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有哪些
一、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表現為:
①以不安全的方式、速度操作,如車輛超速行駛等。
②使用不安全的工具操作,如在易燃易爆場所使用鐵器敲擊。
③在不安全的位置操作,如在起重機臂下或無防護在高處作業等。
④在不安全的狀態下操作,如在機械轉動時清掃、修理、檢查等。
⑤進行不安全的配置、混合或接觸,如將兩種可能發生爆炸反應的化學品混存等。
⑥不使用或不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如穿工作服沒做到「三緊」、操作鑽床時帶手套等。
⑦擅自拆除安全裝置或設施。
⑧誤操作,如開錯開關或閥門等。
二、物的不安全狀態又可分為機具、材料和環境兩個方面。其主要表現如下。
(1)機具、材料方面:
①機具本身存在缺陷,如強度不夠、車輛剎車不靈、「帶病」運轉等。
②機械設備無必要的防護裝置、設施,或者雖然有但不符合安全要求。
③工件、材料、物品放置不當及物流方面的缺陷,如車間內外原材料運輸線路混亂等。
④作業方法導致的物的不安全狀態,如垂直、交叉作業等。
⑤無必要的防護器具及個人防護用品,或者雖然有但不符合合要求。
⑥使用、生產具有燃爆性、毒性、放射性及腐蝕性的材料、物料,且無防護。
(2)環境方面:
①室外不良氣候,如高溫、低溫、風、雨、雪等造成的不安全狀態。
②作業場所存在的各種職業危害因素及時間、空間方面的不安全狀態,如照明不良、溫、濕度不當、作業空間狹窄雜亂等。
(1)安全生物的不安全狀態有哪些擴展閱讀不安全行為是人表現出來的,與人的心理特徵相違背的,非正常行為。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違反勞動紀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險性的做法,也是「三違」的部分內容。
不安全狀態,指的是在某個事件里或地方里自身忽然會感到不安,感覺似乎有危險逼近,從而進入的狀態。
心理表現:不安全狀態其實是一種心理表現,大多數人比較傾向於第六感覺——直覺,從而就有了這種狀態。
『貳』 物的不安全狀態有哪些
1、機具本身存在缺陷,如強度不夠、帶病運轉等。
2、機械設備無必要的防護裝置、設施,或有不符合安全的要求。
3、工件、材料、物品放置不當及物流方面的缺陷。導致物的不安全狀態。
4、作業方法導致物的不安全狀態,如垂直、交叉作業等。
5、使用、生產具有燃爆性、毒性、放射性及腐蝕性的材料、物料,且無防護。
6、室外不良氣候,如高溫、低溫、風、雨、雪等造成物的不安全狀態。
物的能量釋放引起事故的狀態,稱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物具有不同形式、性質的能量,有出現能量意外釋放,引發事故的可能性。在生產過程中,物的不安全狀態極易出現。所有物的不安全狀態,都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誤有關。通常在物的不安全狀態背後,隱藏著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失誤。物的不安全狀態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質和人的決策水平。
『叄』 安全教育考試:人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物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人的不安全行為一般有以下五種表現形式:
(1)在沒有排除故障的情況下操作,沒有做好防護或提出警告;
(2)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
(3)使用不安全的設備或不安全地使用設備;
(4)處於不安全的位置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勢;
(5)工作在運行中或有危險的設備上。
物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一般有以下八種表現形式:
(1)設備和裝置的結構不良,強度不夠,零部件磨損和老化;
(2)工作環境面積偏小或工作場所有其他缺陷;
(3)物質的堆放和整理不當;
(4)外部的、自然的不安全狀態,危險物與有害物的存在;
(5)安全防護裝置失靈;
(6)勞動保護用具和服裝缺乏或有缺陷;
(7)作業方法不安全;
(8)工作環境,如照明、溫度、雜訊、振動、顏色和通風等條件不良。
『肆』 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有哪些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的主要原因有:技術原因;教育原因;身體和態度原因;管理原因。針對這些原因,可以採取三種防止對策,即工程技術(Engineering)對策,教育(Ecation)對策和法制(Enforcement)對策。即所謂的3E原則。
1、如消防;人為的不安全行為(如放火等);
2、如構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多種多樣,但按照事故的4m構成要素,主要歸納為:人的錯誤推測與錯誤行為(統稱為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危險的環境及較差的管理。在各種安全事故的原因構成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將近佔到95%左右。實踐證明,當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在一定時空發生交叉時,就是安全事故的觸發點。
3、人的不安全行為及管理上的缺陷稱事故隱患,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違反勞動紀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險性的做法。
『伍』 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是指
人的不安全行為,是指人所表現出來的影響安全的人為因素,是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違反勞動紀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且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員、設備的損傷及事故發生的行為。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的主要原因有:技術原因、教育原因、身體和態度原因、管理原因等。
物的不安全狀態:人機系統把生產過程中並發揮一定作用的機械、物料、生產對象以及其他生產要素統稱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質的能量,有出現能量意外釋放,引發事故的可能性。由於物的能量可能釋放引起事故的狀態,稱為物的不安全狀態。這是從能量與人的傷害間的聯系所給以的定義。
如果從發生事故的角度,也可把物的不安全狀態看作為,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狀態。在生產過程中,物的不安全狀態極易出現。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狀態,都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誤有關。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狀態背後,隱藏著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失誤。物的不安全狀態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質和人的決策水平。
物的不安全狀態的運動軌跡,一旦與人的不安全行為的運動軌跡交叉,就是發生事故的時間與空間。所以,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發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因此,正確判斷物的具體不安全狀態,控制其發展,對預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現實意義。針對生產中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形成與發展,在進行施工設計、工藝安排、施工組織與具體操作時,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狀態消除在生產活動進行之前,或引發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消除生產活動中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生產活動所必須的,又是「預防為主"方針落實的需要,同時,也體現了生產組織者的素質狀況和工作才能。
『陸』 施工現場物的不安全狀態是什麼
用具存在缺陷;個人英雄主義占據。綜上所述;沒有佩戴安全用具等、管理缺陷。
2、控制了其行為;由於過度勞累而忽視了不安全行為;酒後上崗,主要有操作人員不遵章守法,對規章制度視而不見,使得操作人員無章可循等不利於安全管理的缺陷存在;環境存在缺陷等不利於安全生產的不安全狀態。
3,主要有建築施工企業本身的安全管理混亂、物的不安全狀態1、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有設備本身存在有缺陷,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生產特點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施工方案
『柒』 施工現場物的不安全狀態是( ).
用具存在缺陷;個人英雄主義占據。綜上所述;沒有佩戴安全用具等、管理缺陷。
2、控制了其行為;由於過度勞累而忽視了不安全行為;酒後上崗,主要有操作人員不遵章守法,對規章制度視而不見,使得操作人員無章可循等不利於安全管理的缺陷存在;環境存在缺陷等不利於安全生產的不安全狀態。
3,主要有建築施工本身的安全管理混亂、物的不安全狀態1、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有設備本身存在有缺陷,應根據自身的生產特點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