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戰死了多少人

生物戰死了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2-07-31 12:49:19

㈠ 生化武器有多恐怖

生化武器,以前叫做細菌武器,是以釋放細菌、病毒及各種毒素等使人及其他動植物致病或致死的物質材料製造的武器,由於其具有慘無人道的大規模殺傷性特點,被國際社會列為違禁武器。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
生物武器是生物戰劑及其施放裝置的總稱。生物戰劑是構成生物武器具有致命殺傷力的決定因素,這種致命的生物戰劑一旦進入人體或其他動植物體內,能大量繁殖,破壞機體功能使其致病死亡,並大面積的毀壞農作物和植被。首次使用於一戰,在日軍侵華和美國干涉朝鮮半島的戰爭時均被使用。
化學武器的使用途徑多、持續時間長,有麻痹神經的神經性毒劑,引起皮膚糜爛緩慢痛苦死去的糜爛性毒劑,損害呼吸器官
引起中毒性肺氣而窒息的窒息性毒劑,破壞人體細胞組織引起急性缺氧的毒劑,刺激眼睛及上呼吸道的刺激性毒劑,使人暫時喪失思維和運動機能的失能性毒劑,還有釋放傳播瘟疫的天花病毒,能收縮麻痹肌肉致人死亡的肉毒桿菌病毒,能使感染者一周內死亡的埃博拉病毒,還有能進入人體不斷繁殖產生致命毒素的炭疽菌。

㈡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生物武器至少導致多少人死亡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http://www.investchina.org.cn/chinese/zhuanti/xxsb/890070.htm

麻煩採納,謝謝!

㈢ 歷史上是否真的發生過類似生化危機的事件

有。

20世紀初到二戰結束,研製和使用的生物戰劑主要是細菌,20世紀初稱為「細菌武器」。開始時的戰劑僅限於少數幾種細菌,如炭疽桿菌、馬鼻疽桿菌和鼠疫桿菌等。生產規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員潛入敵方,用裝在小瓶中的細菌培養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飼料。

從30年代開始,研製生物武器的國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國、美國、英國等。生物戰劑種類增多,生產規模擴大,施放方式改為用飛機施放帶菌媒介物,包括帶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擊范圍擴大。

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就是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建立的生物武器研製機構之一,日軍使用細菌武器殺害了大量中國軍民。德國主要研究鼠疫桿菌、霍亂弧菌、落基山斑疹傷寒立克次體和黃熱病毒等戰劑和細菌懸氣機噴灑裝置。

美國於1941年成立生物戰委員會,進行空氣生物學實驗研究。英國於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納德島上用小型航彈和炮彈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過肉毒毒素的大規模生產方法,並用飛機進行過噴灑試驗,以測試其致病作用。

70年代末,生物武器進一步發展,出現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戰劑種類增多,包括細菌、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真菌和毒素。劑型除液體外,還有凍乾的粉劑。施放方式以產生氣溶膠為主。除用飛機拋灑、投彈以外,還可用火箭、導彈發射生物彈頭。

殺傷范圍擴大到數百至數千平方千米。美國的生物武器研製水平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

80年代以後,系統研製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學和武器製造技術有了一定發展之後才開始的。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學方法可以大量製取生物戰劑,使用方式也由簡單的人工撒布逐步發展為利用遠距離投射工具進行規模撒布。

隨著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利用遺傳工程、脫氧核糖核酸(DNA)重組或其他分子生物學技術調控、構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發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備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


(3)生物戰死了多少人擴展閱讀:

一直以來,不少人認為生化作戰是在近代才出現的,其實早在2000年前,細菌、病毒等生化武器已經現身戰場了,其造成的後果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匈奴為了對抗漢朝,竟然使用生化武器。

最早的一次生化戰爭發生在漢武帝時期,距今已超過2000年。西漢初年,漢朝經常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入侵,那時漢朝立國不久,國力較弱,無力抵禦匈奴的入侵。

到漢武帝時期,漢朝的國力逐漸強大起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開始指揮軍隊反擊匈奴。在衛青、霍去病、李廣這些猛將面前,匈奴被打得潰不成軍,無力和漢朝軍隊正面對抗,於是匈奴想出了歪主意。

在漢武帝時代漢匈戰爭後期,匈奴人開始把一些病死的牛羊埋在漢軍行進的道路或飲用的水源里。雖然那時匈奴人還不知道什麼是細菌、病毒,但已經知道人接觸到這些病死的牛羊後,也會得病,進而死亡。

在強大的漢軍面前,匈奴人的生化武器未能挽救他們失敗的命運,但他們卻的做法,卻無疑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將當時醫術完全無法控制的疫病放了出來。

無法控制的疫病大流行。

漢朝名將霍去病,遠征匈奴回來後,年僅24歲就因病去世,他的病因始終是一個迷。不過從目前的資料推測,霍去病極有可能因染上了匈奴人散播的病毒而死。

漢武帝後期,漢朝境內已經發生數起大的病疫,當時就有人提出,這是因為匈奴人當初故意四處拋棄病死的牛羊造成的,並把因此而染上的疾病稱為「傷寒」。

染上傷寒的人,高燒不退,氣喘吁吁,很快就會氣絕而死,這種病發病很快,死亡率極高。中醫里把很多病都歸於傷寒,但本文所說造成大流行的傷寒,根據目前的推斷應是鼠疫或流行性出血熱。

由於當時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從漢武帝後期到晉朝的三百年間(約公元1世紀-4世紀),這種疫病呈10到20年的周期反復發作,綿延不斷,造成大量民眾死亡。

東漢後期,疫病更是頻繁發作。在漢靈帝時期的公元171年至公元185年的15年間,爆發5次大的瘟疫。張角以為人治病為名,廣收信徒,在公元184年發起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後的近百年間,瘟疫依然時常發作,再加上天下大亂,戰爭不斷,當時中國的人口,從西漢全盛時期的五千萬人銳減至一千多萬,多達四分之三的民眾在瘟疫和戰爭的雙重摧殘下離世。

匈奴人自作自受

匈奴本身是這場疫病的始作俑者,但匈奴人也沒有對付疫病的有效辦法,匈奴人後來也染上了疫病,導致人口銳減。

匈奴在漢朝的北方站不住腳,開始往中亞西遷,又把病毒帶到了中亞。在公元3世紀前後,中亞爆發大瘟疫,公元5世紀又在羅馬流行,到公元10世紀已然遍布整個歐洲。

㈣ 生物戰的生物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正式使用生物武器。1915年,德國間諜把在美國港口等待裝運到協約國去的牛馬,接種了鼻疽和炭疽桿菌;1917年,他們又在美索不達米亞,使協約國購買的4500匹騾子感染了鼻疽。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還用飛機在羅馬尼亞上空投擲污染致病菌食品,企圖傷害城市居民。 1932~1933年,侵佔中國東北的日本軍隊建立了細菌戰實驗室和大規模生產生物武器的工廠,1936年,在哈爾濱擴建為細菌武器研製機構(即731部隊),大規模研製生產細菌武器。
1940~1944年,日軍多次在中國浙江的寧波、湖南的常德等11個縣市,用飛機投撒污染鼠疫桿菌的跳蚤,造成當地鼠疫流行,先後有1000多人發病死亡;1940年,僅寧波一地就發病99人,死亡98人。
美軍及某些歐洲國家也曾研製過生物武器。美軍在侵朝戰爭中,僅從1952年1月28日到3月31日,對朝鮮北部和中國東北地區使用細菌武器即達數百次之多。主要使用飛機投擲死鼠、跳蚤、蚊子、蒼蠅、小動物及其他雜物,散布鼠疫桿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傷寒桿菌等,引起了朝鮮居民鼠疫、霍亂病的發生。 1952年,國際科學委員會經過調查,用8種文字將美軍這一罪行寫成《調查在朝鮮和中國的細菌戰事實國際科學委員會報告及附件》,並公布於全世界。
中國人民和政府一貫反對生物戰。1984年11月15日,中國政府加入1971年12月16日聯合國大會制定和通過的《禁止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發展、生產及儲存以及銷毀這類武器的公約》(簡稱《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並再次聲明: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基本精神符合中國的一貫立場,中國是生物(細菌) 武器的受害國之一,中國從未、將來也不會生產和擁有這類武器。

㈤ 史上10大最可怕的生化武器

1.嵌合病毒

瘟疫、天花和炭疽——這些最致命的病毒其實跟您沒仇。它們的致病特徵只不過是自身演化的副產品。但如果科學家們用基因技術對它們的缺陷進行彌補呢?當我們把人類發動戰爭的慾望加進它們的自然結構中,會產生多麼恐怖的局面?不幸的是,這種病毒改良實驗不僅僅存在於科幻小說中,而是正在發生。

在希臘和羅馬的神話中,有種由獅子、羊和蛇組成的怪物,名叫奇美拉。藝術家在中世紀末期總是用這種生物來象徵惡魔的復雜天性。當今基因科學中,嵌合生物是由不同種群的基因組合成的。目前我們對基因學的研究製造出的主要是良性生物。比如普通感冒病毒和小兒麻痹病毒的嵌合體,可能有利於治癒腦癌。

但是只要戰爭還存在,基因科學的濫用就不可避免。基因學家已經發現通過改變基因結構,可以增加天花、炭疽等生化武器的破壞性。通過基因結合,科學家可以創造一種使兩種疾病同時爆發的病毒。在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的嵌合計劃研究了將天花和埃博拉病毒合二為一的可行性。

俄羅斯醫學科學院院士卡雷辛柯夫指出,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種生化武器,極可能是從實驗室製造出來的,由於非典型肺炎病毒是麻疹病毒與流行腮腺炎兩種病毒的混合種,這種混合病毒只有在實驗室條件下才可能做得出來,在天然環境中根本不可能產生,所以他認定非典型肺炎是從實驗室製造出來的一種生化武器。

其他潛在的可怕組合包括需要特定引發物的病毒。某些隱形病毒將保持休眠狀態很長時間,直到被某種預先設計好的刺激激活。另一些組合式生化武器需要兩種成分才能起效。試想有這樣一種肉毒桿菌,在與解毒葯物結合後會變得更致命,那該多麼可怕。這種生化武器不僅會帶來高死亡率,還會損害公眾對衛生體系和政府的信任。

2.尼帕病毒

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也在不斷演變。新型病毒不斷出現,人類和動物的接觸有時會令威脅生命的疾病沖上食物鏈的頂端。隨著人口不斷膨脹,新疾病的出現不可避免。

尼帕病毒就是其中之一,直到1999年它才引起世界衛生機構的注意。那次疾病大流行發生在馬來西亞的尼帕地區,265人感染,105人死亡。90%的感染者以養豬為生,衛生工作者認為病毒在果蝠身上自然存在。具體傳播途徑目前還不清楚,但專家們認為病毒可能是通過皮膚或體液接觸而傳播的。目前還沒有人對人的傳染報告。

病症一般持續6至10天,包括像感冒似地溫和症狀,好比發燒、肌肉痛,也包括腦炎。在一些嚴重病例中,病人會昏睡不醒,神志不清,抽搐,並最終昏迷。尼帕病毒的死亡率為50%, 目前沒有標準的治療技術和疫苗。

尼帕病毒,和眾多新出現的病原體一樣,被歸類為C類生化武器。盡管沒有已知國家在研製此類生化武器,但潛在的廣泛傳播性和50%的死亡率仍有可能使它成為生化武器。

3.牛瘟

13世紀成吉思汗侵略歐洲時,他無意中發動了一場可怕的生物戰。他用來運送供給的灰色草原牛染上了致命的牛瘟。

牛瘟是由一種近似麻疹的病毒引起,它影響牛和其他諸如鵝、野牛、長頸鹿之類的反芻動物。牛瘟具有傳染性,會引起發燒、食慾減退、痢疾及黏膜炎症。這種症狀一般持續6到10天,那時動物們通常已經脫水。

從古至今,感染牛瘟的動物被人類帶到世界各個角落,經常引起數百萬牛、其他家畜和野生動物的死亡。有時,在非洲的牛瘟大爆發極其嚴重,獅子不得不轉而吃人。多虧了現有的檢疫和免疫系統,牛瘟已經在世界大多數地區得到控制。

當年成吉思汗用牛瘟當生化武器只是誤打誤撞,但現代許多國家卻不那麼無辜。加拿大和美國已經利用牛瘟研製出反家禽生化武器。

空中播散的稻瘟病,將對產稻區造成災難性打擊。

4. 稻瘟病

許多病毒、細菌和毒素對人類有明顯威脅,但也有很多病菌喜歡另一種獵物:糧食作物。無論您是在抵禦外敵,還是圍攻城池,切斷敵人的食品供給都是行之有效的戰略。沒有食物,人們會虛弱、恐慌、暴亂甚至死亡。

有些國家,特別是美國和俄羅斯,已經在大力研究以食品作物為目標的疾病,甚至昆蟲。現代農業重視大規模生產單一作物的現狀,使蟲害和飢荒變得更容易。

作為生化武器之一,稻瘟病是一種由稻瘟病真菌引起的作物疾病。感染的植株葉子上很快就會布滿由數以千計的真菌孢子,出現灰色病變。這些孢子迅速繁殖,並在植株間傳播,傷害作物並減少產量。盡管培養具有抗性的植物是個好方法,但卻很難抵禦稻瘟病,因為您培育的抗病作物可以對抗一種真菌,卻不能對抗219種。

稻瘟病並不能像天花或肉毒桿菌那樣殺人。但它可以引起貧窮國家的嚴重飢荒以及經濟困難,和其他重大問題。

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在研製稻瘟病生化武器。

肉毒桿菌十分常見,也許就在您的櫥櫃里。5.肉毒菌毒素

請先深吸一口氣。如果您剛吸入的空氣中含有肉毒菌毒素,您也根本無法確定。在武器化的空氣傳播病菌中,這種致命細菌是完全無色無味的。但12到36小時之後肉毒桿菌的第一徵兆開始顯現:視力模糊、嘔吐和吞咽困難。這時,您唯一的希望就是肉毒抗毒素——並且要趕在您的症狀惡化之前使用。如果不治療,您有可能會肌肉麻痹,它將使您肌肉無力,最終導致破壞呼吸系統停止工作。

肉毒桿菌可以在24到72小時間致人死亡。因此,這種可怕的毒素在6大A類生化武器中佔有一席之地。 如果及時用呼吸器幫助您的肺部進行呼吸,肉毒桿菌的致死率可以由70%降至6%,但病人的康復仍需要很長時間。這是因為毒素聚集在神經末梢與肌肉交會的地方,可以有效切斷腦部發出的信號。想要從肉毒桿菌病中完全康復,病人必須長出新的神經末梢——這一過程就要耗時數月。現存的疫苗經常因有效性和副作用受到質疑,因此沒有廣泛使用。

因其威力、可用性和難治癒性,肉毒桿菌早已成為一些國家生化武器開發實驗的寵兒。幸運的是,想有效使用這種肉毒桿菌仍面臨很大挑戰。1990年,日本異教團體奧姆真理教針對幾個政治目標釋放了肉毒桿菌毒氣,但卻沒有出現他們所期待的大面積死亡。當他們在1995年改用沙林毒氣襲擊時,殺死了12個人,並使數千人受傷。

醫用肉毒桿菌 雖然肉毒桿菌的死亡率高達70%,但它並不是一無是處。使用小劑量的提純肉毒桿菌,醫生可以利用其麻痹性來治療神經疾病、進行美容修護,甚至是撫平皺紋。您或許更熟悉它的商品名:Botox(肉毒桿菌素)。

6. 兔熱病

盡管兔熱病只有5%的死亡率,但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卻是世界上最易感染的細菌。1941年,蘇聯出現了一萬例病例。次年,德國圍攻斯大林格勒,發病人數徒增至十萬。大多數的病例發生在德方。前蘇聯生化武器研究員肯埃爾別克聲稱,這起傳染病事件並非偶然,而是生化戰爭的產物。在1992年叛逃至美國前,埃爾別克計劃參與了前蘇聯的抗疫苗兔熱病研發工作。

弗朗西斯氏兔熱菌存在於不少於50種的生物中,尤其在嚙齒目動物,如家兔和野兔中廣為存在。人類感染此類疾病多是和帶病動物直接接觸或被帶病昆蟲所咬,而那些動物或昆蟲則是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或吸入懸浮微粒狀的病菌。

兔熱病的症狀出現在3到5天內,並因受感染的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病人可能會出現的症狀有發燒、寒戰、頭痛、腹瀉、肌肉疼痛、關節痛、乾咳和逐漸衰弱。類似肺炎的症狀也會出現。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出現呼吸衰竭、休克和死亡。兔熱症一般持續時間不超過兩周,但在此期間,受感染者會卧床不起。

兔熱症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且可以通過抗生素治癒或注射疫苗來防治。然而當在動物和人之間傳播,或利用噴霧劑形式散播時,這種疾病很容易迅速擴散。雖然死亡率低,它易傳播的特點仍然使兔熱菌成為A類生化武器。在氣溶劑中,它有很強的生命力。因此,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前蘇聯在二戰末期都致力於開發兔熱症生化武器。

7.鼠疫

14世紀發生在歐洲的黑死病奪走了當時近一半人口的生命,這場浩劫至今仍令世人心有餘悸。今天,一些研究者認為盡管世界上第一次瘟疫大流行是由出血熱病引起的,但瘟疫這個詞卻總和A類生化武器中的另一名重要成員糾纏不清,那就是鼠疫菌。

鼠疫有兩種主要形式:株鼠疫和肺鼠疫。株鼠疫主要通過受感染的跳蚤來傳播,但也可以通過患者的體液接觸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這種鼠疫會導致腹股溝、腋下和頸部周圍的淋巴結腫大,並伴有發燒、寒戰、頭疼及疲勞等症狀。病症在2到3天內發作並持續1到6天。如果不在受感染的頭24小時內施救,70%的感染者將死亡。肺鼠疫比較少出現,通常由咳嗽、打噴嚏及面對面接觸的空氣傳播。它的發病症狀有高燒、咳嗽、體液帶血及呼吸困難。

鼠疫感染者——不論生死——都是這種生化武器的有效傳播工具。1940年日本向中國空投了帶病的跳蚤,引發了鼠疫大爆發。今天,科學家們預測鼠疫病菌將被製成噴霧器,用以引發肺鼠疫大流行。盡管如此,以害蟲為載體的傳統攻擊方式仍有可能出現。

盡管一些國家已將鼠疫開發成生化武器,然而由於這種疾病仍會自然發生,病毒的副本可以輕松取得。在恰當有效的治療下,鼠疫的死亡率可以降至5%。但目前尚無鼠疫疫苗。

8. 埃博拉出血熱

另一種記錄在案的殺手就是埃博拉病毒,也就是十幾種病毒性出血熱症中的一種。上世紀70年代埃博拉病毒在扎伊爾和蘇丹傳播,導致數百人死亡,也由此開始屢屢見諸報端。之後的幾十年間,埃博拉病毒在整個非洲爆發,即便在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也頗具危險性。從它最初被發現開始,這種病毒在歐洲、非洲和美國的醫院與實驗室至少爆發了7次。

這種病毒在剛果的埃博拉地區首次發現,並因此得名埃博拉病毒。科學家懷疑埃博拉病毒寄居在非洲當地的某種動物身上,但真正的源頭至今尚未查清。我們只是在病毒成功感染人類或靈長類動物後,才和它正式接觸。

一旦找到宿主,埃博拉病毒會通過血液或其他身體代謝物的直接接觸進行傳播。在非洲,這種病毒在醫院和診所里大范圍傳播。受感染的個體通常會經歷2至21天的發病期。典型的症狀有:頭痛、肌肉酸痛、咽喉痛和虛弱,並伴有腹瀉和嘔吐。一些病人也會遭受內出血或外出血。60%到90%的感染者在7到16天內死亡。

醫生們還不知道有些病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康復的原因,他們更不知道如何治癒埃博拉病毒。我們之前曾提到,目前沒有預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事實上,目前只有一種出血熱有疫苗,那就是黃熱病疫苗。

當眾多醫學專家設法治療並防止埃博拉爆發時,前蘇聯的一群科學家卻將這種病毒製成了武器。一開始,他們在實驗室培育埃博拉病毒時遇到困難,而在培育馬爾堡出血熱上取得成功。盡管如此,20世紀90年代,他們解決了難題。盡管這種病毒通常只能通過直接接觸身體代謝物傳播,但研究人員發現在實驗室條件下,埃博拉病毒可在空氣中傳播。埃博拉病毒作為噴霧武器的可能性,使它及一系列出血熱症病毒成為A類生化武器目錄中的永久成員。

盡管出現只有幾十年,埃博拉已經成為恐慌和死亡的代名詞。

9. 炭疽病

2001年秋天,含有奇怪白色粉末的信屢屢寄到美國參議院辦公室和各大媒體。當信封中含有炭疽桿菌孢子的消息傳開後,恐慌接踵而來。炭疽信襲擊事件導致22人感染,5人死亡。時隔七年,美國FBI終於將目標鎖定在政府炭疽病科學家布魯斯?伊萬身上,他在結案前自殺身亡。

由於炭疽病具有高致命性和環境穩定性的特點,也被定為A類生化武器。這種細菌在土壤中生存。食草動物通常會在刨找食物時接觸到它們的孢子。人類往往因接觸、吸入、注射炭疽孢子而感染。

大多數炭疽病菌都是皮膚侵入性的,也就是由皮膚接觸孢子進行傳播。但最致命的炭疽是吸入性炭疽,孢子進入肺部並由免疫細胞帶到淋巴結。在這里,孢子不斷繁殖,並釋放毒素,引發一系列症狀如:發熱、呼吸困難、疲勞、肌肉疼痛、淋巴結腫大、惡心、嘔吐、腹瀉和黑色潰瘍。吸入性炭疽是三種炭疽中死亡率最高的(可達100%,在葯物治療下也有75%)。不幸的是,2001年炭疽信事件中的5位患者感染的正是這種病菌。

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會感染這種病菌,也不能在人和人之間傳播。通常只有醫療工作者、獸醫和軍人會接種疫苗。如果有人蓄意散播這種疾病,那我們大多數人都要處於炭疽襲擊的危險之下。

除了並未廣泛接種疫苗以外——本文中提到的生化武器多半都有這個問題——炭疽的另一特點是長壽。許多有害的生物媒介在特定的條件下只能生存很短時間。但是炭疽菌在普通條件下可以存活至少40年,而且仍然構成致命威脅。

以上的這些特點使炭疽病成為全球生化武器實驗的寵兒。20世紀30年代後期,日本科學家在他們著名的731部隊研究所開展了霧化炭疽菌的人體實驗。1942年英國軍隊開始了炭疽病炸彈實驗,污染了整個格魯伊納島。44年後,清理這片區域需要280噸甲醛。1979年,前蘇聯無意中釋放了霧化炭疽菌,導致66人死亡。

今天,炭疽病仍是最有名也最可怕的生化武器之一。歷經多年,許多生物戰項目都致力於研製炭疽病菌,雖然疫苗是存在的,但大規模接種計劃只有在炭疽病大爆發時才有可能實現。

一位渥太華部落成員與用帶毒毯子傳播天花的英國殖民者對質。

10.天花

說到「生化武器」,我們腦中總會浮現無菌的政府實驗室、核生化服和試管中顏色鮮艷的液體。其實在歷史上,生化武器總以單調平凡的面貌示人:比如一個四處游盪的流亡者,背著布滿帶病的跳蚤的紙包。甚至在1763年印法戰爭中,生化武器只是一條毯子。

按照傑弗里?阿默斯特少校的命令,聲名狼藉的英國部隊將帶有天花的毛氈送給渥太華的印第安人部落。美洲當地居民特別容易感染這種疾病。因為與歐洲侵略者不同,他們從沒有碰到過天花,也完全沒有抵抗力。疾病像野火般在印第安部落里蔓延。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最常見的天花病有30%的死亡率。罹患天花的特徵有高燒、渾身疼痛以及從水泡發展到疤痕的皮疹。這種疾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是和感染者的皮膚或體液直接接觸,但在密閉狹窄的空間里也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1967年,世界衛生組織努力通過大規模接種疫苗消滅天花。結果,自然產生的天花病例在1977年後再未出現。這種疾病從自然世界消除了,但天花病毒的實驗室副本仍然存在。美國和俄國擁有經世界衛生組織批準的天花副本,但由於天花在幾個國家生化武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誰也不知道有多少秘密復制的病毒存在。

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將天花歸為A類生化武器,是因為它的高致命性和可在空氣中傳播的特性。雖然有天花疫苗存在,但如今通常只有醫療和軍隊人士才會接種——這意味著當天花成為武器時,剩下的人群都會面臨危險。那麼這種病毒可能通過什麼方式釋放呢?可能以噴霧劑的形式,也可能以最古老的形式:由受感染的病人直接帶到目的地。

釋放生化武器的方式不需要多花哨。我們所介紹的每一種武器只需要幾張郵票就能傳播,這才叫心驚膽戰。

㈥ 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決定人類命運與前途的大搏鬥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餘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歷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

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首先揭開這次戰爭序幕的是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中國沈陽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向當地中國駐軍發起進攻。1933年1月,日軍開始向華北進犯。1937年7月7日,日軍又向駐守北平西南郊蘆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人民從此全面開展了歷時8年的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開始是德軍入侵波蘭以至西歐各國。戰爭分五個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不列顛帝國的自治領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聯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於波蘭幾乎沒有戰爭准備,雙方實力又極為懸殊,波蘭很快就被德軍佔領,國家滅亡。9月17日,蘇聯軍隊開進了波蘭,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9月28日,德蘇簽訂了「定界」條約,確定了雙方各自在波蘭的佔領地區。

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戰前外交方針,企圖將德國侵略禍水引向蘇聯。而法西斯德國則利用戰略間歇,積極准備進攻西歐各國。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軍兵團未經宣戰即侵入丹麥並佔領該國領土。同時,開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為首的親法西斯分子(所謂「第五縱隊」)的協助下,法西斯德軍在挪威的戰斗行動經兩個月便以佔領全境而告結束。

法西斯德國軍政頭目早在結束挪威戰役之前,就已著手實施「黃色計劃」,這計劃規定經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對法國實施閃電突擊。進攻於1940年5月10日拂曉開始,首先對機場進行了密集的空中突擊,並實施了空降。法西斯德軍的主要突擊經阿登山從北面迂迴「馬奇諾防線」,橫貫法國北部,抱定防禦戰略的法軍統帥部將重兵配置在「馬奇諾防線」,而未在縱深建立戰略預備隊。法西斯德軍坦克兵團在突破色當地區的防禦之後,於5月20日進抵英吉利海峽。5月14日,荷蘭武裝力量投降。比軍、英國遠征軍和一部法軍,在弗蘭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軍投降。英軍和一部法軍被封鎖於敦刻爾克地區,在丟棄全部重型軍事技術裝備後,撤至英國。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1940年6月22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1940年)》而告結束。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加入反對英、法的戰爭。8月,意軍侵佔英屬索馬里和肯亞、蘇丹各一部,9月中,又從利比亞侵入埃及,企圖進逼蘇伊士。希臘軍隊打破了意軍由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展進攻的企圖。1941年1—5月,不列顛帝國軍隊將意軍逐出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衣索比亞、意屬索馬里、厄利垂亞,義大利艦隊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損失。1941年初,德軍組成一個「非洲軍」,由隆美爾將軍指揮開到北非。德、意聯軍於3月31日轉入進攻,4月下半月進抵利比亞、埃及邊界。

在歐戰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進一步擴大了。日軍向中國內地進攻,開始佔領華南地區,侵佔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戰役)。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德在侵英的同時,注意力已轉向東方。與進犯蘇聯的計劃密切相關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強。法西斯德國在准備侵蘇戰爭過程中,先後入侵巴爾干半島、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奪佔了克里特島。

法西斯德國在戰爭第一階段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對手未能聯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統一的軍事領導體系。到戰爭第一階段末,幾乎全部西歐和中歐國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佔領或淪為附庸,其經濟和資源被用於准備侵蘇戰爭。

戰爭第二階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地進犯蘇聯。22日、24日,丘吉爾、羅斯福分別代表英國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和通過締結協定,支持蘇聯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的蘇德戰場,從軍事行動一開始就異常激烈。頭幾個月里德軍侵佔了大片俄國領土。蘇軍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間的冬季總攻的結果,使法西斯的「閃擊戰」計劃遭到了徹底破產。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對美戰爭。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國家對日宣戰;12月11日,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宣戰。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經過廣泛的准備,於1942年7月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會戰之一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奪取了制海權,佔領了香港、緬甸、馬來西亞連同新加坡要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各重要島嶼及其他地區。重創英、美、荷聯合艦隊,日本在太平洋戰區的地位得到了加強,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軍事基地。從1942年上半年起,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開始增加,日本艦隊在珊瑚海海戰(5月7—8日)和中途島海戰(6月)中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於1942年底在太平洋轉入防禦。日本帝國主義者被迫放棄了對蘇作戰的打算。

戰爭第三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開始反攻,合圍和粉碎了敵軍33萬人的集團。蘇軍奪取主動權後,於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頓巴斯、列寧格勒附近和戰場其他地區對敵實施了毀滅性突擊,將敵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戰前居住過4000餘萬人口的大片國土。敵軍218個師被擊潰,約5000門火炮、7000輛坦克、1.4萬余架飛機被擊毀,法西斯德國已無力補充這些慘重損失。這些勝利,從根本上破壞了德國的軍事實力,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戰場的軍事政治形勢。從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對德宣戰的國家由15個增加到36個。

從1942年秋開始,英、美的戰斗行動積極了一些。盟國較大兵力的戰略航空兵被調整來轟炸德國的城市、工業目標和軍事目標。在大西洋交通線上與德國潛艇斗爭的效率也有提高。盟軍統帥部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統一指揮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表現了相當大的積極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13個師)在西西里島登陸,並攻佔該島,9月初又派登陸兵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均未遭意軍重大抵抗。英美軍在義大利的進攻,適逢墨索里尼制度由於以意共為首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法西斯斗爭而陷於嚴重危機。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奧元帥成為新政府首腦,於9月3日與美、英簽訂了停戰協定。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戰爭第四階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裝力量在太平洋和亞洲的較大范圍內展開了進攻。1944年夏秋蘇軍進行了數個較大的進攻戰役。芬蘭政府於1944年9月19日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退出法西斯集團,並於1945年3月4日對德宣戰。由於進行了白俄羅斯戰役(1944年),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獲得解放。蘇軍以及波蘭第一集團軍部隊7月下旬解放波蘭。1944年中,摩爾達維亞全境、羅馬尼亞大部獲得解放。蘇軍進入保加利亞加速了該國正在醞釀的人民起義,9月9日,起義爆發,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也對德宣戰。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裝起義爆發。與此同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部隊在蘇軍參加下,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軍在巴拉頓湖地區的反攻被擊退後,布達佩斯獲得了解放。蘇軍援助了挪威人民,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東北地區。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1945年1月12—14日在維斯瓦河及東普魯士發起進攻,粉碎了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了波蘭大部領土。強攻奪取了柯尼斯堡,消滅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4月上半月,德軍在東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的重兵集團相繼被殲,但澤至奧得河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獲得解放。為了協調反法西斯德國的行動和解決戰後歐洲安排問題,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了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4月初,盟軍在魯爾合圍法西斯德軍約20個師。西線德軍實際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軍進抵易北河,佔領了埃爾富特、紐倫堡,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西部。英軍進抵什未林、呂貝克、漢堡。5月2日,駐義大利的德軍C集團軍群投降。4月16日,蘇軍3個方面軍發動了規模巨大而極其緊張的柏林戰役,德軍柏林集團在這一戰役中遭到圍殲。

柏林被攻克後,西線出現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殺(4月30日)後拼湊的鄧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對蘇作戰的情況下與美、英締結局部投降協定。5月8日午夜,凱特爾元帥為首的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蘇軍佔領的柏林近郊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法西斯德國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書。蘇聯元帥朱可夫受蘇聯政府委託,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無條件投降。

戰爭第五階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間,盟國武裝力量在太平洋戰區進行了粉碎日本艦隊和解放日佔島嶼的海上戰役和登陸戰役。1945年5月,在發動戰爭的侵略國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還在繼續作戰。8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開始對集結於滿洲的日本關東軍採取軍事行動。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對日作戰。關東軍在短時間內即被完全擊潰。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南薩哈林島(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均獲得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戰場對日作戰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美國於8月6日和9日對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1945年9月2日,舉行了日本投降書的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的命運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國家集團發動的,它們的目的,不僅在於爭奪殖民地,而且在於確立自己的世界霸權,奴役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拯救了各國免於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毀滅。這是不幸中的幸事。

國際法西斯力量的潰敗,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決定了世界的整個戰後發展。許多民族和國家贏得了獨立和解放,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人民,在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下,推翻了資產階級和地主的統治,完成了本國生活中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和經濟變革,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建立,成了偉大十月革命勝利後最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斗爭,具有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的特點。全面戰爭持續了2194天(6年);軍事行動遍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餘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了雷達和其他無線電電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噴氣式飛機、飛航式導彈和彈道火箭,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達等。空軍、國土防空軍、潛水艦隊、空降兵兵團、工程兵和技術兵的作用增大了。這些對戰後各國的軍事思想、戰爭思想和軍隊建設都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㈦ 美國歷史上發動過多少次「生物戰爭」

在世界各國的歷史長河中,美國想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國家,也是非常年輕的,自從1783年取得獨立戰爭勝利,美國歷史僅僅只有200多年。

但在200多年裡,美國參與的戰爭和軍事行動已經超過200次,粗略計算,每1年幾乎都有1場戰爭。而這些戰爭中就存在生物戰,這比真刀真槍的戰爭還可怕,具體美國發動過多少次生物戰爭,恐怕只有美國自己知道,外人已經無法完全進行統計。

1981年中情局在美軍的協助下,悄悄地飛到古巴上空,秘密發動了一場生物戰,釋放了一種叫登革熱的病毒,最後造成27.3萬古巴人感染,有158人死亡(101名是兒童)。

美國政府對此事後來還矢口否認,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解釋道是駐扎在安哥拉或非洲地區的軍隊,返回古巴造成的。

後來查清了真相,1981年古巴疫情就是中情局投毒造成的,因為中情局經常給尼加拉瓜組織運送物資,幫助這個非法組織做著非法活動。

由於很多資料無法考證,比如美國在喬治亞高加索地區、埃及的昆蟲生化戰等,無法進行詳細介紹。美國豐富的生物戰理論研究和試驗,是美國黑歷史中積累下來的,這次還借著疫情給中國抹黑,我國外交部也做出有力回應,病毒起源屬於科學問題,科學問題就要由科學研究的結果去解釋。美國生物戰的黑歷史遠遠不止這些,奉勸美國還是好好自我反省吧。

㈧ 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被傳與731部隊有關,生物武器有多恐怖

關於“731”部隊,相信很多人不陌生、而生物武器的厲害和反人類的恐怖,相信也有不少人了解過,這里根據內容大致講解一下“731”部隊以及“生物武器”。

㈨ 人類史上第一次生物戰發生了什麼

1918年,世界正經歷2場導致人口銳減的大災難,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個是一戰,6500萬人參戰,傷亡人口達3000萬人,經濟損失難以估量;另一個殺傷力更是超過一戰,全球10億人口感染,死亡人口超4000萬人,這便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

因此,西班牙大流感也被認為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生物戰,不過真相究竟如何,早已不得而知了。

閱讀全文

與生物戰死了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