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污水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按作用來分類:
1、物理性方法
主要用物理原理對污水中的物質進行分離處理的一種方法,主要將污水中非溶解性的物質給分離出來,在處理的過程中是不會改變其化學的性質的。經常用的具體方法包括使用重力進行分離,使用離心力進行分離,反滲透的方法以及氣浮法等。使用無理的方法一般構築比較的簡單且成本低,適合那些容量大且要求處理程度不高的污水。
2、生物性方法
這個方法主要是在污水中加入一些微生物,利用其代謝的功能將污水中那些膠狀或溶解有機物給氧化為比較穩定的無機的物質,這樣就使得污水被凈化,這種方法的污水處理具體包括有活性的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其處理的程度比起物理法來要更高。
3、化學性方法
這種方法就是利用化學的反應將污水中膠狀及溶解物來進行處理,大多會用於對工業性污水的處理,其具體的方法包括混凝法,中和法,離子交換以及氧化還原等,這種方法來處理污水會有著很好的效果,但是費用也比較高。
按程度來分類的處理方法
1、一級
一級程度的處理主要需要將污水中那些懸浮的固體物給去除掉,因此一級程度的處理多數使用物理性的方法就能夠達到要求,經過一級程度的處理後,污水BOD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達不到規定排放的標準的,因此一般還需要經過二級程度的處理,通常會將一級處理作為一種預處理的方式。
2、二級
二級程度的處理主要就是需要去除掉污水中膠狀的溶解的有機物,通常做二級程度的處理時大多會使用生物性的方法,其去除率一般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經過了二級程度處理後,一般就能達到規定排放的標准了,並且出水的效果都比較好。
3、三級
在某些污水中可能會含有氮磷等難以降解的特殊物質,這是就需要對污水進行三級程度的處理,三級處理主要使用化學性的方法,比如用生物來脫氮及除磷,用活性炭進行吸附,用混凝法沉澱等,三級處理是更加深度的一種處理方式,能夠進一步去除氮磷等物質。
㈡ 兩個生物接觸氧化池串聯,氨氮去除率低,有的時候甚至沒有去除率,本人新手,請各位高手幫忙解決一下
氧化池對COD的去除效果不佳是可以理解的,其主要目的就是進行氨氮的轉化將氨氮轉化為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根據您提供的工藝參數及水質指標,採用該工藝去除氨氮是可行的。如果您的工藝對COD去除效果較好的話,就可能是存在硝化菌和異養菌之間的競爭,硝化菌處於劣勢菌群,建議將一級氧化池改成缺氧池。
㈢ 緊急求助:兩級生物接觸氧化法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是多少
個人認為大概COD70% BOD60% 氨氮10%
1 工藝概述
二段生物接觸氧化法(略稱二段法)將傳統的生物接觸氧化池分為二段:第一段充分利用微生物處於對數增長期的吸附特性,以低能耗、高負荷、快速的生物吸附和合成為主,能夠去除污水中70%~80%的有機物,稱為吸附合成期;第二段在低負荷下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對污水中殘留的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以進一步改善出水水質,稱為氧化分解階段。由於進行了分段,可充分發揮同類微生物種群間的協同作用,克服不同微生物種群間的拮抗作用,故處理效率大大提高。
二段法採用的是四池聯壁式組合結構,這樣既節省了佔地和土建費用,又能方便操作管理和運行維護,並能減少水頭損失,使廠區總體布局合理、工藝流程簡潔流暢。
二段法在第二段接觸氧化池前後各設一座接觸沉澱池,能夠截留污水中的懸浮物質,並能將一段和二段完全分開,使其各自成為獨立系統以充分發揮各自的效能。典型的二段法工藝流程及生化組合池水力剖面圖見圖1。
污水自初沉池經導流牆進入一段接觸氧化池底部,在此處經曝氣充氧後自下而上流經填料層,並經頂部集水系統收集後,通過一沉池的導流牆進入一沉池,然後自下而上經砂濾層接觸沉澱後進入頂部集水系統,再由導流牆導入二段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最後出水進入消毒池。�
2 工藝特點
①無污泥迴流
二段法氧化池的填料上棲息著大量的高活性微生物,它們能夠高效快速地吸附合成和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由於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會不斷脫落,從而使填料上附著的生物膜能較長時間地保持高活性,所以不需污泥迴流。又由於生化組合池設有二次接觸沉澱池,它能夠高效截留和分離污水中的懸浮物質,故也無需再設二沉池〔1、2〕。
②污泥產量低、無污泥膨脹、運行穩定
與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溝工藝相比,二段法雖然容積負荷高,但污泥產量較低,主要是因為:a.氧化池內的微生物鏈比較完整和穩定;b.微生物內源呼吸進行得較充分,合成物質被進一步氧化〔3〕;c.生物填料內部存在缺氧和厭氧區,能部分分解、轉化有機物。
在活性污泥法中容易產生膨脹的菌種(如絲狀菌)在二段法中不僅不產生膨脹,而且能充分發揮其分解、氧化能力強的特點,但其沉降性能差,在曝氣池中易隨水流出〔3〕。
由於二段法的第一段以生物吸附合成為主,且生物負荷和活性很高,對第二段起到了緩沖和保護作用,因此在BOD5、毒物、pH值沖擊下生物膜受到的影響較小,而且恢復很快、出水水質好、運行穩定。
③水力停留時間短,具有脫氮功能
二段法的生化組合池總停留時間一般控制在1.0~1.5h,比活性污泥法(4~8h)和氧化溝工藝(15~20h)的要短得多;二段法還具有去除NH3-N的功能,對於一般的城市污水其去除率能達到50%~80%。
④工藝流程簡潔、設備少、工程投資低由於二段法沒有污泥迴流,也就不需設污泥迴流泵房;又由於生化組合池除閥門外沒有其他設備,所以整個二段法工藝流程簡潔、設備少、工程投資低。
3 生物填料
填料的選擇是二段法的技術關鍵,填料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處理效能。筆者單位自行研製開發的兩種質優價廉、分別適用於不同污水處理廠的生物填料的性能參數見表1。
4 脫氮除磷效果
二段法對NH3-N的去除率與進水NH3-N的濃度、水力停留時間及氣水比的關系見表2。
二段法的除磷效果不太明顯,雖然生物填料上附著的生物膜內部有一定的缺氧、厭氧區,但由於這些區域太小,不足以構成生物除磷的必備條件,所以污水中的磷主要由生物合成而得到部分去除,故其去除率很低。
5 技術經濟分析
二段法同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溝工藝的技術經濟比較見表3。
6 工程應用
二段法自20世紀80年代初應用於我國的城市污水廠至今已有18年的歷史,但其推廣應用卻很緩慢,到目前為止只在幾座污水廠應用(見表4)。
其原因主要有:①對該工藝的機理研究尚不夠深入;②該工藝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設計規范;③填料問題(包括填料堵塞和使用情況)始終得不到很好的解決。�
等待高手...
㈣ 生物接觸氧化法對COD的去除率
一般而言,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可以做成二段式甚至三段式,相當於多級處理,因為後段負荷非常小,所以出水的cod和bod值很低。去除效率高一些。
而a/o法是脫氮活性污泥法,都是一步式的,所以一個單元內的一級處理,對於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有限,所以不如生物接觸氧化法好一些。
但是兩者又各有利有弊,譬如活性污泥法適合大的項目,沒有填料,安裝簡單,投資較少,而接觸氧化適合小的項目,耐沖擊,無污染膨脹等現象。具體的採用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㈤ 生物接觸氧化池主要去除什麼
生物接觸氧化池屬於生物膜法,主要去除溶解性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
㈥ 生物接觸氧化法可以去除生活污水中哪些污染物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一種於20世紀70年代初開創的污水處理技術,其技術實質是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
去除有機物
在本工藝中的中空纖維實際上是生物膜的載體,微生物種群在本工藝中的分布與常規的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不同,所以在降解污染物的能力方面有其獨特之處。
首先分析生物膜的特點。常規的生物膜法有機物和溶解氧由生物膜同一側進入膜內部,所以在生物膜的表面好氧微生物生長條件較內部深處要好得多。在表面旺盛生長的微生物消耗了大部分溶解氧,使生物膜內部處於供氧不足甚至無氧狀態,於是從生物膜表面至底部出現了供氧充足、缺氧和無氧區域,各區域內分別對應生長的是好氧、兼性和厭氧微生物。這就帶來了以下問題:首先,如果污水中有機物濃度過大則表面旺盛生長的微生物將使生物膜生長過厚,從而堵塞載體或濾料間的空隙;其次,因為厭氧細菌產生的代謝物質的作用,導致生物膜脫落;另外,為了保證給微生物足夠的溶解氧,一般採用污水流速較快或曝氣的方法,這也易使生物膜脫落水中,所以要在其後設一個沉澱池將其分離。
在本工藝中污水的有機物和氧氣分別從生物膜的兩側進入,即二者的濃度梯度方向是相反的。這對分解水中的有機物很有好處,如在生物膜的最外層有機物濃度最大但溶解氧濃度最小,而在生物膜的底部則恰好相反,這樣好氧微生物的兩個生長控制因子得以相互協調和抑制,其結果是使生物膜協調地生長於一個相對固定的厚度范圍,不會因有機物的濃度大而過度生長形成堵塞。在試驗中觀察到的生物膜沿水流方向的生長狀態也證明了這一點,從污水進水端至出水端,有機物濃度相差逾十倍,生物膜的厚度卻基本一樣,僅僅是生物膜的密實程度進水端較出水端密實一些,顏色也略深一些。同樣因為本工藝充純氧,生物膜上不存在厭氧層,全部生物膜都是活性生物膜。在生物膜的最外層有一個微溶解氧層,在該層有機物的濃度最大。這一情況極適於衣球細菌生長,這種細菌對有機物有著極強的分解能力。
SS的去除
從工藝流程中可看出反應器內水流是由下向上流動的,可將其視為一個豎流式沉澱池與一個接觸氧化池的組合體。由於試驗的接觸時間是3~4h,上升流速僅為0.018~0.024mm/s,只相當於一般豎流式沉澱池所採用上升流速的1/10~1/5,所以污水中所挾帶的懸浮物除膠體外幾乎全部可以通過沉澱作用而去除。試驗中觀察到反應器靠近進水口處的混濁程度明顯大於其上部,這一現象佐證了上述分析。另外生物膜吸附也去掉了一部分SS。
去除氨氮
由試驗結果可知,隨著試驗時間的推移,處理水中的亞硝酸鹽濃度在增加,到45d時,氨氮的去除率已達到60%,但亞硝酸鹽氮濃度增加量與氨氮的下降量並不一致。按照硝化過程:
氨氮的減少數量與亞硝酸鹽氮的增加數量應當是對應的,但在本試驗中並非如此。合理的解釋應當是同時還進行著另外兩個過程:
由於出水的pH值並未顯著降低,猜測以過程(3)為主,但因條件限制,本次試驗未能就此加以驗證。
去除氨氮效果較好的原因與本工藝中微生物所處的特別環境及其特殊的微生物種群分布有關:在生物膜的最內層即與中空纖維相接部分是溶解氧濃度最大的
工藝設備
部分,而污水中的有機物濃度經過外層微生物的降解後抵達此部位時已經大大降低,在該部位污水中的C/N比值也大大下降,這非常有利於硝化微生物生長。所以筆者認為與其他工藝不同,在本工藝中硝化作用不僅僅是發生在反應器的末端,待污水中總有機物濃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才開始,而是在原污水接觸到生物膜一段時間,當有機物濃度略有下降後就已經在其後的生物膜內層開始了。如果原污水的有機物濃度較低,則可以認為幾乎全部生物膜內層都有一個生長良好的硝化細菌膜存在。所以得出結論:降解有機物和去除氨氮在本工藝中是同步或部分同步進行的。
本工藝脫除氨氮效果較好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採用了純氧,這可使硝化微生物的活性提高數倍。
㈦ 污水處理工藝 調節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硝化液迴流池-絮凝反應池-斜管沉澱池
淺談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摘要】在城市污水管網尚未鋪就或不可能到達,或尚未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城市的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一直都是很難解決的問題。過去常用的化糞池沉澱和厭氧發酵,雖然對懸浮物質和寄生蟲卵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BOD5去除率很低,且不具備脫氮除磷功能,已不能滿足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保護的需要。近年來,適用於住宅小區的小型污水處理站和污水處理設備的技術開發發展迅速。本文擬就這方面的成果進行論述,並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看法。
【關鍵詞】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開發;問題探討
【Abstract】Haven't spread at the city soil pipe net or impossible arrive, or haven't built up city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residence small area of city of the factory, life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have been the problem that can hardly solve.Past the in common use septic tank precipitate with be disgusted with oxygen to ferment, although clean a function towards suspending material and parasite egg to have certainly of, the BOD5 clean a rate very low, and don't have nitrogen of take off in addition to Lin function, already can't satisfy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ure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demand.In recent years be applicable to the small scaled wastewater treatment station of the residence small area and the technique of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s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quick.This text has drafted the result of this aspect to carry on discuss, and to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viewpoint.
【Key words】Life wastewater treatment;Technique development;Problem study
1. 技術開發 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沿革,經歷了從單一工藝到組合工藝的過程。從是否需氧的角度考察,則沿著「厭氧→好氧→厭氧+好氧→厭氧+缺氧」 的軌跡發展。從去除對象來看,早期技術僅能去除SS物質,而現在的工藝還具備脫氮除磷功能。下面介紹幾種目前常用的處理技術和設備。
1.1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兼備兩者的優點。其主要構築物為生物接觸氧化池,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經被其浸沒的填料,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由於池內具備適於微生物棲息增殖的良好環境條件,因此,生物膜上生物相豐富、食物鏈長、微生物濃度高、活性強,不產生污泥膨脹,污泥生成量少,且易於沉澱。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多種凈化功能,除有效地去除有機物外,如運行得當,還能夠脫氧和除磷。 生物接觸氧化法的關鍵部位是填料。傳統的蜂窩狀塑料管較易堵塞,現在常採用吊掛式軟性填料和懸浮或半懸浮球形填料,能有效地防止堵塞,且面積較大,處理效果好。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較早的採用的技術之一,其主體工藝流程為: 原污水→初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 初沉池、二沉池均為豎流式沉澱池,上升流速分別為0.6~0.8mm/s和0.3~0.4mm/s。採用梯形直管填料,池中心廊道式射流曝氣,氣水比為 10:1~12:1,停留時間為2.5~3.3h。設計進水平均BOD5=200mg/L,出水BOD5=20mg/L。
1.2兩段活性污泥法。兩段活性污泥法,簡稱AB法。該法把污水管道、污水處理廠視為一個污水處理系統。其工藝特點是:不設初淀池,A段高負荷,B段低負荷,A、B兩段污泥分別迴流,充分利用污水管道中的微生物,為不同時期生長的優勢微生物種群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讓其充分發揮作用,耐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果穩定。其主體工藝流程為: 原污水→格柵→頂曝氣調節池→A段曝氣池→A段沉澱池→B段曝氣池→B段沉澱池→排放 該類設備,採用自吸式射流曝氣機、無支架的污泥懸浮型生物填料、側向流坡形斜板沉澱池等先進技術。BOD5去除率為90%,COD去除率為80%。
1.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簡稱SBR法。原則上,SBR法的主體工藝設備只有一個間隙反應器,在一個運行周期中,按運行次序,分為進水、反應、沉澱、排水和閑置五個階段。SBR法的關鍵設備潷水器的研製,已取得長足的發展。目前常用的潷水器,有虹吸式、旋轉式和套筒式三種。SBR法工藝簡單、節省費用,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力大、效率高,運行方式靈活,脫氮除磷效果好,沒有污泥膨脹,耐沖擊負荷、處理能力強。其主體工藝流程為: 原污水→調節池→SBR反應池→消毒池→出水 採用該工藝流程的上海某污水處理站設計平均流量750m3/d,進水水質BOD5=200mg /LSS=250mg/L,TN=40mg/L,NH4+=20mg/L,出水水質達到黃浦江上游污水排放標准,即BOD5<30mg /L,SS<30mg/L, NH4+<10 mg/L, TN<20mg/L。
1.4厭氧生物濾池。厭氧生物濾池是一種內部裝有填料作為微生物載體的厭氧生物膜法處理裝置。厭氧微生物附著載體的表面生長,當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過載體所構成的固定床層時,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厭氧分解,並產生沼氣。厭氧生物濾池有多種變型,填料的發展迅速,其工藝流程為: 進水→沉澱池→厭氧消化池→厭氧生物濾池→拔風管→氧化溝→進氣出水井→排水 污水經沉澱池預處理後進入厭氧消化池進行水解和酸化,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為後續處理創造條件。在拔風系統作用下,生物濾池處於兼氧狀態,阻止了污水中甲烷細菌的產生,使整個系統仍處於酸性階段,而氧化溝內溶解氧一般可穩定在1.5~2.8mg/L,污水在此進一步好氧處理。該工藝的實質類似於A/O法,但兼性厭氧生物濾池使厭氧段得到強化。拔風系統是處理過程的關鍵。其主要優點是不耗能、造價低、管理簡單、無雜訊、無異味、掛膜快、剩餘污泥量少、出水水質好、運行效果穩定。
2. 問題探討 住宅小區生活污水就其處理技術而言,可以採用目前城市污水處理的成熟技術和工藝,但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有其自身的特點,應予考慮。
2.1住宅小區污水流量小,可生化性好,宜優先採用生物膜法處理技術。生物膜法具有生物相豐富、微生物濃度高、食物鏈長、不會發生污泥膨脹、污泥沉降性能好等優點,適用於小量的污水處理。過去擔心的堵塞問題,在採用新型填料後已基本解決。
2.2住宅小區用地緊張,應優先考慮佔地省的污水處理工藝,並在設計中採取一定措施。現在,一般設計成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形成地下為污水處理站,地面為綠地或花壇的格局,可以美化環境。但這樣設計時,應注意埋深、提升設備、通風要求和臭氣處理等問題。
2.3由於受小區管理人員人數和專業素質的限制,應優先選用運行維護管理較方便的工藝,並努力提高運行管理自動化程度。
2.4住宅小區建設工程工期要求緊,污水處理設施由構築物向設備的轉化,似是一種必然趨勢。採用裝配式污水處理設備,安裝簡捷,工期短,便於維護。大亞灣核電站引進法國的一種小型污水處理站,主要設備全是散件,現場裝配,其中,暖氣池和沉澱池由10塊小件組成,從土方開挖到開始調試,僅用20天就完工〔2〕。國內小型污水處理設備的生產廠家如雨後春筍,但良莠不齊。多數生產廠家設計、研究、測試化驗力量較弱,很難保證出廠產品的質量,售後服務也比較差〔3〕。國家應加強這方面的監控管理。
2.5隨著對出水水質要求的提高,單一工藝難以滿足需要,組合式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得以發展。目前的組合方式,主要有多級好氧處理、厭氧+好氧處理、厭氧+缺氧處理等。從降低能耗、回收生物能方面來看,厭氧生物處理有著廣闊的前景。污水中的有機物質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潛在能量。厭氧處理時,一方面,勿需嚗氣充氧,可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其生成物-沼氣,可回收利用,供小區採暖和供熱,形成小區生態平衡系統,這是比較理想的發展趨向。
3. 結語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站,為防止污染,保護水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盡管城市污水處理的發展趨勢,是集中處理取代分散處理,但筆者認為,小型生活污水處理站,在我國的一些中小型城市,還將存在相當長的時期,所以,其技術開發和設備研製應予以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羅璟,郭靜,張大群,厭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ASBR)特性分析.給水排水,1997.4
〔2〕石亮民.介紹一種小型污水處理站.給水排水,1993.8
〔3〕曹瑞鈺,顧國維,黃菊文等.組合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發展與分析. 中國給水排水,1997.4
轉貼
望採納。
㈧ 生物接觸氧化池氨氮去除率低
由於去除氨氮的硝化菌世代時間很長
所以必須要滿足其污泥齡的條件下才能發生硝化反應
去除BOD的細菌繁殖速度相對快很多
根據你提供的情況
很可能的原因是停留時間不夠進行硝化作用
㈨ 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原理
生物接觸氧化法的處理構築物是浸沒曝氣式生物濾池,也稱生物接觸氧化池。
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設置填料,填料淹沒在廢水中,填料上長滿生物膜,廢水與生物膜接觸過程中,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轉化為新的生物膜。從填料上脫落的生物膜,隨水流到二沉池後被去除,廢水得到凈化。在接觸氧化池中,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氣來自水中,而廢水則自鼓人的空氣不斷補充失去的溶解氧。空氣是通過設在池底的穿孔布氣管進入水流,當氣泡上升時向廢水供應氧氣,有時並藉以迴流池水。
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下列特點:
(1)由於填料的比表面積大,池內的充氧條件良好。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單位容積的生物固體量高於活性污泥法曝氣池及生物濾池,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2)生物接觸氧化法不需要污泥迴流,也就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簡便;
(3)由於生物固體量多,水流又屬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4)生物接觸氧化池有機容積負荷較高時,其f/m保持在較低水平,污泥產量較低。
我公司可提供技術支持和產品服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