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葯品微生物檢查的項目有哪些
1葯物的抗菌檢驗
,
2滅菌制劑的無菌檢查法
,
3非滅菌制劑的微生物限度檢查。
『貳』 微生物檢驗是查什麼的
病情分析:
微生物檢驗主要查人體寄生的致病微生物,如呼吸道,生殖道等處的微生物檢驗。
指導意見:
非正常微生物菌群的存在,是會致病的,引起相應部位的病症表現。
『叄』 HRC有人去過嘛,試管嬰兒前做哪些檢查需要多少錢
試管嬰兒前的女性檢查
1、血常規、甲狀腺功能:了解女性的一般健康狀況。
2、性激素六項:了解女性卵巢的內分泌基礎狀態和卵巢的儲備功能。
3、B超檢查(陰道B超):了解女性的子宮、卵巢、盆腔、卵泡和內膜發育的基本狀態。
4、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了解卵巢的基本儲備。
5、病毒/抗體檢查:大致排除女性的病毒、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的感染歷史和現狀以及了解女性的自身免疫狀態。
6、染色體核型分析,ABO血型和RH血型:了解女性的遺傳背景。
7、宮頸細胞學檢查即TCT:排除宮頸病變。
試管嬰兒前的男性檢查
1、精液分析:精液分析是測定男性生育力最基本、直觀的臨床指標,是醫生首要了解的項目。
2、內分泌檢查:生殖內分泌異常是導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內分泌檢查主要是由關性激素T、FSH、LH、PRL、E2的測定和各種激發試驗,如HCG刺激試驗等。
3、微生物檢查:檢查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等有關的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等,常見有淋球、乳頭狀瘤病毒、腺原體、沙眼衣原體等。
4、遺傳學檢查:染色體及基因的正常是維持生殖功能的基礎,染色體及基因異常嚴重影響生殖功能。因此,對於身體有其他遺傳缺陷、無精症和嚴重少精症、習慣性流產的夫婦,需要進行染色體及基因檢查。
5、精漿生化檢查:精漿的化學成分分析有利於對前列腺、附睾、精囊腺功能的了解。當男性患有精液量少、無精、少精、精子活動力下降、附屬性腺先天缺陷及附屬性腺疾病等情況時,做精漿生化檢查,常見有果糖、肉毒鹼、酸性磷酸酶等。
『肆』 試管嬰兒前期男生需要檢查哪些項目
你好,試管嬰兒前期檢查項目:
1、男方檢查項目:
a、精液常規和形態學檢查,支原體和衣原體。(禁慾後3-7天內檢查)
b、采血項目:血常規、肝腎功能、血型、乙肝五項、丙型肝炎抗體、梅毒RPR、HIV、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需要空腹)
FOBOC+ENlivEN21有提高精子質量的營養物質如:膠原三肽,活體細胞因子......。可為精子提供營養和能源。提高受孕率,是想要備孕期間的男性主要營養來源,避免因營養缺乏導致的精子質量底下影響受孕。
5、試管專-用營養:FOBOC+ENlivEN21每天早晚各一次,平衡母嬰全面的營養補充,保護胚胎發育之必需營養。
6、禁止性生活;禁止性行為,以免引起子宮收縮,影響受精卵的著床。
7、保持心情放鬆:胚胎移植後盡量保持平靜的心態。給胚胎一個安靜、放鬆的身體環境,有利於胚胎的著床和生長。
8、注意不要著涼:注意天氣變化,適當增減衣服,盡量不要生病,避免影響受精卵的發育。
9、觀察身體變化:試管嬰兒移植後,注意觀察是否有明顯的腹痛、出血等症狀。如有明顯不適應,應及時就醫。
『伍』 微生物限度檢查中,稀釋劑對照組和菌液組有什麼區別
微生物限度檢查中,稀釋劑對照組主要考察試驗系統的對試驗結果的干擾及影響;菌液組,俗稱陽性對照組,就是考察在人工污染的情況下,在當前的檢驗量以及檢驗條件下,試驗菌是否能正常生長,以此來判斷系統對檢查結果的影響,試驗是否具有真實性、科學性。
『陸』 微生物限度檢查主要有哪些
不知道你要查的是什麼產品?要檢查的微生物種類和限度也不同。
通常查以下幾項:
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一般包括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
依食品類別不同,規定要檢驗的致病菌的具體種類有不同。有些還規定要檢查酵母菌和黴菌。
『柒』 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
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用的培養基應進行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成品培養基、由脫水培養基或按處方配製的培養基均應檢查。
菌種
試驗用菌株的傳代次數不得超過5代(從菌種保藏中心獲得的冷凍乾燥菌種為第0代),並採用適宜的菌種保藏技術進行保存,以保證試驗菌株的生物學特性。
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 ( B ) 44l02]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 B ) 26003 ]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 ) [ CMCC ( B ) 63501 ]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 ( F ) 98001〕
黑麴黴(Aspergillus niger) [ CMCC ( F ) 98003 ]
菌液制備
接種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桿菌的新鮮培養物至營養肉湯培養基中或營養瓊脂培養基上,培養18~24小時;接種白色念珠菌的新鮮培養物至改良馬丁培養基中或改良馬丁瓊脂培養基上,培養24~48小時。上述培養物用0 . 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每lml含菌數為50~100cfu的菌懸液。接種黑麴黴的新鮮培養物至改良馬丁瓊脂斜面培養基上,培養5~7天,加人3~5ml含0.05 % ( ml /ml)聚山梨酯80的0.9%無菌氯化鈉溶液,將孢子洗脫。然後,採用適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懸液至無菌試管內,用含0.05 % ( ml / ml)聚山梨酯80的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每lml含孢子數50~100cfu的孢子懸液。
菌液制備後若在室溫下放置,應在2小時內使用;若保存在2~8 ℃,可在24小時內使用。黑麴黴孢子懸液可保存在2~8 ℃,在驗證過的貯存期內使用。
適用性檢查
取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桿菌各50~100cfu,分別注入無菌平皿中,立即傾注營養瓊脂培養基,每株試驗菌平行制備2個平皿,混勻,凝固,置30~35 ℃培養48小時,計數;取白色念珠菌、黑麴黴各50~100cfu,分別注入無菌平皿中,立即傾注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每株試驗菌平行制備2個平皿,混勻,凝固,置23~28 ℃培養72小時,計數;取白色念珠菌50~100cfu,注入無菌平皿中,立即傾注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行制備2個平皿,混勻,凝固,置23~28 ℃培養72小時,計數。同時,用相應的對照培養基替代被檢培養基進行上述試驗。
結果判定
若被檢培養基上的菌落平均數不小於對照培養基上的菌落平均數的70 %,且菌落形態大小與對照培養基上的菌落一致,判該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符合規定。 當建立產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時,應進行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方法的驗證,以確認所採用的方法適合於該產品的細菌、黴菌及酵母菌數的測定。若產品的組分或原檢驗條件發生改變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計數方法應重新驗證。
驗證時,按供試液的制備和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所規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進行。對各試驗菌的回收率應逐一進行驗證。
菌種及菌液制備
同計數培養鑒的適用性檢查。
驗證方法
驗證試驗至少應進行3次獨立的平行試驗,並分別計算各試驗菌每次試驗的回收率。
( l )試驗組平皿法計數時,取試驗可能用的最低稀釋級供試液lml和50~100cfu試驗菌,分別注人平皿中,立即傾注瓊脂培養基,每株試驗菌平行制備2個平皿,按平皿法測定其菌數。薄膜過濾法計數時,取規定量試驗可能用的最低稀釋級供試液,過濾,沖洗,在最後一次的沖洗液中加人50~100cfu試驗菌,過濾,按薄膜過濾法測定其菌數。
( 2 )菌液組測定所加的試驗菌數。
( 3 )供試品對照組取規定量供試液,按菌落計數方法測定供試品本底菌數。
( 4 )稀釋劑對照組若供試液制備需要分散、乳化、中和、離心或薄膜過濾等特殊處理時,應增加稀釋劑對照組,以考察供試液制備過程中微生物受影響的程度。試驗時,可用相應的稀釋液替代供試品,加入試驗菌,使最終菌濃度為每lml供試液含50~100cfu,按試驗組的供試液制備方法和菌落計數方法測定其菌數。
結果判斷
在3次獨立的平行試驗中,稀釋劑對照組的菌數回收率(稀釋劑對照組的平均菌落數占菌液組的平均菌落數的百分率)應均不低於70 %。若試驗組的菌數回收率(試驗組的平均菌落數減去供試品對照組的平均菌落數的值占菌液組的平均菌落數的百分率)均不低於70%,照該供試液制備方法和計數法測定供試品的細菌、黴菌及酵母菌數;若任一次試驗中試驗組的菌數回收率低於70 %,應採用培養基稀釋法、離心沉澱法、薄膜過濾法、中和法(常見干擾物的中和劑或滅活方法見表1)等方法或聯合使用這些方法消除供試品的抑菌活性,並重新進行方法驗證。
表l 常見干擾物的中和劑或滅活方法 干擾物 可選用的中和劑或滅活方法 戊二醛 亞硫酸氫鈉 酚類、乙醇、吸附物 稀釋法 醛類 稀釋法、甘氨酸、硫代硫酸鹽 季銨類化合物(QACs)、對羥基苯甲酸酯卵磷脂、聚山梨酯 汞類制劑 亞硫酸氫鈉、巰基乙酸鹽、硫代硫酸鹽 雙胍類化合物 卵磷脂 碘酒、洗必泰類 聚山梨酯 鹵化物 硫代硫酸鹽 乙二胺四乙酸(EDTA ) 鎂或鈣離子 磺胺類 對氨基苯甲酸 β-內醯胺類抗生素 β-內醯胺酶 若沒有適宜的方法消除供試品的抑菌活性,那麼驗證試驗中微生物回收的失敗可看成是因供試品的抗菌活性引起的,同時表明該供試品不能被試驗菌污染。但是,供試品也可能僅對試驗用菌株具有抑製作用,而對其他菌株沒有抑製作用。因此,根據供試品須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標准和菌數報告規則,在不影響檢驗結果判斷的前提下,應採用能使微生物生長的更高稀釋級的供試液進行方法驗證試驗。若驗證試驗符合要求,應以該稀釋級供試液作為最低稀釋級的供試液進行供試品檢驗。
計數方法驗證時,採用上述方法若還存在一株或多株試驗菌的回收率達不到要求,那麼選擇回收率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試驗條件進行供試品的檢驗。
驗證試驗也可與供試品的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同時進行。
『捌』 微生物學檢查主要包括哪三樣
微生物學檢查的方法
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接到標本後應立即進行微生物學檢驗。主要包括直接鏡檢、檢測特異性抗原或病原體成分、進行分離培養和鑒定、體外葯敏試驗等。
(一)直接鏡檢
標本經塗片染色或制備濕片鏡檢,有些標本如尿液、腦脊液等經過離心濃縮後鏡檢出其初步結果對有些病人標本有診斷參考價值。直接鏡檢對於確定進一步檢出步驟及鑒定方法也很有幫助。另外,直接鏡檢還可評價標本是否符合檢驗要求。
(二)快速診斷
快速檢測病原體成分主要是指特異性抗原和核酸檢測。特異性抗原檢測包括免疫熒光技術、膠乳凝集試驗、酶免疫技術、對流免疫電泳、化學發光免疫測定等。核酸檢測包括核酸探針雜交、PCR技術。其他快速檢測法還有氣-液相色譜法、化學發光、生物發光測定法和基因或蛋白微型陣列晶元技術等。
(三)直接葯敏試驗
直接葯敏試驗即在分離培養病原體的同時,直接將臨床標本接種於平板,用抗生素紙片作葯物敏感性試驗,在18~24h內可獲得結果。但因其在試驗時接種量難以標准化,且對混有雜菌和混合感染的標本不易明確其結果,故分離出純培養物後應再作體外葯物敏感試驗。
(四)常規檢驗
1.分離培養:通常由正常無菌部位採取的標本接種血平板,置於空氣或含5%~10%CO2的氣缸中培養,大部分細菌可於24~48h生長良好。若原始培養為陰性,但據鏡檢結果和臨床信息提示可能有病原菌存在,則應再採集大量標本,離心濃縮或溶解離心法處理,取沉澱接種營養豐富的需氧或厭氧培養基來培養。
對於存在正常菌群部位採集的標本,分離時應採用選擇培養基以利於病原菌生長,也可加某些抗生素抑制污染菌的生長。對於某些感染標本中發現的細菌,如尿路感染的尿液中檢出大腸埃希菌,可能是病原菌,也可能是污染菌或正常菌群,其臨床意義的確定有賴於定量培養法。即取一定量的標本如液體標本用液體培養基作一系列稀釋;組織標本稱量後製成懸液,並稀釋成l0-1,10-2,10-3等,分別取0.1ml塗布於血瓊脂平板或傾注培養,35℃24h後計算每克標本所含細菌數。
2.鑒定:分離出的細菌一般應經過細菌形態、菌落特點、生化反應、血清學試驗、動物接種等鑒定。目前尚有某些微量鑒定系統,其鑒定快速、簡便,值得推廣。如用於鑒定腸桿菌科的20E,鑒定非發酵菌的20NE及鑒定厭氧菌的20A等。
3.體外純菌葯物敏感性試驗:常用方法包括抑菌試驗、殺菌試驗、聯合葯敏試驗和檢測細菌產生的抗生素滅活酶等。
(五)報告
直接鏡檢要求2h報告,說明標本是否合格,發現微生物情況和特點;初步鑒定和直接葯敏結果於24h或次晨報告,報告可能的病原菌和直接葯敏結果;最後鑒定和細菌葯敏結果一般不超過3天,還規定除血培養外,所有送檢標本必須在24h內預報。
『玖』 微生物實驗室主要檢測的項目有哪些
主要應用於微生物學、生物醫學、生物化學、動物實驗、基因重組以及生物製品等研究使用。
一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健康成年人已知無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於教學的普通微生物實驗室等。
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對人或環境具有中等潛在危害的微生物。
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實驗室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適用於主要通過呼吸途徑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預防傳染的疫苗。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學實驗除外)應在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中進行。
(9)試管檢查微生物組查什麼擴展閱讀
實驗室的設立單位應當指定專門的機構或者人員承擔實驗室感染控制工作,定期檢查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防護、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保存與使用、安全操作、實驗室排放的廢水和廢氣以及其他廢物處置等規章制度的實施情況。
負責實驗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機構或者人員應當具有與該實驗室中的病原微生物有關的傳染病防治知識,並定期調查、了解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
『拾』 微生物的限度檢查項目有哪些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系檢查非規定滅菌制劑及其原料、輔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檢查項目包括細菌數、黴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
微生物檢測項目有: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志賀氏菌 、金黃色葡萄菌、溶血性鏈球菌、黴菌和酵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