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
1、生命觀念
學生應該在較好地理解了生物學概念性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並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命世界、解釋生命現象。
科學世界觀在生命科學中的體現。
對生命現象的認識和研究生命現象的基本思想方法。如:結構和功能的關系,物質和能量的關系,進化和適應的關系,調節和平衡的關系。
以生物學內容概念性知識的學習為基礎。如: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營養物質,生物體的遺傳信息會一代代傳遞下去,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生物體的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
2、理性思維
崇尚並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能夠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從事科學工作的基本方式。
需要習得的思維習慣和方法。要注重科學精神和客觀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學會用事實、實證、邏輯、推理和論證進行思維的能力。
學會理性思考並以此來面對現實。理性的、正當的、合適的價值選擇和判斷。
3、科學探究
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在開展不同的工作中,都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
研究生命科學最基本的方法。
未來公民在創新型社會中從事生產和生活應具備的能力。
生物學課程中的重要學習成果。
4、社會責任
學生應能夠關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參與討論並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主動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
Ⅱ 生物學科四大核心素養
生物學科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生命觀念: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相關事件和現象的品格和能力。
2、理性思維: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
3、科學探究:能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
4、社會責任: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
對生物學科素養的解讀:
一、學科素養是用來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思考的能力、服務於高考的選拔功能的
生物科學的素養是考生未來走向社會進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個不具備生物學素養的公民,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對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探究能力,以及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則是高考生物學科所定義的關鍵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層次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離不開考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017年試題的設計在圍繞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實踐和現代生物科技等展開的同時,對生物學科的素養、關鍵能力、核心價值也進行了考查。試題不但從一般層面考查學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也嘗試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這種設計理念不但有利於區分和選拔學生,也是2017年生物高考的一個亮點。面對紛繁復雜的生命過程是否能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衡量考生生物學科素養高低的一個指標。如理綜全國Ⅰ卷的第30(1)題其答案的設計即有所創新,關於「密閉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CO2的濃度的降低」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於呼吸作用釋放CO2的量,使密閉小室中CO2濃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隨之降低。」才是比較全面的。第30(2)題也是同樣的要求,對於「密閉在無O2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有氧呼吸增加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光下植物光合作用釋放O2」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釋放的O2使密閉小室中O2增加,而O2與有機物分解產生的還原型輔酶Ⅰ發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個環節,所以當O2增多時,有氧呼吸會增加」才是比較完善的。
二、學科素養體現著學科特色、重視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導向教學
在實驗與探究能力方面,生物學科要求考生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和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環節。生物學科也要求考生具備實驗設計、實驗結果預測和得出結論的能力。然而2017年的實驗試題對考生提出了一個相對較高的要求,這不但有利於高考區分功能的發揮,對於改善中學教學不重視實驗,不重視實際操作,較多關注「背」實驗、「記」實驗的狀況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復習中要關注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
核心素養由於具有動態性、情景性、內隱性和終身性,因此對其評價具有一定的困難。教師有必要對核心素養的轉化進行可觀察的外顯化評價。可以通過態度問卷調查,進行形成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也可以通過相應的測量工具、制定相關的測量標准,開展可以觀察的外顯化評價。例如,個人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是學生核心素養社會參與領域中的社會責任、公民道德素養的內容。對學生個人環境保護意識素養的評價,如果僅僅通過幾道試題,很難開展客觀公正的評價。對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素養的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環保意識與態度,通過學生具體行動和生活行為評價他們的環保意識程度,以及加大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維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客觀外顯化評價。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關注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高中生物教師應加強對核心素養的學習與研究,樹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注重學科邏輯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進一步加強探究式教學,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景,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更好地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使學生在未來的生產與生活中收益。
Ⅲ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1、准確記憶生物學概念並構建知識網路。
2、養成勤於思考和想像的習慣。
3、實驗課多動手,探索生命的奧秘。
Ⅳ 如何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素養
1,要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這是基礎,你要引起學生們的好奇
2,要培養學生求知精神,引導他們多去自己了解查詢自己喜歡的生物學知識,培養這方面習慣,讓他們多交流。上課時也別40分鍾的照本宣科,要適當拓展交流,這也利於培養學生興趣
3,要培養學生嚴謹精神和辯證精神。要知道,生物學不管初中時再像文科,到頭來是一門理科學科,這就需要嚴謹的探究精神,同時也要有辯證精神。上課時可以提出一些自編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利用自己的材料資源進行辯證,這又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4,在培養興趣之餘,還要對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主要培養思維方法,讓他知道怎麼樣去全面嚴謹地考慮生物學問題
基本上這樣就差不多了,這也只是我的一些小見解,祝你桃李滿天下!
Ⅳ 生物核心素養是什麼
生物學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
1、生命觀念: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相關事件和現象的品格和能力。
2、科學思維: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
3、科學探究:能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
4、社會責任: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1、以課本為基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科學探究。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生大量的生物知識還需要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教育學生,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可以在日後更好發展。
而且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這樣教師就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有效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並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學習知識,通過一些生物實驗來更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活躍課堂氛圍。而且現階段為了更好教授學生知識,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日後更好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這樣教師才能在日後更好教育學生,讓學生可以逐漸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魅力,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學習生物知識,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讓學生可以在日後更好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高中生可以在日後更好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更多的學生都可以逐漸感受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還可以讓學生在生物知識的學習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全面培養學生,讓學生可以在日後更好的發展。
Ⅵ 初中生物課堂如何落實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學科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從如何加強初中生物課堂學科教學活動方面,談談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
Ⅶ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命觀念
生命是源於自然隨機事件且能在與環境互作中保留下來的具有新陳代謝和自我復制特徵的物質形態,生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無貴賤之分。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有助於理解或解釋較大范圍的相關事件和現象。
2.理性思維
崇尚並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能夠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3.科學探究
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在開展不同的工作中,都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
4.社會責任
生物學科的社會責任是指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學生應能夠關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參與討論並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主動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