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葡萄球菌主要生物學性狀有哪些

葡萄球菌主要生物學性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31 04:27:46

⑴ 金色葡萄球菌的培養

由於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膿性炎症,故又稱化膿性球菌(pyogenic coccus)。化膿性球菌分為G+球菌和G-球菌。前者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和肺炎球菌;後者有淋球菌和腦膜炎球菌等。

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至少包括有20個種。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引起許多嚴重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是人體正常菌群。

三種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狀區別

—————————————————————————————————
主要性狀 金黃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性葡萄球菌
—————————————————————————————————
色素 金黃色 白色 白色或檸檬色
血漿凝固酶 +(-) - -
甘露醇發酵 + - -
溶血 + - -
耐熱核酸酶活性 + - -
磷壁酸核糖醇型 + - +
磷壁酸甘油型 - + +
蛋白A(SPA) + - -
致病性 強 弱或無 無
—————————————————————————————————

一、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與染色

葡萄球菌直徑約0.8~1.0μm,呈葡萄串狀排列,革蘭染色陽性。

(二)培養和生化反應

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黃色。表皮葡萄球菌呈白色。腐生性葡萄球菌呈白色或檸檬色。於血液瓊脂平板上培養,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圍可形成完全透明溶血環(β溶血),在液體培養基中呈混濁生長。葡萄球菌分解甘露醇產酸在鑒定葡萄球菌致病性方面有一定意義。

(三)抗原構造

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SPA是存在於 90%以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壁表面的一種蛋白質,為完全抗原,能與人及多種哺乳動物的IgG1、IgG2和IgG4分子的Fc段非特異性結合,而結合後的IgG分子的Fab段仍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利用這種結合建立的協同凝集試驗已廣泛應用於多種微生物抗原的檢測。

此外,SPA與IgG結合後所形成的復合物還具有多種生物學活性,如激活補體、抗吞噬、促細胞分裂、引起超敏反應、損傷血小板等。

2.多糖抗原:磷壁酸與肽聚糖相連,有抗原性。用瓊脂擴散試驗可以從金黃色葡萄球菌性心內膜炎患者血清中檢出抗磷壁酸抗體。

(四)抵抗力

在不形成芽胞的細胞中葡萄球菌抵抗力最強。

⑵ 鏈球菌的生物學性狀

主要有三種:
1.核蛋白抗原或稱P抗原,無特異性,各種鏈球菌均同,與葡萄球菌有交叉。
2.多糖抗原或稱C抗原系統族特異性抗原,是細菌壁的組成成份。對人致病的90%屬於A群,其次為B群,其它群少見。
3.蛋白質抗原或稱表面抗M、R、T、S等四種不同性制質的抗原組份,具有型特異性。是鏈球菌細胞壁的蛋白質抗原,位於C抗原外層,同族鏈球菌可根據表面抗原不同進行分型,如A族鏈狀菌可據此分為60多型。 1.根據對紅細胞的溶血能力
⑴甲型溶血性鏈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有1~2mm寬的草綠溶血環,稱甲型溶血或α溶血。這類鏈球菌亦稱草綠色鏈球菌(Streptococcus viridans)。此類鏈球菌為條件致病菌。
⑵乙型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形成一個2~4mm寬,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環,完全溶血,稱乙型溶血或β溶血。這類細菌又稱溶血性鏈球菌(Streptoccus hemolyticus),致病力強,引起多種疾病。
⑶丙型鏈球菌(γ-Streptococcus)不產生溶血素,菌落周圍無溶血環,故又稱不溶血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non-hemolytics),一般不致病。
2.根據抗原結構分類
按C抗原不同可分類A、B、C、D、E、F、G、H、K、L、M、N、O、P、Q、R、S、T、U、V等20個群。對人致病的大多屬於A群。A群又稱為化膿性鏈球菌 (Pyogenic streptococcus)。
3.根據對氧需求分類
可分為需氧、兼性厭氧和厭氧三大類鏈球菌。 A群鏈球菌有較強的侵襲力,可產生多種侵襲性酶和外毒素。
1.M蛋白 是鏈球菌細胞壁中的蛋白質組份,具有抗吞噬和抗吞噬細胞內的殺菌作用。純化的M蛋白能使纖維蛋白原沉澱,凝集血小板,白細胞,溶解多形核細胞,並抑制毛細血管中的細胞的移動。M蛋白有抗原性,刺激機體產生型特異性抗體,並與變態反應疾病有關。
2.脂磷壁酸(LTA) 與細菌粘附於宿主細胞表面有關,大多數LAT位於細胞膜和肽聚糖之間,通過肽聚糖孔伸展至細菌細胞表面,人類口腔粘膜和皮膚上皮細胞、血細胞等細胞膜上均有LAT的結合位點。
3.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es)能分解細胞間質的透明質酸,使病菌易於在組織中擴散。又稱為擴散因子。
4.鏈激酶(Streptokinase ,SK)又稱鏈球菌溶纖維蛋白酶(Streptococcal fibrinolysin)是一種激酶,能激活血液中的血漿蛋白酶原,成為血漿蛋白酶,即可溶解血塊或阻止血漿凝固,有利於細菌在組織中的擴散。耐熱,100℃50分鍾加熱仍保持活性。鏈激酶抗體能中和該酶的活性。
5.鏈道酶(Streptodonase,SD)又名脫氧核糖核酸酶(Streptococcal deoxyribonuclease)。主要由A、C、G族鏈球菌產生。此酶能分解粘稠膿液中具有高度粘性的DNA,使膿汁稀薄易於擴散。產生的相應抗體有中和該酶的活性。用鏈激酶、鏈道酶制劑進行皮膚試驗作為測定機體細胞免疫的一種方法。
6.鏈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有溶解紅細胞,殺死白細胞及毒害心臟的作用,主要有「O」和「S」兩種。
對氧敏感鏈球菌溶血素O(Streptolysin O,SLO)為含-SH基的蛋白質,對氧敏感,遇氧時一SH基即被氧化為-SS-基,暫時失去溶血能力。若加入0.5%亞硫酶鈉和半胱氨酸等還原劑,又可恢復溶血能力。溶血素O能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動物試驗又證實對心臟有急性毒害作用,使心臟驟停。抗原性強,感染後2~3周,85%以上病上產生抗「O」抗體,病癒後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可作為新近鏈球菌感染,或可能風濕活動的輔助診斷。
對氧穩定鏈球菌溶血素「S」(Streptolysin S,SLS)是一種小分子的糖肽,無抗原性。對氧穩定,對熱和酸敏感。血平板所見透明溶血是由「S」所引起,能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給動物靜注可迅速致死。注射小鼠腹腔,引起腎小管壞死。
7.致熱外毒素(Pyrogenic extoxin)又稱紅疹毒素(Erythrotoxin)或猩紅熱毒素(Scarletfever toxin),是人類猩紅熱的主要致病物質,為外毒素,使病人產生紅疹。該毒素是蛋白質,對熱穩定,具有抗原性,則產生的毒素能中和該毒素的活性。但可分為A、B、C三種不同抗原性的毒素。無交叉保護作用。該毒素還有內毒素樣的致熱作用,對細胞或組織有損害作用。 1.化膿性炎症由皮膚傷口侵入,引起皮膚及皮下組織化膿性炎症,如癤癰,蜂窩組織炎、丹毒等。沿淋巴管擴張,引起淋巴管炎,淋巴腺炎,敗血症等,經呼吸道侵入,常有急性扁桃腺炎、咽峽炎,並蔓延周圍引起膿腫、中耳炎、乳突炎、氣管炎、肺炎等。不衛生接生,經產道感染,造成「產褥熱」。
2.猩紅熱 由產生致熱外毒素的A族鏈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皮疹和疹退後的明顯脫屑。
3.超敏反應性疾病
風濕熱由A族鏈球菌的多種型別引起,臨床表現以關節炎、以肌炎為主。致病機理認為兩種:一是第Ⅱ型變態反應,鏈球菌細壁多糖抗原和心肌瓣膜,關節組織糖蛋白有共同抗原性,胞壁蛋白抗原和心肌有共同抗原性。二是第Ⅲ型變態反應,可能是M蛋白的免疫復合物沉積於心瓣膜和關節滑液膜上造成。
急性腎小球腎炎 多見於兒童和少年,大多數由A族12型鏈球菌引起。臨床表現為蛋白尿、浮腫和高血壓。也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鏈球菌的某些抗原與腎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機體針對鏈球菌所產生的抗體與腎小球基底膜發生反應,屬第Ⅱ型變態反應。由鏈球菌的M蛋白所產生的相應抗體形成的免疫復物沉積於腎小球基底膜,造成基底膜損傷,屬於第Ⅲ型變態反應。
4.其他疾病
B族鏈球菌又稱無乳鏈球菌(Streptococus agalactiae)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可引起皮膚感染、心內膜炎、產後感染、新生兒敗血症和新生兒腦膜炎。
甲型溶血性(草綠色)鏈球菌 人類口腔和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若心臟瓣膜已有缺陷或損傷,本菌可在損傷部位繁殖,引起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在拔牙或摘除扁桃體時,寄居在口腔、齦縫中的草綠色鏈球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還可引起齲齒。 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Anti-streptolysin O test,ASO test)簡稱抗O試驗。常用於風濕熱的輔助診斷。患者血清中的抗O大多在250單位左右,活動者一般超過400單位。
Dick試驗 猩紅熱病人早期陽性,病後轉陰。

⑶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生化特徵及其原理是什麼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類|生化反應|培養:
1、顏色和染色:
無芽胞,無鞭毛
2、培養特性:
需氧或兼性厭氧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培養營養要求不高。屬內不同菌種可產生金黃色、白色、檸檬色等脂溶性色素並使菌落著色。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黃色 ,於血瓊脂平板上生長後在菌落周圍還可見完全透明溶血環( B 溶血) .
3、生化反應:

①多數能分解葡萄糖、麥芽糖、蔗糖,產酸不產氣。
②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產酸。
③觸酶(過氧化氫酶)陽性,可與鏈球菌相區分。
4、抗原:
⑴葡萄球菌A蛋白(SPA):存在於細胞壁上的表面抗原,可與IgG的Fc段結合,可進行協同凝集,並具有抗吞噬等生物學活性。
⑵莢膜多糖:有利於黏附和抗吞噬。
⑶多糖抗原:具有群特異性,存在於細胞壁。
5、分類:
⑴按DNA相關性分: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⑵按有無凝固酶(血漿凝固酶)分:凝固酶陽性菌、凝固酶陰性菌。
6、抵抗力:
①葡萄球菌對外界抵抗力強。
②對鹼性染料(龍膽紫)較敏感。
③對青黴素、金黴素、紅黴素、慶大黴素高度敏感,對鏈黴素中度敏感,對磺胺、氯黴素敏感性較差。
④易產生耐葯性,尤其對青黴素。

⑷ 表皮葡萄菌有怎樣的生物學性狀

形態染色

球形或稍呈橢圓形,直徑1.0微米左右,排列成葡萄狀。葡萄球菌無鞭毛,不能運動。無芽胞,除少數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莢膜。易被常用的鹼性染料著色,革蘭氏染色為陽性。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細胞吞噬後,以及耐葯的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蘭氏陰性。

表皮葡萄球菌

⑸ 葡萄球菌形態、染色和分類及所致疾病

葡萄球菌為革蘭染色陽性球狀菌,直徑約lμm,呈葡萄狀排列,無鞭毛和莢膜,不形成芽胞。根據其產生色素及生化反應等不同,葡萄球菌屬細菌分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白色)葡萄球菌和腐生(檸檬色)葡萄球菌3個菌種。金葡菌為凝固酶陽性菌,多為致病菌,而表皮及腐生葡萄球菌為凝固酶陰性菌,多為非致病菌或機會**病菌。
葡萄球菌A蛋白(SPA)存在於90%以上的金葡菌細胞壁表面,它與IgG1、IgG2和IgG4分子的Fc段非特異性結合,結合後的IgG的Fab段仍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利用此特性建立的協同凝集試驗用於多種微生物抗原的檢測。
致病物質的種類和所致疾病
1.致病物質的種類
(1)凝固酶:可使加入抗凝劑的人或兔血漿凝固。能否產生凝固酶是鑒定葡萄球菌有無致病性的重要指征。但近年來在人工植入心瓣膜、心臟起搏器和人工關節等患者與早產兒、腫瘤等免疫力低下患者,發現有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CNS)感染,且已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機會**病菌,應予以重視。
(2)葡萄球菌溶素(或稱葡萄球菌溶血素):能破壞多種細胞,故又稱為溶細胞毒素。
(3)殺白細胞素:可損傷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
(4)腸毒素:對熱穩定(100℃煮沸30分鍾),屬於超抗原。直接或間接刺激嘔吐中樞,引起以嘔吐症狀為主的食物中毒。
(5)表皮剝脫毒素:裂解表皮組織的棘狀顆粒層,使表皮與真皮脫離,引起燙傷樣皮膚綜合征。
(6)毒性休克綜合征毒素-1(TSST-1):為外毒素,是一種超抗原。可引起機體發熱,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及休克,增強對內毒素的敏感性,引起多器官系統損害,稱為毒性休克綜合征(TSS)。
2.所致疾病
(1)侵襲性疾病(化膿性炎症):①以形成局部膿腫為主,如皮膚傷口化膿性感染、毛囊炎、癤、癰等;②各種器官的化膿性感染,如氣管炎、肺炎、膿胸、腦膜炎、心內膜炎、骨髓炎及中耳炎等;③全身感染,多由局部感染或器官感染擴散惡化,而引起敗血症及膿毒血症。
(2)毒素性疾病:為外毒素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如腸毒素性食物中毒、燙傷樣皮膚綜合征、毒性休克綜合征等。
現認為腸道菌群失調症後引起的假膜性結腸炎主要由艱難梭菌所致,金葡菌僅為伴隨菌。

⑹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六大生物學特性是什麼

我只知道5個,透明溶血環,致病性強,金黃色色素,血漿凝固酶,分解甘露醇

⑺ 葡萄球菌有哪些特徵

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種急性或慢性傳染病,在臨床上常表現多種類型,如關節炎、腱鞘炎、腳墊腫、臍炎和葡萄球菌性敗血症等,給養禽業造成較大的損失。病原 典型的葡萄球菌為圓形或卵圓形,常單個、成對或葡萄狀排列,革蘭氏染色陽性,無鞭毛,無莢膜,不產生芽胞,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健康禽類的皮膚、羽毛、眼瞼、粘膜、腸道等都有葡萄球菌存在,同時該菌還是家禽孵化、飼養、加工環境中的常在微生物。 代表種有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黃色)、白色葡萄球菌(S.albus)(白色)、檸檬色葡萄球菌(S.citreus)(橙色)。S.aureus是各種膿瘍(abscess)的病原菌,S.albus和S.citreus在人的健康體表上為半腐物營養型。由於在普通肉汁培養基中能很好地發育,所以培養比較簡單,但剛從動物體上分離的,對各種氨基酸和生長因子的要求較高,特別是對煙酸、硫胺素的要求更為明顯。在自然界已發現許多介於S.aureus與S.albus中間型的種類。葡萄球菌是柯赫(R.Koch.1878年)、巴斯德(L.Pasteur,1880年)和奧格斯頓(A.Og-ston,1881年)從濃液中發現的,但通過純培養並進行詳細研究的是F.J.
Rosenbach(1884年)。在生理學上顯有許多與大腸桿菌——產氣桿菌群(coli-aerog-enes group)、乳酸菌共同的性質,但其毒性非常強,移植於動物血管中可引起動物體各處發生膿瘍,而表現出嚴重的症狀以至死亡。然而與人皮膚膿瘍類似的種類不易在動物體上發生,只有極少數的可在類人猿和兔發生類似的症狀。因乳製品和肉類的腐敗而出現的中毒,認為多由此類細菌引起,原因是葡萄球菌在增殖過程中可產生腸毒素(enterotoxin)。這種毒素的生物活性在於能刺激嘔吐中樞產生催吐作用。該細菌是抗菌物質中毒和一般營養不良時成為次級的微生物區系的主要細菌。

⑻ 葡萄球菌的生物學性狀

葡萄球菌抗原構造復雜,已發現的在30種以上,其化學組成及生物學活性了解的僅少數幾種。
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存在於菌細胞壁的一種表面蛋白,位於菌體表面,與胞壁的粘肽相結合。它與人及多種哺乳動物血清中的lgG的Fc 段結合,因而可用含SPA的葡萄球菌作為載體,結合特異性抗體,進行協同凝集試驗。A蛋白有抗吞噬作用,還有激活補體替代途等活性。SPA是一種單鏈多肽,與細胞壁肽聚糖呈共價結合,是完全抗原,具屬特異性。所有來自人類的菌株均有此抗原,動物源株則少見。
2.多糖抗原具有群特異性,存在於細胞壁,藉此可以分群,A群多糖抗原體化學組成為磷壁酸中的N-乙醯葡胺核糖醇殘基。B群化學組成是磷壁酸中的N-乙醯區糖胺甘油殘基。
3.莢膜抗原幾乎所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的表面有莢膜多糖抗原的存在。表皮葡萄球菌僅個別是菌株有此抗原。

⑼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物特性(詳細)

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 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隸屬於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可引起多種嚴重感染。有「嗜肉菌"的別稱。
生物學特性
典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為球型,直徑0.8μm左右,顯微鏡下排列成葡萄串狀。金黃色葡萄球菌無芽胞、鞭毛,大多數無莢膜,革蘭氏染色陽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需氧或兼性厭氧,最適生長溫度37°C,最適生長pH 7.4。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澤、圓形凸起,直徑1~2mm。血平板菌落周圍形成透明的溶血環。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鹽性,可在10~15%NaCl肉湯中生長。可分解葡萄糖、麥芽糖、乳糖、蔗糖,產酸不產氣。甲基紅反應陽性,VP反應弱陽性。許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還原硝酸鹽,液化明膠。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磺胺類葯物敏感性低,但對青黴素、紅黴素等高度敏感。
流行病學
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空氣、水、灰塵及人和動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機會很多。近年來,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僅次於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是個世界性衛生難題,在美國由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則更多,佔到45%,我國每年發生的此類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學一般有如下特點:季節分布,多見於春夏季;中毒食品種類多,如奶、肉、蛋、魚及其製品。此外,剩飯、油煎蛋、糯米糕及涼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報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帶菌率83%,所以人畜化膿性感染部位,常成為污染源。
一般說,金黃色葡萄球菌可通過以下途徑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員、炊事員或銷售人員帶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帶菌,或在加工過程中受到了污染,產生了腸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製品包裝不密封,運輸過程中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膿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膿時,對肉體其他部位的污染。
致病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化膿感染中最常見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膿感染,也可引起肺炎、偽膜性腸炎、心包炎等,甚至敗血症、膿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強弱主要取決於其產生的毒素和侵襲性酶:
a.溶血毒素:外毒素,分α、β、γ、δ四種,能損傷血小板,破壞溶酶體,引起肌體局部缺血和壞死;
b.殺白細胞素:可破壞人的白細胞和巨噬細胞;
c.血漿凝固酶:當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人體時,該酶使血液或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沉積於菌體表面或凝固,阻礙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葡萄球菌形成的感染易局部化與此酶有關;
d.脫氧核糖核酸酶: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脫氧核糖核酸酶能耐受高溫,可用來作為依據鑒定金黃色葡萄球菌;
e.腸毒素:金黃色葡萄球菌能產生數種引起急性胃腸炎的蛋白質性腸毒素,分為A、B、C1、C2、C3、D、E及F八種血清型。腸毒素可耐受100°C煮沸30分鍾而不被破壞。它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狀是嘔吐和腹瀉。此外,金黃色葡萄球菌還產生溶表皮素、明膠酶、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驗
①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驗
樣品處理:無菌取25g或25mL食品樣品,放入225mL滅菌生理鹽水中均質,製成10-1稀釋液。
增菌培養:將10-1稀釋液接入7.5%NaCl肉湯或胰蛋白腖肉湯中,37°C培養24小時。
分離培養:將上述稀釋液或培養液分別劃線血平板和Baird-Parker平板,置37°C培養24~48小時。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呈金黃或白色菌落,大而凸起,表面光滑,周圍有溶血圈。在Baird-Parker平板上菌落為圓形,直徑2~3mm,顏色灰或黑色,周圍有一渾濁帶。
染色觀察:從平板上挑取可疑性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革蘭氏陽性,顯微鏡下呈葡萄狀排列無芽胞、莢膜,直徑0.5~1μm。
血漿凝固酶試驗:吸取0.5mL兔血漿與0.5mL金黃色葡萄球菌肉浸液肉湯24小時培養物充分混勻,置36±1°C培養,每隔半小時觀察一次,連續觀察6小時,出現凝固,即將小試管傾斜或倒置時,內容物不流動,判為陽性。同時做陰陽性對照。
url]耐熱核酸酶試驗:將24小時肉湯培養物沸水浴處理15min,用接種環劃線刺種於甲苯胺蘭-DNA平板,36±1°C培養24小時,在刺種線周圍出現淡粉色者為陽性。本試驗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陽性。
②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檢測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的檢測主要有動物試驗、血清學試驗、免疫熒光試驗及酶聯免疫吸附等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控制
① 防止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
防止帶菌人群對各種食物的污染:定期對生產加工人員進行健康檢查,患局部化膿性感染(如疥瘡、手指化膿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竇炎、化膿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人員要暫時停止其工作或調換崗位。
對肉製品加工廠,患局部化膿感染的禽、畜屍體應除去病變部位,經高溫或其他適當方式處理後進行加工生產。
② 防止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的生成
應在低溫和通風良好的條件下貯藏食物,以防腸毒素形成;在氣溫高的春夏季,食物置冷藏或通風陰涼地方也不應超過6小時,並且食用前要徹底加熱。
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可選用:紅黴素、新型青黴素、慶大黴素、萬古黴素或先鋒黴素Ⅵ治療。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
本病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多因原發疾病長期用抗生素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所致,抗生素敏感菌株受到抑制,耐葯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株趁機繁殖。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侵襲性細菌,能產生毒素,對腸道破壞性大,所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起病急,中毒症狀嚴重,主要表現為嘔吐、發熱、腹瀉。嘔吐常在發熱前出現,發熱很高。輕症大便次數稍多,為黃綠色糊狀便;重症大便次數頻數,每日可達數十次,大便呈暗綠色水樣便,外觀像海水,所以叫海水樣便。粘液多,有腥臭味,有時可排出片狀偽膜,將偽膜放入生理水,脫落的腸粘膜即漂在水面上,對診斷幫助很大。體液損失多,患兒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嚴重,可發生休克。挑選大便粘液部分塗片,在顯微鏡下檢查可見大量膿細胞,如經革蘭氏染色,顯微鏡檢查可見成堆的大量革蘭氏陽性球菌。大便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即可明確診斷。

⑽ 葡萄球菌是什麼

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革蘭氏染色呈陽性的球菌,無鞭毛和芽孢,一般不形成莢膜,直徑0.4~1.2微米,常呈葡萄串狀排列,在膿汁或液體培養基中有些呈雙球狀或短鏈狀排列。葡萄球菌需氧或兼性厭氧,在含10%~15%氯化鈉的培養基中也能生長。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形成不透明的、邊緣整齊的、光滑濕潤的圓形菌落,能產生脂溶性色素,使菌落呈金黃色或土黃色。在血液瓊脂上,有的菌株形成β型溶血。

閱讀全文

與葡萄球菌主要生物學性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