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生物能用電磁波進行通訊
目前為止沒有發現生物能用電磁波進行通訊,能用電磁波探測獵物的有蝙蝠。
電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衍生發射的震盪粒子波,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電磁波是由同相振盪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種電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為光速。見麥克斯韋方程組。
電磁波伴隨的電場方向,磁場方向,傳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電磁波是橫波。當其能階躍遷過輻射臨界點,便以光的形式向外輻射,此階段波體為光子,太陽光是電磁波的一種可見的輻射形態,電磁波不依靠介質傳播,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同於光速。電磁輻射由低頻率到高頻率,主要分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人眼可接收到的電磁波,稱為可見光(波長380~780nm)。電磁輻射量與溫度有關,通常高於絕對零度的物質或粒子都有電磁輻射,溫度越高輻射量越大,但大多不能被肉眼觀察到。
2. 電磁波治病的奧妙
在科學上,稱超過人體承受能力或儀器設備容許范圍的電磁輻射為電磁污染。電磁輻射分兩大類,一類是天然電磁輻射,如雷電、火山噴發、地震和太陽黑子活動引起的磁暴等,除對電氣設備、飛機、建築物等可能造成直接破壞外,還會在廣大地區產生嚴重電磁干擾。另一類是人工電磁輻射,主要是微波設備產生的輻射,微波輻射能使人體組織溫度升高,嚴重時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對電磁輻射,我們既要正確認識,又要科學防護。事實上,電磁波也如同大氣和水資源一樣,只有當人們規劃、使用不當時才會造成危害。一定量的輻射對人體是有益的,醫療上的烤電、理療等方法都是利用適量電磁波來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生物電磁場保健
將人體置於姜氏場導艙內接受載有青春信息的植物幼苗發射的生物電磁波。結果發現:人體紅細胞膜的滲透脆性降低,韌性增強;甲狀腺素、 性激素分泌增加;免疫功能提高;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無明顯變化。提示:植物幼苗電磁波有助於紅細胞功能的發揮,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加青春活力,提高性功能,增強免疫力, 從而對人體發揮醫療保健作用。
激光治療
激光是60年代初出現的一種新光源,已廣泛應用於國防、農業、醫療衛生和科學研究,也是治療腫瘤的一種新方法。用它既能切割組織,又能同步止血,能使腫瘤組織迅速汽化和霧化,瞬間消失。激光對組織具有熱、壓、光和電磁場效應的作用。
1.熱效應:激光能使腫瘤組織在幾秒鍾的短時間內,局部溫度高達200~1000攝氏度,使其變性、凝固壞死,繼而汽化消失。
2.壓力效應:激光本身的光壓和由高熱導致的組織膨脹引起的二次沖擊波,加深了對腫瘤組織的破壞。
3.光效應:激光被腫瘤組織吸收後,可增強熱效應,使腫瘤組織被破壞。
4.電磁場效應:激光是一種電磁波,能產生電磁場,可使腫瘤組織離化、核分解而被破壞死亡,如有殘癌也可自行消退,這可能與免疫有關。激光製造成激光器、激光手術刀用於治療體表腫瘤、眼耳鼻咽喉腫瘤、神經腫瘤等。
EMF系統
EMF系統是由(株)日本MDM公司開發研究生產的新一代腦外科手術器械。根據其作用原理,我們俗稱之為「電磁刀」。EMF系統利用高頻電磁能對機體組織進行汽化,切割和凝固。因該系統外周圍優良組織的熱損傷小且不需要對極板,因此尤其適用於腦外科等精密外科,對硬性及深部微小腦瘤的去除極為有效。
EMF系統與常規的電刀相比,在原理和設計上都有很大區別。EMF系統用於汽化,切割和凝固的輸出功率很小(49W以下),為一般電刀所不及。不需要對極板這一特點使單極手術刀用於腦外科手術成為可能。沒有燒傷感電和破壞神經系統的危險,安全性高,使用方便。與激光刀相比,不需要眼球保護鏡和其他保護附件,操作時對患者和醫生均無危害。手術時與患部直接接觸,醫生可以靈活掌握調節。與超聲波刀相比,EMF系統對於硬化深部微小腫瘤的汽化治療效果尤為顯著。手柄非常輕便且呈彎曲狀,使視野不受影響,並有利於長時間手術。刀頭部分可以任意彎曲,適用於各種手術需要。
微波治療
微波是指波長在1mm至1m范圍內的非電離輻射高頻電磁波。70年代後期微波技術在醫療上得到應用。科學家研究發現,微波治療有三種:一是大劑量高熱治療腫瘤,能抑制腫瘤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降低腫瘤細胞分裂速度,增強化療、放療效果;二是用於局部生物體組織的凝固治療,具有不炭化、不產生煙霧的特點;三是小劑量的溫熱治療,可以解痙、止痛、消炎並促進傷口恢復等。
電磁波消毒
利用電磁波的場效應和熱效應,在5~l0分鍾內能迅速達到國家衛生部規定的消毒要求,對成捆、成扎的紙幣、成疊的毛巾、醫療器械具有穿透力強、無殘留葯毒性的消毒特點,是當今消毒領域的新突破。
3. 電磁波的影響
電磁場對植物的生長有影響嗎?
近代科學研究表明電磁波對動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有較大的影響.例如一盆枝葉茂盛,鮮艷碧綠,生長正常的吊蘭,置於25英寸彩電屏幕前.連續播放電視幾個晚上,吊蘭的葉類會枯焦,葉脈中會出現黃斑,嚴重的葉片會萎黃、潰爛.這時將吊蘭移到室外,調養周余,枝葉又恢復如初,生氣盎然.由此可見電視釋放出來的看不見的電磁波及射線對植物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最近《報刊文摘》轉載了國外有關「電磁場有害人體」的報道.研究資料表明電磁場的強度只要達到0.2微特斯拉,就會對長期生活在電磁場中的人體構成危害.根據科學測定在距380V三線高壓電20cm處周圍空間存在的電磁場強度為20~30μT左右,而400kV高壓電線正下方空間的電磁場的強度大約為40μT.由此可見隨著家用電器的增加,只要使用家用電器,人們就會在充滿電磁場的空間里工作、學習、生活,就會受到電磁場不同程度的危害.
既然電磁場對人體會構成危害,那末電磁場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是否也會有影響呢?下面的一組對比圖片足以回答這個問題.
筆者工作的辦公室前有兩株高大的雪松,如圖.這兩株雪松高大挺拔,約四層樓高,枝葉茂盛,冠如華蓋.圖1是筆者站在二層樓仰視拍下的兩株雪松的照片,其中左邊的一株靠近三線高壓電線,而右邊的一株遠離高壓電線.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右邊的一株雪松枝葉生長正常,由於地球引力場的作用,左右、前後等方向上枝葉圍繞著樹干生長平衡,呈現對稱分布.而左邊的一株在三線高壓電線下方枝條生長在左右、前後方向大致成對稱分布,而在三線高壓電線旁及上方的枝條則出現前後對稱分布,而左右出現嚴重地不對稱性.即靠近三線高壓電線的一側枝條向下,向右彎折成躲開三線高壓電線之態.而遠離三線高壓電線的右側,枝條則生長正常向右呈輻射狀分布,見圖2.圖2是站在三樓拍攝的左邊的一株雪松的特寫鏡頭.
兩株雪松生長在相同的生態環境中,相距約八米左右,年光照亦大致相同,枝條的分布為什麼會出現明顯的差異呢?筆者以為主要是三相輸電線產生的電磁場的長期影響的結果.由圖1可以看出,左邊的雪松緊挨三線高壓電線.這組高壓電線是長年給校辦工廠供電用的,線電壓為380V,相電壓為220V.圖1中左邊雪松在三線高壓上方的枝條,距三線高壓電線均在1米以內.而三線高壓電周圍空間存在著電磁場,由畢一薩定律可知三線高壓電線的電流周圍產生的磁場的矢量形式可以表達為
從上式可知三線高壓電線周圍電磁場的強弱與電磁場中某點到三線高壓電的距離r有關.定性地講距離r越小,場強越大,反之場強越小.
鑒於上所述左邊雪松三線高壓電上方的枝條距離三線高壓電線較近,受到較強的電磁場長期作用,促使枝條向著三線高壓電線一側和背著三線高壓電線一側生長速度出現差異,前者生長速度快,後者生長速度慢,所以樹枝在地球引力場的作用下出現向下、向右彎折的現象.而右邊的一株雪松遠離三線高壓電線七、八米處,雖然也受電磁場的作用,但電磁場的強度較弱,故其生長受到影響相對較小.
後來,筆者所在學校工廠的三線高壓電線布局改變,原來的三線高壓電線已撤去,電桿依然存在,這樣左邊的那株雪松不再受較強的電磁場的作用,時經半年,原來向右、向下彎折的樹枝又逐漸向左、向上彎折.在左右、前後方向上分布漸漸對稱起來.這一事實也補充說明了為什麼三線高壓電線上方的枝條左右不對稱,而下方基本對稱這一問題.
綜上所述,電磁場不僅影響著人體的健康而且影響著植物的生長.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影響的程度,直接與植物周圍空間的電磁場的強度的大小和方向有關.
早在1975年,就有專家預言,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電子、通信、計算機、汽車與電氣設備大量進入家庭,城市空間人為的電磁能量每年將以7%~14%的幅度增長。
也就是說,25年後城市電磁能量密度最高可增加26倍,50年後最高可增加700倍!
在過去30年中,有25000篇關於電磁場作用下的生物效應、醫學應用的文章發表。雖然人們認為該領域的研究還很不完善,但實際上,這個領域的知識積累已經遠遠超出很多傳統領域,如化學的一些分支研究。
輻射能導致哪些職業病
一系列研究表明,與電磁波「打交道」比較密切的從業人員,受輻射之害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湖南省勞動衛生職業病防治研究所最近完成一項研究,目的是探討微波輻射污染現狀。他們對從事微波作業的相關技術人員和不接觸微波的辦公室工作人員進行了群體健康檢查,同時對作業環境進行監測。
研究結果表明,微波接觸組中失眠、心悸、脫發的檢出率分別為12.16%、9.46%、18.92%,明顯高於對照組。微波作業人員的視力下降發生率也較高(35.13%)——這可能與微波的致熱效應有關,而他們的心電圖異常檢出率也達到了37.84%,對照組僅為16.13%,兩組有顯著性差異——這種改變可能與微波輻射影響心臟植物神經系統功能,使心臟傳導功能紊亂有關。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郭九吉等專家對微電磁波作業人員的健康狀況作了兩年半時間的動態觀察,結果表明:在微波場強為50~100μW/cm2(微瓦每平方厘米,這個數字高於國家標准40μW/cm2)里的作業人員,神經衰弱綜合症、腦電圖、心電圖、心功能、腦血流圖、腦血管緊張度、白細胞等等健康因素都有明顯改變(見圖表)。
另外,由於人眼組織富含水分,易吸收電磁輻射,而且血流量少,在電磁輻射下溫度容易升高,所以當強電磁波長期照射眼睛,人眼將由於溫度升高導致晶狀體蛋白質凝固,可形成「微波白內障」。
公共區域:不超標不等於無害
公共環境中,電磁場對人們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人們更為關心的問題。今天,廣播電視系統和行動電話系統的發射台已經遍布於各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行動電話基站與基站之間的距離甚至已在300米之內。生活在林立的發射塔之間,微波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由於一般環境中電磁波對人的影響是一種長期效應,對它的研究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電磁波能夠刺激人體產生一定的生物效應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科學家要求證的是,這種效應有沒有達到危險的地步。在高強度的電磁場中人們即使只有短期的暴露,也將對身體產生有害影響,這已經得到驗證。而暴露在強度不大的電磁場中會不會對身體產生有害影響,迄今在科學界沒有形成定論。
據環境監測數據統計,中國行動電話基站周邊環境敏感點的電磁輻射強度超過8μW/cm2(這是環境管理目標值,長期高於這個值可能對身體有害)的基站總數接近1%,有一部分還超過了40μW/cm2的國家標准。比如北京市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基站總數約3000個,監測累計超標總數曾經達到6個;遼寧省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基站總數約5000個,超標的約有10個。
「就國家訂立的電磁輻射環境標准來說,中國比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要求還嚴格,但實際上中國城市中,電磁波的強度普遍比其他國家的城市高很多——也就是說,其他國家的公共環境電磁輻射強度一般是遠遠低於他們的標準的。」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監測所的電磁輻射研究專家曹兆進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就目前研究結果來說,究竟多大的輻射對身體會構成危害還難下定論,當輻射強度接近於標准時,不超標並不說明無害。這也是發達國家要求公共環境電磁輻射強度遠遠低於標準的原因。」
換言之,中國的大城市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公共環境,其電磁輻射強度至少是在危險的邊緣。
手機真的很危險?!
手機是靠發射電磁波傳遞信息的,盡管其發射功率已從原來的3-5W減小到目前的0.25-2W,但由於通話時手機天線距大腦過近(5-10厘米),長時間通話,就意味著長時間受到電磁波輻射。
據曹兆進介紹,國內外都有專家對手機通話時天線附近電磁波強度進行測量,監測結果是:大部分手機天線周圍功率密度值為幾十至幾百μW/cm2,呼叫時間最大值可達1000μW/cm2左右。
可見,使用行動電話時,局部環境有遠遠超過環境標準的強電磁波。
專家用900兆赫頻率的行動電話對志願者進行測試,結果受試者使用手機側的鼻孔及枕部皮膚溫度顯著升高,上升幅度最大可達2.5℃,而另一側的皮溫未見升高——這種熱效應已經相當強烈,如果皮下深處直到腦部也有明顯的熱效應,則將對腦神經產生顯著影響。
曹兆進等人研究了手機電磁輻射對使用者神經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行動電話手機使用組的平均反應時間明顯延長,即反應變慢。這說明使用行動電話手機能引起神經行為方面的不良後果。
曹兆進的研究小組進一步研究手機對使用者睡眠質量和抑鬱情況的影響,結果顯示,手機明顯讓使用者失眠率增高,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用者的抑鬱發生率和抑鬱嚴重程度。他們的相關研究還顯示,手機使用年限與胸悶、惡心和食慾減退呈正相關,長期使用手機還可能引起神經衰弱症。
輻射研究時間表
已經有人提出,電磁場暴露將導致癌症、行為改變、記憶喪失、帕金森症和阿爾海默症以及許多其他疾病——雖然還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我們生活在高度依賴科學和技術的社會里,但在這個社會里,幾乎沒有人真正了解科學和技術。」
卡爾·薩根的這句名言很好地概括了現代人面對無處不在的電磁輻射的處境。當一種危險是全新的,它的潛在影響又不能測定,以及人們對科學的信仰逐漸下降時,人們就進入了「預防原則」的領域——「預防原則」是科學界提出的新概念,用於防止或限制由對象或行為導致的可能危害,該原則強調必須建立在對健康形成傷害之前。
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最新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應該是處於完全良好的身體、精神和社會行為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缺陷。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公共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僅僅只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科學家同樣要把它作為問題來面對和解決。
WHO和IARC(國際癌症研究所)已經制定了一個評估電磁場健康效應的時間表。2004年,IARC將獲得足夠的研究結果來處理關於電磁輻射致癌的效應評估。WHO則將在2005~2006年完成電磁輻射對健康造成的危害的全面評估。
只要有電,就會產生電磁波。電磁波的頻率如果超過105赫茲,就能穿透人體,導致機能紊亂——輕者出現頭暈乏力、失眠、食慾不振、煩躁不安、血壓改變、白細胞減少等症狀;重者可引起視力下降、白內障、基因缺陷甚至誘發癌病。 據國外調查發現:長期暴露在強電磁波下的兒童,癌症發病率比在弱電磁波下的兒童高2~5倍;周圍架設高壓線的住戶,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增加7倍以上;常用電熱毯的孕婦,胎兒發育會受影響甚至流產;常用手機通話的孕婦,胎兒有可能畸形;常受電磁波影響的人,體內生物電因受到干擾,腦癌發病率比一般人高6倍多。
處在電磁波污染環境中的人們,應採取哪些防範措施?
一、保持距離。與電視機的距離應為視屏尺寸乘以6,與微波爐的距離應為2.5~3米,離高壓輸電線0.5萬伏/米以外一般視為安全區。
二、減少接觸。經常使用電腦的人,每工作一小時應休息一刻鍾,而且每周工作最多不超過32小時。
三、改善環境。注意空氣流通,溫度、濕度應適中,家用電器最好不要擺放在卧室里。
四、個體防護。孕婦、兒童、體弱多病者、對電磁波輻射過敏者、長期處於電磁波污染超標環境者,應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防護用品。
五、少用手機。要盡量減少使用手機、對講機和無繩電話,必須使用時應長話短說;不要經常把手機掛在身上。
六、少用電熱毯。電熱毯的電磁波污染較嚴重,長時間通電使用對人體有害,天氣寒冷必須使用時,建議通電烘暖被窩後立即切斷電源,以減少電磁波污染。
七、採用屏蔽物減少電磁波污染。對產生電磁污染的設施,可採用屏蔽、反射或吸收電磁波的屏蔽物,如銅、鋁、鋼板、高分子膜等。(
4. 如何屏蔽自己大腦發出的生物電磁場
腦控受害者簡介 一些自稱「腦控受害者」的人認為人類大腦發出微弱腦電波,經過高效雷達辨別接收,經過電腦進行模數轉換,使人腦電波信號數字化,與電腦內信息比對後,通過相關軟體處理(類似的軟體比如說mp3播放器、心電圖掃描儀軟體), 形成文字、聲音、心跳等信息。干擾控制時是個反方向的過程。電腦將干擾信息數字化後,進行數模轉換,通過發射裝置比如衛星、主動式雷達天線等,模擬人類腦電波,對人類大腦進行干擾,人會產生不正常的語言、心跳、痛覺、失眠、幻聽等症狀。「腦控受害者」在世界各國均有出現。常見的表現為:某人聲稱自己的腦電波被另外的人或組織控制了,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此類患者中的大多數都出現了身體上的症狀,如:失眠、健忘、頭疼、胸悶、注意力難以集中、狂躁等等。 腦控技術又稱電子腦控技術,一種能發射電子信號到受害者大腦,並接收受害者大腦信號,藉以灌輸思維、感官,知曉受害者記憶、思維的隱蔽技術,人類終極迫害科技,施行國家、施行機構不明,屬於全世界范圍的秘密迫害。受害人,受害的范圍越來越廣,受害程度越來越深。其范圍已波及到幾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國家的主要城市,甚至達到大街小巷,居家旅行無孔不入的程度。 ...
5. 那麼人的大腦會受到什麼電磁波干擾呢電磁波世界是所謂的精神世界么
大腦是有腦電波的,要想干擾就要是和你腦電波頻率相近的才可以產生干擾。電磁波世界是各種光譜的世界,無線電 微波 可見光到x光等都是電磁波,構成了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產品,可以說電磁波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不是精神世界,電磁波是科學,精神世界目前來說都是停留在理論世界,科學手段不足以求證,所以就成了各種小說的靈感來源。。。。。
6. 電磁波干擾動物大腦致動物暈迷是真的嗎
腦電波,顧名思義電,就是大腦里的生物電活動的強弱變化產生的波,隨便的絕緣體即可屏蔽。而干擾要分情況,要是干擾測量腦電波的機器的話,用電即可,可以通上幾十伏的電給機器,交流電最好,機器就會亂。而要是想干擾大腦里的電磁波,也可以用小電流通入大腦,或者各種疾病也能幹擾腦電波,最常見的疾病干擾結果就是昏迷。
7. 生物醫學測量電磁干擾的處理措施主要包括哪些
抗干擾:用來對抗通訊或雷達運行的任何干擾的系統或技術 。學術定義:(1)抗干擾的定義是:結合電路的特點使干擾減少到最小。(2)所謂抗干擾:是指設備能夠防止經過天線輸入端,設備的外殼以及沿電源線作用於設備的電磁干擾。
措施
抗干擾措施的基本原則是:抑制干擾源,切斷干擾傳播路徑,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擾性能。
1、抑制干擾源
抑制干擾源就是盡可能的減小干擾源的/dt,di/dt。這是抗干擾設計中最優先考慮和最重要的原則,常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減小干擾源的/dt主要是通過在干擾源兩端並聯電容來實現。減小干擾源的di/dt則是在干擾源迴路串聯電感或電阻以及增加續流二極體來實現。抑制干擾源的常用措施如下:
⑴繼電器線圈增加續流二極體,消除斷開線圈時產生的反電動勢干擾。僅加續流二極體會使繼電器的斷開時間滯後,增加穩壓二極體後繼電器在單位時間內可動作更多的次數。
⑵在繼電器接點兩端並接火花抑制電路(一般是RC串聯電路,電阻一般選幾K到幾十K,電容選0.01uF),減小電火花影響。
⑶給電機加濾波電路,注意電容、電感引線要盡量短。
⑷電路板上每個IC要並接一個0.01μF~0.1μF高頻電容,以減小IC對電源的影響。注意高頻電容的布線,連線應靠近電源端並盡量粗短,否則,等於增大了電容的等效串聯電阻,會影響濾波效果。
⑸布線時避免90度折線,減少高頻雜訊發射。
⑹可控硅兩端並接RC抑制電路,減小可控硅產生的雜訊(這個雜訊嚴重時可能會把可控硅擊穿的)。
8. 電磁波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電磁波不同於廢水、廢氣、廢渣,也不同於雜訊。它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因此一開始科學家們並沒有發現它的壞處。隨著電磁波的廣泛應用實踐,人們才慢慢認識到它的副作用。
實際上,人類和地球上的生物都處在電磁波的包圍之中,因為電磁波無處沒有,它穿透到每一個角落。
天然的電磁場很久很久以前就產生了,如太陽的電磁輻射、各種宇宙線、雷電、地磁場等。人為的電磁波污染幾乎是一切帶電物體產生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家用電器和電子設備日益增多,電爐、電話、復印機、空調設備。電視及發射台、無線電發射台、各種雷達、衛星通訊裝置、各種輸電線路。理療機等伴隨在人們的周圍。電磁輻射真可說是無形的天羅地網,隨時隨地都悄悄地對人進行著襲擊。
電磁波污染不僅會對精密儀器設備造成干擾,使自動控制失靈,信息失誤,飛機失事,導彈發射異位,從而造成重大事故發生,而且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一般來說,電磁輻射功率愈高,對人體危害愈大。
那麼,大家一定很關心,我們家中一般都有一些家用電器,如電視機、收錄機、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等,會不會造成電磁波輻射污染呢?
科學家們研究證實,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這些電磁波輻射,一般不會達到使身體組織溫度升高的強度。但是,低電磁波也會引起種種生物效應,這種變化不能單純用熱效應來解釋,因此另被稱為「非熱效應」。
電磁波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長期生活在受電磁波污染的環境中,人就會發生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嗜睡、無力等。
近年來,科學家又進一步發現,電磁波對人的心血管系統功能也會產生危害,如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此外,電磁波污染對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也有一定的效應。因此,對電磁波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為了防止電磁波的泄漏,通常對電子電器設備採用電磁屏蔽的方法,以防止電磁場向外輻射。使用家用電器要謹慎。在購買微波爐時一定要選用安全可靠的產品,使用微波爐時一定要將門關緊。家裡的電視機和電冰箱等最好不要放在卧室里,另外看電視、聽音樂、用電腦一次時間不要太久。對於電子游戲機,更不能著迷。
那些音樂發燒友和電子游戲機迷,還有電腦「網蟲」,過分的痴迷確實令人為他們的健康感到擔心。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磁波被廣泛應用於廣播、通訊、醫學、國防、工業以及家用電子電器等各個方面,為物質文明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和無窮的樂趣。
合理利用電磁波,使電磁波對人的影響恰到好處,就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良好的作用。
許多醫院都有「理療室」,這就是專門運用電磁波來為人治病的。不少家庭也擁有一些「理療器材」來治病或保健,這也是運用電磁波來增強人體健康的。電磁波對人體進行輻射,影響人體自身的電磁場,就可以使人體機體組織的溫度升高。如果外加電磁波太強大,就會使人體調節系統承受不了,導致體溫失控,從而產生不良的高溫度生理效應。而醫院理療室的醫生們知道如何控制電磁場強度,利用電磁輻射對機體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使血液循環加快,使新陳代謝加強,使局部營養得到改善,從而促進機體組織的恢復和再生,讓人的身體恢復健康。
1989年,蘇聯國際象棋冠軍尼古拉?古特柯夫與一台超級電腦對弈,在連勝三局後,突然被電腦釋放的強大電流擊斃。多嚇人的消息!這是怎麼回事呢?後來調查知道,這既不是電腦的「硬體」出現故障以致發生漏電,也不是電腦程序編排人員故意在「軟體」中設計了放電殺人的程序,殺人的罪魁禍首是外來的電磁波——它干擾了電腦已編好的程序,以致電腦運作失常,而釋放出強大電流,從而釀成震驚世界棋壇的電腦殺人事件。
在歐洲某地一條寬闊的公路上,經常莫名其妙地發生車禍。人們迷惑不解的是,這條公路筆直,視線很好,為什麼經常會發生事故呢?原來這和公路上空一條高壓輸電線有關。研究人員發現,高壓線下面及附近的植物葉子枯萎,生長不良。將動物置於高壓線下進一步實驗,發現猴子行為反常,對時間感覺發生錯亂,雞、鴨失去平衡感覺,狗的血壓升高。進一步分析認為,當司機駕車行駛此路段時,高壓線發出的電磁波,干擾了司機的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產生了一系列反常行為。結果發生了車禍。
在我國,也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有一年。某鄉村小學的師生突然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病:頭腦昏沉、四肢無力、夜夢出汗。由於發病人多,病情相似,專家們考慮到可能是共同的環境因素所致。經調查研究,原來是學校附近新建了高壓線架,從高壓線架發射下來的強大電磁波危害了人體的健康。
1957年,國外有座雷達站的設備出現故障,一位修理工在雷達發射的無線電波束照射下認真地工作著。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這位工人感到腹部發熱,頭上出汗;又過了一會感到腹部難受,千是離開雷達照射區,可是僅僅過了半小時,就發生劇烈腹痛和嘔吐,1小時後心跳加劇,緊接著出現輕度休克。當時以為他得了急性腹膜炎,急忙把他送進外科手術室,切除了闌尾。但過了幾天,這位修理工再次出現嚴重腹痛和嘔吐,再次手術時發現他的腸子有好多處已穿孔。這位身強力壯、年僅42歲的修理工不久便離開了人間。
後來經專家仔細分析研究,發現「兇手」就是電磁波,這位可憐的修理工因受到高強度電磁波輻射而遭受厄運。
有一天,某城市的環境保護局所屬的輻射環境監理所接到幾個居民的反映,說是他們家裡的電視機經常圖像不清楚,有時會無緣無故地自動停掉,可是拿到維修部去,修理人員卻說電視機沒毛病。此外,他們家裡的電鍾、電腦等家電也常常會無緣無故地出毛病。更令人奇怪的是,他們家的自來水籠頭和不銹鋼毛巾架經常會「帶電」,手一摸上去,會「觸電」似地被刺一下子。
環保工作者聽了居民的反映,到實地進行了監測了解,原來是在這個居民住宅點附近新建了一座大的電訊發射塔,那裡發生的強大電磁波干擾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996年10月31日8時28分,巴西TAM航空公司的一架「霍克-100」型飛機從聖保羅飛往裡約熱內盧的402航班,在起飛後僅1分多鍾,突然失控墜落,右翼撞到一幢樓房的頂部,接著滑行了數十米,發生爆炸。這次空難不僅使機上全部人員和數名地面上的市民共102人身亡,而且撞倒了10幢民房,焚毀了十多輛地面汽車。
事後,經專家調查確認,這次空難並非有人故意破壞,也不是飛機設備出毛病,而是機上乘客使用手機。手機發出的電磁波起動了飛機右翼渦輪發動機的回動裝置,使飛機失去了平衡而墜落。
現在,民航機的工作人員在飛機起飛時,總要提醒乘客,在機上禁用電訊器材,特別是手機。
9. 電磁干擾的形式必須同時具備哪三要素,抑制電磁干擾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電磁干擾三要素
電磁騷擾源、騷擾傳播途徑(或傳輸通道)和敏感設備稱為電磁干擾三要素。
抑制措施有:屏蔽,濾波,接地及搭接等.
根據共模干擾產生的原理,實際應用時常採用以下幾種抑制方法:
(1)優化電路元器件布置,盡量減少寄生、糯合電容。
(2)延緩開關的開通、關斷時間,但這與開關電源高頻化的趨勢不符。
(3)應用緩沖電路,減緩dvldt的變化率。變換器中的電流在高頻情況下作開關變化,從而在輸人、輸出的濾波電容上產生很高的dvl巾,即在濾波電容的等效電感或阻抗上感應出干擾電壓,這時就會產生常模干擾。故選用高質量的濾波電容(等效電感或阻抗很低)可以降低常模干擾。
10. 如何屏蔽生物電
屏蔽生物電腦電信號,極易屏蔽受低頻電磁波的干擾。生物電極可以用於感測存在於身體內的各種電信號,諸如心電信號和腦電信號。這些身體信號在強度上非常低,並且因此受到來自各個源的電干擾。
如來自手機、電腦、工業交流電以及其他電器產生的電磁波的干擾、以及患者衣物所產生的靜電的干擾。尤其是腦電信號,極易受低頻電磁波的干擾。因此急需要一種能夠屏蔽此類電磁波的裝置,以保護身體信號尤其是腦電信號免其干擾。
生物電特點
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它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一化學變化,是正常生理活動的表現,也是生物活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徵。
有些植物受刺激後會產生運動反應。這時,往往出現可傳導的電位變化。例如,含羞草受刺激時,葉片發生的閉合運動反應,就能傳播相當的距離。在這一過程中,由刺激點發生的負電位變化,可以每秒2到10毫米的速度向外擴布。
電位變化在1到2秒內達到最大值,其幅值可達50到100毫伏。但恢復時間長,需幾十分鍾才能回到原來的極性狀態,這一段負電位變化時期就是它的不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