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碳氮比5比1還是100比5
不同植物有不同的需求,碳氮比都是在變化的。如蘑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30-33:1,香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64:1。
碳氮比,是指有機物中碳的總含量與氮的總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適當的碳氮比例,有助於微生物發酵分解。
碳氮磷比:
自然界中,各類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對於活性污泥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好氧條件下是100:5:1,厭氧條件下是200:5:1。
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計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總凱氏氮(TKN),包括有機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亞硝氮和硝態氮,因為除了反硝化細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亞硝氮和硝態氮作為氮源,而有機氮和氨氮則可被絕大多數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為磷酸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碳氮比
② 影響生物脫氮的主要因素
影響生物脫氮過程的主要影響因素
(1)溫度
生物硝化反應的適宜溫度范圍為20~30℃,15℃以下硝化反應速率下降,5℃時基本停止。反硝化適宜的溫度范圍為20~40℃,15℃以下反硝化反應速率下降。實際中觀察到,生物膜反硝化過程受溫度的影響比懸浮污泥法小,此外,流化床反硝化溫度的敏感性比生物轉盤和懸浮污泥的小得多。
(2)溶解氧
生物硝化反應器內宜保持溶解氧的濃度在2.0mg/L以上。
(3)pH
硝化菌對pH變化十分敏感,pH在7.0~8.0時,亞硝酸菌的活性最好;而硝酸菌在pH值為7.7~8.1時活性最好。當pH降到5.5以下時,硝化反應幾乎停止。
(4)碳氮比
(5)泥齡
(6)有毒物質
③ 生活污水的碳氮比是如何計算的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碳源的簡單計算;尿素的投加量計算:氮的計算(*0.05)磷的計算(*0.01)尿素(0.46)日處理水量m3 *進入生化池COD的值*B/C值/1000*碳氮磷比值/100 /尿素的含量較復雜的計算:較復雜計算—簡單計算的原cod的值=標准添加量。
國內大部分市政污水處理廠採用AAO、氧化溝、SBR等3大類工藝及其變形工藝,主要為生物脫氮除磷方式。反硝化脫氮和生物除磷涉及的微生物大部分是異養細菌,對碳源有競爭,當進水碳源不足時,該矛盾尤其突出。
為保證出水達標,通常採用外加碳源的方式提高脫氮除磷效率,增加化學除磷措施保障出水TP達標,兩類葯劑的投加增加了污水處理成本。因此開發適應低碳源進水的高效低耗脫氮除磷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低碳源污水處理可以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和控制方式,提升原水碳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強化生物脫氮除磷效果並節約運行成本。當系統原水碳源不足以完成脫氮要求時,需要投加外部碳源。針對外加碳源的優化控制方式包含碳源種類的篩選、投加點位的選擇和投加量精細化等。
④ 活性污泥法中碳氮比一般是多少
活性污泥法的碳氮磷的比例一般是C:N:P=100:5:1。
對於各類微生物來說,其具體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對於活性污泥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
當然,對於活性污泥系統而言,這個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總是有一定的適應范圍的。因此,理論如此,實際操作接近即可,有一點差距是沒關系的。
如果是這個樣那就不知道了,一般來說現在我只是直接引用數值。
(4)碳氮比多少最適合生物脫氮擴展閱讀: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組成
①曝氣池:反應主體
②二沉池:
1)進行泥水分離,保證出水水質;
2)保證迴流污泥,維持曝氣池內的污泥濃度。
③迴流系統:
1)維持曝氣池的污泥濃度;
2)改變迴流比,改變曝氣池的運行工況。
④剩餘污泥排放系統:
1)是去除有機物的途徑之一;
2)維持系統的穩定運行。
⑤供氧系統: 提供足夠的溶解氧
活性污泥系統有效運行的基本條件是:
①廢水中含有足夠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機物;
②混合液含有足夠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在池內呈懸浮狀態;
④活性污泥連續迴流、及時排除剩餘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濃度的活性污泥;
⑤無有毒有害的物質流入。
⑤ 微生物碳氮比
堆肥過程中物料成分的調節很重要,其中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是水分、透氣性、物料的碳氮比,水分要調節到50-60%,透氣性要良好,碳氮比最好在25-30之間。
豬糞含水量較大70%左右,C/N比20左右。
這類原料以豬糞為代表,含氮量較高但含水量大,含有較多的腐殖質,對提高土壤肥力有很好的作用;其水分含量和C/N取決於是否使用墊料、墊料的類型和數量、管理方式養殖方法以及氣候等,通常臭味重。
有機肥腐熟後碳氮比10-15左右。(參考資料:美國康奈爾大學廢物管理研究所)
⑥ 碳氮比為多少時有利於微生物的分解
影響谷氨酸棒狀桿菌產物的主要是碳氮比,C:N=4:1時,大量繁殖,產谷氨酸少;C:N=3:1時,繁殖慢,產谷氨酸多.
對於其他的微生物比例可能不一樣,但高中掌握這個就夠了.
⑦ 碳氮比的使用比例
碳氮比是指食用菌原料配製時碳元素與氮元素的總量之比。一般用「C/N」表示。如蘑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30-33:1,香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64:1。現將食用菌培養料的一些主要原料的碳氮比列於下表,以供參考:
常用培養料碳氮比例表(干)
成分比培養料碳(%)氮(%)碳:氮
雜木屑49.18 0.104 91.8
櫟木屑50.4 1.10 45.8
稻草42.3 0.72 58.7
麥秸46.5 0.48 96.9
玉米粒46.7 0.48 97.3
玉米芯42.3 0.48 88.1
豆秸49.8 2.44 20.4
野草46.7 1.55 30.1
甘蔗渣53.1 0.63 84.2
棉籽殼56 2.03 27.6
麥麩44.7 2.2 20.3
米糠41.2 2.08 19.8
啤酒槽47.7 6 8
豆餅45.4 6.7 16.76
花生餅49 6.32 7.76
菜籽餅45.2 4.6 9.8
馬糞12.2 0.58 21.1
黃牛糞38.6 1.78 21.7
奶牛糞31.8 1.33 24
豬糞25 21 2.6
雞糞30 3 10
⑧ 影響生物脫氮因素
1.溶解氧(脫氮一般需要反硝化,反硝化主要是兼氧細菌起作用,溶解氧最佳控制在0.5mg/l)
2.溫度(一般30-40)
3.PH(6-9)
4.停留時間(一般情況越長越好,最好不要小於1小時)
5.污泥濃度,這個具體記不得了,不要太小
其它的還有可以上網查,比喻中國城鎮水網之類的,很多這樣的文章。
再給你個論文:
一、概述
通過對北京市一些污水處理廠的實地考察發現,部分污水處理廠在具有良好脫氮除磷效果時,其生物池內的污泥濃度都相對較高。例如:酒仙橋污水處理廠氧化溝工藝、清河污水處理廠的倒置A2/O工藝等,尤其酒仙橋污水處理廠MLSS一度達到了6000~7000mg/L,約為設計值的兩倍,在其二沉池出水SS指標正常情況下,其TP<1mg/L TN<10mg/L。一般的脫氮除磷理論極少有介紹污泥濃度與脫氮除磷之間的直接關系問題,但從微生物量與去除有機物、N、P的速率以及DO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分析,可以初步解釋在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工藝中控制相對較高的污泥濃度對脫氮除磷是有利的。
二、脫氮除磷的控制因素
普遍觀點認為任何理想的脫氮除磷工藝應控制以下幾個關鍵點:
a. 泥齡控制應大於硝化菌、聚磷菌所需的最小泥齡。
b. 迴流至厭氧區的迴流污泥盡可能少的攜帶氧包括:分子氧、離子氧(NO3-N)。
c. 迴流至缺氧段反硝化的混合液盡可能少的攜帶分子氧。
d. 進水碳源應滿足厭氧池有效釋磷、缺氧池反硝化。
e. 各生物處理功能單元應滿足在正常污泥濃度下各自所需的反應時間。
三、污泥濃度與脫氮關系
生物脫氮過程中,硝化作用的程度往往是生物脫氮的前提,其控制相對比較簡單;反硝化作用是生物脫氮的關鍵,其受諸多因素影響較大,同時反硝化效果也很大程度上影響系統除磷。
1、污泥濃度對硝化影響
影響硝化反應的環境因素有很多包括:PH、溫度、SRT、DO、BOD/TKN、污泥濃度、有毒物質等。實際污水處理廠在工藝的運行中只能對SRT、DO、BOD/TKN、污泥濃度等參數進行控制。
a. 在好氧硝化過程中較高的污泥濃度其硝化細菌的濃度相對較高,因此好氧硝化反應的速率在高污泥濃度條件下較高。
b. 一定污泥泥齡是保證生物污泥中的硝化細菌存在的條件,同時創造良好的硝化細菌生存條件更能提高其在微生物菌群中所佔比例,從而提高硝化細菌濃度。高污泥濃度下在厭氧階段會有更多的BOD被消耗,進入好氧階段其BOD/TKN也就相對更低些。一些研究表明活性污泥中硝化細菌所佔的比例,與BOD/TKN呈反比關系。由於硝化菌是一類自養菌,有機基質的濃度並不是它的生長限制因素,但若有機基質濃度過高,會使生長速率較高的異氧菌迅速繁衍,爭奪溶解氧,從而使自養菌的生長緩慢且好氧的硝化菌得不到優勢,結果降低硝化速率。
c. DO值一般是污水處理廠硝化階段的重要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DO值在2mg/L以上。在大多數氧化溝工藝中其溝內平均DO值都很難達到2mg/L,一般維持在1mg/L或更低水平,但其硝化效果仍然良好,分析原因為氧化溝特有的相對較高污泥濃度雖然其溝內DO值較低,但其它有利於硝化的因素增強。污泥濃度增高,也就增大生物處理池的的有效容積,同時降低了負荷等。從另一角度分析提高污泥濃度其微生物好氧量也相應增加,在同等曝氣量條件下,溶解氧儀顯現出來的數值也應該較低。以上幾點說明提高污泥濃度,生物池中的DO值可適當降低,硝化效果仍可維持良好水平。
d. 為保證活性污泥中硝化細菌的正常生長繁殖,泥齡一般應控制在8天以上。但為了使硝化細菌與其它異氧細菌有相對平衡的生存競爭力,應在污泥不發生嚴重老化前提下提高泥齡,相應也就是增大生物系統的污泥濃度。
2、污泥濃度對反硝化影響
生物反硝化作用即為在缺氧條件下反硝化細菌利用硝酸鹽中的離子氧分解有機物的過程,硝酸鹽即被還原為N2,完成脫氮過程。反硝化過程中的反硝化細菌是大量存在於污水處理系統中的異氧型兼性細菌,在有氧存在條件下,反硝化細菌利用氧進行呼吸、氧化分解有機物。在無分子氧的條件下,同時存在硝酸和亞硝酸離子時,它們能用這些離子中的氧進行呼吸,使有機質氧化分解。反硝化細菌能夠利用各種各樣的有機基質作為反硝化過程中的電子供體,其中包括:碳水化合物、有機酸類、醇類以及甚至像烷烴類、苯酸鹽類和其它的苯衍生物這些化合物,它們往往是廢水的主要組分。影響反硝化速率的因素較多,包括PH值、溫度、DO、碳氮比、污泥濃度等,實際污水處理廠在工藝的運行中只能對DO、污泥濃度等參數進行控制。碳氮比雖然是反硝化反應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但其和來水水質有很大關系一般實際運行中很難控制。
a. 反硝化反應過程中要求在無分子氧存在的條件下反硝化細菌才能利用硝酸鹽及亞硝酸鹽中的離子氧分解有機物。之前提到,高污泥濃度的生物系統在硝化過程中可適當降低溶解氧值,同時保持硝化效果,因此使硝化末端降低溶解氧可以有效的減少硝酸鹽迴流液中所攜帶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分子氧在缺氧區對反硝化進程的影響,提高反硝化菌利用碳源的反硝化能力。同時高污泥濃度自身內源代謝好氧量也相對較強,可以進一步消耗迴流及缺氧段中的溶解氧。再有非常高的污泥濃度會改變混合液的粘滯性,增大擴散阻力,從而也使迴流攜帶的溶解氧降低,在一些使用明渠作為迴流通道的處理工藝中可以減小迴流跌落的充氧量。總之高污濃度對於降低實際工藝運行中反硝化階段的DO值有較大作用。
b. 由於反硝化細菌是異氧型兼性細菌在污水處理系統大量存在,提高系統中的污泥濃度可有效的提高反硝化細菌的濃度。反硝化反應速度與硝酸鹽亞硝酸鹽濃度基本無關,而與反硝化細菌的濃度呈一級反應。因此在實際工藝運行中高污泥濃度可以縮短反硝化的時間減小缺氧段的有效容積。在缺氧段有效容積一定的件下,高污泥濃度的反硝化反應可以更好的利用有機基質中相對較難降解的有機物作為碳源進行反硝化反應。這一點對於脫氮除磷工藝,尤其C源不足的情況尤為重要。
c. 高污泥濃度其微生物菌膠團直徑相對較大,在硝化反應過程中受溶解氧低的影響,氧的壓力梯度較小,菌膠團內部容易形成缺氧環境從而發生反硝化反應。所以高污泥濃度可以促進同程反硝化。
四、污泥濃度與生物除磷
生物除磷的關鍵點是提高聚磷菌在活性污泥系統中所佔比例,同時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大量增長繁殖,在排出系統時聚磷菌體內含磷量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為了提高系統中聚磷菌所佔活性污泥的比例就要為聚磷菌營造更優越的適合其生長繁殖的環境及水力條件,即工藝流程上有良好的厭氧、好氧環境,厭氧區的環境因素控制對聚磷菌的生長繁殖,以及除磷功能的實現尤為重要。厭氧區的高污泥濃度對於聚磷菌更為有利。
a. 高污泥濃度在厭氧區其聚磷菌濃度也相應較高,釋磷的微生物量增多,後續好氧吸磷微生物量也就會相應增加,增大了系統整體的除磷作用。
b. 厭氧區聚磷菌吸收VFA釋磷,同時厭氧區在高污泥濃度的條件下可作為系統的厭氧酸化段,對水中的高分子難降解有機物起到厭氧水解作用,聚磷菌釋磷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可供聚磷菌主動吸收乙酸、H+、等使之形成PHB形式貯存在菌體內,從而促進有機物的酸化過程,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增大後續處理過程中的反硝化反應所用碳源。
五、結束
總之在脫氮除磷的污水處理工藝中在處理設施充足情況下應適當提高生物池內的污泥濃度,增強系統脫氮除磷能力。
a. 高污泥濃度可提高處理工藝各單元的的反應速率,減小所需的反應時間。
b. 高污泥濃度其菌膠團直徑相對較高,其菌膠團內更容易形成缺氧反硝化,可能會發生同程反硝化。
c. 高污泥濃度可有效降低迴流中溶解氧含量,提高厭氧有效釋磷、反硝化脫氮的有機物利用率。
d. 高污泥濃度其相應具有較高的泥齡,生物系統內的優勢菌種一般不受泥齡限制。因此在脫氮除磷工藝中各類主要功能細菌在適應脫氮除磷環境時形成優勢菌種。
e. 高污泥濃度在厭氧階段的水解酸化作用,有利於後續反硝化作用時有機物的更好吸收利用。
當然高污泥濃度對污水處理廠也同樣存在不利的影響因素,如曝氣時擴散阻力增大,供氧的利用率下降;增大了二沉池的污泥負荷。同時在生物脫氮除磷過程中排泥是除磷的必需過程,排泥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響系統的除磷效果,因此在污水廠運行時,應保證每天一定量排泥除磷的前提下,採用高污泥濃度運行。
參考文獻
[1]李軍,楊秀山 彭永臻.微生物與水處理工程.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2.
[2]張自傑,林榮忱 金儒霖,排水工程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
⑨ 微生物培養基碳氮比
碳源構成微生物細胞和代謝產物碳素,氮源主要提供代謝產物,跟氮源一樣,
磷是構成菌體核酸、核蛋白等細胞物質的組成成分,是許多輔酶和高能磷酸鍵的成分,又是氧化磷酸化反應的必須元素。但是比例沒有搭配好的話,會引起培養基的ph變化和抑制菌體生長。
⑩ 污水處理碳氮比究竟是什麼碳什麼氮
碳素是堆肥微生物的基本能量來源,也是微生物細胞構成的基本原材料,堆肥微生物在分解含碳有機物的同時,利用部分氮元素來構建自身的細胞體,氮還是構成細胞中蛋白質、核酸、各種酶類的重要成分,一般情況下微生物每消耗25g有機碳,需要吸收1g氮素,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比較適宜的碳氮比為25左右,C/N過高,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氮元素受到限制,微生物繁殖速度低,有機物分解速度慢,發酵時間長,堆肥腐殖化系數低,堆肥發酵不好。C/N過低,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能量來源受到限制,發酵溫度上升緩慢,氮過量並以氨氣的形式釋放,有機氮損失大,還會散發難聞的氣味。因此合理調節堆肥原料的碳氮比,是加速堆肥腐熟的有效途徑。
有機肥發酵過程中物料成分的調節很重要,其中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是水分、透氣性、物料的碳氮比,水分要調節到50-60%,透氣性要良好,碳氮比最好在25-30之間。
豬糞含水量較大70%左右,C/N比20左右。
這類原料以豬糞為代表,含氮量較高但含水量大,含有較多的腐殖質,對提高土壤肥力有很好的作用;其水分含量和C/N取決於是否使用墊料、墊料的類型和數量、管理方式養殖方法以及氣候等,通常臭味重。
有機肥腐熟後碳氮比10-15左右。(參考資料:美國康奈爾大學廢物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