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生物 怎麼區分正反饋和負反饋調節
效應(現象)的增強導致此效應繼續增強,是正反饋。
效應(現象)的增強導致此效應減弱,是負反饋。
若此效應是某物質的產生,則此物質增加導致此物質繼續增加,是正反饋,導致此物質減少,是負反饋。
如甲狀腺激素的釋放會導致甲狀腺激素的減少,這是負反饋。
事實上,高中生物可能涉及到的正反饋現象只有生態學部分的一個:污染加重會導致污染繼續加重。
還有兩個可以作為了解的正反饋是:排尿反射和分娩反射。
其餘的,都是負反饋。
如水鹽調節、體溫調節、血糖調節,還有捕食關系等。
❷ 高中階段生物中有哪些調節屬於反饋調節包括正反饋負反饋的所有調節
1、反饋調節
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下丘腦可以通過垂體調節和控制某些內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進入血液後,又可以反過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有關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反饋調節功能
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
3、反射活動的反饋調節
機體在進行反射活動時,所產生的效應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達到適宜的程度,必須經過多次的反饋調節,才能達到最適效應.所謂「反饋」,在工程技術上是指自動調節系統的效應裝置,把一部分效應信息反過來傳輸給發訊裝置或傳輸給該系統的中間環節,從而進一步調整自動調節系統的活動.機體內很多反射過程中,也存在著與自動調節系統相似的反饋聯系。例如,在血壓的調節中可看到,當某種原因引起血壓上升時,對血壓敏感的感受器的傳入沖動就增多,信息經傳入神經傳向中樞,通過心血管中樞的分析綜合活動,控制信息沿傳出神經傳至效應裝置,結果導致血壓下降,使血壓上升受到限制;而血壓下降的本身又會反過來減弱感受器所受的刺激,使傳入沖動相對減少,這樣血壓就不會無限制地下降,從而使血壓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參見第六章).這種反饋屬於負反饋.負反饋調節的作用,是反射產生的效應反過來減弱引起該反射的動因,從而使該反射的活動保持相對穩定.機體內負反饋調節是非常普遍的,它可使體內的生理活動具有相對穩定的特性.
如果反射的效應反過來進一步加強引起該反射的動因,使反射中樞的活動更為加強,則稱為正反饋.機體內的生理活動也有正反饋調節的例子,但較為少見.例如,排尿反射進行時,當膀胱收縮時尿流刺激了尿道的感受器,傳入沖動進入中樞進一步加強中樞的活動,並通過傳出神經使膀胱收縮更為加強;膀胱收縮加強使尿流刺激也加強,再加強中樞的活動,使排尿過程越來越強烈,直至尿液排完為止.所以,通過正反饋聯系可使反射活動越來越強,直達最大效應.在病理情況下,正反饋現象較為常見,即所謂出現「惡性循環」.
❸ 高考 生物:什麼是正反饋調節,什麼是負反饋調節
負反饋是反饋信息與控制信息作用性質相反的反饋,起糾正、減弱控制信息的作用,如代謝增強時O2及CO2濃度的調節。
正反饋是反饋信息與控制信息作用性質相同的反饋,起加強控制信息的作用,如胰蛋白酶原激活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