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地衣生物是什麼東

地衣生物是什麼東

發布時間:2022-07-30 20:45:22

A. 地衣是什麼啊

地衣

真菌和某些低等光合生物之間穩定而又互利的共生聯合體。其中的真菌是主要成員。傳統的定義則把地衣看作是一類真菌(絕大多數為子囊菌)與藻類(藍藻和綠藻)共生的特殊低等植物。
全世界已經描述的地衣有 26000 多種,分別歸於500多屬。分布地區極廣,從南北極至赤道,由高山到平原,無論在森林裡或荒漠上,到處都有地衣生長。它們生長的基質通常為樹皮、土壤、岩石以及任何相對穩定的物體。按生長型可將地衣分為3類:① 殼狀地衣。營養體通常呈粉狀、顆粒狀、麩皮狀或小鱗芽狀,有的貼生於基質表面,有的埋生於基質內,僅以子實體外露。②葉狀地衣。以下表面的假根或臍狀物與基質相連。③枝狀地衣。外形為灌叢狀、蠕蟲狀和絲狀。從解剖結構上有異層型和同層型兩類。前者一般由上皮層、光合生物層、髓層、下皮層和假根構成,有些類群缺乏下皮層或假根;後者無光合生物層與髓層之別,常是由藍細菌(見藍藻門)不分層次地散布於上、下皮層之間的菌絲組織中。
地衣的有性繁殖體在擔子衣中為子實層體,包括擔子和擔孢子;在子囊衣中為子囊果,包括子囊腔、子囊殼和子囊盤。在自然界中,許多地衣通過粉芽、裂芽或地衣體碎片進行營養繁殖。

中國古詩中有時稱地毯為地衣,白居易有詩:「勿奪人衣做地衣」。

B. 地衣是什麼呀😭😭😭😭㈷

地衣(lichen)是真菌和光合生物(綠藻或藍細菌)之間穩定而又互利的共生聯合體,真菌是主要成員,其形態及後代的繁殖均依靠真菌。也就是說地衣是一類專化性的特殊真菌。傳統定義曾把地衣看作是真菌與藻類共生的特殊低等植物。1867年,德國植物學家施文德納作出了地衣是由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共生的結論。在這以前,地衣一直被誤認為是一類特殊而單一的綠色植物。全世界已描述的地衣有500多屬,26000多種。從兩極至赤道,由高山到平原,從森林到荒漠,到處都有地衣生長。

C. 地衣是一種什麼生物

地衣(lichen)是真菌和光合生物之間穩定而又互利的聯合體,真菌是主要成員。另一種定義把地衣看作是一類專化性的特殊真菌,在菌絲的包圍下,與以水為還原劑的低等光合生物共生,並不同程度地形成多種特殊的原始生物體。傳統定義把地衣看作是真菌與藻類共生的特殊低等植物。1867年,德國植物學家施文德納作出了地衣是由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共生的結論。在這以前,地衣一直被誤認為是一類特殊而單一的綠色植物。全世界已描述的地衣有500多屬,26000多種。從兩極至赤道,由高山到平原,從森林到荒漠,到處都有地衣生長。

根據生長型,可將地衣分為殼狀地衣、葉狀地衣、枝狀地衣等3類。 1、殼狀地衣 :葉狀體通常呈粉狀、顆粒狀、麩皮狀或小鱗芽狀,以菌絲牢固地緊貼在基質上,有的甚至伸入基質中,僅以子實體外露,因此很難剝離。殼狀地衣約佔全部地衣的80%。如生於岩石上的茶漬屬(Lecanora)和生於樹皮上的文字衣屬(Graphis)等。 2、葉狀地衣 :葉狀體以假根或臍較疏鬆地固著在基質上,易與基質剝離。如生於草地上的地卷屬(Peligere)、臍衣屬(石耳屬,Umbilicaria)和生在岩石或樹皮上的梅衣屬(Parmelia)等。 3、枝狀地衣:個體呈樹枝狀,直立或下垂,僅基部都附著於基質上,如直立的石蕊屬(Cladonia),懸垂分枝於樹枝上的松蘿屬(Usnea)。 此外,還有介於中間類型的地衣,有的呈鱗片狀,有的呈粉末狀。

D. 地衣究竟是什麼

起初,多數科學家認為地衣是一種藻類,也有的認為是菌類。直到1867年,地衣之謎才被瑞士——德國著名微生物學家西蒙•施文德納揭開,後來,著名的真菌學權威狄巴利等人又對地衣的互惠共生現象做了全面描述。至此,人們對地衣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原來,地衣並不是一種植物,而是兩種不同的植物親密地、彼此互相依賴地生活在一起,生物學家把這稱為互生現象。這兩種植物的名字叫水藻和真菌。水藻是一種低等的綠色植物,在房後和枝幹背陰處,以及潮濕的石頭上都可以找到它。真菌就是蘑菇一類的植物。經過研究,科學家們認為,真菌已經失去了製造自身需要養料的能力,但卻有吸收大量水分的能力。水藻的生存本領很大,只要把它放在潮濕的空氣中,就能從空氣中吸取它所需要的養料。可要把水藻放在乾燥的空氣中,它就會枯黃。水藻這一奇特的本領正好彌補了真菌的弱點,它為真菌提供碳素營養。如果地衣的共生藻是藍藻,它還能從大氣中固氮,供自身及共生菌同化作用之用。而真菌又為水藻提供足夠的水分、礦物質和保護。就這樣,它們互相依靠,共同生活。正是由於這樣一種互惠共生的關系,才使地衣具有如此之強的生命力和適應性。

這種觀點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被許多生物學家所接受和認可。可是,後來人們通過現代化的手段對地衣進行了研究,發現互惠共生說有一個致命的漏洞:科學家們查明,水藻提供給真菌糖醇,卻沒發現真菌提供給水藻什麼東西。說明互惠共生說難以成立。在1902年,蘇聯地衣學家亞歷山大•伊萊金在施文德納的「寄生假說」基礎上,提出了「受控制寄生」的觀點。1982年,美國克拉克大學生物學家弗農•阿曼特傑重新提出寄生假說,但這種寄生現象是受某種方式控制的,並被自然界中具有抗性的藻類所改變。

阿曼特傑經過實驗發現,真菌只能與共球藻屬中的某些種類形成初生地衣體,卻不能同其他藻類形成地衣體。其他藻類的細胞會受到真菌的吸收或胞內菌絲充滿而死去。阿曼特傑認為,所謂菌、藻共存是相對的。事實上,真菌比任何物質更容易殺死藻類,它們之所以會共存,是因為藻類對真菌能產生植物抗毒素或具有較高抗性的細胞壁,所以被殺死的速度較慢,使被殺死的和新生的藻細胞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並能不斷為真菌輸送養料。而那些對真菌沒有足夠抗性的藻類,就會被真菌殺死,因為被殺死的細胞與新生的細胞不能成比例。阿曼特傑得出結論說:藻類從真菌內並未得到什麼好處,而且還不得不與真菌進行生命的抗爭。他推論說,地衣也許是真菌遇到一些具有抗性的藻類,並依附其上,勉強發育出的一種特殊生物。

但是,堅持互惠共生說的觀點,理由也是很充分的。人們發現,地衣中的藻類在光合作用中可使90%的碳得到固定,並轉換成糖醇,可藻類一旦脫離真菌的影響,光合能力便大大降低,且停止分泌糖醇。這種發現,對寄生說是很不利的。

E. 誰知道地衣是什麼東西

苔蘚

地衣是多年生植物,是由1種真菌和1種藻組合的復合有機體。因為兩種植物長期緊密地聯合在一起,無論在形態上、構造上、生理上和遺傳上都形成1個單獨的固定有機體,是歷史上發展的結果,因此,把地衣當作1個獨立的門看待。本門植物全世界有500餘屬,25000餘種。

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自然界中最突出、最成功的共生現象的范列。約15,000種。其中的藻類通常為綠藻,真菌多為子囊菌或擔子菌。從前,地衣一度分類為一個單獨的植物體,但顯微鏡出現後發現地衣由藻類和真菌結合而成。關於地衣如何分類,仍有一些不同的意見。人類一直將地衣用作食物以及葯物、染料的原料。地衣又為漫遊於極北地區的北美馴鹿和馴鹿提供2/3的食物。

地衣的植物體稱為葉狀體。同層地衣的葉狀體內,數量很多的藻類細胞(稱為藻類成分)散亂分布於數量較少的真菌細胞(稱為地衣共生菌)之間。異層地衣與之不同之處為真菌細胞數量占優勢。葉狀體下表面伸出毛狀架構,稱為假根,用以將葉狀體固著於基物上。有的地衣,其葉狀體殼狀而薄,牢固地密貼於基物上,稱為殼狀地衣。鱗片狀地衣形小,形似葉片,與基物附著較松。葉狀地衣形大,似葉片,某些種類的直徑達數呎,以其盤狀的大葉狀體中央的假根或臍固著於基物上。

尚不清楚藻類和真菌何時首次相遇並形成地衣,但肯定在其各個構成成分發育成熟之後。地衣中藻類與真菌間關系的基礎是互利,相互提供所需的物質和條件。藻類形成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分泌出來後為真菌細胞吸收並被轉化為各種碳水化合物。至少在一種情況即地卷衣(Peltigerapolydactyla)中這種交換可於兩分鍾內完成。藻類亦可產生真菌需要的維生素。在這共生關系中真菌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並為處於其下方的藻類提供一個蔭涼的環境,這對於對光線敏感的藻類是極其必需的。地衣生長得相對較慢。地衣如何繁殖,這方面仍有一些問題沒有搞清楚。多數植物學家認為地衣最常見的繁殖模式是無性繁殖。地衣的葉狀體裂開,裂片散播於附近發育為新的植物體。

構成地衣體的真菌,絕大部分屬於子囊菌亞門的盤菌綱(Discomycetes)和核菌綱(Pyrenomycetes)少數為擔子菌亞門的傘菌目和非褶菌目(多孔菌目)的某幾屬。還有極少數屬於半知菌亞門。此外,在中歐發現l種Cystocoleusracodium,是屬於藻狀菌的。

地衣體中的藻類為綠藻和藍綠藻的20幾個屬。綠藻中的共球藻屬(Tyebouxia)、橘色藻屬(Trentepohlia)和藍綠藻門的念珠藻屬(Nostoc),約佔全部地衣體藻類的90%。

地衣體中的菌絲纏繞藻細胞,並從外麵包圍藻類。藻類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大部分被菌類所奪取、藻類和外界環境隔絕,不能從外界吸取水分、無機鹽和二氧化碳,只好依靠菌類供給,它們是1種特殊的共生關系。菌類控制藻類,地衣體的形態幾乎完全是真菌決定的。

有人曾試驗把地衣體的藻類和菌類取出,分別培養,而藻類生長、繁殖旺盛,菌類則被餓死。可見地衣體的菌類,必須依靠藻類生活。

大部分地衣是喜光性植物,要求新鮮空氣,因此,在人煙稠密,特別是工業城市附近,見不到地衣。地衣一般生長很慢,數年內才長幾厘米。地衣能忍受長期乾旱,乾旱時休眠,雨後恢復生長,因此,可以生在峭壁、岩石、樹皮上或沙漠地上。地衣耐寒性很強,因此,在高山帶、凍土帶和南、北極,其他植物不能生存,而地衣獨能生長繁殖,常形成一望無際的廣大地衣群落。

地衣、真菌以及整個菌物都是真核生物。在自然界,地衣往往與苔蘚植物為伴,因此,二者容易被人們所混淆。實際上苔蘚植物有根、莖、葉的初步分化,屬於高等綠色植物。由於它產生孢子,被稱為孢子植物。當然,蕨類也是孢子植物,不過,它是維管束孢子植物,比非維管束的苔蘚植物在進化上更為高級。而地衣則無真正根、莖、葉的分化;它不僅在進化上比苔蘚植物更為原始,更重要的是,它並不是單一的植物有機體,而是由真菌和藻類共生的復合生物體。在形態、解剖、生理、化學及分布方面,地衣既不同於自由生活的真菌,又有別於自由生活的藻類。

根據外部形態,地衣可以分成三類:殼狀地衣、葉狀地衣和枝狀地衣。地衣的體內除了縱橫交錯、有密有稀的無色的真菌絲以外,中間是藻層,由藻類細胞組成。還有從下層伸出成束的假根,它沒有真根、莖、葉等器官。

地衣體中這種真菌與藻類的結合使它對環境有著驚人的適應性,其生長所需的生活物質,主要來自雨露和塵埃,能適應極度乾旱和貧瘠的環境。它們當中,有的掛在樹上,呈簇毛狀,如灰黃褐色的「石蕊」;有的固著在裸露的岩石上,形狀多種,如色彩鮮艷的「石花」。在終年冰封的南極,地衣竟成為植物中的優勢種類,多達四百餘種,有黑色、灰色、黃色、白色和紅色,真可謂五彩繽紛,為南極增添了奇異的景色。

地衣不僅好看,而且用途廣泛。地衣中的石蕊,叢生在北極苔原的岩石表面或冰雪中,是寒帶動物馴鹿的重要飼料,以此為生,因此又叫它「馴鹿苔」。

我國和日本有一種珍貴的食品——石耳,及時生長在懸崖絕壁上的一種地衣。不同種類的地衣在世界各國還是土食產品的原料。如,冰島人把地衣粉加在麵包、粥或牛奶中吃。法國用地衣製造巧克力糖和粉粒。有的國家還用地衣制酒。

F. 地衣是一種什麼生物

地衣

地衣是多年生植物,是由1種真菌和1種藻組合的有機體。因為真菌和藻長期緊密地聯合在一起,無論在形態、構造、生理和遺傳上都形成1個獨立的固定有機體。本門植物全世界有500餘屬,25000餘種。

地衣在土壤形成中有一定作用。生長在岩石表面的地衣,所分泌的多種地衣酸可腐蝕岩面,使岩石表面逐漸龜裂和破碎,加之自然的風化作用,逐漸在岩石表面形成了土壤層,為其他高等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條件。因此,地衣常被稱為「植物拓荒者」或「先鋒植物」。

閱讀全文

與地衣生物是什麼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