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螞蟻搬家說明什麼
螞蟻對蟻巢濕度的要求非常高,它們不喜歡太濕的生活環境。而下雨前的空氣濕度較大,會使蟻巢變濕,所以螞蟻此時就會傾巢出動,把家搬到乾燥的地方。
當蟻群由於數量增加而造成蟻巢附近食物短缺,或是由於蟻巢附近出現了對蟻群的生存造成威脅的情況,螞蟻也會搬家。不過,為了防止太陽暴曬對蟻卵可能造成的傷害,蟻群一般都會選擇在陰天或是夜晚搬家。
使螞蟻轉移巢穴的方法:
黑暗法
原理——利用螞蟻喜歡躲藏居住於黑暗處的特性。先將原住巢與目標巢互相連接,讓目標巢保持黑暗,而原住巢保持光亮,一定時間後它們就會舉家搬往黑暗的目標巢。
方法——先給目標巢營造好適合螞蟻居住的條件,然後用管子或者其它方式將其與原住巢連接,再把目標巢用書本或者布等遮黑,然後你可以通過一定方式驚擾原住巢里的螞蟻,使之更快的發現目標巢更快的搬離原住巢,當然也可以不驚擾。大約1~24個小時內它們就能完成搬家,連卵都會一個不落的搬過去。不同品種不同條件下搬家的速度不一樣的。搬完後便可將原住巢及時拆下。
提示與注意——此方法最簡單方便,也是用得比較普遍的一種方法。適用於絕大多數螞蟻品種,尤其是小型的數量的有很多卵的螞蟻群落,用此法最合適不過。
② 螞蟻搬家的實質是什麼
螞蟻搬家,螞蟻是因為感到空氣濕度知道要下雨才搬家但是如果說螞蟻能夠憑借本能准確地感覺出即將下雨量的大小,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螞蟻是一種低智慧生物,其視力范圍很短,主要依靠嗅覺感知周圍的事物,測量自己的家與周圍較大區域地勢的相對高低,必須依靠很好的視覺,鼠目寸光,螞蟻的目光比老鼠還短,因此,螞蟻不大可能會有測量自己的家與周圍較大區域地勢相對高低的本能。
③ 下雨之前,我們經常會看見成群結隊的螞蟻正忙著搬家,這一現象體現了生物之間的什麼關系
蜘蛛預報天氣法 陰雨天,如氣壓上升,濕度減小,昆蟲高飛,蜘蛛便張網捕捉,預示天氣將轉晴。反之,蜘蛛收網,預示將下雨。俗話說:「蜘蛛結網,久雨必晴。」 青蛙預報天氣法 春夏季節,青蛙叫聲大而密,預示不久就會下雨。諺語說:「蛤蟆大聲叫,必是大雨到」。 螞蟻預報天氣法 螞蟻成群出洞,預示大雨將臨,俗話有「螞蟻成群,明天勿晴」的說法。 馬尾松預報天氣法 馬尾松種子能預報天氣。晴天,馬尾松種子鱗瓣上的粘液乾燥變硬而向外伸張;下雨前,鱗瓣變軟,逐漸閉合。 雞預報天氣法 下雨前,氣壓較低,濕度較大,昆蟲貼著地面飛,雞要覓蟲食,再加籠里悶,雞不願進籠。俗話說:「雞愁雨,鴨愁風」。 白蟻預報天氣法 春夏季節,每當天氣悶熱時,白蟻就飛出洞外活動。傍晚天黑不認識回洞的路,就向燈光處猛撲,這就預告一二天內將會下大雨或雷雨。 還有很多動物有知天事的本領。象蜜蜂、豬、羊、雞、龜、螞蟻等動物,都可以知道天氣變化。 如果豬在上午叼草,預示36小時後有雨;過午叼草,預示20小時後有雨。夜幕漸落,羊卻不想回家,只顧低頭吃草,不但吃的時間很長,也不愛走動,這預示明天將要下雨。天近薄暮,雞遲遲不肯上架,在地面上走動,覓食,還不時地抖動羽毛,這預示很快就要來雨了。 冷血動物--龜,能較准確地預示夏天和春末秋初的雷雨。下雨前空氣中水蒸氣大大增加,散熱快的龜甲,便凝成細小的水滴。所以,龜背潮濕了,很可能一會就有雨。下雨前,螞蟻就忙碌不停地挖土,搬到洞口周圍,雨越大,它壘的窩就越高。還有一種黃絲蟻很少壘窩,下雨前多是搬家,愈往高處搬,雨就下得愈大。有時我們還會看到螞蟻成群結隊地向樹上爬,這也預示著快要下雨了。 其中,蜜蜂知天事的本領最強,對於天氣的各種變化,它能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映。例如,早晨見到有大量蜜蜂爭先恐後飛出蜂箱採集,這就表明今天是晴天;假如傍晚蜜蜂回箱晚,表示明天天氣繼續晴朗;早晨如果蜜蜂不出箱、少出箱,或遲遲不離蜂箱,預示將有陰雨天氣。在白天,如果發現蜜蜂回巢突然異常涌躍,很多蜜蜂急急忙忙進巢,而且很少出巢或不出巢,有時發現有少數幾個蜜蜂在巢門口探頭探腦,疑視張望,這預示天氣將會突變。如果在連續陰雨後,蜜蜂紛紛出巢在細雨中采蜜,這預示著陰雨將結束,天氣要轉晴。故有「蜜蜂出巢天氣晴」、「蜜蜂不出工,大雨要降臨」、「蜜蜂帶雨采蜜天將晴」等諺語。 那麼,為什麼蜜蜂對天氣的變化這么敏感呢?原來蜜蜂的前後兩對翅膀很輕薄,便於飛行,而且,蜜蜂習慣在天氣晴朗,氣壓較高的情況下飛行。在降雨之前,因大氣中含水量增多,濕度大,氣壓低,蜜蜂易沾上細細的水珠,體重增多,翅膀變軟變重,振翅頻率減慢,飛行較困難,所以只好獃在蜂巢里不出來。另外,從蜜蜂采蜜情況來看,也與天氣有密切關系。晴暖無風的天氣。能使鮮花的蜜腺大量分泌甜汁,並散發出濃郁的花香,也引誘蜜蜂前來採集。所以平時注意觀察蜜蜂的活動規律,就能預知未來短時期內的天氣變化
④ 螞蟻搬家怎麼用生物學解釋
如果說螞蟻能夠憑借本能准確地感覺出即將下雨,甚至下大暴雨,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螞蟻是一種低智慧生物,其視力范圍很短,主要依靠嗅覺感知周圍的事物,測量自己的家與周圍較大區域地勢的相對高低,是一項較復雜的工作,必須依靠很好的視覺,鼠目寸光,螞蟻的目光比老鼠還短,因此,螞蟻不大可能會有測量自己的家與周圍較大區域地勢相對高低的本能。至於根據預測未來幾天的雨量來判斷自己的家是否會被雨水淹沒,其判斷難度更大,就連人類目前也很難准確做到這點,難道螞蟻比人還厲害,可以准確的計算自己的家是否會被雨水淹沒?是否需要通過搬家迴避雨水淹沒?
螞蟻窩幾乎無處不在,在我家的附近就有很多,我發現,每當連續下大雨的時候,茫茫大地一片汪洋,一連好幾天積存著很深(相對於螞蟻來講)的雨水,放眼望去,那些螞蟻的家也不乏有被水完全淹沒的,那麼,在那深深的水下被一連浸泡了好幾天的那一窩窩螞蟻,是否都遭到了滅頂之災呢?根本沒有,只要雨過天晴,積水一退,那些螞蟻窩的洞口又迅速地出現了一隻只繁忙的螞蟻,只見它們忙裡忙外,絲毫沒有死傷慘重的跡象。這表明螞蟻的窩根本不怕雨水短時間的浸泡,當雨水的浸泡使得螞蟻窩上部沒有空氣時,窩內的螞蟻可採用堵住通道,向窩內下面較深處轉移的方法避免雨水浸泡的傷害,土壤的疏水作用,以及螞蟻窩內部較深處的結構特徵,使得螞蟻根本沒有必要一感覺到要下雨就開始考慮是否要搬家。
為了驗證被水完全淹沒的螞蟻窩內的螞蟻是否會被水全部淹死,還可以通過水淹實驗加以驗證,試驗表明:受到水淹4個小時,沒有看出對窩內螞蟻的生命產生影響。既然被水淹的螞蟻窩內的螞蟻不會被水淹死,則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螞蟻就沒有必要進化出在即將下雨前選擇搬家的本能。生物進化的選擇往往是最科學的選擇,為了防止螞蟻窩被水淹,更科學的選擇應該是在開始建螞蟻窩時就將其建在可防水淹的地方,而不是一次次地採取「勞民傷財」的搬家行動。難道螞蟻在建窩時沒有服從生物進化的選擇?
由此看來,螞蟻搬家不一定是螞蟻擔心自己的家是否會被水淹沒採取的行動,完全有可能是另有原因。比如,由於蟻群數量增加造成在螞蟻窩附近的食物短缺,需要尋找新的食物來源,由於在螞蟻窩附近出現別的蟻群造成一種威脅,需要迴避危險,或者是每群螞蟻本身就有一種建立多個蟻窩的習慣等等。至於螞蟻選擇在陰天或夜晚搬家,主要是為了防止太陽的暴曬對蟻卵可能造成的傷害,由於在夜晚人們不注意螞蟻的行動,但常常能夠在陰天看見螞蟻搬家,於是,就將螞蟻搬家與下雨聯系了起來
⑤ 從螞蟻搬家中能體會到什麼
從螞蟻搬家這個故事中體會到:做什麼事情都要團結一心,這樣再大的困難也會被克服。
比如一根筷子容易輕輕被折斷,但一把筷子可以牢牢抱成團;一棵樹木成不了森林,一片樹木才能成林。寓意著大家遇到事情時都能夠像螞蟻搬家一樣同心協力,團結合作,這樣才能克服所有困難,把事情做得更好。
(5)螞蟻搬家體現什麼生物特徵擴展閱讀:
螞蟻搬家是一個漢語詞語,指螞蟻的集體遷移行為。
有觀點認為螞蟻的這一行為與將要下雨有關,認為螞蟻能預感空氣濕度。當它感覺濕度過大時就知道要下雨了,因此它們要搬到更安全的地方去。不過至今仍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證明這一觀點。
也有人說螞蟻選擇在陰天或夜晚搬家,主要是為了防止太陽的暴曬對蟻卵可能造成的傷害,由於在夜晚人們不注意螞蟻的行動,但常常能夠在陰天看見螞蟻搬家,於是,就將螞蟻搬家與下雨聯系了起來。
⑥ 螞蟻搬家是動物的節律性行為嗎
現實中螞蟻搬家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蟻窩收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如,被毀壞或將被水淹等等);另一種是種群數量太多的分家行為。這兩種情況,前一種不是節律性行為,後一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