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類黃酮蘆丁是什麼

生物類黃酮蘆丁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30 06:47:31

『壹』 野山蕎和苦蕎那個好

蕎麥是谷類作物中唯一集七大營養素於一身的作物,被譽為「五穀之王」。
其七大營養素包括:
1.生物類黃酮:主要成份是蘆丁,又名維生素P。其主要功效是:軟化血管,改善微循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有降血糖、尿糖、血脂、益氣提神、加強胰島素外周作用。而蘆丁在其它穀物中幾乎沒有!荷蘭米切爾·赫托格牡博士對805名老年男性膳食中生物類黃酮的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發現,每天生物類黃酮的攝入量≥30毫克組,比每天生物類黃酮攝入量≤19毫克組,死於冠心病的危險性降低了50%。
2.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苦蕎麥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無機元素鈣、磷、鐵、銅、鋅和微量元素硒等,鎂的含量是小麥麵粉的11倍以上,鐵元素是其它主糧的2—5倍,鋅為1.5倍以上,錳為1.4陪以上,硅含量比小麥粉高5倍以上,鋰含量高5倍以上,鉀為小麥的2倍,大米的2.3倍,黃玉米面的1.5倍。鎂、鉀的高含量大大增強了苦蕎粉的營養保健功能。
因為鎂、鉀離子是維持體內水分平衡,酸鹼平衡和滲透壓的重要陽離子。鎂是參與人體細胞轉換各種反應的重要元素,鉀、鎂都能有效的消除疲勞,增強耐力。鎂、鉀不足都將導致肌體乏力,耐力下降。缺鎂還將使鈣對大腦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引起血管疾病。鎂對心肌活動有良好調節作用苦蕎麥中含有大量的銅,銅能促進鐵的利用,人體缺銅會引起鐵的不足,導致營養性貧血,故多吃苦蕎麥食品有益於貧血病的防治。
鎂是參與人體細胞轉換各種反應的重要元素,對心肌活動有良好調節作用。最值得稱道的是苦蕎麥中含有其它谷類作物缺乏的硒,有利於防癌。硒在人體內與金屬相結合形成一種不穩定的「金屬一硒一蛋白」復合物,有助於排解人體中的有毒物質 (如鉛、汞、鎬等)。

『貳』 類黃酮 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據美國傳統科學詞典:它是一些水溶性有利於健康的植物色素。類黃酮是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病毒特性。它們還有助於保持小血管和結締組織健康。一些人正在研究它治療癌症的可能。另外,它也稱為生物類黃酮。類黃酮作為植物色素,給包含它的水果和蔬菜提供顏色。它們還是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減緩蔬果和水果皮的氧化過程。這些抗氧化劑在身體內起到相同的作用,可以保護細胞膜不受自由基的破壞。我們為什麼需要它?「類黃酮像抗氧化劑一樣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斯克蘭頓大學的化學教授喬文森博士解釋說。自由基被認為是導致退行性疾病,以及加速老化的根本原因。黃酮類化合物可以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或壞膽固醇的氧化,並防止斑塊積聚。類黃酮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對糖尿病患者是個好消息。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它們常用於治療腰腿痛。抗炎效果也有利於不同類型的皮膚狀況,從很小的叮咬到慢性皮膚疾病,如濕疹。黃酮類化合物也緩解關節疼痛和肌肉疼痛,以及類風濕關節炎。在過敏反應過程中,類黃酮幫助阻止釋放組胺。組胺負責流淚,流鼻涕,以及與不同種類過敏有關的堵塞,呼吸困難與哮喘。除了這些好處以外,人們還在研究它對預防心臟病,癌症和中風,並防止白內障的潛在好處。已經證明它可以促進一氧化氮,改善血管彈性,使血液流動更容易。黃酮類物質也降低血小板凝結,可以防止心臟病發作和中風。

『叄』 類黃酮是什麼

以黃酮(2-苯基色原酮)為母核而衍生的一類黃色色素。其中包括黃酮的同分異構體及其氫化的還原產物 ,也即以C6-C3-C6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廣,在植物體內大部分與糖結合成苷類或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也有以游離形式存在的。天然黃酮類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羥基、甲氧基、烴氧基、異戊烯氧基等取代基。由於這些助色團的存在,使該類化合物多顯黃色。又由於分子中γ-吡酮環上的氧原子能與強酸成?鹽而表現為弱鹼性,因此曾稱為黃鹼素類化合物。
根據三碳鍵(C3)結構的氧化程度和B環的連接位置等特點,黃酮類化合物可分為下列幾類:黃酮和黃酮醇;黃烷酮(又稱二氫黃酮)和黃烷酮醇(又稱二氫黃酮醇);異黃酮;異黃烷酮(又稱二氫異黃酮);查耳酮;二氫查耳酮;橙酮(又稱澳咔);黃烷和黃烷醇;黃烷二醇(3,4)(又稱白花色苷元);花(色)?〔又稱2-苯基苯並吡(喃)?〕。
黃酮類化合物中有葯用價值的化合物很多,如槐米中的蘆丁和陳皮中的陳皮苷,能降低血管的脆性,用於防治老年高血壓和腦溢血。由銀杏葉製成的舒血寧片含有黃酮和雙黃酮類,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全合成的乙氧黃酮又名心脈舒通或立可定,有擴張冠狀血管、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許多黃酮類成分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抗菌的活性。
tips:在選擇上注意兩點:1、看品牌,選擇大品牌,質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是否與消費者站在一起,售後有保障。

『肆』 黃酮體含在哪些食物里

類黃酮又稱生物類黃酮,為人類飲食中含量最豐富的一類多酚化合物,廣泛存於水果、蔬菜、穀物、根莖、樹皮、花卉、茶葉和紅葡萄酒中。目前為止,已經確認有四千多種不同的類黃酮。所以你提問的「黃酮素」可進一步分為:
黃酮醇類:最常見的類黃酮物質,如:槲皮素、芸香素。槲皮素廣泛存在於蔬菜、水果中,以紅洋蔥的含量最高。
黃酮類或黃鹼素類:如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別含於甜椒和芹菜。
黃烷酮類:主要見於柑橘類水果,如橙皮苷、柚皮苷。
黃烷醇類:主要為兒茶素,綠茶中含量最豐,紅茶的兒茶素含量約減少一半。
原花青素類:葡萄、藍莓、花生皮、茄子皮、松樹皮等紫色食物、植物中都含有豐富的原花青素。
異黃酮類:主要分布於豆類(特別是大豆,也就是黃豆)食品,目前已證明具有抗乳癌和骨質疏鬆的作用。

『伍』 哪些食物含蘆丁

含有蘆丁的食物:

1、橘絡

研究資料顯示,辣椒葉含有大量的鈣元素、β—胡蘿卜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以及含有較多的蘆丁。經常食用以辣椒葉為主烹飪而成的菜餚,不但能夠防止癌症的發生,還能夠調治胃寒疼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夜盲症等疾病。

(5)生物類黃酮蘆丁是什麼擴展閱讀

1、蘆丁可用作食用抗氧化劑和營養增強劑等。

2、蘆丁有維生素P樣作用和抗炎作用,能降低如芥子油對動物眼睛或皮膚引起的炎症,有抗病毒作用,對水皰性口炎病毒有最大的抑製作用。有強烈的抗氧性,把蘆丁加入富於溶酶體的勻漿內,能抑制類脂質過氧化物的形成。

3、具有維持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減少脆性等作用。可用於防治腦溢血、高血壓、視網膜出血、紫癜和急性出血性腎炎等疾病。

(參考資料:網路:蘆丁)

『陸』 生物黃酮是什麼

生物類黃酮(bioflavonoids)即維生素P 是植物次級代謝產物 它們並非單一的化合物 而是多種具有類似結構和活性物質的總稱 因多呈黃色而被稱為生物類黃酮 主要的維生素P類化合物包括黃酮 芸香素 橙皮素等 屬於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P中的P 是指Permeability(意為通透性)由於它最初是從檸檬中分離出來的 化學本質為黃素酮類 所以又稱為生物類黃酮

『柒』 苦蕎茶能降血糖嗎

苦蕎,屬蓼科雙子葉植物,因外殼呈玄色也稱黑苦蕎、黑珍珠,學名韃靼蕎(TartaryBuckwheat)。苦蕎麥喜涼爽,耐瘠薄,多生長在高寒山區,籽粒供食用。目前大多學者認同苦蕎起源於中國,它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和等地山區,產地主要為、、和。

祖國醫學《本草綱目》記載:苦蕎麥味苦,性平寒,益氣力,續精神,利線人,有降氣寬腸健胃的作用。臨床醫學觀測表明,苦蕎麥粉及其製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等病人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這些作用都與苦蕎麥中含有的八大營養成分有關。

『捌』 從柑橘中提取的生物類黃酮和柚皮素是什麼啊

生物類黃酮
植物次級代謝產物
生物類黃酮(bioflavonoids),即維生素P,是植物次級代謝產物,它們並非單一的化合物,而是多種具有類似結構和活性物質的總稱,因多呈黃色而被稱為生物類黃酮。主要的維生素P類化合物包括黃酮、芸香素、橙皮素等,屬於水溶性維生素。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生物類黃酮
外文名
bioflavonoids
別名
維生素P
目錄
基本定義
維生素P中的「P」是指permeability(意為通透性)。由於它最初是從檸檬中分離出來的,化學本質為黃素酮類,所以又稱為生物類黃酮。
功能結構

苯基色原酮
生物類黃酮泛指兩個苯環(A-環和B-環)通過中央三碳鍵相互連接而成的一系列C6-C3-C6化合物。主要是指以2-苯基色原酮為母核的化合物。天然的生物類黃酮多為其基本結構的衍生物,多以糖苷形式存在。除常見的O-糖苷外,還有C-糖苷,如葛根素。植物中已發現的生物類黃酮多達5000餘種,但研究發現這些生物類黃酮因結構的不同有的表現出生物活性,有的則沒有。現在普遍認為生物類黃酮分子中心的alpha、beta-不飽和吡喃酮是其具有各種生物活性的關鍵。而A、B、C三個環上的各種取代基則決定了不同生物類黃酮分子的特定的生理功能。
來源分布
類黃酮在植物界中分布很普遍,目前已發現的天然類黃酮有2000多種,類黃酮在藻類、菌類中很少發現,苔蘚植物大多含有類黃酮,裸子植物中也含有類黃酮,但類型較少,主要為雙類黃酮;類黃酮成分最集中的是被子植物,其中豆科、薔薇科、芸香科、傘形科、杜鵑花科、報春花科、唇形科、玄參科、馬鞭草科、菊科、蓼科、鼠李科、冬青科、桃金娘科、桑科、大戟科、尾科、蘭科、莎草科和姜科尤為富集。含有類黃酮的常用中葯有槐米、黃芪、葛根、陳皮、枳實、銀杏葉、山楂、菊花、野菊花、淫羊藿、射乾等。而動物和人類日糧中的豆類中類黃酮含量較多。主要是大豆異黃酮及其糖苷。
水果中生物類黃酮的來源包括蘆丁(蕎麥中含量很高,苦蕎含量又是普通蕎麥的10多倍)以及橙皮苷,主要存在於柑橘類水果中。最好的食物來源是野玫瑰果、蕎麥葉、柑橘類水果、漿果、椰菜、櫻桃、葡萄、木瓜、哈密瓜、李子、茶葉、紅酒以及番茄。黃瓜中也含有特殊的生物類黃酮,它可以阻止致癌的激素與細胞結合。
很多自然界食物中均含有一定量生物類黃酮,主要存在於柑橘類水果中,其中含量較高的是野玫瑰果、蕎麥葉、柑橘類水果、漿果、椰菜、櫻桃、葡萄、木瓜、哈密瓜、李子、茶、紅酒以及番茄。黃瓜含有一種特殊的生物類黃酮,它可以阻止致癌的激素與細胞結合。
主要功效
維生素P的主要作用在於維持毛細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缺少它則會使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所以它又叫通透性維生素。
在自然界中,生物類黃酮所含有的維生素P常常與維生素C共存,防止維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壞,增強維生素C的效果。在它的「保護」下,機體不會無故消耗維生素C。人體一旦出現壞血病,則被認為是這兩種維生素共同缺乏的結果,因此,臨床上目前正在運用維生素P防治某些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而引起的疾病。除了臨床醫學研究領域外,現今生物類黃銅含有的維生素p成分也廣泛應用於護膚品,原液,化妝品領域中。
生物類黃酮的主要功效
1. 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2. 抗血栓、保護心腦血管作用抗腫瘤、消炎抑菌作用。
3. 解除醇中毒、保肝護肝等多種功效。
4.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強筋骨等功效。
5.調節免疫力的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如大豆異黃酮對實驗性小鼠的巨噬細胞功能、脾重均提高;使脾臟生成IgM作用增強,外周血淋巴細胞含量增加;增強T細胞、NK細胞和K 細胞的功能;還有助於提高體液免疫,增強B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對體液免疫過程中致敏B淋巴細胞的形成和抗體的產生都有促進作用。
6.抗婦女更年期綜合症
更年期婦女綜合症是由於婦女絕經後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減少所致,由於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這一階段的婦女會出現很多不適症狀,大多屬於交感神經系統的變化,如面部潮紅、心悸、多汗、多疑、煩躁等現象。黃酮類化合物雖然在體內的生物活性只有內源性雌激素的10-3~10-5倍,但其有巨大的濃度優勢,可達內源性雌激素的103倍,恰當地使用,既能減輕上述的更年期症狀,又不會出現由於長期進行性激素治療導致子宮和乳腺發生病變的潛在危險。
7.抗菌、消炎及抗過敏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中的抗菌成分較多,對細菌有廣泛性的抑制。有報道稱,0.005%游離的異黃酮即可抑制真菌的活性,隨著其濃度的增加,抑菌活性還在不斷增強,但濃度超過0.1%後,濃度增加不再有顯著的增效作用。黃酮單體類化合物licochaione A最低濃度為0.3μg/kg時,體外對革蘭氏陽性菌、桿菌、棒形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大豆異黃酮還具有在胃腸道內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並可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以保護身體抵禦致病病原體的侵襲。染料木黃酮具有可抑制DNA裂合酶(TOPO II)的作用,還有溫和的抗炎作用。木犀草素對H suis 有很強的抑製作用,濃度在1:3500時可抑制葡萄球菌和枯草桿菌的生長,對卡他、白色念珠、變形菌也有抑製作用;花青素類中的飛燕草素有很強的抗養化與抗炎作用,可抑制頭皮生理性皮脂分泌過度及後發的病菌感染;茶多酚類能抗炎抗口腔微生物作用,可有效防止齲齒發生。柑橘類黃酮中如槲皮素、洋姜荽苷等也有抗炎活性,並且效果與劑量相關;其主要機理在於影響花生酸代謝以及抑制組胺釋出;洋姜荽苷(Diosmin) 作為一種抗發炎的強保護劑能顯著地減少水腫的形成,如:靜脈注射洋姜荽苷可降低鼠由注射四氧嘧啶誘導的痛覺過敏。
8.抗病毒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已經得到醫學界的肯定。已有報道稱,桑色素、山奈酚等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黃酮類化合物kievieine 在極低低濃度時,就對有人體致病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cirsiliol、naingin、3』,4』-二乙酸基-5,6,7-三甲氧基黃酮等可用來治療傳染病,特別對濾過性病毒如:HCV、HIV,或寄生蟲如:弓漿蟲等引起的感染有治療作用。已有研究表明,3-O-甲基槲皮素具有抑制局對灰質炎病毒的作用;槲皮素可弱化皰疹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合胞病毒的感染和復制能力;黃芩甙元、木樨曹素、槲皮素、槲皮萬壽菊素、楊梅黃酮、木樨草素-7-葡萄糖苷等8種類黃酮化合物具有抑制HIV病毒逆轉錄酶活性從而抑制HIV繁殖的作用;1,4-甘草查耳酮、甘草異黃酮、Licochalcone及Glycycoumarin有抑制HIV增殖的作用;從連翹中分離出來的金絲桃素在實驗室可明顯抑制HIV成熟過程的最後步驟。其主要機理是由於抑制了溶酶體H+-ATP酶和磷酸酯酶A2的脫殼作用,影響病毒轉移基因的磷酸化,從而抑制病毒和RNA的合成。
9.抗氧化作用
生物類黃酮還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劑;能夠與有毒金屬結合,並將它們排出體外。
治療用途
·血管硬化及微血管障礙。
·糖尿病及其並發症。
·胃潰瘍。
·靜脈疾病。
·有雌性激素紊亂者和流產的婦女。
·對X光放射線或放線療法之副作用。
·血栓性靜脈癌和其他血液凝集的病症。
目前沒有生物類黃酮的建議量,因為到目前為止還不曾有任何缺乏症出現過。生物類黃酮通常都含在與維他命C並合的營養補充品里(通常的比例是500mg的維他命和100mg的生物類黃酮),另外,各種不同的生物類黃酮在市面上也售有僅含單一成分的營養補充品。
預防癌症
目前認為,癌症的發生至少分為3個階段,即:啟動階段(initiation)、促進階段(promotion)和發展階段(progression)。由於黃酮類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吸收UV光的能力,它們對致癌過程的這三個階段都有阻抑作用。黃酮類化合物屬於酚類物質,可熬合金屬離子,從而有效抑制由痕量金屬離子參與催化的脂質過氧化過程;同時,黃酮類物質作為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淬滅劑,能夠有效地阻止脂質過氧化引起的細胞破壞,可以防止細胞損傷和,起到防癌抑癌的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的抗突變效果也是很顯著的。由於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特點上的特殊之處,它可以吸收紫外光線,於是它們可以保護細胞DNA免受UV引起的損傷。茶多酚也具有抗突變及抗癌作用〔9〕。類黃酮還能熄滅DNA臨近產生的自由基。另有研究顯示,類黃酮的這種自由基熄滅作用在其γ-射線照射的保護效果中起主要作用;有也已被證明可保護鼠微核網狀細胞免受Δ-射線的損傷,它們包括槲皮素、椹非醇、蘆丁、聖草酚(eriodictyol)以及木樨黃素(luteolin)。還有人發現,含有經過磺化黃酮或黃烷酮的葯物、化妝品可以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輻射的影響,防止皮膚癌的發生。
此外,生物類黃酮還能夠減輕甚至消除一些化學致癌物的致癌毒性,如:山奈素和蘆丁可有效抑制黃麴黴毒素B1的致癌性;飼喂含有5%槲皮素(quercetin)的飼料可使DMBAS(7,12-二甲基苯蒽)誘發的小鼠乳腺癌幾率降低48%;槲皮素還可以抑制氧化偶氮醇誘發的大鼠直腸癌的發生。
有關使用劑量方面的報道還不一致。在對於「法國奇異」現象的調查中顯示,每天攝入黃酮類化合物達到19mg以上的人的癌症死亡率和日攝入量在19mg以下的相比,較少了75%;另從免疫學角度研究,黃酮攝入量從2.6mg/d~68.2mg/d的人群,其癌症死亡率與攝入量無關;即使攝入2.6mg/d就能夠表現出活性。目前存在個別認識尚不一致,有的地方結論甚至還是相反的,如同樣是在痕量的水平上,有些黃酮類化合物在體外實驗中顯示出具有誘導和促進癌症發生的作用;在體內實驗中卻是良好的癌症預防劑。
對身體循環
·增進微小循環,保持血管暢通。
·增進血管彈性,維持血管通透性良好。
·抑制血脂肪LDL(低密度脂蛋白)的過氧化,防止血脂肪酸敗及動脈硬化。
·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防止血栓形成、血管疾病、腦中風及高血壓、糖尿病之並發症。
·能通過腦血管障壁,保護腦細胞,防止老人痴呆。
常見物質
葡萄子
擁有約80%~85%左右的OPC(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是一種前花青素,被歸類為生物類黃酮的一族,前花青素最主要功能是其抗氧化的能力,穩定膠原質(collagen),維持彈力素(elastin)。膠原質、彈力素是兩種相當重要的蛋白質,與組織間的連接、血管和肌肉有密切的關系。OPC能順利進入血腦障壁,擷取腦部產生的自由基,因能預防腦部退化引起的疾病,如中風。所以OPC是強力的血管守護者,協助維護人體的循環系統,目前廣泛的應用在用在心臟病病的預防與高血壓的治療上。
OPC也能阻隔紫外線的傷害,並減少皮層內膠原蛋白、彈性纖維被破壞,防止皮膚塌陷而出現皺紋,保護皮膚免於老化的傷害,進一步達到皮膚抗老化效果
OPC主要來源是果皮及果核,而這些都是我們平常舍棄的東西,一些優質的OPC更來自有季節性、不是隨時都可吃的到的水果,像葡萄、藍漿果、梅李等,所以建議吃葡萄時不吐葡萄皮,以此獲取超強氧化功能的OPC,增強保健效果。
蜂膠
蜂膠中所含有的各種成分中,豐富多輛的類黃酮是一大特徵,蜂膠中的生物類黃酮約可細分為20-30種,有強化細胞膜的作用,是細胞全體功能活性化,讓細菌,病毒難以浸入,防止傳染病感染,抑制惡性酵素,防止致癌物質形成,及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對糖尿病,壞血病,高血壓循環器官障礙燈都很有效。其分可阻止會引起過敏症狀之阻止氨游離,預防支氣管收縮,皮膚發疹及過敏疾病的發生,具有讓神經組織的副交感神經放鬆,有抗壓作用,對於因壓力引起的腸胃潰瘍,神經性疾病有效,還有抗菌,促進傷口癒合和抗炎症等功效。
維生素c
維生素c,即左旋vc。同維生素P一樣都是屬於生物類黃酮。維生素C是一種強還原劑,具有抗氧化作用。由於維生素C是具有旋光活性的分子,按照它的旋光度,可將其分為左旋和右旋。左旋維生素C(「左旋C」)是唯一可直接被人體肌膚所吸收的維生素C形式。它具有促進膠原蛋白增生,修復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淡化黑色素等功能。它已被廣泛應用於化妝品,應用中,如霏蜜花期植物左旋vc原液等。
根本區別
生物類黃酮:可調節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清脂質,延長紅細胞壽命並增強造血功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抑制HL-60白血病細胞生長和溶解癌細胞的作用;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Free Reaical)及毒素,預防、減少疾病的發生;消炎、抗過敏、廣譜抗菌、抗病毒作用。
黃體酮是由卵巢黃體分泌的一種天然孕激素,在體內對雌激素激發過的子宮內膜有顯著形態學影響,為維持妊娠所必需。黃體酮臨床用於先兆性流產、習慣性流產等閉經或閉經原因的反應性診斷等。
免責聲明
意見反饋
©2021 ke.com
網路目錄
簡介
基本定義
功能結構
來源分布
主要功效
治療用途
預防癌症
對身體循環
常見物質
葡萄子
蜂膠
維生素c
根本區別
關閉

閱讀全文

與生物類黃酮蘆丁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