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牙周生物學寬度意義
增加牙周袋深度,引起牙槽骨吸收,甚至會導致牙齒松動、脫落。
② 牙周的生物學寬度
什麼是生物學寬度?
生物學寬度是在1962年由國外學者提出的 概念.它指的是附著於骨嵴頂冠方根面區的結締組織與結合上皮 的寬度之和,文獻報告結合上皮附著平均長度為0.97mm,骨嵴 頂上方結締組織平均克度為1.07mm,兩者之和為2,04mtn,也就 是說,在牙槽嵴頂與結合上皮之間有一個固定的結締組織區,約為2mm,此數值適用於絕大多數的健康牙,數值相對保持恆定,在不同牙齒之間可能存在一些差異.如果生物學寬度受到侵犯,可能會產生不良的牙周反應以至 於發生骨吸收,而吸收後產生的空間為結締組織與上皮附著所佔 據,也就是說,當生物學寬度受侵時,機體以骨吸收的過程試圖將其重建,而這種進程常會導致臨床上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症.因此,在牙周和修復治療過程中,維持正常的生物學寬度是極其重要的.
③ 何需仰望天堂
骨巨細胞瘤 瘤組織循環豐富,質軟而脆性大,似肉芽組織,易出血,有纖維機化區及出血區。細胞組成為圓細胞及梭形細胞(即間質細胞),間有較大空隙,隙內有出血徵象,並有許多巨大型多核細胞(核數10~200個),骨皮質變薄,有時穿過皮質擴大至軟組織,切片檢查應包括腫瘤各部分
頰棚區 當下頜後部牙槽嵴吸收已平坦時,該區又稱頰棚區
蠕變 應力不變的條件下,應變隨時間延長而增加的現象。它與塑性變形不同,塑性變形通常在應力超過彈性極限之後才出現,而蠕變只要應力的作用時間相當長,它在應力小於彈性極限時也能出現。
樁冠 樁冠是利用金屬冠樁插入根管內以獲得固位的一種冠修復。當患牙已呈殘冠,經根管治療並充填,將殘冠截除,根管制備成樁孔,選擇合適的金屬樁置於根管內,在樁的上端用冠恢復的修復體。樁可選用成品金屬樁或金屬鑄造樁。也可採用樁、核,冠修復。樁冠的固位良好,外形和牙冠色澤接近自然牙,美觀舒適,製作簡便,支持與受力形式合理,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殘根殘冠修復。
如何鑒別口腔潰瘍和糜爛 口腔粘膜潰瘍和糜爛雖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見的症狀,但是全不同的兩回事,首先在臨床表現上糜爛與淺表潰瘍是有區別的。口腔潰瘍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種潰瘍雖有上皮內或上皮下,淺層或深層,急性或慢性,良性與惡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規則,呈圓或橢圓形;邊界分明,與周圍正常粘膜「經緯分明」。而口腔糜爛,臨床表現為與正常粘膜表面齊平的充血和糜爛,並無凹陷,上覆滲出性假膜,形狀多樣,並不規則,與周圍正常粘膜間界限不清。其次,兩者的病程和預後不一樣。潰瘍一般病程較短,一旦癒合,就「乾脆利落」,淺在的和良性的潰瘍癒合後都無瘢痕,但深及肌層的潰瘍和惡性口腔潰瘍例外。糜爛一般病程較長,反復遷延,而且癒合過程「拖泥帶水」,但糜爛一般不留瘢痕。最後兩者在顯微鏡下的表現不一樣。潰瘍表現為上皮連續性有中斷,糜爛比較淺表而無上皮連續性的中斷。當潰瘍和糜爛不太典型時,鑒別就會有難度,但只要細心觀察,一般來說還是可以區別的。值得提出的是,這兩種病損是可以相互轉化或兩者同時存在。
臨界瘤 完全的良性腫瘤與高度的惡性腫瘤是兩個極端,其間有一系列階梯,有些腫瘤的性質正好處於良惡之間
結節 生物體表面或內部組織中圓形的小突起。恥骨、坐骨、丘腦、頦部等都有結節
殘髓炎 臨床上經過牙髓治療的牙齒,又出現冷熱刺激痛,自發性隱痛,咬合痛或咬合不適,檢查時溫度測試陽性,輕微叩痛,診斷為殘髓炎。殘髓炎是根管治療後殘留的少量根髓發炎,命名為殘髓炎。
球菌性口炎 球菌性口炎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或肺炎雙球菌感染所致。本病的特點是起病急,全身反應較重,病損以偽膜為特徵,故又稱膜性口炎。患者常為嬰幼兒。
病灶感染 病灶感染是指人體的某一局部病變,盡管其本身症狀並不明顯,然而可能引起遠端部位器官或組織的器質性或功能性障礙者。 從預防口腔病灶感染的觀點來講,對於所有牙病均應進行治療,並不在於它是否成為病灶。對於已發生的與口腔病灶有關的疾病(如虹膜炎、睫狀體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應積極尋找和處理口腔病灶
生物學寬度 通常將從齦溝底到牙槽嵴頂之間的恆定距離稱為生物學寬度,包括結合上皮和牙槽嵴頂以上的牙齦結締組織,其寬度約為2mm。
個別正常合(indivial normal occlusion)。凡輕微的錯合畸形,對於生理過程無大妨礙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范疇。這種正常范疇內的個體 合,彼此之間又有所不同,故稱之為個別正常合。(如下圖)
支抗 正畸矯治過程中,任何施與施治牙使其移動的力必然同時產生一個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這種移動矯正牙體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況稱為』支抗『。實際上是提供產生牙齒矯治力的基礎
覆蓋義齒 覆蓋義齒(overdenture)又稱上蓋義齒(overlydenture),是指義齒的基托覆蓋並支持在已做治療的牙冠或牙根上的一種全口義齒或可摘局部義齒。被覆蓋的牙齒或牙根稱覆蓋基牙。
預防性矯治 預防牙齒、頜骨畸形的進一步發展,又稱預防性矯治:採取各種措施防止或阻斷錯牙合畸形的發生發展
理想正常合 是Angle提出來的,即保存全副牙齒,牙齒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齊,上下牙的尖窩關系完全正確,上下牙弓的合關系非常理想,稱之為理想正常合。
嵌體 嵌入牙體中用以恢復牙體缺損形態和功能的修復體。
正頜外科 以研究和診治牙頜面畸形為主要內容的學科為正頜外科(orthognathic surgery),它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也是口腔頜面外科學的一個分支。
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瑞典Hall醫師總結了以往發表的、關於口腔術後菌血症與感染性心內膜炎(IE)的抗生素預防的文獻,認為口腔術後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減少術後菌血症的發生,也是預防IE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高危心臟病患者。
顯微外科 是20世紀外科學領域里程碑性的技術.它是由經過特殊訓練的外科醫生利用視覺放大設備和精細器材進行的各種手術活動,是典型的從實驗室進入臨床的外科技術.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滲透到外科學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矯形外科、整復外科、口腔頜面外科、神經外科、眼科和耳鼻喉科領域已成為常規,在細小管道再通、神經修復、組織和器官移植等范圍內是必備的技術.
中間牙骨質 是一層無結構的,不含膠原及細胞的薄層牙骨質
④ 求高中數學人教版A版和物理,化學,生物,語文,英語,政治,歷史課本的長度和寬度
長寬都一樣,均為
長度29.5cm
寬度21cm
⑤ 世界上最小的長度單位是不是毫米
呵呵怎麼可能是毫米,毫米都多長了,就算是微米起碼也該聽過吧。。3年級小學生都懂。。
最小的長度單位是 「埃」, 一億分之一(10^-8)厘米.
後來又出現了比埃更小的長度單位, 即 atto-meter. 1個atto-meter是十的16次方分之一(10^-16) 厘米.
⑥ 生物學寬度的介紹
生物學寬度一詞是1962年由Cohon根據Gergiuao等人的研究提出的,他們對正常人屍體解剖標本測量了齦牙結合部各部分的寬度(共30個頜骨,287顆牙,325個牙面),其結果的平均值如下:齦溝深度為0.69mm,上皮附著長度為0.97mm,骨嵴頂上方的結締組織寬度為1.07mm。
⑦ 樹木的年輪是如何形成的有什麼作用樹木又是如何形成的
年輪的形成主要與形成層細胞分裂時的氣候條件以及水分、無機鹽等有關。春季,氣候溫暖,營養物質充足,這時,形成層細胞的分裂活動加快,所產生的木質部細胞體積大、細胞壁薄,所以,木材的顏色較淡,質地疏鬆。這部分木材叫作春材。
秋季,氣溫下降,營養物質減少,這時,形成層細胞分裂活動減慢,所產生的木質部細胞體積小,細胞壁厚,所以,木材的顏色較深,質地緻密。這部分木材叫作秋材。同一年內的春材和秋材之間,顏色是逐漸轉變的,中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但是,前一年的秋材和後一年的春材之間,界限就十分明顯,形成了顯著的圓環,該圓環被稱為年輪。
通常根據樹木主幹上年輪的數目,可以推斷出這棵樹的年齡。但對熱帶喬木而言,此法不管用,因為熱帶喬木中年生長,多不具明顯得年輪。
(7)生物學寬度是多少毫米擴展閱讀
生長在溫帶地區和有雨季、旱季交替的熱帶地區的樹木才有年輪,而生長在四季氣候變化不大的地區的樹木則 年輪不明顯。在樹木的年輪上,蘊含著大量的氣候、天文、 醫學和環境等方面的歷史信息。同時,在歷史考古、林業研究、地質和公安破案等方面,年輪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歷史學上,常用年輪推算某些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年代。如在浩瀚的大海里,有歷代沉沒的大小船隻,根據木船的花紋(年輪)可確定造船的樹種;根據材質腐蝕狀況確定沉船遇難的時代,及與該時代有關的某些歷史事件。
⑧ 世界上最小的長度單位單位是什麼
幺米,英文符號ym,也稱為攸米,是公認的最小的長度單位。
1幺米為1ym = 10-24m = 1.0570x10-40光年 =0.001仄米。
1幺米=10^(-24) m
1幺米=1.0570x10^(-40)光年
1幺米=0.001仄米
1幺米≈1.62x10^(11)[1]普朗克長度
1幺米=1/100兆[2]納米
1幺米=1/1億兆毫米
1幺米=1/1000億兆米
1幺米=1/100萬億兆千米
(8)生物學寬度是多少毫米擴展閱讀:
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其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我國採用的長度單位與國際單位制是一致的,即以「米」作為我國法定的長度計量單位。
常用單位:公里{千米} (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皮米(pm)、飛米(fm)。
天文單位:光年、秒差距、天文單位、月距、地徑、太米、光分、光秒、京米。
特殊單位:埃格斯特朗、普朗克長度、絲米、忽米、飛米、阿米、仄米、幺米。
⑨ 一納米等於多少米、厘米、毫米、微米
納米(nm),是nanometer的譯名,即為毫微米,是長度的度量單位,國際單位制符號為nm。
1納米=10^-9米,長度單位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樣,是長度的度量單位。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的多。
國際通用名稱為nanometer,簡寫為nm。
現時很多材料的微觀尺度多以納米為單位,如大部份半導體製程標准皆是以納米表示。直至2017年2月,最新的中央處理器,也叫做(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製程是14nm。
納米級就是顆粒在1納米到100納米之間的微粒。
參考鏈接:網路——納米
⑩ 長度單位從小到大排序
學過的長度單位從小到大排列是: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其中比毫米小的還有微米和納米(微米<納米),千米和公里是一樣長的,只是叫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