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佔地面積多大
截止2020年8月,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佔地面積351畝。教學建築面積263000平方米。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而設立的一所面向全國招生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國家表彰的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學院創建於1958年,是商務部「中國湖北農業官員培訓中心」和「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
(1)青賽生物科技佔地多少畝擴展閱讀:
實驗儀器設備總值12000萬元,圖書館藏書83萬冊,每年訂閱報刊雜志2000餘種;現有校內各類專業實驗實訓室83個,建有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126個(湖北省人民政府認定的大學生實訓基地1個)。
其中,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和湖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是省農業廳直屬事業單位,作為學院共建的實驗實訓基地,佔地1000多畝,先後投入2億多元。通過湖北省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與學院緊密聯系的龍頭企業100多家,建有2個「廠中校」。學院正在進行電力增容改造,逐步實現學生公寓、教室空調全覆蓋。
Ⅱ 西安聖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西安聖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天然葯用植物活性成分、醫葯中間體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部位於西安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產基地位於西安市高陵縣耿鎮,佔地32畝,生產車間5000平米,擁有技術人員6人,工人50人。長期和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保持合作。西安聖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營:天然葯用植物活性成分、醫葯中間體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西安聖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有三大系列:1.天然抗氧化產品:輔酶Q10、蝦青素、番茄紅素、鹽藻素、胡蘿卜素、藍莓花青素、葡萄籽原花青素、紅酒多酚、蘋果多酚。2.男性功能產品:淫羊藿甙、育亨賓鹼、肉蓯蓉提取物、鎖陽提取物、瑪卡提取物、東革阿里提取物、卡賓達提取物。3.天然活性成分單體:谷胱甘肽、白藜蘆醇、苦參鹼、銀杏黃酮、羥基檸檬酸、硫酸軟骨素、人參皂甙、靈芝多糖、蟲草多糖、水蛭素、納豆激酶、水蘇糖、紅景天甙、膠原蛋白、黃芪多糖、三七皂甙、生物素、丹參酮、大豆異黃酮。西安聖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營三大系列70多個品種的天然活性產品,同時經營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開發與技術轉讓。西安聖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完善產品質量的同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加入阿里巴巴誠信通會員。
法定代表人:於永康
成立時間:2015-04-29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013210009614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鳳城二路海璟國際3幢2單元21203室
Ⅲ 山東青島科技大學佔地面積有多大
據2018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現有嶗山、四方、黃島、高密、濟南五個校區,校舍面積92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各類文獻資料300萬冊,固定資產總值28億元;有教職工2100餘人。
青島科技大學(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原化學工業部直屬重點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是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
是國內第一家設立橡膠專業的高等院校,亞洲唯一的橡膠專業領域高校。曾先後隸屬國家輕工業部、國家化學工業部,現為山東省屬重點建設的大學和山東省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
被教育部評估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和「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被社會贊譽為「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0年的沈陽輕工業高級職業學校,1956年遷至青島。1958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組建為山東化工學院,開始了正式舉辦高等教育的歷程。
1984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青島化工學院,1998年由化學工業部劃轉到山東省,2001年青島工藝美術學校並入。
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青島科技大學。2009年青島科技大學高密校區投入使用,2016年山東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並入。
(3)青賽生物科技佔地多少畝擴展閱讀:
一、師資力量
據2018年6月學院官網顯示,有教職工2300餘人,其中院士2人、雙聘院士8人,中組部「千人計劃」3人,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3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學名師)1人。
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青3人,國家優青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全國優秀教師12人。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1人,「泰山學者優勢特色學科團隊領軍人才」2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教授)、海外特聘專家和青年專家23人。
省級教學名師12人,山東省學科帶頭人5人,山東省重點學科(實驗室)「首席專家」4人,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3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4人。
二、學科建設
據2018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1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設有72個本科專業。
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海洋科學一級學科進入教育部全國一級學科排名前十名。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進入教育部全國一級學科排名前二十名。
Ⅳ 江西最好的專科學校是哪幾所
有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宜春職業技術學院等。個人比較推薦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建有濂溪、十里兩個校區,佔地面積1400餘畝,全日制在校生2.2萬餘人,圖書155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逾2.3億元,總資產逾15億元,實驗實訓室總量達237個,各項辦學指標均處全國先進行列。
緊緊圍繞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牽頭組建了全國機械行業智能檢測技術職教集團,江西國防科技工業職教集團被評為「第一批全國示範性職教集團培育單位」。
師資力量:
擁有專任教師1034名,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74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41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雙師培訓基地2個。近三年,教師在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中獲獎10餘項。
以上內容參考: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官網——學校簡介
Ⅳ 青島科技大學各校區佔地多少畝
青島科技大學四方校區553.7畝,嶗山校區2000餘畝,高密校區規劃佔地面積800畝,現已建成校舍建築面積21餘萬平方米。
青島科技大學東部校區位於青島市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依山傍海,風光秀麗,佔地374畝。周圍學校林立,青島新二中,青島科技大學、青島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與之毗鄰。新校區規劃建設貫徹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理念,堅持環境建設與功能建設同步,從而達到生活、生態、社會三者的協調發展。
校區主體結構包括2棟教學樓、3棟實驗樓、8棟宿舍樓、1棟辦公樓(與招待所一體)和1棟大學生活動中心樓,整個校區以主入口處教學區空間為主軸,以圖文中心樓前禮儀廣場為核心,以圍繞整個小區的環形道路為路徑,各庭院空間為節點形成功能合理,空間主次分明,流線清晰的空間整體結構。整個校區環境優雅,是治學修身的最佳場所。
Ⅵ 中山大學佔地面積是多少
中山大學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約達6.17平方公里,廣州南校區佔地面積約為:1.239平方公里(1858.5畝),北校區佔地面積約為:0.208平方公里(312畝),廣州東校區佔地面積約為:0.989平方公里(1483.5畝),珠海校區佔地面積約為:3.571平方公里(5356.5畝)。
學院介紹
中山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國家「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等,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聯盟、大學通識教育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
ESI世界前1%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生物學、工商管理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邏輯學、人類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古代文學、英語語言文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基礎數學、凝聚態物理、無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人文地理學、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內科學(腎病)、神經病學、外科學(普外)、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衛生毒理學、葯理學、行政管理
廣東省重點學科(攀峰重點學科):理論經濟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葯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廣東省重點學科(優勢重點學科):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民族學、考古學、世界史、基礎心理學(二級學科)、海洋科學、統計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口腔醫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教學成果
中山大學設立了「中山大學學生創意基金」和「本科生科研專項基金」,鼓勵學生早期介入科研。2004年至2011年,在校學生在各學科競賽中多次獲獎,包括「挑戰杯」全國競賽優勝杯,美國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獎,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獎。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中,中山大學隊共參加了62次亞洲區域賽,其中1次奪冠、2次獲得亞軍、13次獲得季軍,並且13次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在國際決賽中取得1銀3銅的成績。2007年,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葉泉志同學因在業余天文搜索與觀測中發現不少小行星而獲得由國際行星協會公布的蘇梅克近地天體獎。2009年,學校中山醫學院鄭智浩等同學的參賽作品《C—Jun調控神經元凋亡的分子機制》獲第十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總決賽的最高獎項。2010年,學校「瀚潮創業團隊」憑借「瀚潮生態凈水項目」獲得由教育部主辦、崑山市委市政府承辦的「崑山杯」全國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大賽全國總決賽冠軍。2011-2017年,學校醫學院代表隊連續七年(2011-2017年)參加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獲得特等獎4次,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
學術研究
截止2019年,中山大學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臨床試驗研究中心、1個P3實驗室、1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7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0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野外台站、1個公安部重點實驗室、3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衛生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分級登記實驗室、40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73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3個廣東省工程實驗室、14個廣東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9個廣東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1個廣東省野外台站。
中山大學擁有1個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9個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廣東省重點智庫、1個國家漢辦重點基地,建設有60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
對外交流
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學已與全球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逾200所院校簽署了校級合作協議,開展與高水平大學多層次、寬領域務實合作。學校與20多個國際知名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了戰略夥伴關系,開展實質性合作,例如:化學學院與諾貝爾獎獲得者Jean-Marie Lehn(傑-馬里·萊恩)教授合作建立「中山大學萊恩功能材料研究所」、物理與天文學院與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領導的AMS合作體開展戰略協作等。
學校已與美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200多所知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了本科交換或交流學習平台,不斷拓寬本科國際化辦學空間。
中山大學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合作建立了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2016年,學院獲得法國工程師職銜委員會(CTI)國際認證和歐洲工程教育認證(EUR-ACE),標志著學院辦學水平已經達到了法國及歐洲的精英教育水平。2016年6月,學院榮獲中法兩國政府聯合頒發的「中法大學合作優秀項目」獎項。
中山大學共設立了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教育部「111基地」8個,地理學國際化示範學院入選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教育部「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劃」試點單位。學校在海外建有三所孔子學院。
中山大學毗鄰港澳,與港澳台高校及教育機構交流密切。在校的港澳台籍學生逾千人。學校與港澳多所高校共建有十餘個研究中心和聯合實驗室,其中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的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更是香港首個獲得卓越計劃資助的人文社科項目。中山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於2016年11月正式成立粵港澳高校聯盟,邀請三地共計28所精英高校入盟,搭建粵港澳高層次科研學術和人才交流平台,為國家及珠三角產業發展提供支撐。與香港中文大學、嶺南大學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構建校際合作發展長效機制。此外學校與港澳台高校積極開展師生交流項目,每年邀請港澳台師生近千人次到學校參與交流學習活動。
2022年1月5日,中山大學與廣汽集團在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聯合研究院,打造成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雙方將共建聯合研究院,計劃5至10年內將該院打造成為國家級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山大學圖書館總建築面積11萬余平方米,在建面積6.8萬平方米,擁有紙質館藏832萬冊(件)、電子圖書272萬冊、電子期刊12萬種、資料庫1038個、音視頻資源23.20萬小時。
學校已建成了跨廣州、珠海、深圳3座城市,覆蓋5個校園的大型校園網路。學校建成了規模龐大、國內領先的校園網,覆蓋四個校園,基於IPv4/IPv6雙棧技術構建,互聯網出口帶寬32Gbps(其中IPv6出口帶寬為1Gbps),入網用戶數約計57000,最高並發IP數量達80000。無線網採用獨立組網模式,基於扁平化架構設計,覆蓋三校區五校園行政辦公、公共教學樓、圖書館、食堂、學生宿舍等230多棟樓宇,部署無線接入點27000餘個。
中山大學圖書館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ALIS)華南地區中心,CALIS 數字圖書館基地,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華南區域中心,教育部16個文科文獻信息中心之一。
所獲榮譽
2021年6月,中山大學等12家單位,入選「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台。
2021年9月28日,被退役軍人事務部授予「退役軍人事務研究基地」稱號。
2022年2月14日,中山大學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葯學、工商管理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