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遇到毒蛇怎麼辦應採用什麼方法
每個野外活動的人正確且全面地認識毒蛇和了解蛇傷防治非常必要。先從認識的誤區談起誤區一:小蛇不毒雖然一般情況下被大蛇咬傷症狀更嚴重,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剛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媽媽毒性大。比如大蛇捕食頻繁,咬人時注毒量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剛剛孵化的小蛇較少捕食,因此咬人時注毒量相對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犢不怕虎,對人兇狠。許多養蛇專業戶甚至蛇類專家都吃過這個教訓。
另外蛇的種類不同,毒性強弱也不同,如銀環蛇的個頭通常很小,但是它的蛇毒的毒性卻極強。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輕心。相信每個人都看到過這樣的場面:幾個男生拿著大棒石頭追打一隻拚命逃竄的小蛇。現在應該知道,這也不僅僅是好玩。況且,蛇類本身是對人類極其有益的一種動物,我們應該盡量保護野外的每一種生物。 誤區二:被蛇咬過,但是幾十分鍾內沒有不適感,那一定是無毒蛇了
這是極其常見的認識謬誤,甚至在許多網頁的「野外教室」欄中也有類似誤人子弟的地方。實際上,有些毒蛇咬傷後的症狀要經過1到4小時才能顯現出來。比如97年福建附一醫院就收治了一個8歲大的小孩,他被銀環蛇咬傷後4小時才出現症狀,耽誤了最寶貴的搶救時間,後來經各方全力搶救,仍然昏迷了一個多星期才蘇醒。醫院收治的這類蛇傷病人不在少數!
誤區三:被蛇咬了,吾命休矣
首先必須清楚的是,野外無毒蛇佔多數,被無毒蛇咬傷的人,因為精神過度緊張,也可能因驚恐而出現傷口劇痛紅腫甚至昏倒的現象。這是心理暗示的結果。
即便是有毒蛇咬傷,大多數也因為多種因素的關系,毒蛇咬人時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夠量的毒液注入人體,被毒蛇咬傷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症狀比較嚴重,個別人有生命危險。
掌握毒蛇的活動規律,蛇傷的預防
蛇是變溫動物,它的活動與外界氣溫有密切聯系,氣溫達到18度以上才出來活動。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傷發病最高時期。特別是在悶熱欲雨或雨後初晴時蛇經常出洞活動。另外這幾年春夏之交洪水偏多,洪水將大范圍的蛇洞淹沒,也會造成陸地上無家可歸的蛇增多。所以夏天雨前、雨後、洪水過後的時間內要特別注意防蛇。
蛇類的晝夜活動有一定規律,蛇種不同,活動規律也不同,眼鏡蛇,眼鏡王蛇白天活動,銀環蛇晚上活動,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動。蛇傷也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時,晚上18-22時。
此外蝮蛇對熱源很敏感,有撲火習慣,所以夜間行路要穿長褲,用明火照亮時,要防避毒蛇咬傷。露營時應將帳篷拉鏈完全合上。
毒蛇怕人,受驚後會迅速逃跑,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大多由於我們沒有發現它而過分逼近蛇體,或無意踩到毒蛇身體時,它才咬人。因此,在適於毒蛇活動的環境中行走時,提高警惕,並做適當的防護,許多蛇傷是可以避免的。
識別毒蛇
對不同的毒蛇,防治的方法也有所區別。只有正確識別毒蛇,才能進行對症防治。
毒蛇的標志器官是毒牙,按其形態,可以分為溝牙和管牙,按其在上額骨著生的位置,可分為前毒牙和後毒牙。但是這種鑒別在應用上很不方便。另一種方法是從蛇的外形和色斑上來鑒別。
通身綠色為主:竹葉青。分布我國南部,長江流域,受驚時逃跑。咬傷症狀相對較輕。
通身黑色為主,豎起,扁頸:眼鏡蛇。分布我國長江以南,性情兇猛,能長時間對峙,噴射毒液,但不主動襲擊人。咬傷症狀為傷口組織壞死,胸悶,高熱,呼吸困難。
通身黑褐色為主,豎起,扁頸:眼鏡王蛇。分布我國南方。性情兇猛,為毒蛇中體型最大的。主動襲擊,緊咬不放。症狀為發病特急,很快死亡,碰到這類蛇咬傷,除積極搶救外,還要祈禱好的運氣。
背面黑色,有許多白橫紋:銀環蛇。分布長江以南,受驚時逃跑,但太近時會張口咬人。咬傷多見。傷口不腫、不痛,數小時後全身癱瘓,呼吸停止。
背面黑色,有許多黃橫紋:金環蛇。分布長江以南。其餘類似銀環蛇。
通身棕褐色為主,頭大,三角形:蝮蛇。分布全國各地甚至生活於海拔4000米的麗江雪山上。受驚時多逃跑,不主動襲擊。症狀發病凶,全身出血,傷口劇痛、組織壞死。
通身棕褐色為主,頭大,三角形,鼻子上翹(看上去象叼個煙頭):尖吻蝮(五步蛇)兇狠,主動襲擊,症狀發病凶,全身出血,傷口劇痛、組織壞死。
通身棕褐色為主,頭三角形略長:蝰蛇。受驚時,能長時間對峙。症狀類似五步蛇。
被咬傷後沒有把握識別毒蛇時,應盡量把毒蛇打死帶回。我不贊成打蛇,也沒有打蛇的實踐經驗,但是對一些蛇,如眼鏡蛇等,用衣服蓋住蛇身應是有效的。
各類型毒蛇咬傷的中毒特徵
神經毒類:銀環蛇、金環蛇的蛇毒屬於此類。中毒表現主要為對神經系統的損害。局部可無什麼特殊表現。中毒過程特點是,通常要經過一段潛伏期,一般約在咬傷後1-4小時左右才出現全身中毒症狀,但一旦發作,就急劇發展,並難以控制。嚴重者昏迷,呼吸停止,但此時心跳及血壓尚好,若堅持人工呼吸,便有搶救希望。
血循環毒類:五步蛇、竹葉青、蝰蛇蛇毒屬於此類。中毒表現復雜,主要是血液循環系統的損害。中毒特點是潛伏期短,病勢發展快,局部壞死潰爛,傷口大量出血,甚至七竅流血。固有「五步致死」的說法,但實際上只要及時搶救,數小時之內送往就近醫院,仍可以治癒。
混合毒類:蝮蛇、眼鏡蛇、眼鏡王蛇等屬於此類。中毒表現既有神經毒,又有血循環毒。中毒特點主要是呼吸麻痹和循環衰竭,所以即使進行人工呼吸也難以搶救。其中以眼鏡王蛇咬傷引起死亡的危險性比較大,死亡大多發生在咬傷後幾分鍾到2小時內。閩北有一個村,因為知道抓眼鏡蛇能致富,全村男女都上山抓蛇,因此每年都有被眼鏡王蛇咬死的人。被眼鏡蛇咬傷若處理及時、救治得當,度過48小時危險期,一般均能治癒。
毒蛇咬傷的治療(被其它危險動物如狗、毒蜂、蜈蚣咬傷的治療可以此作參考)
1、先分清是有毒蛇還是無毒蛇咬傷,毒蛇咬傷通常見兩個或一個或三個比較大而深的牙痕。無毒蛇咬傷常見四排細小牙痕。但一些情況下傷口可能模糊不清。
2、處理原則:若不知是有毒蛇還是無毒蛇咬傷應按毒蛇咬傷處理。如受傷者單獨在野外時,不要驚惶失措地奔跑,而應使傷口部位盡可能放低,並保持局部的相對固定,以減慢蛇毒的吸收。同時立即去附近醫院治療。
3、早期結扎:用繩子、布帶、稻草等,在傷口上方幾厘米處結扎,不要太緊也不要太松。結扎要迅速,在咬傷後2-5分鍾內完成。此後每隔15分鍾放鬆1-2分鍾,以免肢體因血循環受阻而壞死。注射抗毒血清後,可去掉結扎。
4、沖洗傷口:清水、冷開水或肥皂水沖洗傷口。
5、排毒:經過沖洗處理後,用消毒過的小刀劃破兩個牙痕間的皮膚,同時在傷口附近的皮膚上,用小刀挑破米粒大小數處,這樣可使毒液外流。不斷擠壓傷口20分鍾。被蝰蛇,五步蛇咬傷,一般不作刀刺排毒,因為它們含有出血毒,會造成出血不止。直接用口吸時,必須保證沒有口腔粘膜潰瘍、齲齒等情況。
6、局部用葯:例如依地酸鈉注射液可以敖合金屬蛋白酶,抑制一些水解酶的活性。對蝮蛇、五步蛇、蝰蛇咬傷的局部組織壞死有效。各地葯品供應站有不同的蛇傷葯,參照說明書使用。(大規模長時間野外活動時領隊應考慮帶上蛇傷葯)
7、人工呼吸:銀環蛇、金環蛇咬傷後昏迷的重病人可採取人工呼吸維持。
8、抗蛇毒血清治療:抗蛇毒血清應用越早,療效越好。但遺憾的是因為保存困難,只有極少數醫院儲備有抗毒血清。所以傷者被送往醫院後,救護者還應打聽最近的抗毒血清儲備地。如幾個月前好象有則新聞就是說一武漢老闆租飛機搶救打工仔,將打工仔送到廣州去注射抗毒血清的
B. 在野外遇到蛇時應該怎麼辦
在野外遇到蛇怎麼辦
1、如果距離蛇的距離相對較遠的話,那麼慢慢地往後退開,一定不要發出大的響聲,以免驚動其他東西導致蛇的異動。
2、如果距離蛇較近的話,那麼最好保持靜止不動,一般情況下蛇不太會主動來攻擊你,然後你可以將背包或者外套緩緩地移到自己身前,如果蛇有異動就立刻把背包或者衣服套上去壓蓋住蛇,然後撿石頭用力砸蛇。
3、如果身上沒有其他工具,一定要撿一根結實一點的木枝木條,這樣當蛇攻擊你的時候,能夠用木枝打它,在這里不說七寸,因為不同的蛇位置很難找到,所以你可以打蛇的腹部,它的腹部很柔軟。
4、如果你實在沒有工具在手,而蛇又開始追過來的話,那麼最好東拐西怪地繞彎跑,尤其是繞著圈子跑更好,因為蛇轉彎的反應比不上人,這樣就很難追上,如果你運氣好繞到了蛇的身後,有膽的話就可以抓它的尾巴然後死命地甩,蛇很可能會因為脊椎受損而掛了。
5、如果不小心被蛇咬了一口,要立刻觀察清楚被蛇咬的傷口,如果傷口比較深,而且出現了腫脹麻木、甚至有些惡心頭暈的感覺,那麼肯定是毒蛇咬的,一定要馬上吸出毒血,然後在傷口的距離心臟近的方位用繩子(鞋帶、皮帶或者撕下來的布條)牢牢綁住,然後立刻想辦法去醫院;如果傷口較淺,而且只有些許疼痛,沒有麻木腫脹之類的異狀,那麼基本上是無毒蛇,就要注意清洗傷口,然後止血包紮,再上醫院。
C. 如果在家或野外發現蛇,我們該怎麼辦
雖然說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的非常好,人們的生活條件以及安全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很多時候人們面對一些危險的生物的時候還是沒有很好的避險措施。就像是我們在家或者是野外發現蛇的時候,有很多的人都表現的非常驚慌失措,其實這樣是非常錯誤的做法,我們在遇到蛇的時候,首先不要靠近蛇,畢竟蛇都是有著一定的攻擊范圍的,我們只要離開了它的攻擊范圍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我們的安全。而且我們也不要對蛇主動挑釁,這樣就能夠保護我們的安全。而且一定要保持沉著冷靜在附近找到可以防身的工具,這樣即使是蛇攻擊我們我們也能夠擁有一定的還手之力,下面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一、不要靠近蛇我們在家或者在野外發現蛇的時候一定不要靠近它,如果說距離蛇太近的話那麼就有可能引起蛇的警覺,很有可能會讓蛇感受到威脅而發起攻擊。
各位看官,以上就是我對“如果在家或野外發現蛇,我們該怎麼辦?”的回答,如果您還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D. 在野外遇見蛇,我們該如何應對
一年四季之中,蟲子最多的就數春天以及夏天,而特別是夏天,有許多生物開始活躍起來,最多的一般就是蚊子和知了,那麼大家肯定也都知道,蛇,也會在夏天出現。
那麼既然有蛇出現,那麼如果,我們在野外或者家裡遇見蛇時,我們該怎麼辦?
首先,不要慌張,盡量和蛇保持距離,然後不要去挑釁蛇,一般蛇不會主動去進攻人的,然後找到時機快速離開。離開是時候盡量不要轉身逃跑,當然如果你和蛇有一定的距離,兩三米的這種距離,可以快速轉身逃跑,因為一般的蛇,不會一下子就前進兩三米。
如果周圍有可以觸手可得的樹枝等物品的時候,你可以拿樹枝,面對蛇,然後一步一步向後退。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一不小心被蛇咬了,你該怎麼辦,這時候,你可以先把傷口附近的血液擠出來,然後拿冷開水,或者是濃鹽水進行沖洗。
其實一般我們大可不必這樣,因為一般的蛇,都是無毒的。
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說說毒蛇。
在我國,常見的毒蛇有二百二十多種,比較常見的有一百七十多種,而在這些蛇之中,最常見的毒蛇,只有48種,這48種之中,有10種毒蛇為溝牙毒蛇,其毒性非常弱,而且,它們的毒牙,不容易咬到人體,這10種類型的毒蛇對人們並無實質上的危害。
那麼48減去10,還就剩下了38,這38種類型的毒蛇之中,有15種是海蛇,它們生活在海里,我們和他們接觸的機會很少,也可以撇開不談,又減少了15種,那麼還有23種,這23種之中,有大概13種毒蛇在偏遠地區,而且十分稀少,基本是見不到的,而我們常見的,危害比較大的,也只有僅僅10幾種,而且這十幾種基本都是分部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當然,還有2到3種毒蛇,我國個地區基本都有分部。
所以,我們如果遇見蛇,遇見毒蛇的可能性也不會很高。
有很多人,以為,蛇和蘑菇是一個道理,蘑菇外表越好看,有毒的可能性越高,他們認為蛇也是這個道理,其實並不是。
有些蛇外表,花花綠綠色彩豐富,比如玉斑錦蛇,他們色彩豐富,非常好看,但並沒有毒。
有些蛇也很恐怖,但是也不會有毒。
我的朋友說,鑒別蛇是否有毒,可以看蛇的頭部是否是三角形,又或者尾部是否是漸尖型的,還是驟尖型的。漸尖的是無毒,驟尖的有毒。
還有行動是否快速,行動快速的一般是無毒的,行動緩慢的,一般是有毒的。
當然這些說的有些道理,但不可全信。
無毒蛇咬人,和有毒蛇咬人,的傷口也有不同,無毒蛇咬的傷口是牙痕細小,而有毒類型的蛇咬的傷口,卻比較大而且傷口比較深。
E. 如何制服蛇,提著蛇尾用力一抖,能抖散蛇骨架嗎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說明很多人從內心深處害怕蛇,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小時候在鄉下,經常看到蛇。我的朋友經常抓蛇,把它們掛在我的脖子上。我從來不敢這么做,因為有一次我發現脖子上掛著一條蛇的頭突然動了。
說到這個,蛇真的是一種奇怪的動物,沒有腿,但可以靈活地在陸地上行走,這是水下魚應該學習的最多的地方,蛇也可以站起來跳,我見過蛇跳很多次,蛇殺死獵物的方式也非常不同,用它的身體作為武器,纏繞和勒死獵物。那麼當你遇到一條很難避開的蛇時,你是怎麼制服它的?以下方法有效嗎?我們來看看,尤其是第一種方法,千萬別去抓綠蛇。
它為身體的各個部分提供血液。沒有心臟,蛇很快就會死。總而言之,提到蛇的尾巴並且猛烈搖晃是不明智的。如果你做得不好,你會傷到自己的,因為蛇的反應很快。如果它被一條無害的水蛇咬了,就沒關系。如果它被毒蛇咬了,它就有大麻煩了。直接打在蛇頭上是不可取的,蛇頭懸在空中是非常靈活的,不容易被打到。簡而言之,你需要打蛇到7英寸,七寸一般會接近地面,你可以使用棍子或撿石頭,這些都是可行的,只要打,蛇必須制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蛇已經死了,但是蛇的頭部仍然有一張咬人的嘴,很多人都被擊中了。
F. 如何克服怕蛇的恐懼
首先你應該分析自己為什麼怕蛇,這個很簡單,或者是天生的,或者是小的時候收到過驚嚇。其實大多數人對蛇這種動物有一種恐懼感的,最主要的是它的隱蔽和神秘。
然後你就要認真想一想自己的恐懼是否過頭了,從你的敘述來看,確實是這樣的,這時,你就要想,即使你處於最壞的情況,即和一真實的蛇在一起,後果是怎麼樣的,不錯,它是會被嚇跑的,除非你想攻擊它。
最後,基於以上的分析,你完全沒有必要對蛇有這么大的反應,多參加一些活動,多進行一些體育鍛煉,培養開朗的性格,在適當的了解一下蛇這種動物,我想,你會克服這個困難的。
G.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我們以後看到蛇就要把它打死。你認為這種做法對嗎對周圍的生物該怎麼對待它
不對。蛇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如果我們過度捕蛇或者過度打死蛇類,有可能造成生態系統失衡,最直接的就是導致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最終可能引發的鼠疫,使得農作物減產,致使人類直接受害。對待周圍的生物應該辯證地看待其有害性和有利性,依據科學規律控制其數量,而不是全盤否定全部消滅,蛇雖然會咬人,但從動物的本能來看,這是它們的防禦手段,只有在感覺受到威脅的時候,蛇才會主動襲擊人類,當我們看到蛇的時候,只要主動避讓,是不會被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