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因子如何影響昆蟲
昆蟲的生長於發育主要是在自然條件下完成的,那麼影響昆蟲從卵一幼蟲一(蛹)一成蟲一卵(包括變態的一些過程)整個的發育過程主要還是自然界的自然條件,比如溫度濕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另外的就是其他的自然條件廣照、雨水、天敵等等,歸咎起來還是溫度
2. 寄主植物和天敵等生物因子如何影響昆蟲
寄主植物能為昆蟲提供食物,而天敵則捕食昆蟲
3.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有哪些方式
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周圍其他生物的影響,它們之間存在著捕食、寄生、共生、競爭、合作等關系。
①捕食關系: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的現象。如羊吃草、青蛙捕食昆蟲 。
②寄生關系: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並且從這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攝取營養物質維持生存的現象。如菟絲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③共生關系:兩種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離開後一方或雙方都難以生存的現象。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④競爭關系: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爭奪資源、空間等的現象。如雜草和農作物爭奪養料和生存空間。
⑤合作關系: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為有利的生活關系.兩者彼此分開後仍能獨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
在自然狀態下,影響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各種生物,如影響某一株小麥生活的生物因素不僅包括它周圍的雜草、農業害蟲、鼠類等,還有它周圍的其他小麥植株。
4.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的特點
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長、形態、發育和分布的任何其它動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活動,屬生態因素中的一類因素,可分為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主要是種內中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互助或斗爭。
1、種內互助:種內互助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種內關系,表現為同一種群內部個體之間相互幫助,共同抵抗不利因素。具有明確社會分工的動物(如螞蟻、蜜蜂、獅子、狼等)往往集群生活,群體中有的負責捕食、有的負責防衛,共同維系種群的存在,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常見的種內互助。沒有社會分工的動物種群內互助關系也是常見的,例如食草動物羚羊、斑馬等通常集中取食,發現捕食者後通過叫聲、警惕行為等向其他同伴報警。
2、種內斗爭:種內斗爭(有時也表述為「種內競爭」)是另一個種內關系,是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為爭奪光照、食物、空間、配偶、權利等發生的個體相互對抗的關系。例如,植物為了爭奪陽光、水分、營養物質,個體間相互制約甚至某些植物會釋放有毒化學物質,抑制周圍個體的生長;蟋蟀、雄海狗等為爭奪配偶,以及雄性猴為爭奪「王位」打得頭破血流。種內斗爭激烈程度是由種群的密度決定的,這是因為在資源一定的前提下,種群密度越大個體平均資源越少,更易造成對資源的爭奪。
3、其餘關系: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種內關系。
①同類相食:肉食性鱸魚在水體中沒有其他獵物存在時,會以本種幼魚為食;雄螳螂在完成交配後往往是雌螳螂的一頓美餐,這些現象被稱作「同類相食」。
②種內寄生:生長在大海深處的鮟鱇,其雄性發育至一定程度,就會選擇一條合適的雌魚,咬破雌魚腹部的組織並貼附在上面,而雌魚的組織生長迅速,很快就包裹住雄魚。最後,雌魚帶著自己體內的雄魚一齊遨遊海底,雄魚一生的營養也由雌魚供給,這被稱作「種內寄生」。
5. 昆蟲的生物學特性包括哪些特性生態學特性包括哪些特性
一般來說,生物學特性包括了各蟲態生活習性,幼蟲齡期,生活史,發生規律,行為啊,等等,但很多生物學特性的論文里都會有形態特徵的描述,不過這個部分的內容並不多,而在分類學上會很詳細,你多翻幾篇文章看看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生態學特性一般就是說生態因子對個體的影響,溫度、濕度、光照、食物等等,所以我覺得有效積溫也算這個
不過如果你想發文章的話,有效積溫就可以單獨發一篇了,不用混在生物學或者生態學特性中(很少有生態學特性這個說法)
如果非要說有個是單獨的,那我覺得形態特徵可以不作為前兩者的范疇
6. 昆蟲與環境的關系
(一)氣候因子
氣候因子
溫度
濕度和降水
光
風
1,溫度 是對昆蟲因素中影響最顯著的一個因子.昆蟲是變溫動物.其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動.
昆蟲的生命活動是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的,這個范圍稱為昆蟲的適宜溫區或有效溫區.
致死低溫區
停育低溫區
發育起點
低適溫區
最適溫區
高適溫區
停育高溫區
致死高溫區
高溫臨界
適宜溫區
22~30 ℃
8~15 ℃
35~40 ℃
(有效溫區)
(1)溫區的劃分
適宜溫區一般在8~40℃之間.
其中最適合昆蟲生長,發育和繁殖的溫度范圍稱為昆蟲最適溫區,一般在22~30 ℃之間.
有效溫區的下限是昆蟲開始生長的發育溫度稱為起點溫度.一般為8~15 ℃.
昆蟲在最適宜溫區范圍內,昆蟲的發育與度呈直線正相關.
(2)有效積溫法則
昆蟲完成一定發育階段,需要一定的溫度積累,即發
育所需天數與同期內的有效溫度的 乘 積是一常數,這一常數稱為有效積溫,而這一規律則稱為有效積溫法則.
K=N(T-C)或
N=K/(T-C)
C為發育起點溫度,
T為環境溫度,
N為完成某蟲期發育所需天數,
K為該蟲期發育間的有效積溫,單位是(度.日).
有效積溫法則應用
N=K/(T-C)
1.推測昆蟲的發生期
2.控制昆蟲(天敵)的發育進度
2,濕度和降水
(1)濕度:
孵化,蛻皮,化蛹,羽化等
(2)降水:
小雨有利於昆蟲發育和活動
關鍵期需高濕度多數昆蟲一般在溫度適應范圍內
4,光 光是對昆蟲具有信號作用,主要是影響昆蟲的活動,行為和滯育.光因素中包括光的性質(波長),光照強度和光周期等.
(1)光的波長
主要影響昆蟲的趨光性等行為.不同波長的光顯示不同的顏色.
日出性的蚜蟲,粉虱等對黃綠色光反應敏感.
夜出性的昆蟲採用黑光燈等誘集和防治害蟲.
(2)光照強度能影響昆蟲的晝夜節律,產卵,取食,棲息,遷飛等行為.
如蝶類,蠅類,蚜類等為日出性昆蟲;多數蛾類和金龜子等為夜出性昆蟲;
(3)光周期是指光照與黑暗的交節律.一年中每日光照時間的長短的周期性變化稱為光周期的年變化,其是決定昆蟲何時開始滯育的最重要的信號.
5,風
風直接影響昆蟲的遷飛與擴散.
如粘蟲等借大氣環流遠距離遷飛;
小齡幼蟲與紅蜘蛛等借風擴散與轉移.但大風,尤其暴雨,常給弱小昆蟲或初齡幼蟲以致命打擊.
6,小氣候
小氣候是指地面上1.5-2.0M氣層內的小范圍氣候.有時大氣候雖不適合,但由於栽培條件,肥水管理,植被狀況的影響,局部小氣候卻非常適合,也會使害蟲局部嚴重發生.應引起注意.
(二)土壤因子
1.土壤溫度
2.土壤濕度
3.土壤化學結構和特性
是一個特殊的生態環境.
1,土壤溫度
影響地下害蟲上下移動.
2,土壤濕度
土壤含水量影響較大.一般土棲昆蟲要求濕潤而通氣良好的土壤條件,土壤過干或淹水都會直接影響它們的分布,生存,發育和活動.
3,土壤的理化性質
土壤酸鹼度及含鹽量,對土棲昆蟲或半土棲昆蟲的活動與分布有很大的影響.如華北螻蛄喜歡在砂質土壤中活動繁殖,粘土中少等.
(三)生物因子
1.寄主植物
抗蟲性
2.天敵
3.昆蟲病原微生物
.
主要是昆蟲的食物和天敵.
1,食物 是昆蟲生存的必需條件.各種昆蟲都有自已一定的取食范圍.
2,天敵因素 天敵是害蟲一切生物敵害的統稱,主要有以下3類:
(1)天敵昆蟲
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兩大類.螳螂和赤眼蜂等.
(2)致病微生物 常見的昆蟲病原微生物有細菌,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生物如線蟲等.
目前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昆蟲病原菌為芽孢桿菌中的蘇雲金桿菌.病原真菌中比較重要的是白僵菌;昆蟲病毒最常見的是核型多角體病毒.
(3)其他食蟲動物 包括蜘蛛,食蟲蟎,青蛙,鳥類及 家禽等,它們多為捕食性,能取食大量害蟲.
捕食性天敵
寄生性天敵
病原微生物
病毒
白僵菌
(四)人類活動的影響
1,改變昆蟲的生長的環境
2,改變一個地區的昆蟲種類組成
大量撲滅害蟲,引進或移植天敵抑制害蟲;
而濫用農葯又可能引起害蟲產生抗葯性和天敵的凋落,導致害蟲再猖獗;
此外種子,苗木和農產品的遠距離的調運,還可能有助於害蟲遠距離傳播,帶進一些危險性害蟲.
3,直接控制害蟲
作業:1,環境條件對昆蟲的主要影響有哪些
2,已知小地老虎卵的發育起點溫度為11.64 ℃, 有效積溫為46.64日度,5月8號卵產下時的平均溫度為20 ℃,計算發育天數.
7. 如何理解氣候因子,食物因子和天敵因子對昆蟲種群數量波動的影響作用
氣候因子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因子之一,對於昆蟲生活環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通常包括溫度、光、濕度、降水、氣流、氣壓等因素。在自然條件下,這些氣候因子是綜合作用於昆蟲的,但各因子的作用並不相同,其中尤以溫度(熱)、濕度(水)對昆蟲的作用最為突出(3,7)。昆蟲在形態、生理和行為等方面,都反應了對它們的適應性。但這種適應有一定的范圍,當變化的氣候條件超出了一定范圍時,就直接或間接(通過對食物、天敵等的影響)地引起昆蟲種群數量的變化。適宜的氣候環境對昆蟲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進行觀察和分析氣候因子時,一般要關注當地的生態大氣候,以及昆蟲生活棲息場所的小氣候條件,在進行研究分析時也主要通過這兩個方面的氣候條件來探究氣候對昆蟲生長及發育所造成的影響。
8. 影響昆蟲生長發育的主要因子有哪些
同學,當然昆蟲的生長於發育主要是在自然條件下完成的,那麼影響昆蟲從卵—幼蟲—(蛹)—成蟲—卵(包括變態的一些過程)整個的發育過程主要還是自然界的自然條件,比如溫度濕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啦!另外的話就是其他的自然條件光照啊、雨水、天敵等等,歸咎起來還是溫濕度。
9. 影響昆蟲生長發育的因素有哪些它們分別起著什麼作用
在正常情況下(即無先天性缺陷、無人為干預、無自然災害和肉食性動物失衡等),影響昆蟲生長發育的因素是昆蟲激素,共分為三大類型:
1.蛋白質類(包括肽類),如滯育激素,能使昆蟲發育遲緩。
2.甾醇類,如蛻皮激素,能促使昆蟲休眠並蛻皮。
3.萜烯烯類,如保幼激素,可以讓昆蟲長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