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個染色體中含幾個DNA分子
一個染色體中所含的DNA分子因生物的類型不同,其數量也不同。
真核生物的基因分布在許多染色體中,一般來講這些染色體在大小上有很大不同。與細菌染色體(由環狀DNA分子構成)比較,真核染色體含有線性雙鏈DNA。DNA和多種類型的相關蛋白質構成r染色體。真核染色體的結構成分中並沒有RNA。
真核染色體可被不同程度的濃縮。最低的濃縮結構是伸展的核小體形式(extended nucleosome form)。核小體是由近乎球狀的組蛋白形成的八聚體(histone)和在其外圍繞兩圈的DNA所構成。DNA的約200個鹼基對圍繞著由組蛋白構成的球形體。
(1)同一個中內有多少生物擴展閱讀
染色體起源是細胞核起源的核心過程,但依然還是未解之謎。迄今為止的學說主要有:共營模型、自演化模型、病毒性真核生物起源模型(viral eukaryogenesis model)、外膜假說、壓縮和結構化假說等等。
共營模型認為,與現代產甲烷古菌類似的某些古老的古菌,侵入並生活在類似於現代粘細菌的細菌體內,形成了早期的細胞核。古菌與真核生物在特定蛋白質(如組蛋白)基因的相似性被認為是支持以古菌為基礎的細胞核起源理論的證據。
② 一滴水裡有多少微生物
將一滴水展平在載玻片上,直徑大概是1厘米(相當於10000微米)。如果你想知道一滴水中有多少微生物,那麼只需要做幾道算術題,就能得到答案了。如果能夠將微生物首位相接,一字排開地碼放在展平後的水滴直徑上,草履蟲能放33隻,大腸桿菌可以碼5000個,病毒的承載量至少是3萬3千個……
可是……自然水域中的微生物世界並沒有這么有秩序,它們不會一字排開、只待在水滴中央不動,而是根據不同水體中的資源分布情況,趨利而生。所以,要問一滴水中有多少微生物?答案會因為水體的不同,微生物種類不一,而出現多種多樣的答案。2012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海洋微生物學家發現,在百慕大海域,海洋表面的「噬菌體」病毒的數量達100萬[i]。而同樣是取自海面之下的海水中的一滴水中,「噬菌體」病毒的數量就驟減了。如果從微生物的種類上來考慮,最豐富的集散地莫過在池塘中了。一滴池塘水中,可能同時發現有:輪蟲、綠藻、草履蟲、細菌和病毒……
③ 一個門里,可能會有成百上千種生物,但是在每一個種里,只有幾中生物.
一個種里只有一種生物.種表示沒有生殖隔離的個體的集合.既然沒有生殖隔離,就不能說是兩種生物.
④ 同一個人的不同細胞中mRNA有多少種呢
mRNA是通過DNA轉錄而來,而DNA的序列是無數的,那麼mRNA的序列也是無數的,那就不止兩種。mRNA最終翻譯成蛋白質,而每種細胞內的蛋白質是不同的,比如血液的運載蛋白和免疫細胞的免疫蛋白,所以,那句話是對的。
⑤ 一個池塘中的所有魚類.屬於種群.還是群落.還是兩個都不是
當然兩個都不是了。如果是一個池塘里的同一種類的所有的魚那就是種群了。
要是一個池塘里的所有生物那就是群落了。群落要有多種類的生物。
種群只能有一種生物。
⑥ 一個物種中只有一種生物 為什麼是錯的
答案沒有錯.這句話是錯誤的.一個物種當中還存在這亞種這一個概念,動物的例子有老虎有分東北虎和華南虎,這就是兩個同一個物種的不同亞種,也幾時說兩種不同的生物, 對於植物而言,二倍體小麥與四倍體小麥之間雖然不能得到可育的後代,但他們屬於同一物種中的不同亞種。
⑦ 宇宙中一共有多少個生物!
迄今為止,人類還不能准確的知道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生物物種,直到60年代中期,科學家們認為,地球物種大約為300萬種,現在則認為至少有500萬種。但許多專家指出,保守的估計是1000萬種。根據物種的發現增產率來預測動物物種的最終總數為:哺乳動物4300種,鳥類約8000種,爬行動物6000種,兩棲動物3500種,魚類2.3萬種。最近,根據對秘魯熱帶森林中昆蟲進行的調查,發現了許多新物種,因而有人估計地球物種總數超過3000萬種。 在世界上,亞馬遜和扎伊爾盆地被認為是物種最豐富的地區。其餘物種中20%生長於亞馬遜以外的拉丁美洲森林中,另外20%生長於亞洲森林和除扎伊爾盆地以外的非洲森林中。 迄今為止,巳被鑒定的物種總數只有140萬--174萬種。約87%的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鳥類、魚類巳被鑒定,而無脊椎動物和微生物的大部分還未認識,全部植物的90%以上尚未開展研究。因此,人類至今對豐富的物種資源的認識還十分有限,巳利用的更是其中的小部分。
⑧ 同一個生物體中,遺傳信息能否傳遞為什麼
一個生物體內的每一個細胞內都還有該生物體的全部遺傳物質!!個體的遺傳信息傳遞發生在細胞增殖的過程中,當細胞發生有絲分裂或者是減數分裂時遺傳物質也由原細胞傳遞到子細胞中!!
所以同一個生物體中遺傳物質是可以傳遞的,它發生在細胞進行增殖的時候!!
⑨ 生物中「種間關系」和「種內關系」有什麼區別
生物中「種間關系」和「種內關系」的區別有:
1、存在的范圍不同:種間關系是指不同物種種群之間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關系,存在於幾個不同的種群之間。存在於生物種群內部個體間的相互關系稱為種內關系,所以種內關系是存在於一個種群內部的關系;
2、包括的行為不同:種間關系包括:共生、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關系。種內關系包括:密度效應、動植物性行為、領域行為、社會等級、通信行為以及利他行為等;
3、有無捕食行為的不同:種間關系包括捕食行為,捕食關系指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種間關系,是一種種間的對抗性相互關系。而種內關系不包括捕食行為,一個種群間沒有相互捕食的情況。
(9)同一個中內有多少生物擴展閱讀:
一些其他的種間關系:
除上所述,生物種間還可以列舉出一些其他的關系形式。例如,兩種共居,一方抑制另一方,這叫做偏害,亦稱他害,微生物學又常稱拮抗。一種生物附生於另一種生物體上,但並無物質交流,稱之為附生;
還有,不同生物共居一處,但無直接聯系,互不影響,保持相對獨立,這叫做中立關系或中性現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種內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種間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