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生物與人類是包含關系。
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人科人屬人種,2號染色體和猩猩丙條染色體著絲粒融合(平衡易位)締合模式接近度超過16N,並臂間多次倒位,其餘染色體都有很強的同源性,是一種高級動物。
生物(英語:Biology,又稱生命體、有機體)是有生命的個體。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於生物進行新陳代謝(又稱分泌物)及遺傳。
生物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這是互相相反的兩個過程,並且可以繁殖下去, 這是生命現象的基礎。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的,無生命的(包括物質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新陳代謝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
(1)人和生物的關系是什麼擴展閱讀:
生物的分類:
分類等級包括域(總界)、界、門、綱、目、科、屬、種。在每一級里,都可插入一個亞級。
種是最小的生物單位。生物的相同科、目越多,共同點也越多。
域是生物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作為比界高的分類系統,稱作「域」(Domain)或者「總界」(Superkingdom)。這三域分別命名為細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詳細分類
域、界、門、亞門、總綱、綱、亞綱、總目、目、亞目、總科、科、亞科、總屬、屬、亞屬、總種、種、亞種。
生物由非細胞生物、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組成,包括病毒、細菌、真菌、植物、動物等,其特徵是可以進行新陳代謝。
Ⅱ 人和動物有什麼關系
「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是既密切又斗爭的。說它們密切,是因為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生活在大自然中,「空間鏈」把植物與動物連結在一起,加上水、土壤、溫度、陽光、空氣等非生物因素,構成了地球表面的生物圈。生物圈就是地球表面全部生物以及和它發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環境的總稱。在生物圈裡,生物與環境...」
Ⅲ 舉例說說人與動物有什麼關系
人與動物的關系很密切,
生物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生機勃勃的世界,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百花吐艷,萬木爭榮。這是什麼紐帶把千差萬別的生物連結在一起的?又是什麼力量使千奇百怪的生物關系密切的?
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是既密切又斗爭的。說它們密切,是因為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生活在大自然中,「空間鏈」把植物與動物連結在一起,加上水、土壤、溫度、陽光、空氣等非生物因素,構成了地球表面的生物圈。生物圈就是地球表面全部生物以及和它發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環境的總稱。在生物圈裡,生物與環境之間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從而建立了動態平衡關系,這就是生態系統。說它們斗爭,這是因為任何生物的生活都離不開有機物和能量。綠色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貯藏能量的有機物,滿足人和動物對有機物和能量的生活需求。所以說,綠色植物是自養生物,人和動物都是異養生物。因此,整個生物界,只有綠色植物才是有機物和能量的生產者,人和動物都是消費者。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著矛盾和斗爭,在生物之間便形成了另一條紐帶—— 「食物鏈」。
自然界存在著數不清的「食物鏈」,它們由各式各樣的環節構成,一切生物的關系,都建立在「食物鏈」的基礎之上。虎吃鹿,鹿吃草;貓頭鷹吃田鼠,田鼠吃稻穀;蜘蛛吃褐稻虱,褐稻虱吃水稻,等等。這些生物環節,都離不開綠色植物,這是直接關系。還有的以動物為食,如青蛙吃昆蟲,蛇吞食青蛙,這是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但也間接以植物為食,在自然界,這種直接和間接關系,常常使「食物鏈」交錯聯接,構成了食物鏈網,使生物之間的相互營養關系,變得更加錯綜復雜了。
找到了生物的紐帶——「食物鏈」,人類就可以利用它,使生物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麻雀不僅吃稻穀,而且也吃害蟲,如果沒有麻雀去消滅害蟲,可能害蟲損毀的莊稼會比麻雀吃掉的要多得多。這就是「食物鏈」的復雜性。人是生物圈的重要組成成分,既能利用「食物鏈」,也受到「食物鏈」的制約。排入自然界的污染物質,有的直接使人致病,更多的則是進入「食物鏈」危害人類。可見,「食物鏈」不僅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而且也與人類有密切關系。
從動物進化史看,人是由類人猿進化來的,是最高級的靈長類動物,但是,人畢竟與動物不同。人有發達的大腦,有意識,能思考問題,製造工具進行勞動,特別能通過語言和文字進行文化和科學技術交流。所以,在生物圈內,人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這是任何動物不能做到的,當然,人的這種特殊才能,是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形成的,是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提高的。當人類處在原始社會,過著採集和狩獵生活時,對自然界的影響程度並不大。自從發明了火和工具以後,就給大自然以顯著的影響,尤其是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才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從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自然資源。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由於人類認識的限制和人為的因素影響,又不斷地改變著自然界的「食物鏈」,甚至破壞了生態平衡,也就是破壞了人類自己生存的環境,使人類遭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因此,既然人類知道自然界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關系,就要保護自然,掌握自然規律,使自然不受損害,使人類與自然統一起來。
Ⅳ 人與生物圈有什麼關系
人與生物圈
人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分子,與生態系統其它各部分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生物和人類互為環境,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營養和生產資料的供應者,自然和人類社會之間應當存在和諧的依存關系。生物及環境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至關重要,人類生產資料性質、生產力的分布、構成、組織形式以及勞動生產率的高低都是由人類社會所處的生態環境決定的。可以說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文明的進步都須臾離不開環境。同樣人類也改造著自然界的面貌,甚至改造自然小環境。目前一些人類活動如毀林開荒、過度放牧、填湖造地等破壞著生態平衡, 影響著生物多樣性,有的已經受到了大自然的報復。因此,謹慎地對待自然、保持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關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
http://cache..com/c?word=%C8%CB%3B%D3%EB%3B%C9%FA%CE%EF%C8%A6&url=http%3A//www%2Eshuangzhong%2Ecom/ftproot/wpftp/page18/zuopin/webpage/24/js25%2Ehtml&b=0&a=113&user=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55386.htm
Ⅳ 人與微生物的關系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對人類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一、人類與微生物和平共處,相互制葯,相互依存,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狀態
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動態平衡稱為微生態平衡,影響其微生態平衡的因素有外環境因素,也有宿主因素,外環境主要是通過改變宿主的生理功能產生的。
如正常菌群,通過產生細菌素,抗生素和其代謝產物,以及爭奪營養,空間爭奪以阻止過路菌群入侵,保持自身的穩定性。生態平衡時,可以保持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如營養、免疫、消化等。
二、微生物對人類的益處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動物及植物都是有益的,而且都是必須,如果自然界沒有微生物的存在,植物就不能進行代謝,人類及動物也難以生存。
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酒類、醋類、醬油類,各種淹製品等,都是利用微生物的發酵法製造出來的。
三、微生物對人類的害處
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的生態平衡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形成生態失衡,而導致疾病。這樣在正常時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致病菌。
(5)人和生物的關系是什麼擴展閱讀
相比於大型動物,微生物具有極高的生長繁殖速度。大腸桿菌能夠在12.5-20分鍾內繁殖1次。不妨計算一下,1個大腸桿菌假設20分鍾分裂1次,1小時3次,1晝夜24小時分裂24×3=72次,大概可產生4722366500萬億個(2的72次方),這是非常巨大的數字。
但事實上,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如營養缺失、競爭加劇、生存環境惡化等原因,微生物無法完全達到這種指數級增長。 已知大多數微生物生長的最佳pH范圍為7.0 (6.6~7.5)附近,部分則低於4.0。
微生物的這一特性使其在工業上有廣泛的應用,如發酵、單細胞蛋白等。微生物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一個體積恆定的物體,被切割的越小,其相對表面積越大。微生物體積很小,如一個典型的球菌,其體積約1mm,可是其表面積卻很大。這個特徵也是賦予微生物其他如代謝快等特性的基礎。
微生物通常具有極其高效的生物化學轉化能力。據研究,乳糖菌在1個小時之內能夠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產朊假絲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Ⅵ 人與生物的關系是怎樣的缺少了生物多樣性,人類將什麼樣
人是地球高端生物,在生物金字塔的頂端。當生物多樣性減少,下層基礎少縮減,人類的食物供給和生活環境將惡化。比如食腐生物減少,排泄物無法被轉化從而導致土地污染人類的生存環境出現危機。
Ⅶ 人和動物是什麼關系
人和動物屬於競爭關系,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曾經提到。「物竟天擇適者生存」,本身我們人類也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所以我們人類也是高等動物。打個比方來說吧!就是動物之間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之下他們也會把老弱病的同伴給吃掉的,我想人如果過到了這種地步也會那樣做到,但是目前來說,人(高級動物)和動物是和平相處。所以答案是不確定的。在某些環境因素的影響下也會改變的。
Ⅷ 人與其他生物的關系
1從進化結果上看,人與其他現存生物一樣,都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才能存在於當今生物圈內.大家都是被自然選擇下來的,無論生態結構如何,無論高等低等,無論水生陸生,大家都不容易,最好和睦相處.尤其是人,按出現的年代來說,無法與哪些古老的原核生物相提並論,所以,作為人類,對自然界的萬物生靈更要有恭敬之心
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來看,人在裡面充其量就是個消費者,級別不高也不低,當然食物鏈的高低並不能區分出尊卑.人類沒有理由不愛護生產者,分解者,和其他消費者,只有兩性的物質循環與能量循環,才能為大家(當然也包括人類自己)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3從人類自身利益來看,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與自然為本,以其他生物和諧相處,利用自己的特長幫助生態環境中的其他因素良好發展,也為人類自己提供了安全,可穩定發展的條件.比如保護各種生態系統,當今人類面臨的人口問題,糧食問題,能源問題,環境問題都是前期過度發展的結果,當然要現在的人來買單的.今天的行為,將來子孫們也要買單的.
4個人觀點(有點極端)就中國國情來看,我不主張搞農業現代化,甚至工業現代化,原因就是我們人多,本來人就沒活干,還要用機器代替人,節約出的勞動力更是社會不安定因素,另外我還主張中年退休,現在中國是老的養小的,大批年輕人無業,老年人累死累活的干,為什麼,為孩子,實際應該是給年輕人讓出機會,讓年輕人多有機會鍛煉,這對於民族是有好處的,跑題了呵
我想說的是,和諧社會不是喊口號,要調整整個社會結構,如就業年齡結構,工業化進程等,當然,發展的前提是不破壞我們的根基,那就是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