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的性狀遺傳
生物的性狀正常來說有顯性遺傳還有隱性遺傳,性狀主要是由遺傳和環境控制的,也就是說性狀的表現除了受父母的基因遺傳還受身邊的環境。
B. 生物親代的性狀通過什麼遺傳給後代
親代的性狀是通過(基因)遺傳給子代的
遺傳物質存在於細胞核里,染色體是細胞核內的容易被鹼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即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基因也隨著染色體的分離而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中.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細胞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與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
C. 生物的性狀是通過什麼遺傳給下一代的
生物的性狀是通過( 遺傳物質 )遺傳給下一代的,具體過程是通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遺傳給下一代的。
D. 生物遺傳的性狀可以分為哪倆大類
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
當兩個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時,子一代顯現出來的性狀,叫做顯性性狀。例如,孟德爾在雜交實驗中,無論用白花作父本,紅花作母本,還是用紅花作父本,白花作母本,子一代植株全部開紅花,沒有白花或其它顏色的花。紅花相對於白花來說,紅花是顯性性狀。
當兩個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時,未顯現出來的性狀,叫做隱性性狀。例如,孟德爾在雜交實驗中,無論用白花作父本,紅花作母本,還是用紅花作父本,白花作母本,子一代植株全部開紅花,沒有白花或其它顏色的花。紅花相對於白花來說,白花則是隱性性狀。
(4)生物性狀的遺傳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判斷方法:
定義法:
根據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定義進行判斷:一對相對性狀的純種親本雜交,子一代表現出來的性狀叫顯性性狀,隱而未現的另一種性狀叫隱性性狀。在應用定義法判斷時,一定要滿足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都是純種這個條件。
性狀分離法:
根據性狀分離現象進行判斷。某一性狀的個體自交,或具有相同性狀的一對親本雜交,子二代既出現了與親本相同的性狀,又出現了一種不同於親本的新性狀,這種現象叫性狀分離,與親本相同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新出現的性狀是隱性性狀。且顯性性狀:隱性性狀=3:1。
E. 生物的性狀主要通過什麼遺傳給後代
生物的性狀主要是通過染色體上的基因傳遞給後代的。
解析:也可以說,性狀的遺傳實際上就是通過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來傳遞。
F. 高中生物各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越全越好
解析:高中生物種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如下:
1、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男女患病機會均等。世代連續遺傳。如:軟骨發育不全等
2、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男女患病機會均等。隔代遺傳。如:苯丙酮尿症、白化病等
3、伴X染色體的顯性遺傳:女性患者多於男性,且男患者的母親、女兒均為患者,有世代續遺傳。如抗維生素D佝僂病。
4、伴X染色體的隱性遺傳:男性患者多於女性,且女患者的父親、兒子均為患者,有隔代或交叉遺傳。如:色盲、血友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5、伴Y染色體的遺傳病:只限於男性傳遞「父傳子、子傳孫」,又稱限雄遺傳。如:毛耳的遺傳。
6、多基因遺傳病:有家族聚現象,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易受環境影響。如:原發性高血壓、唇裂等
7、染色體異常遺傳病:①染色體結構異常:如:貓叫綜合症。②染色體數目異常:如21三體綜合症。性腺發育不全等
8、母系遺傳病:只通過母親傳給子女。如線粒體肌病等
G. 人類的遺傳方式有什麼
人類的遺傳方式有單基因遺傳和多基因遺傳。
單基因性狀受一對基因的控制,遺傳方式符合孟德爾定律,如血型、DNA多態性等。多基因遺傳性狀受多對效基因控制,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遺傳規律復雜,如人的身高、胖瘦、膚色、智商、性格、行為和相貌等。
遺傳又分為顯性遺傳和隱性遺傳,顯性遺傳一對基因中只需要帶有一個顯性基因,而不用成對,其決定的性狀就會表現出來。隱性遺傳決定表現性狀的基因要成對存在,否則單個基因所影響的性狀只會隱藏起來。
(7)生物性狀的遺傳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父母的性狀通過DNA(一種編碼遺傳信息的分子)從一代遺傳傳遞到下一代的。DNA是含有四種可互換的鹼基,特定DNA分子上鹼基的排列序列決定了遺傳信息[。
在細胞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分裂之前,DNA被復制,因此,每一個子細胞都含有親本的DNA序列。DNA分子中具有功能單元的一部分序列稱為基因,不同的基因具有不同的鹼基序列。
在細胞內,長鏈DNA形成稱為染色體的濃縮結構。生物以同源染色體的形式從父母那裡繼承遺傳物質,這些同源染色體含有編碼基因的DNA序列的獨特組合。
H. 性狀的性狀遺傳
很早以前,人類就認識到遺傳和變異現象,但卻得不到合理的解釋。直到1865年,奧地利一個修道院的神父孟德爾的一個偶然的發現,並通過豌豆雜交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性狀遺傳的現象才逐漸得到科學解釋。
生物的性狀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染色體在生物體細胞內是成對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 相對性狀分為隱性性狀和顯性性狀。
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叫顯性基因,通常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隱性基因,通常用小寫字母表示。
有沒有人對你說過,「你的睫毛長長的,像你媽媽」或「你笑起來像你爸爸」?你和你的父母相像,是天經地義的,因為你遺傳了他們的基因,你的基因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這些基因在你的細胞里組合在一起,最後塑造了你。你生命的所有的特徵,或稱為性狀,都是由這些基因控制的,它構成了我們生命的小小說明書。
那為什麼你的睫毛就得像媽媽一樣是長長的,而不能像爸爸一樣是短短的呢?這就是遺傳學家研究的問題。研究性狀是如何遺傳的遺傳學是一門非常復雜的科學。很多性狀都是由多個基因對共同作用的,比如我們眼睛的顏色,科學家對這種共同作用的方式目前還不太了解。但是,有些性狀,比如長睫毛,是由單一的基因對控制的,這類性狀的遺傳相對簡單些。遺傳學家發現了兩種控制性狀遺傳的基因,一種叫顯性基因,一種叫隱性基因。顯性基因的力量比隱性基因要強,甚至能讓隱性基因失去作用。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在你身上是怎樣起作用的呢?如果你從父母身上遺傳了兩個長睫毛的顯性基因,你的睫毛就是長長的;如果你遺傳了一個顯性基因和一個隱性基因,你的睫毛仍然是長長的,因為顯性基因讓隱性基因失去了作用;如果兩個基因都是隱性的,那你的睫毛就是短短的。
下面這些性狀都是由單獨的一個基因對控制,如果你有這些性狀,說明你身上有一個或兩個顯性基因,而且你會發現在你的家庭里還有其他人也具有和你一樣的性狀。
捲舌——上圖中的孩子可以把舌頭捲起來,因為她遺傳了控制捲舌的一個或兩個顯性基因,如果你不能像她一樣把舌頭捲起來,說明你沒有這個顯性基因。
長睫毛——你睫毛的長度也是由一對基因控制。
V形發際線——額頭呈V字形的發際線也是由一對基因控制。如果你的額頭有V形發際線,找一找你家裡的其他人是不是也有V形發際線。
大拇指的彎曲——如果你能把大拇指的上面一節向後彎曲,那麼你的身上有兩個控制這個性狀的隱性基因。
酒窩——控制長酒窩的基因是顯性的,而控制不長酒窩的基因是隱性基因。
I. 生物中哪些是顯性基因哪些是隱性基因 是怎樣遺傳的
1.雙眼皮由顯性基因決定,以大寫字母表示顯性基因,細胞中的基因是AA; 單眼皮由隱性基因決定,以小寫字母表示隱性基因,細胞中的基因是aa。
2.控制豚鼠黑色毛的基因是顯性基因(A),控制豚鼠白色毛的基因是隱性基因(a)。
3.全身性白化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方式。局部白化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4.先天性聾啞顯性基因控制
5.全色盲顯性基因控制
所有東西都是由最基本的分子構成的
1、遺傳病是指因遺傳物質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類。
2、單基因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屬於單基因遺傳病。
3、多基因遺傳病:由多對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現出家族性聚集現象,且比較容易受環境影響。
4、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例如遺傳病是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
5、優生學:運用遺傳學原理改善人類的遺傳素質,讓每個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6、直系血親」指由父母子女關系形成的親屬。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孫子女等。
(9)生物性狀的遺傳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
1,染色體都是成對的,所以基因也是相映成對的,所以會有兩個基因控制一個性狀,比如控制眼睛顏色A和a
2,如果是AA組合,必然顯示A的性狀,同理aa顯示a性狀
3,AA和aa會生下Aa,如果顯示A性狀,則A是顯性,a是隱性,顯示a性狀,則a是顯性,A是隱性
純合子的基因要麼是雙顯性要麼是雙隱性,比如用大寫表示顯性,小寫表示隱形,那麼AA組合的純合子就是雙顯性純合子,而aa組合就是雙隱性的純合子。而一個大寫和一個小寫組合的Aa就是雜合子,而在雜合子中,表現出來的是哪種特徵就說明哪種基因占上風。
一般來說,顯性基因是占上風的。比如單眼皮、雙眼皮特徵,屬於雜合子類型,孩子如果是雙眼皮,只要父母中有一個人是雙眼皮就可以了,不需要父母雙方都是雙眼皮,因為表現為雙眼皮的顯性基因A(只是用A打比方)占上風。
組合中只要有A就可以是雙眼皮,除非孩子遺傳到的是雙隱性的aa基因,才是單眼皮特徵。這就是顯性基因的「優先權」。
人的外貌就是由這些不同性質的基因控制的,比如人的單眼皮、雙眼皮,皮膚的顏色,鼻樑的高低等都是由各種基因決定的。
1、過度繁殖:任何一種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強,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的後代表現為過度繁殖。
2、自然選擇:達爾文把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作自然選擇。
3、種群: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個體間彼此交配,通過繁殖將自己的基因傳遞給後代。
4、基因庫:種群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其中每個個體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庫的一部分。
5、基因頻率:某種基因在整個種群中出現的比例。
6、物種: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狀態下能互相交配,並產生出可育後代的一群生物個體。
7、隔離:指同一物種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包括:a、地理隔離:由於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礙,使彼此間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東北虎和華南虎)b、生殖隔離:種群間的個體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後不能產生可育的後代。
J. 生物遺傳是怎麼進行的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都是遺傳。
拿人來說,最初僅僅是父親的一個精細胞和母親的一個卵細胞,結合在一起,一步一步就發育成了胚胎、嬰孩,發育成了兒童、成人。下一代和上一代之間的物質聯系僅僅是那麼兩個細胞。那麼一丁點兒的物質聯系就足以確定下一代在外貌、體質等方面酷肖父母。
進入20世紀中葉,一批批在遺傳學領域里辛勤耕耘的科學家有了收獲,這個問題的答案開始清晰起來,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DNA的正式名稱叫做脫氧核糖核酸,它隱藏在染色體內。染色體是細胞的主要成分(低等的原核細胞例外),而DNA則是染色體的核心部分,是染色體的靈魂。
DNA直接控制著細胞內的蛋白質合成,細胞內的蛋白質合成與細胞的發育、分裂息息相關。細胞如何發育、如何分裂決定著生物的形態、結構、習性、壽命……這些統稱為遺傳性狀。DNA就通過這樣的途徑來控制生物的遺傳。當然,這是最簡略的說法。
遠在發現DNA之前,一些生物學家推測生物細胞內應該存在著控制遺傳的微粒,並把它定名為基因。現在人們清楚了,基因確確實實存在著。一個基因就是DNA的一個片段,是DNA的一個特定部分。一個基因往往控制著生物的一個遺傳性狀,比如,頭發是黃還是黑,眼睛是大還是小,等等。准確地說,一個遺傳性狀可以由多個基因共同控制,一個基因可以與多個遺傳性狀有關。
低等動物噬菌體的DNA總共才有3個基因,大腸桿菌大約有3000個基因,而人體一個細胞的DNA中有大約10萬個基因。
DNA是由四種核苷酸聯結而成的長鏈。這四種核苷酸相互之間如何聯結,這條長鏈折疊成什麼樣的立體形狀,這兩個問題在本世紀40年代曾難倒了許許多多有志於此的研究者。終於,在1954年,兩位美國科學家找到了正確的答案,建立了令人信服的模型——DNA是由兩條核苷酸鏈平行地圍繞同一軸盤曲而成的雙螺旋結構,很像是一把扭曲的梯子。兩條長鏈上的核苷酸彼此間一一結成對子,緊緊聯結。螺旋體每盤旋一周有10對核苷酸之多,而一個基因大約有3000對核苷酸。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是生命科學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大事。標志著現代分子生物學及分子遺傳學的誕生,它對生物的遺傳規律提供了准確、完善的解釋,是人們揭開遺傳之謎的鑰匙。
那麼,遺傳信息又是怎樣從DNA反映到象徵性狀表現的蛋白質上的呢?在DNA雙螺旋結構的基礎上,人們研究了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提出了中心法則。指出DNA解開雙鏈,通過自身復制實現遺傳信息忠實的倍增復制;然後通過轉錄將遺傳信息賦予一種信使——mRNA;mRNA在核糖體內通過一種轉移核糖核酸分子(tRNA)將氨基酸搬運到身邊,按遺傳密碼的要求組裝成蛋白質。這樣,遺傳就實現了從DNA到蛋白質的「流動」。
日新月異的關於基因的研究終於使人們可以將基因從染色體上取出,然後再把它放到另外一個地方或轉移到另外一種生物體內。這便是DNA體外重組技術,又稱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就是按照生物體遺傳變異的規律,預先縝密地設計出改變生物遺傳特性的方案,有目的地去改造生物。如果說DNA雙螺旋模型開辟了分子生物學的新紀元,那麼70年代末的基因工程技術的建立則將我們帶入了一個認識基因、改造基因、利用基因的新世紀。如今,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可以將人體內某些有葯用價值的基因放到細菌體內,讓細菌源源不斷地產生大量的重組葯物,細菌變成了「制葯廠」。利用基因工程還可以改良農作物的性狀,生產更大、更甜、更易保存的水果,產量更高的作物。甚至基因工程食品也已寫進了我們的食譜。基因工程使我們可以做到「種瓜得豆,種豆得瓜」,當然這里也必須遵循遺傳和變異規律。
人類關於基因的研究成果預示著21世紀將是生物學世紀。生物學正處在理解和操縱生命的能力史無前例的爆炸邊緣。隨著我們進入新的世紀,生物技術將利用它自己的成就為人類歷史開創錦綉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