的支撐作用,故稱其為外骨骼。
幾丁質是含氮的多糖類化合物醋酸醯胺葡萄糖(C32H54N4O21)
幾丁質以網格狀結構包埋在蛋白質的基質中。
幾丁質的物理性質是柔軟的,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
幾丁質與蛋白質一起組成節肢動物體壁的主要成分。體壁的堅硬程度不是由於幾丁質的存在,而是由於蛋白質在酶作用下的鞣化和硬化。
堅硬的外骨骼會限制身體的生長,因此具有蛻皮現象。

1.5呼吸系統多樣性
節肢動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樣,隨著不同的生態類群而有一系列變化:
1)體壁:低等的小型甲殼動物,如水蚤。
2)鰓:水生甲殼動物在足的基部由體壁向外突起薄膜狀的結構,充滿毛細血管。如蝦、蟹等。
3)書鰓:由足基部體壁向外突起折疊成書頁狀,有血管分布。為水生種類鱟的呼吸器官。
4)書肺:由體壁向內凹陷折疊成書頁狀,為陸生的節肢動物蜘蛛、蠍的呼吸器官。
5)氣管:由體壁內陷形成分支的管狀結構,為陸生節肢動物昆蟲、馬陸、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氣管上無毛細血管分布,是直接將氧氣輸送到呼吸組織。

節肢動物呼吸系統雖然形式多樣性,但都是體壁的衍生物。
┌水生種類的呼吸器官都是體壁的向外突起
└陸生種類的呼吸器官都是體壁的向內凹陷
呼吸機制有兩類:
┌氣管系統:直接將氧氣輸送到呼吸組織,與細胞進行氣體交換
└其它類型是呼吸系統都通過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再由循環系統完成輸送氧氣的任務。

1.6具混合體腔和開管式循環系統
1.6.1混合體腔
節肢動物的體腔在發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層的體腔囊,但在繼續發育的過程中,不擴展為廣闊的真體腔,而是退化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圍心腔。
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圍心腔壁消失,使體壁和消化道之間的初生體腔與圍心腔的次生體腔相混合,形成混合體腔。
混合體腔內充滿血液,混合體腔也稱作血腔。

1.6.2開管式循環系統
血液經心臟——→動脈——→血腔——→心孔——→心臟
心臟能自主搏動,血流有一定方向
節肢動物循環系統的復雜程度與呼吸系統的復雜程度有關:
┌呼吸系統簡單(局限於身體某一部分),循環系統復雜如蝦.
│呼吸系統復雜(分 散在全身各部分),循環系統簡單,如昆蟲.
└用體表呼吸的小型節肢動物循環系統消失,如水蚤.

1.7具兩種類型的排泄器官
1.7.1與後腎管同源的腺體
由後腎管演變而來,如甲殼綱的觸角腺、綠腺,蜘形綱的基節腺等.
節肢動物的排泄器官腎口二次性封閉,由腺體部和膀胱部組成。
——含氮廢物經滲透進入腺體部,再由膀胱部排出體外。

1.7.2馬氏管型
昆蟲、蜘蛛等以馬氏管為排泄器官。
馬氏管是由消化道中、後腸交界外的腸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狀結構。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能大量尿酸等含氮廢物,送入後腸後,經肛門排出體外。

閱讀全文

與哪些生物有混合體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