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學科儀器課如何上

生物學科儀器課如何上

發布時間:2022-08-01 06:54:06

❶ 如何有效開展生物實驗課教學

如何開展高效生物實驗課
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只有在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❷ 如何上好生物演示實驗課

要上好一節高質量的生物實驗課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實驗課前的准備
實驗課之前教師應先布置學生預習,明確本節實驗的原理、目的、步驟,特別是記住實驗的操作步驟,對整個實驗過程一一了解,否則的話,到時實驗室會亂作一團。有些實驗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己採集、准備,不過要強調在獲得材料過程中的安全,這也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
對老師而言,無論實驗簡單也好復雜也好,都必須要備好課,寫好切實可行的教案,並且在實驗課之前要親自動手做一遍,即預備實驗。教師做了,才能明白哪些地方學生容易出錯,從而指導學生如何應對操作過程中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檢查器材是否准備得當,試劑配置如何。如:還原糖鑒定實驗對試劑純度要求較高,驗證酶高效性實驗要求肝臟新鮮,如達不到要求實驗結果就會不明顯或出錯。不備課,不親自做實驗,憑空想像,往往沒有明顯效果,便沒了說服力。
2、實驗開始強調制度
學生一進實驗室就對各種器材感到好奇,往往東摸摸、西看看,不注意愛護儀器,經常會損壞儀器(雖然不是故意的)。因此,進實驗室前要進行紀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和引導學生學習實驗室制度,強調不許大聲喧嘩和打鬧,不能亂走動,對顯微鏡不能用手摸目鏡、物鏡等,從第一節實驗課就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這是保證實驗有序進行、防止失誤和事故的前提條件。對此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好實驗小組,每組選一名小組長負責,同時建立賠償制度。
此外,為了讓學生更明確本節課的任務,可以把實驗的目的、注意事項寫在黑板上。
3、實驗過程注意管理
實驗課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大舞台。為了讓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實驗操作技能,指導學生實驗時,既要面面俱到,事無巨細進行指導,同時,又要切忌包辦代替,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實驗課的課堂組織和管理,往往是取得較好的實驗效果的重要保證,也是在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問題。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能離開實驗室,一桌桌進行巡視,了解每組實驗的進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指導學生解決問題。
(2)、避免材料儀器的相互挪借,引起課堂混亂,甚至導致下一個班級的實驗無法正常進行。學生實驗必須做到一人一組、一組一套實驗器材和葯品。
(3)、督促學生當堂做好,不能馬虎,失敗了重做,時間不夠,用課余時間再來做,特別是前幾節實驗課,要讓學生懂得實驗室不是游樂園,玩到45分鍾就走人。一次又一次地讓他們重做,直到實驗做成功為止,端正他們的態度,只有這樣在接下去的實驗中他們才會重視並認真地去做。
(4)、對使用的試劑、材料的使用量要嚴格控制,杜絕浪費。不少學生認為試劑加得越多現象越明顯,因此大量的滴加試劑,有時都超過試管的1/2,甚至2/3,這樣不僅造成浪費,而且還存在著安全隱患。
(5)、在實驗過程中,有時需要等一段時間,此時教師可預先准備一些相關的題目,請學生思考,以免學生無所事事,在實驗室里走來走去,造成混亂。
4、實驗結束重在驗收
總結是關鍵,是一堂實驗課的結果,通過總結才能得出結論,才能養成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才能提高以後實驗的效果,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項:
(1)、實驗情況簡評,教師要對全班學生的實驗情況進行簡單總結,對做好的給予表揚,不足的要指出並提出更正,特別是對學生進行愛護儀器的教育。
(2)、布置學生清理實驗用過的儀器和材料並清洗干凈放回原處,過程中要細心,以免損壞儀器或傷到自己。每小組還要檢查器材是否有損壞、缺少等,發現損壞、缺少的應及時報告給老師,教師應根據規定及時處理並要求學生適當的賠償,讓他們懂得做錯事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並在以後的實驗中更加愛護儀器、設備等。
(3)、要求學生寫好實驗報告,通過實驗報告可加深學生的記憶,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必須要求學生按時客觀地完成實驗報告,凡有繪圖的部分要當堂完成,理論和操作部分可課前預習時完成或課後完成。實驗報告是學生實驗的真實記錄,是實驗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認真做好每一個報告中的每一個題目,如實反映實驗情況,不得照抄課本實驗指導。若實驗失敗或現象不明顯,應該把實際情況記錄下來,找出原因後再重做、補做,並予以更正,如果實驗仍沒有成功,則應該在實驗報告中分析失敗原因,杜絕弄虛作假,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每次實驗後,教師應批改、分析學生實驗報告,總結經驗,為提高今後的實驗教學水平,教學效果打好基礎。
綜上所述,生物實驗課,無論教還是學,都必須堅持客觀、嚴謹、認真、扎實的作風,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教好,學生才能學好;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❸ 高中生物實驗如何科學規范操作

配套的實驗手冊已經足夠了。

❹ 生物課怎樣上效果最好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日益普及,課堂教學平台正在經歷從傳統黑板到電子白板的歷史變革,加上電子白板的易學易用,終將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技術。交互電子白板的出現,融合了傳統的教學與當前的信息技術,把傳統教學與計算機、網路、軟體等現代教學結合起來,滿足了時代發展的需求,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創新開辟了新的平台,也為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創設了廣闊的空間,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結合學科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電子白板強大的交互性功能,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提供了技術便利,也為建立以學生主動學習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奠定了技術基礎。
【關鍵詞】互動式電子白板 課堂教學 網路及資源 效率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學習方式的變革成為必然趨勢。基於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互動式電子白板多媒體應運而生,為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創設了廣闊的空間,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交互電子白板的出現,融合了傳統的教學與當前的信息技術,把傳統教學與計算機、網路、軟體等現代教學結合起來,滿足了時代發展的需求,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創新提供了新的平台。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三個方面談談互動式電子白板對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作用。
一、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優化情景創設,提高學習興趣
生物課程標准提出:教師要改革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要求教師能精心組織教學,能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而「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互動式電子白板清晰的界面,鮮艷的色彩、動聽的聲音以及多變的圖像,有利於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自然學生的興趣濃厚了,參與意識也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得到了極致的發揮。加之互動式電子白板操作工具中獨有的拖放功能、照相功能、隱藏功能、拉幕功能、塗色功能、即時反饋功能、回放記錄功能等,都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尤其是自帶的資源庫,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同時也為教師創設恰當的情景提供了便捷,有時還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講述生態系統的成分(八年級上冊第二十五章第一節)時,剛開始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先播放視頻《農田生態系統》,讓學生回憶,剛才視頻中出現了哪些成分,並根據這些成分有無生命進行分類,即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在學生回憶、回答的同時,我利用了白板自帶的圖庫將這些成分(貓頭鷹、蛇、田鼠、蝗蟲、水稻)逐個拖放到電子白板的空白頁上,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個生態環境中與這些生物有密切關系的非生物成分有哪些?例如:水稻生長需要哪些條件(陽光、水、土壤等),當圖庫中找不到學生回答的成分時(如土壤、水),我就用那支既可以當粉筆又可以當滑鼠的電子鉛筆畫一片土壤和一條河流。教師的這一舉一動讓學生感到很新奇,同時我又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也來試一試,在屏幕上寫一寫、畫一畫。不一會兒,白板上就呈現了學生的思維火花,例如學生寫的細菌、真菌、溫度、食物,學生畫的溝渠、雲等。然後根據白板上出現的成分讓同學們進行分類,最後總結出生態系統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和土壤等。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圖庫、書寫、繪畫功能的運用使情景創設更加生動、靈活,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因而一上課就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生物課堂教學中,他們就會充滿激情地參與課堂教學,積極地思考教師的問題,主動地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認真地聆聽教師的講解和其他學生的發言,有利於後面的生物課堂教學順利地進行,教學效果當然也會非常理想。
二、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靈活、有效地實施教學過程
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能非常靈活地實施教學過程,它比普通的電子白板增加了好多實用的功能,並且這些功能是一般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所不具備的。下面我簡單地談一談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6個方面的功能。
1.局部放大功能
因為一般的黑板、屏幕、白板都不是特別大,而班級的學生又比較多,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坐在後邊的學生看不清楚屏幕、白板上的圖片或者文字,在互動式電子白板上教師可以很方便地拿魔術筆在所需放大的部位畫一個方框(一筆畫出),這一部分內容立刻就放大了,這樣後面的學生就看得很清楚了。如講述大豆種子結構時,我在白板的空頁上拖入一個大豆種子的結構圖,由於此圖的胚芽、胚軸、胚根的結構太小,後面學生根本看不清。於是我用魔術筆在大豆種子結構的胚芽、胚軸、胚根的部位畫一個方框,使胚芽、胚軸、胚根的結構放大一定程度,這樣後面學生就很清晰地看見胚芽、胚軸、胚根的結構,從而能夠分清種子結構中的胚芽、胚軸、胚根。
2.存儲功能
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板書內容可以被存儲下來。寫在白板上的任何文字、畫在白板上的任何圖形或者插入、拖到白板上的任何圖片都可以被保存到硬碟或移動存儲設備,提供給下一節課、下學年或者其他班級使用,或者與其他教師共享;也可以以電子格式或者列印出來的印刷品形式分發給學生,供學生課後溫習或者期中、期末復習使用。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還能幫助學生課後實現知識重溫鞏固。例如講述腎單位的結構時,首先我讓一個學生在白板的空白頁上用藍色的電子筆畫出腎單位的結構模式圖,再叫一個學生用紅色的電子筆進行修改,接著叫第三個學生用黑色的電子筆在圖上標出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學生完成後我帶領全班同學用紫色的電子筆進行批改,最後點擊保存。這樣到另一個班級上課就可以直接打開使用,也可以供學生課外溫習、鞏固使用。
3.探照燈功能
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探照燈功能,能使重點、難點非常突出顯現,初中的生物教學主要是針對七、八年級的中學生,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同時他們的自控力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師要想盡辦法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除了從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教師個人的魅力修養上著手以外,課堂上一些新奇的或突然出現的事物也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使得他們的注意力能凝聚到課堂上,從而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述消化系統結構時,我首先展示消化系統組成示意圖,接著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魔術筆分別在消化道的各個部分畫一個圓圈(一筆畫出),依次突出顯現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再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魔術筆分別在各個消化腺上畫一個圓圈,突出顯現唾液腺、肝臟、胰腺、胃腺和腸腺,讓學生分別說出各部分結構名稱,最後歸納消化系統的組成。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結果也通過當堂訓練證明了這節課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4.編輯、批註功能
對於已經製作好的課件,教師可以在白板的批註模式下,對原有的課件進行控制和批註,甚至可以在一些動畫、視頻文件上進行標注,展開詳細的講解,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抓住課件、動畫、視頻上的重要信息。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還能及時、方便、靈活地引入多種類型的數字化資源,並可對多媒體材料進行靈活地編輯組織、展示和控制。如在視頻、動畫的播放過程中,需要做一定的講解和文字的批註以完成教學,教師只需要對拍攝視頻作簡單的剪輯或不加處理就可直接用於生物課堂教學。這樣大大減少了教師備課的負擔和技術上的難度,同時又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增加視頻、動畫觀看的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播放有關血液循環的動畫或視頻時,可直接用電子鉛筆或鋼筆在畫面上進行編輯、批註,寫出體循環、肺循環,標出血液流動的方向,這樣就會使學生看清人體兩條血液循環路線,從而提高觀看動畫或視頻的效率。
5.回放功能
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可以對以前的操作過程進行任意多次回放,這在教學過程中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教學的時候一般教師都是講一遍,但是有些重點、難點、疑點對於有的學生講一遍是不行的,教師就可以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回放功能把這個過程多次回放,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自主選擇是否需要再次學習,不但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又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從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地發展,使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更加有效。例如在講述植物傳粉、受精這一重點、難點知識時,可以將植物的兩種傳粉方式以及受精過程的動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多次回放,加深學生對自花傳粉、異花傳粉及其受精的概念和過程的理解。
6.繪圖功能
互動式電子白板自帶豐富的各種幾何圖形和生物儀器圖,便於初中生物實驗的設計和學生參與到初中生物實驗的學習過程中。比如,在探究植物種子的呼吸消耗了二氧化碳的實驗時,需要在互動式電子白板上畫出這個生物實驗所需的廣口瓶、漏斗、錐形瓶、導氣管、大豆種子等實驗器材。由於這個操作簡單,學生又都很感興趣,於是筆者分別請兩個學生在白板上畫出實驗設計圖,再請兩個學生進行修正。這樣學生就獲得了一個實踐參與的機會,充分體現了交互、參與的新課程理念。
三 、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增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習主動性
互動式白板的簡易操作性,使教師從滑鼠解放到黑板前,無線手寫板的出現,又使教師從講台解放到教室的角角落落。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有了更多互動和交流的時間,教師也變成整個學習集體中的一員,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交互電子白板的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等特性,可以讓教師更輕松地利用主題資源進行教學,使豐富的主題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發揮,讓生物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同時,互動活動中運用多種方式激發了學生,豐富了活動的形式,拓展了活動的時空,把單調緊張的教學過程轉變為趣味盎然的活動,變單一簡單的課堂為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多手段的綜合立體大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表現的機會。例如在講食物鏈、食物網時,藉助互動式電子白板,將這些生物的圖片出示在空白頁上,然後請學生用電子鉛筆在白板上根據它們的取食關系進行連線,再請學生對前面學生的連線進行修改,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同時界面直觀生動,容易被學生接受。
總之,交互電子白板是實現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優勢互補的工具,是一種混合式的學和教的手段,它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對於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當前教學改革的需求。我們在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科進行了兩個學期的實踐研究。實踐表明,與傳統的多媒體技術和學科整合相比,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引進,明顯改善了學與教的課堂環境,促進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有效學習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成為師生教與學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1、《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丁興富
2、《課堂教學中交互白板的應用層次分析》李新宇
3、《試論網路教學的特點和模式》李海北

❺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課

上好初中生物課的方式:
一、 生物要調控好生物課堂氣氛首先要認真備課。 如果教師不認真備課,課堂教學隨意性就強,學生聽課就會霧里看花,反應冷淡,課堂氣氛肯定就差。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告訴我們做事應該先做准備,才會把事情辦得更好。因此,生物教師認真備課是調控課堂氣氛上好生物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備課要以教材為依據,適度開拓認知面。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老師應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課程標准,鑽研教材內容,並進行合理的重組,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既符合課程標准,又切合學生實際的學年計劃、學期計劃和單元計劃,要安排好不同時間的實習實驗活動。通過學習,讓學生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以及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方面的知識,了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自己親手操作,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生物實驗操作能力。同時,老師應引導學生向三個方面進行拓展。一是向前沿領域拓展,如生命工程,太空育種,基因工程,克隆技術等,目的是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習興趣。二是向社會領域拓展,如讓學生調查水資源情況,垃圾處理情況,農業生產現狀,能源問題,糧食問題等,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三是向應用領域拓展,如引導學生走訪果農,菜農,思考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目的是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要調控好生物課堂氣氛其次要營造輕松愉快的生物課堂氛圍。 初中學生學習生物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剛接觸生物時,因富有新鮮感,總是興致勃勃,後來隨著知識的增長,難度的提高,興趣銳減,甚至厭倦放棄。如何使學生對生物產生持久的興趣呢?我認為營造輕松愉快的生物課堂氛圍是一劑良葯。由於年齡特徵所致,許多初中學生做事或學習常從情緒出發,感情用事,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特徵,來調控課堂氣氛。 1、應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由於生物學科具有名詞概念多、知識內容抽象,與自然、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等特點,如果生物教師長時間地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會感到厭倦,就不會創造出良好的課堂氣氛,所以作為一名生物教師要充分挖掘有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極其多樣的,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歸納總結法、實驗教學法、多媒體應用法等。教學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可能有一種萬能的普遍適用的教學方法,任何教學方法都有長處和不足。但教學原則卻有,就是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知識掌握的層次和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認知心理學表明:學生對於提供的認知材料,由於出現形式不同,認知和理解的速度也就不同,只有當學生對呈現的材料與呈現方式發生興趣時,才能最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認知材料的呈現方式,大致有語言文字、實物和掛圖等基本方式,無論是哪一種方式呈現都應慣徹形象、直觀、新穎、有趣的原則,尤其在生物學科中,大量的語言描述無論如何也不如掛圖、標本、模型、實物、板畫、實驗和多媒體應用等將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現象生動、形象、直觀的展現出來,直觀教學由於眼、耳、手等多種器官的並用,使知識多途徑刺激大腦,增強了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從而能創造出良好的課堂氣氛。因此,生物學科除了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外,還應該多創造條件進行直觀教學,尤其是實驗教學。但是農村中學實驗設備和材料十分匱乏,因此,生物教師平時要注意及時搜集、保存和培養實驗材料。例如,到野外採集藻類、苔蘚類、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鼠婦、蚯蚓、昆蟲等動植物,製作成標本、或者種植、培養、飼養它們,以供實驗之用。還要根據教學需求,利用一些簡單的材料製作一些簡易的實驗設備,保證實驗能正常進行。 3、創設良好的課堂情景誘發學生興趣和好奇。學生對生物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好奇和求知慾構成了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只有當生物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時,才能使他們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像,才能使他們覺得學習不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表現出喜悅的心情和求知慾,課堂氣氛才會良好。因此,生物教師必須依據教材的不同,創設不同的情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例如,上蕨類植物部份,採集腎蕨、鐵線蕨等蕨類植物標本,讓學生觀察蕨類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這是利用實物誘發學生興趣和好奇。上兩棲類,帶領學生到稻田、小溪捕捉青蛙、小蝌蚪,觀察雌雄抱對、搜集青蛙的卵,孵化、培育。這是利用參與實踐誘發學生興趣和好奇。上綠色開花植物開花結果,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製作課件,讓學生觀賞開花結果過程,這是利用形象直觀誘發學生興趣和好奇。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是利用自己動手誘發學生興趣和好奇。 4、師生互動能激活課堂氛圍。課堂氣氛好壞,最重要一點是師生是否互動。要做好這一點,教師引導工作要到位,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要從淺到深,其次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第三要及時給予表揚。例如,我上《食品與安全》這節公開課,講到合理膳食時,先提問學生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學生對這問題有一定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我引導學生討論,討論後原先只有個別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時我及時鼓勵並給予表揚,後來許多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我把學生不同看法逐一寫在黑板上,然後師生共同總結出什麼是合理膳食,這節課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深受師生好評。 5、生物教師要有駕馭課堂能力。課堂突發事件屢有發生,生物教師要對症下葯。例如,學生無意或故意違反課堂紀律。如果教師聲色俱厲的批評,這不但破壞了課堂氣氛,也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此時幽默感可讓學生感到老師的溫厚和善意,使學生在微笑的同時認識到自己的過錯。這樣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同時有利於課堂氣氛的調控。例如,前幾年有位學生平時表現就欠缺些,那天晚自習課我下班輔導,其他學生都在做作業,而他又吵鬧,因此我大聲地對他說:「請你出去!」「老師,您不能剝奪我學習權利。」他很平靜地應運法律回答我。我既氣又好笑地也不客氣地應運法律對他說:「現在是8小時工作之外,不存在剝奪你學習權利問題。」他聽後無法反駁,就乖乖地出去了。我原以為事情到此為止,但是第二天我又到他班級上生物課,其他學生都坐好等待上課,而他故意敲打課桌看你老師怎樣處理。「大家聽,富有激情的敲打聲,聲聲催人振奮;看來今天老師不拿出十二分的激情把這節課上好,會對不起你的熱情歡迎。」我這段幽默的話,說得故意敲打課桌的同學和其他的同學都樂壞了。課繼續上著,學生們情緒高昂、氣氛活躍。顯然,教師的幽默使他樂意接受了批評。從此該生在課堂上不在調皮搗蛋,認真上課,學習成績也進步很快。 總之,在生物教學過程,教師搞好本職工作,採取恰當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課堂情景,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好奇、思維、想像和探索,都能創造出師生互動、平等、和諧、輕松愉快的生物課堂氣氛,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

❻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的實驗課

實驗課是人類認識和研究生物科學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生物實驗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葯品、儀器設備,按照指定的條件去進行的生物實踐活動。生物學實驗可以向學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學習的基本技能和觀察、分析綜合運用生物學知識的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實驗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上好一節生物實驗課要扎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心准備
(一)、教師准備:首先要精心設計好實驗教學程序。教師在設計實驗教學程序時,應認真構思好學生觀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現象、失敗的原因要盡可能考慮細致,盡可能多設置幾個「為什麼」,以激發學生思維。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避免出現學生無事可做的時間空擋,以提高教學質量。其次要適時地科學地准備好實驗材料,確保試驗成功。
(二)、學生准備:預習好實驗內容,明確實驗過程
只有讓每個學生弄清了每個實驗的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實驗目的和每個實驗的全過程,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進入實驗室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
(三)、加強組織紀律教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則是上好實驗課的保證,為了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使實驗順利進行,必須向學生強調遵守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則的重要性。並要向學生講清道理,反復教育,使學生明白並自覺遵守,保證實驗室內環境安靜。要關心愛護教學儀器,節省實驗材料,實驗結束要自覺整理清潔實驗儀器。總之,要養成有組織、有紀律的實驗習慣和良好作風,並始終保持實驗室清潔。
二、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採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如上顯微鏡使用一課時,問:「你想看看自己的細胞是怎樣的嗎?」今天學會了顯微鏡的操作就可以看到,激發學習興趣。同時提出醫生對炎症的診斷,要化驗血,就是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的血細胞進行檢查,才能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會使病人誤診,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於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三 、教師做好示範。
教師實驗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因此,每個實驗教學前,教師應按課本的實驗要求,認真做,使自己的實驗操作規范、熟練。在演練中還要研究和摸索學生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實驗成敗的關鍵,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實驗中及時提醒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成功。
四、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的方法,規范操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范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范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於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如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三個一」:一、安放距桌邊一掌;二、對光要目(目鏡)物(物鏡)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線,光強用平面鏡,光弱用凹面鏡;三、觀察時標本對孔正中距離物鏡一厘米,視野中出現標本顏色或雜質時觀察目標即將到位,微調粗旋鏡升降,細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標時緩緩移動玻片標本即可找到。教師規范操作一步,邊講該步的注意事項,邊讓學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師巡視,及時表揚規范操作快而且准確的學生。糾正錯誤操作,如用左眼觀察時,糾正學生用右眼觀察或閉著右眼的習慣,用完顯微鏡擦乾凈外表。轉動轉換器,把物鏡偏兩旁,放回鏡箱原處。製作臨時裝片的實驗,先將擦→滴→取→展→蓋→染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看書了解每一步的涵義,圈上關鍵的詞語,教師再講每一步的涵義及注意的問題,邊操作邊叫學生模仿操作。然後強調注意事項。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現氣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觀察,展平防重疊,輕蓋防氣泡。氣泡與細胞的區別,氣泡圓邊厚黑,中間亮白,輕壓變形。這樣學生很快掌握步驟、要領,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自己製作臨時裝片中的細胞,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在光鏡下看不見),然後繪出細胞結構圖。這樣學生就達到了實驗的目的要求,興奮不已,終生難忘。
五、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規范操作是進行實驗的基礎,而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是達到實驗的目的、探索實驗結果的關鍵。但學生在實驗

❼ 淺談怎樣上好初中生物實驗課

生物學是一門突出實驗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實驗課的效果直接影響著生物課的教學效果。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呢?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實驗
好奇與探索是人類固有的天性,中學生更是如此,總想了解某些現象的原因和因果聯系,學生的這種好奇心、探究欲和創造力如果得不到教師的有效保護,很可能就會慢慢地枯萎。如在學習鳥卵的結構時,我是這樣處理的,讓學生打開雞蛋,觀察其內部結構,並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結果,有一部分學生找到了「白點」——胚盤,然而,有一部分學生卻怎麼也找不到「白點」。老師作為引導者、促進者,准備好一些自然科學之類的書籍,隨時和學生一起研究、查閱,就會激勵孩子永遠帶著那種好奇心、進取心,去探求未知世界。
實驗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如在「洋蔥頭鱗片葉的臨時玻片標本的製作」中,有些學生製作的標本在顯微鏡下竟然看不見,而同樣的標本在一些同學的操作下卻能觀察得到,經過多次操作,學生實驗成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提高了實驗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慾後,進一步引導他們去觀察、去探索。我在講課中主要是盡可能地介紹一些中學生可自己動手做的簡易實驗,引導他們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揭示和了解某些基本規律。如講完「葉的蒸騰」作用後,讓學生做了一個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葉幹上的實驗,啟發他們想一想: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哪裡來的?這是什麼作用?由於學生是帶著問題去做的,因此實驗時就格外認真,甚至做不成功不罷休。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實驗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我運用「主體參與,分層優化,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教學原則,其中核心是主體——學生參與。有效的主體參與能提高學生自主活動的質量,充分發揮其自學能力,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如「綠葉在光下合成澱粉」的實驗,需要學生自己准備材料才能做,須將其暗處理兩天後的蔬菜其中的兩片葉子遮住再光照,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行,在實驗過程中,對獨立實驗不成功的學生,我注意引導他們開展合作試驗,直到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認識到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優勢。
三、激發爭論,使學生主動實驗
在實驗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的實驗出現多種結論,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展開討論、總結並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在「綠葉在光下產生澱粉」的實驗中,有的出現藍色,有的沒有,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通過正面交鋒、爭論、辯論和討論,最終能獲得實驗的正確方法。此外,教師還要善於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做實驗。新教材除在整個教學過程都滲透著探究學習的要求外,還獨立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因此結合我校學生人數和生物實驗室易於開展探究實驗的實際,我們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將能開的實驗全都開齊、開全。
四、試驗課要注意的問題
1. 明確實驗目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 目的是人採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感到陌生,有的學生認為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了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及實驗步驟。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貫穿於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較好的實驗效果。反之則容易出現為了活動而活動,忽視學習目標的現象。
2.允許學生打破常規的做法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經典的實驗,一定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其中的步驟做嗎?如在「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中,有少數學生直接將碘液滴在洋蔥表皮上,然後蓋上蓋玻片。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制止他們的這種做法,而是讓他們將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這樣的染色方法比常規的做法速度快、效果好。我先肯定他們在實驗中的探索精神,然後指出教材中的是常規的做法。應該用什麼方法,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因此如果教師一味地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常規,可能就會使學生縮手縮腳,成為只會照搬課本的「書獃子」。
3.鼓勵學生探究與討論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開口講話,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更應鼓勵學生與同伴和教師交流討論。個人的思考雖然有獨到之處,但也存在著不足和偏見,虛心吸取別人思考的優勢,也就是自己進步的開始。在平時做作業時,要學會問同學和給同學講題目,在問和講中互相交流、互相促進。「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❽ 如何上好生物實驗課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因此,強化實驗教學,用實驗手段探索知識尤為重要,生物學實驗不僅僅是驗證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增強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實驗課不僅要上,而且要上好,那麼如何上好實驗課呢? 一、做好課前教育:1.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在上生物實驗課之前,應首先編好實驗小組,按小組序號和座位對號入座,並使之固定下來。這樣以後學生進到實驗室,就能很快地坐好,可避免出現學生因爭搶座位而出現秩序混亂的局面,同時又有利於對實驗用具的保管,一旦發現丟失或損壞,很容易查找。2.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的重要性及意義。有些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就是去玩去了。所以不認真對待實驗課,課前既不預習,課上又不注意聽課,在下面和同學交頭接耳,或擺弄桌上的實驗用具,等到動手做實驗時,無從下手,不知道從何做起,就瞎做,亂做一氣,違反操作規程,有的拿材料亂切,有的拿用具或水打鬧等,造成實驗課混亂不堪。為此,教師應反復講清實驗課的重要性及意義,使學生對實驗課的目的明確,態度端正,這樣在實驗中才能注意力集中,按規范操作。3.每學期第一節課都應學習實驗室制度,使學生明確進到實驗室應保持安靜,不得大聲喧嘩,上課應注意聽講,而且要做到愛護公物,輕拿輕放,如果用具損壞,應按制度賠償。 二、備課全面深刻:1.備教材。在進行每一節實驗課前,教師應首先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鑽研教材,明確實驗的目的、內容、重點、難點,設計好板書和教案,精心設計和安排好實驗課的具體步驟,准備好實驗用的儀器、葯品、實驗教材,保證實驗課的順利進行,另外,准備好實驗課所需要的掛圖、標本、幻燈片等輔助教具。2.備學生。在學生上實驗課前,教師應對實驗技術至少要操作一遍,對於在實驗過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現錯誤,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對學生的各種實驗現象要有預見性,並能幫助學生正確分析,合理解釋。3.精心設計最佳方法。在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科學素質,就必須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訓練和指導。目前,較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為同步教學法,即教師邊講解、示範、學生邊做,這樣,學生易於掌握和接受。4.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有創見性。在實驗過程中,為了使操作更加方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教師要有創見性,不拘於書本。比如: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書上要求隔水加熱,如果只把裝有酒精的小燒杯放在裝水的大燒杯里,水沸騰後兩個燒杯就會碰得叮當亂響,既不符合隔水加熱的要求,又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會給學生錯誤的知識。為了避免上述現象,事先用細樹枝做成「十」字形木架放在大燒杯底部,效果就很好。再比如,在觀察葉下表皮氣孔時,很多葉片的表皮是不容易撕開的,這時可以利用指甲油塗抹在下表皮的表面,幾分鍾後,待指甲油乾燥時,用鑷子撕下它,指甲油就做成了一個葉表面的精確的復製品,把它放在載玻片上的一滴水中,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同樣能見到保衛細胞和氣孔,這樣不但達到了實驗目的,又提高了學生實驗的興趣。 三、科學引導:很多學生對實驗感興趣,認為很好玩,有意思,學生一開始什麼都放到顯微鏡下去看,包括手皮、頭發等,這時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如果引導得法,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驗證種子成分的實驗,教師問:「種子里究竟含有哪些成分呢?」然後讓學生把一些小麥種子放到干凈的試管中,再用酒精燈烘烤,問:試管壁上出現了什麼?經過觀察學生回答:「出現水珠。」老師問:「水珠是從哪來的?這說明了什麼?」學生經過思考後回答:「水是從種子中來的,說明種子含有水分。」這樣很輕松地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假如教師在課上不注意引導學生,做實驗時,必然會出現看熱鬧的局面。 四、貫穿德育教育與能力培養:在實驗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根據每一節課教學內容的不同,具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頭幾節課教育學生遵守紀律,愛護公物,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進行每一次觀察時,教育學生認真觀察,並根據自己的實驗,經過科學的分析討論再得出結論,並按觀察的事實進行繪圖,不照書描繪,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觀察根尖的實驗時,利用自製的幻燈片,演示根尖四部分的變化,理解四部分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形成根尖是發展變化的動態觀點,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用發展的、聯系的、變化的觀問題的能力。所以實驗課教學的成敗,對學生們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培養出來的是21世紀的建設者,不可忽視實驗教學對學生各種能力開發的重大作用。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應積極進取,勇於開拓,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使我們的生物實驗課水平更上一層樓。推薦 | 評論(0) | 引用 | 閱讀(2008)

❾ 淺談怎樣上好初中生物實驗的第一堂課

一 創設情景
興趣是教育的最有效途徑,是學生尤其是中學生進行學習的不竭動力,因此,培養學生興趣這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是分不開的.
1. 精心設疑,運用促人深省的實驗現象,創設問題情境.
所謂設置問題的情境,就是從學生熟悉的或感興趣的社會現象、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分析解決,以引發學生的認知需要,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例如,講「血液成分」這一節時,可先演示一個實驗,取A、B兩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新鮮血液,在A試管的血液中不加入抗凝劑,B試管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劑,讓學生分別觀察A、B試管內的液體.靜置一會兒後,A支試管中的血液凝結成了血塊,B支試管的血液則出現了分層現象,學生很驚訝:兩支試管內都是血液,為什麼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現象?這說明什麼?這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產生了強烈地好奇心,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從而為講解「血液成分」這一課奠定了基礎.
有些生物知識比較難懂,然而生活中不少有關生物方面的實驗卻具有深入淺出、啟迪思維、引人入勝的作用,若教師在課堂上恰當地加以運用,則能吸引學生,活躍氣氛,強化講授效果.例如,在介紹「細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時,可讓學生現場做一盤涼拌黃瓜,即將切成塊的黃瓜用鹽拌一下,放置幾分鍾後,讓學生觀察:盤子里出現了水,黃瓜塊變軟、變小.將腌好的黃瓜取出,擠去水後,再用糖、醋、醬油拌一下,讓學生品嘗,顯然,黃瓜塊里有了佐料的味道.這時教師提出:①黃瓜用鹽拌時為什麼會出水,水從哪裡來?②黃瓜塊在拌上佐料之前為什麼還要用手進一步把黃瓜里的水擠掉?學生對這個平時習以為常的生活現象,一時無法得出答案,這樣就一下子緊緊抓住了學生,激起他們了解其中原理的興趣.
2 運用妙趣橫生的實驗「游戲」,創設「和諧」情境.
談到游戲,很多人以為只是玩玩樂樂,其實則不然.以「基因在遺傳中是如何分離」的實驗為例.取4個大小一樣的空燒杯,從左到右依次編號為1、2、3、4,分別擺在自己面前,1號杯里裝入50粒黑豆,2號杯里裝入黑豆和白豆各25粒混勻,然後閉上眼睛,雙手分別伸入1、2號杯中各取出1粒豆,再睜開眼睛,若取出的是2粒黑豆則放入3號空杯中,若取出的是一黑一白,則放入4號杯中,當所有的豆都取出後,計算一下3號杯中有多少對黑豆?4號杯中有多少對黑、白豆?兩者的比例是多少?在實驗中,豆代表什麼?燒杯代表什麼?為什麼取豆時要閉上眼睛?該實驗與書上的哪幅遺傳圖相類似?在什麼情況下該實驗與實際情況不符?關於「基因在遺傳中分離」的問題,對一個初中生來說是非常抽象難懂的生物現象,而這個為該教學設計的游戲式實驗給了我們很多啟迪,學生在游戲中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啟發自身的思維,提高了理解力,同時使學生從動手參與,到他們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符合初中生的心理需要,使其學習興趣倍增.
3 運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創設遷移情境.
如「種子成分探索」這一實驗,為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設計了以下思考題:①在燃燒種子鑒別無機鹽存在時,請記錄下種子的一系列變化.②用試管加熱種子鑒別水分存在時,你認為應該注意什麼事項?③在滴加碘液驗證澱粉的存在時,通過實驗總結出加幾滴碘液才使顏色變化為正常?④找出切小麥胚的科學方法.從以上的思考題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如此處理教材,調動了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的積極性,達到教者輕松,學者有趣,深化了種子成分的感性認識,從而引導學生利用遷移規律,觸類旁通地悟出未知,使學生終身受益.
二 發揮比喻的作用,激發學生認同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中講解「反射弧的結構」時,如何讓學生理解神經沖動傳導方向和掌握反射弧的組成是教學中的難點,考慮到學生對「膝跳反射實驗」已有感性認識,我在教學時就將「反射弧的結構」與學生熟知的電腦進行比較,將「感受器」比作「鍵盤或滑鼠」,「神經中樞」比作「UPS」,「效應器」比作「屏幕」,由於學生對電腦極感興趣且認識較深,所以通過巧設比喻收到了預期的良好效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時代,學生見多識廣,教師在設計比喻時,應密切聯系現代學生的生活實際,抓住兩類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精心構思,力求比喻貼切易懂,新奇有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認同感.
三 加強探索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
在實驗教學中,能否培養學生的創造興趣,主要取決於對學生這個教學主題的主動性、積極性的調動和發揮上,要打破向學生「灌實驗」的陳舊觀念,大膽地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和思維獲取結論,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變苦為樂,化難為易.只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心理培養,發展創造個性必備的心理品質,就能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
1以探索性實驗代替驗證驗.
學生是實驗教學的主體,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實驗以激發學習興趣,自覺產生解.但教材中的常規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都是經過反復驗證了的,這些實驗的安排往往處於概念、理論的依附地位,學生的興趣會漸漸消退.因此,教師應盡量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如「呼吸作用」一節中「種子在呼吸作用中釋放CO2」的演示實驗,可改為學生實驗,大部分學生按照課本上的裝置及方法,驗證了萌發的種子在呼吸時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但由於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基礎,因此我就提示能否用學生已知道的CO2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來探究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積極思考後,許多學生想到用口吹氣的方法,通過比較,自然地理解了種子呼吸時,放出了與人呼出的氣體中一樣的成分即CO2.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了解學習過程,學會思考,怎樣學習,這樣能很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加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
根據實驗內容設計出不同於教材的完整實驗,對初中學生來說並非易事,這是由於他們的思維往往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所決定的,但只要教師積極加以啟發和引導也並非不可.因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常常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因此,加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以此作為打開學生新思路的鑰匙,讓學生自己提出想探索的問題,然後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器材,放手讓他們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自己擬定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操作、現象記錄、分析結果,最終自己得出結論.例如,在講述「植物得失水分與外界溶液濃度大小之間的關系」內容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完成探究活動,根據他們日常生活的經驗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自己提出問題假設,各實驗小組自己選擇所需的實驗用具,獨立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觀察得出結論.這種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方式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訓練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深刻性,使學生產生興趣並在探索中不斷地得到加強和鞏固.再如,「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先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①綠葉在光下,若水分供應充足或者不足,會對製造澱粉有何影響?②綠葉在光下,若周圍有少量、沒有或者有大量CO2對製造澱粉有什麼影響?學生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會精心地設計各種各樣的探索方式來尋求問題的解決,並有所發現和創新.設計實驗是建立在學生熟悉教材內容和觀察思考問題的基礎上引出的,屬於探究能力的較高層次,它的成功可大大調動學生參與和探索活動的積極性,能有效地促使學生拓展思維空間,活躍思想,主動探究實踐,為今後探索生物奧秘創造條件.
總之,實驗教學是生物學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教學,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開展好,以此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❿ 怎樣上好生物實驗課

七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初中,初步接觸生物科學知識的專業學習,對基本實驗操作不熟悉,也不熟練。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部分的學習是整個生物學習的重點內容,實驗課的進行,有利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與學習,也更貼近生活,能夠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以至將來的工作。所以在進行生物教學時,要重視實驗教學。經本人多年生物教學實踐,要上好生物實驗課,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目標具體化。在教學設計時,要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對於七年級的學生,簡單直接的教學目標更能讓他們明確自己這節課該做些什麼。例如,在制定《觀察植物細胞》教學設計時,要學生知道,本節課的只要目標是學會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認識並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初步學會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能用顯微鏡觀察自己製作的臨時裝片。有了目標,學生就能明白這節課要做什麼,該做什麼。 作好充分的准備。充分的准備是上好實驗探究課的基礎。課前,讓學生預習,作好知識上的准備;老師作好實驗器材,葯品等的准備以及意外事故的准備(可以讓部分學生參加,增強學習興趣)。 要重視實驗的規范性。實驗技能是七年級學生嚴重欠缺的,例如滴管的使用,在我看來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而學生的操作卻並不理想,老師應詳細的講解到每個手指的操作,才能讓學生學會。在整個實驗課中,老師的操作要規范,正確,給學生准確的示範。在實驗教學中,要及時發現、指出、並糾正學生的不規范操作,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現代科學技術,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即教師創設教學情景,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時空,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知識的生產、發展的過程,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目標。實現主導與主體作用有機結合,「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適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在實驗探究中,學生的實驗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成功的予以及時鼓勵。失敗的,失敗中總會有成功之處,老師可以從成功之處鼓勵學生多動手,大膽動手,並與學生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以至最後成功。要讓學生感受到親自動手的樂趣。 讓學生自設實驗。實驗課結束,學習並沒有結束。自設實驗是對一堂課的延續,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老師應當為學生提供葯品、器材等的幫助和支持。 當然,要上好一堂成功生物實驗探究課,有多方面的因素,還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積極思考,大膽嘗試。

閱讀全文

與生物學科儀器課如何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